CN219243959U - 一种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3959U
CN219243959U CN202320309575.6U CN202320309575U CN219243959U CN 219243959 U CN219243959 U CN 219243959U CN 202320309575 U CN202320309575 U CN 202320309575U CN 219243959 U CN219243959 U CN 219243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piece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ng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95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继华
谢小恒
郭佳欢
林方烨
袁宝
廖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dical System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dical System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dical System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dical System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95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3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3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3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装置外壳设有第一容纳空间;多个制冷组件,多个制冷组件设于第一容纳空间,每个制冷组件还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件,多个半导体制冷件相互连接;多个热管散热件,每个热管散热件连接一个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热管散热件用于给半导体制冷件散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传统试剂舱制冷由于采用的压缩机体积大导致仪器内部空间利用率低,导致仪器更笨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发光分析仪中,试剂舱内需保证稳定在2-8℃的低温环境,来维持试剂的稳定性。压缩机制冷体积大且笨重,占用过多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内部空间,使得分析仪整体体积过大,过大的体积会导致分析仪无法正常运送进检验室,并且更笨重,不利于分析仪的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了传统试剂舱制冷由于采用的压缩机体积大导致仪器内部空间利用率低,导致仪器更笨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设有第一容纳空间;多个制冷组件,所述多个制冷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件,所述多个半导体制冷件相邻设置;多个热管散热件,每个所述热管散热件连接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所述热管散热件用于给所述半导体制冷件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装置外壳中包含多个制冷组件,且通过制冷组件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件,通过半导体制冷件来代替传统的压缩机制冷的方式,使制冷装置不需要为压缩机提供大体积的占地空间,使整体制冷装置的占地空间大幅度减少,使制冷的集成化程度更高,只需要较小的体积即可满足散热需求,且还通过设置多个热管散热件连接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来进行散热,使半导体制冷件的散热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热管散热件与半导体制冷件的配合,使制冷装置的整体更加集成化,使仪器内部空间利用率得到的极大的提高,使工作人员能更加方便的进行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每个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水冷板,所述水冷板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件,且所述水冷板与所述热管散热件配合,夹紧所述半导体制冷件;凹槽,所述凹槽设于所述水冷板,且所述半导体制冷件设于所述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水冷板来连接半导体制冷件,且所述水冷板与所述热管散热件配合,夹紧所述半导体制冷件,使半导体制冷件的位置被固定,使半导体制冷件能通过水冷板传递冷量,不仅通过水冷板和热管散热件实现了冷热端的能量传递,还实现了结构的固定,使制冷装置的总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简单,更加方便安装和后续的保养维护,同时还设置了凹槽来放置半导体制冷件,使半导体制冷件被保护在凹槽中,避免外部的干扰,使半导体制冷件的寿命更加长,使制冷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所述凹槽内填充环氧灌封胶,且所述环氧灌封胶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凹槽内填充环氧灌封胶,且环氧灌封胶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高度,使半导体制冷件被环氧灌封胶淹没,整体保存在环氧灌封胶中,来对半导体制冷件进行密封,防止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接触到半导体制冷件,使半导体制冷件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同时还能保障半导体制冷件受到其他的危害,保障了制冷装置的正常运作,使制冷装置的运转寿命更长,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且所述隔热件分隔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和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隔热件在半导体制冷件上,且通过隔热件来分隔半导体的热端和冷端,使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热端不会相互消耗,降低半导体制冷件的热损耗,使得半导体制冷件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且使得半导体制冷件的制冷效果更好,保障了制冷装置的正常运作,提高了制冷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聚氨酯发泡胶涂层,所述聚氨酯发泡胶涂层涂设在所述水冷板的表面和所述隔热件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水冷板的表面和所述隔热件的表面涂上聚氨酯发泡胶涂层,聚氨酯发泡胶涂层化学性能比较稳定,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过程中,聚氨酯发泡胶几乎不会污染环境。遇到明火时,不会立即燃烧,而是自动熄灭。发挥良好的阻燃性,不会轻易变形。使用时,不需要添加其它材料,自身的粘接性很不错。用在合适的环境中,与大多数材质进行粘接,大大提升了粘接效果。保温性不错,这是比较突出的优点。目前来说,国内有着各种各样的保温材料,而聚氨酯发泡胶的保温性尤为突出。不轻易透水,效果很理想。使水冷板和隔热件表面避免产生冷凝水,聚集后滴落影响其他部件性能和寿命,提高了制冷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多个散热风扇,每个所述散热风扇连接对应一个所述热管散热件,所述多个散热风扇用于将所述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产生的热风吹出所述装置外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U盾讴歌散热风扇连接热管散热件,使通过散热风扇将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产生的热风吹出所述装置外壳,使制冷装置内部的空气循环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保障半导体制冷件的正常运作,使其产生的热量不会一直保存在制冷装置内部,造成内部温度过高,使得制冷装置其他部件损坏,造成经济损失,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了制冷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同时散热风扇和热管散热件集成放置,也降低了占地空间,提高了内部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多个出风口,所述多个出风口设于所述装置外壳,且所述多个出风口对应所述多个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设置,使所述多个散热风扇吹出的风从所述多个出风口吹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出风口来对应将散热风扇产生的热风吹出制冷装置,使制冷装置内部的热量被及时排出制冷装置,使制冷装置内部的温度处于稳定的状态,保护了内部的元件的安全,使内部不会高温过载,保障了制冷装置安全,提高了制冷装置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多个入风口,所述多个入风口设于所述装置外壳;多个过滤件,每个所述过滤件对应设于每个所述入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入风口,并在入风口设置过滤件,使被吸入到制冷装置内的空气是过滤掉杂物的空气,起到防尘的作用,使制冷装置内部的运行环境更加的干净整洁,也防止由于灰尘过多,导致制冷装置的运作出现问题,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无法继续制冷,因此装设过滤件提高了制冷装置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设于所述装置外壳,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制冷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控制件来控制制冷组件,使能通过控制组件来对制冷组件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温度的调整做到精确的控制,使制冷装置的温度控制更加方便,同时还能通过控制件来实时观测制冷装置的温度,使温度控制在需求范围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遮挡件,所述遮挡件设于所述装置外壳上靠近所述控制件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遮挡件在装置外壳上靠近控制件的一侧来放置冷凝水来滴落到控制件上,使控制件的控制出现问题,同时保护控制件不会被冷凝水腐蚀影响使用寿命,提高了制冷装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采用该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装置外壳中包含多个制冷组件,且通过制冷组件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件,通过半导体制冷件来代替传统的压缩机制冷的方式,使制冷装置不需要为压缩机提供大体积的占地空间,使整体制冷装置的占地空间大幅度减少,使制冷的集成化程度更高,只需要较小的体积即可满足散热需求,且还通过设置多个热管散热件连接半导体制冷件的热端来进行散热,使半导体制冷件的散热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热管散热件与半导体制冷件的配合,使制冷装置的整体更加集成化,使内部空间利用率得到的极大的提高,使工作人员能更加方便的进行工作。
(2)通过设置凹槽内填充环氧灌封胶,且环氧灌封胶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高度,使半导体制冷件被环氧灌封胶淹没,整体保存在环氧灌封胶中,来对半导体制冷件进行密封,防止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接触到半导体制冷件,使半导体制冷件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同时还能保障半导体制冷件受到其他的危害,保障了制冷装置的正常运作,使制冷装置的运转寿命更长,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3)通过设置隔热件在半导体制冷件上,且通过隔热件来分隔半导体的热端和冷端,使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热端不会相互消耗,降低半导体制冷件的热损耗,使得半导体制冷件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且使得半导体制冷件的制冷效果更好,保障了制冷装置的正常运作,提高了制冷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局部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局部示意图之二。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制冷装置;110为装置外壳;120为制冷组件;121为半导体制冷件;122为热管散热件;123为水冷板;124为凹槽;125为隔热件;126为散热风扇;130为出风口;140为入风口;150为过滤件;160为控制件;170为遮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装置100,包括:装置外壳110,所述装置外壳110设有第一容纳空间;多个制冷组件120,所述多个制冷组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件121,所述多个半导体制冷件121相邻设置;多个热管散热件122,每个所述热管散热件122连接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所述热管散热件122用于给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散热。
具体的,半导体制冷件121通过给载冷剂制冷,载冷剂通过循环泵流经试剂舱,将冷量传递给试剂舱,降低试剂舱的温度,吸收试剂舱热量的载冷剂再回流经过存放载冷剂的桶以及半导体制冷件121,再次降温,形成循环。试剂舱采用水浴降温的方式使其舱内温度更均匀,温度调节响应更快速,舱内温度更稳定。
进一步的,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面接触热管散热器,热管散热器配合散热风扇126可以很好的将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空气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冷端面接触水冷板123,载冷剂通过在水冷板123中的循环,可以有效的吸收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冷端的冷量。而制冷隔热件125隔离开了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冷端和热端,降低了制冷片的热损耗。
优选的,通过设置装置外壳110中包含多个制冷组件120,且通过制冷组件120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件121,通过半导体制冷件121来代替传统的压缩机制冷的方式,使制冷装置100不需要为压缩机提供大体积的占地空间,使整体制冷装置100的占地空间大幅度减少,使制冷的集成化程度更高,只需要较小的体积即可满足散热需求,且还通过设置多个热管散热件122连接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来进行散热,使半导体制冷件121的散热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热管散热件122与半导体制冷件121的配合,使制冷装置100的整体更加集成化,使内部空间利用率得到的极大的提高,使工作人员能更加方便的进行工作。
具体的,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水冷板123,所述水冷板123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且所述水冷板123与所述热管散热件122配合,夹紧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凹槽124,所述凹槽124设于所述水冷板123,且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设于所述凹槽124内。
优选的,通过设置水冷板123来连接半导体制冷件121,且所述水冷板123与所述热管散热件122配合,夹紧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使半导体制冷件121的位置被固定,使半导体制冷件121能通过水冷板123传递冷量,不仅通过水冷板123和热管散热件122实现了冷热端的能量传递,还实现了结构的固定,使制冷装置100的总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简单,更加方便安装和后续的保养维护,同时还设置了凹槽124来放置半导体制冷件121,使半导体制冷件121被保护在凹槽124中,避免外部的干扰,使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寿命更加长,使制冷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高。
具体的,制冷装置100还包括:所述凹槽124内填充环氧灌封胶,且所述环氧灌封胶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高度。
优选的,通过设置凹槽124内填充环氧灌封胶,且环氧灌封胶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高度,使半导体制冷件121被环氧灌封胶淹没,整体保存在环氧灌封胶中,来对半导体制冷件121进行密封,防止制冷装置100产生的冷凝水直接接触到半导体制冷件121,使半导体制冷件121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同时还能保障半导体制冷件121受到其他的危害,保障了制冷装置100的正常运作,使制冷装置100的运转寿命更长,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具体的,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隔热件125,所述隔热件125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且所述隔热件125分隔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和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冷端。
优选的,通过设置隔热件125在半导体制冷件121上,且通过隔热件125来分隔半导体的热端和冷端,使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冷热端不会相互消耗,降低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损耗,使得半导体制冷件121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且使得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制冷效果更好,保障了制冷装置100的正常运作,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实用性。
具体的,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聚氨酯发泡胶涂层,所述聚氨酯发泡胶涂层涂设在所述水冷板123的表面和所述隔热件125的表面。
优选的,通过在水冷板123的表面和所述隔热件125的表面涂上聚氨酯发泡胶涂层,聚氨酯发泡胶涂层化学性能比较稳定,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过程中,聚氨酯发泡胶几乎不会污染环境。遇到明火时,不会立即燃烧,而是自动熄灭。发挥良好的阻燃性,不会轻易变形。使用时,不需要添加其它材料,自身的粘接性很不错。用在合适的环境中,与大多数材质进行粘接,大大提升了粘接效果。保温性不错,这是比较突出的优点。目前来说,国内有着各种各样的保温材料,而聚氨酯发泡胶的保温性尤为突出。不轻易透水,效果很理想。使水冷板123和隔热件125表面避免产生冷凝水,聚集后滴落影响其他部件性能和寿命,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多个散热风扇126,每个所述散热风扇126连接对应一个所述热管散热件122,所述多个散热风扇126用于将所述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产生的热风吹出所述装置外壳110。
优选的,通过设置U盾讴歌散热风扇126连接热管散热件122,使通过散热风扇126将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产生的热风吹出所述装置外壳110,使制冷装置100内部的空气循环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保障半导体制冷件121的正常运作,使其产生的热量不会一直保存在制冷装置100内部,造成内部温度过高,使得制冷装置100其他部件损坏,造成经济损失,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同时散热风扇126和热管散热件122集成放置,也降低了占地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具体的,制冷装置100还包括:多个出风口130,所述多个出风口13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且所述多个出风口130对应所述多个散热风扇126的吹风方向设置,使所述多个散热风扇126吹出的风从所述多个出风口130吹出。
优选的,通过设置多个出风口130来对应将散热风扇126产生的热风吹出制冷装置100,使制冷装置100内部的热量被及时排出制冷装置100,使制冷装置100内部的温度处于稳定的状态,保护了内部的元件的安全,使内部不会高温过载,保障了制冷装置100安全,提高了制冷装置100实用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制冷装置100还包括:多个入风口140,所述多个入风口14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多个过滤件150,每个所述过滤件150对应设于每个所述入风口140。
优选的,通过设置多个入风口140,并在入风口140设置过滤件150,使被吸入到制冷装置100内的空气是过滤掉杂物的空气,起到防尘的作用,使制冷装置100内部的运行环境更加的干净整洁,也防止由于灰尘过多,导致制冷装置100的运作出现问题,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无法继续制冷,因此装设过滤件150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安全性。
具体的,制冷装置100还包括:控制件160,所述控制件16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所述控制件160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制冷组件120。
具体的,制冷控制板即控制件160可以通过温度反馈控制制冷片占空比,从而稳定试剂舱温度在8-10℃范围内(温度范围可调,最低可达到2℃)。
优选的,通过设置控制件160来控制制冷组件120,使能通过控制组件来对制冷组件120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温度的调整做到精确的控制,使制冷装置100的温度控制更加方便,同时还能通过控制件160来实时观测制冷装置100的温度,使温度控制在需求范围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
具体的,制冷装置100还包括:遮挡件170,所述遮挡件17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上靠近所述控制件160的一侧。
优选的,通过设置遮挡件170在装置外壳110上靠近控制件160的一侧来放置冷凝水来滴落到控制件160上,使控制件160的控制出现问题,同时保护控制件160不会被冷凝水腐蚀影响使用寿命,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外壳(110),所述装置外壳(110)设有第一容纳空间;
多个制冷组件(120),所述多个制冷组件(120)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
多个半导体制冷件(121),所述多个半导体制冷件(121)相邻设置;
多个热管散热件(122),每个所述热管散热件(122)连接一个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所述热管散热件(122)用于给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
水冷板(123),所述水冷板(123)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且所述水冷板(123)与所述热管散热件(122)配合,夹紧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
凹槽(124),所述凹槽(124)设于所述水冷板(123),且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设于所述凹槽(12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凹槽(124)内填充环氧灌封胶,且所述环氧灌封胶的填充高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
隔热件(125),所述隔热件(125)设于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且所述隔热件(125)分隔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和半导体制冷件(121)的冷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
聚氨酯发泡胶涂层,所述聚氨酯发泡胶涂层涂设在所述水冷板(123)的表面和所述隔热件(125)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所述制冷组件(120)还包括:
多个散热风扇(126),每个所述散热风扇(126)连接对应一个所述热管散热件(122),所述多个散热风扇(126)用于将所述半导体制冷件(121)的热端产生的热风吹出所述装置外壳(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出风口(130),所述多个出风口(13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且所述多个出风口(130)对应所述多个散热风扇(126)的吹风方向设置,使所述多个散热风扇(126)吹出的风从所述多个出风口(130)吹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入风口(140),所述多个入风口(14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
多个过滤件(150),每个所述过滤件(150)对应设于每个所述入风口(1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件(160),所述控制件(16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所述控制件(160)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制冷组件(1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挡件(170),所述遮挡件(170)设于所述装置外壳(110)上靠近所述控制件(160)的一侧。
CN202320309575.6U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制冷装置 Active CN219243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9575.6U CN219243959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9575.6U CN219243959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3959U true CN219243959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9575.6U Active CN219243959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3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47803A1 (en) Liquid submerged, horizontal computer server rack and systems and method of cooling such a server rack
CN202678777U (zh) 一种新型配电箱
CN207604129U (zh) 一种pcb电路板机箱散热装置
CN216352195U (zh) 一种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液冷式散热结构
CN110505796A (zh) 一种用于提高交换机散热效率的交换机柜
CN104679175A (zh) 一种防尘散热机箱
CN204616254U (zh) 一种散热机柜
CN219243959U (zh) 一种制冷装置
CN109496106B (zh) 一种机柜液冷散热系统
CN115657827A (zh) 一种无人机板载计算机处理器降温结构及方法
CN216162246U (zh) 一种集风冷水冷一体的节能型户外用配电柜
CN214545219U (zh) 电控箱及冷水机组
CN21239255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自动化配电箱
CN218005583U (zh) 防潮散热电气柜
CN205912414U (zh) 用于电气柜及数控机床的油冷系统
CN220066603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配电柜
CN219893635U (zh) 一种用于电子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模块机柜
CN106028763B (zh) 用于电气柜及数控机床的油冷系统
CN211860403U (zh) 一种户外无线路由器
CN214256811U (zh) 防凝露机箱及其电力设备
CN220292495U (zh) 一种综合采集箱
Fang et al. Study 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sign and High Protection of Charger
CN219677013U (zh) 一种带有自保护功能的油浸式变压器
CN213151387U (zh) 一种墙体内嵌式高安全性配电箱
CN219761798U (zh) 一种半导体散热光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