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3775U -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3775U
CN219243775U CN202223424084.0U CN202223424084U CN219243775U CN 219243775 U CN219243775 U CN 219243775U CN 202223424084 U CN202223424084 U CN 202223424084U CN 219243775 U CN219243775 U CN 219243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ir
ethylene glycol
cooling device
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40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青
董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anghua C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anghua C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anghua C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anghua Ch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40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3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3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3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冷却装置本体包括冰槽支架、蓄冰管路系统、空气管路系统,空气管路系统与蓄冰管路系统均设置在冰槽支架上;蓄冰管路系统包括乙二醇进液集管、乙二醇出液集管、第一乙二醇管道、与第一乙二醇管道流向相反的第二乙二醇管道,第一乙二醇管道与第二乙二醇管道的外侧均设有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布的六根空气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冰槽支架、蓄冰管路系统与空气管路系统的配合工作,提高了冷却装置的传热效率与空间利用率,且可通过该装置进行电力移峰填谷,降低夏季峰值用电负荷,适用于工厂或车间的局部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现有的局部降温设备一般采用风冷热泵直膨方式进行制冷,不能充分利用工厂的峰谷电价差,增加了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同时增加了需量电费;而采用蓄冷类型的降温设备往往不能满足工厂的降温需求,例如现有的管道蓄冷装置,其传热效率低、冷凝水排出不便、空间利用率较低,导致工厂通过管道蓄冷装置对工厂局部进行降温时的降温效果较差,且该装置占地面积大,使用效果不佳。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包括冰槽支架、蓄冰管路系统、空气管路系统,所述空气管路系统与所述蓄冰管路系统均设置在所述冰槽支架上;
所述蓄冰管路系统包括乙二醇进液集管、乙二醇出液集管、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流向相反的第二乙二醇管道,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的进液口分别连接所述乙二醇进液集管的上、下两侧部,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的出液口分别连接所述乙二醇出液集管的下、上两侧部;
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的外侧均设有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布的六根空气管道;
所述空气管路系统包括空气进风集管、空气出风集管,所述空气管道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空气进风集管,所述空气管道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空气出风集管;
所述乙二醇进液集管与所述乙二醇出液集管呈并列排布且位于所述冰槽支架的一侧,所述空气进风集管与所述空气出风集管呈并列排布且位于所述冰槽支架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一直管,相邻两根第一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一弯管相连;
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二直管,相邻两根第二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二弯管相连;
所述空气管道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三直管,相邻两根第三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三弯管相连。
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的外侧沿圆周方向上等角度排布四根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
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第二直管均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弯管的弯曲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弯管的弯曲半径,所述第三直管呈倾斜设置。
所述空气出风集管的下部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冰槽支架、蓄冰管路系统与空气管路系统的配合工作,提高了冷却装置的传热效率与空间利用率,且可通过该装置进行电力移峰填谷,降低夏季峰值用电负荷,适用于工厂或车间的局部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乙二醇管道处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冷却装置本体包括冰槽支架1、蓄冰管路系统、空气管路系统,空气管路系统与蓄冰管路系统均设置在冰槽支架1上;蓄冰管路系统包括乙二醇进液集管2、乙二醇出液集管3、第一乙二醇管道7、与第一乙二醇管道7流向相反的第二乙二醇管道8,第一乙二醇管道7与第二乙二醇管道8的进液口分别连接乙二醇进液集管2的上、下两侧部,第一乙二醇管道7与第二乙二醇管道8的出液口分别连接乙二醇出液集管3的下、上两侧部;第一乙二醇管道7与第二乙二醇管道8的外侧均设有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布的六根空气管道9;空气管路系统包括空气进风集管4、空气出风集管5,空气管道9的进风口连接空气进风集管4,空气管道9的出风口连接空气出风集管5;乙二醇进液集管2与乙二醇出液集管3呈并列排布且位于冰槽支架1的一侧,空气进风集管4与空气出风集管5呈并列排布且位于冰槽支架1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冰槽支架1、蓄冰管路系统与空气管路系统的配合工作,提高了冷却装置的传热效率与空间利用率,且可通过该装置进行电力移峰填谷,降低夏季峰值用电负荷,适用于工厂或车间的局部降温。
乙二醇管道在进液口处的温度低于其出液口处的温度,在此设计中,载冷剂采用乙二醇,通过第一乙二醇管道7、第二乙二醇管道8、乙二醇进液集管2与乙二醇出液集管3的配合工作,使得第一乙二醇管道7与第二乙二醇管道8流向相反并形成双向逆流的效果,即保障了冰槽支架1内整体的低温蓄冷效果,也提高了冷却装置的空间利用率;且此设计中,将空气进风集管4、空气出风集管5和乙二醇进液集管2、乙二醇出液集管3分设在冰槽支架1的两侧,方便了冷却装置本体拆装与维护。此设计在使用时可利用夜间低谷电,通过低温乙二醇将蓄冰管路系统周边的水结成冰,使得空气管路系统内的空气可与冰水进行热交换,保障了较低的送风温度,并实现了电力的移峰填谷,降低夏季峰值用电负荷。
为了避免腐蚀和提高传热效率,第一乙二醇管道7采用HDPE管、外热浸镀锌管、304不锈钢管中的一种,第二乙二醇管道8采用HDPE管、外热浸镀锌管、304不锈钢管中的一种。空气管道9采用304不锈钢管。第一乙二醇管道7的外径、第二乙二醇管道8的外径和空气管道9外径相同。冰槽支架1可采用不锈钢杆搭建组成。
第一乙二醇管道7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一直管,相邻两根第一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一弯管相连;第二乙二醇管道8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二直管,相邻两根第二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二弯管相连;空气管道9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三直管,相邻两根第三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三弯管相连,以保证冷却装置本体的换热效率。
第一乙二醇管道7的外侧沿圆周方向上等角度排布四根第二乙二醇管道8。围绕在第一乙二醇管道7的外侧的第二乙二醇管道8位于围绕在第一乙二醇管道7的外侧的空气管道9的外侧。使得相邻的第一乙二醇管道7和第二乙二醇管道8外侧所围绕的六根空气管道9中有两根重合,降低了成本,进而使得冰槽支架1内第一乙二醇管道7、第二乙二醇管道8与空气管道9的排布更为紧密,并提高了冷却装置的传热效率与空间利用率。
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均呈水平设置,第二弯管的弯曲半径小于第一弯管的弯曲半径,第三直管呈倾斜设置。由于第一乙二醇管道7的的第一直管和第二乙二醇管道8的第二直管呈水平设置,在第二弯管的弯曲半径小于第一弯管的弯曲半径的情况下,使得空气管道9的第三直管略微呈倾斜设置,空气在空气管道9内经热交换降温后,有冷凝水产生,此设计方便了空气管道9内的冷凝水沿着空气管道9向下流动排出。
空气出风集管5的下部连接排水管6,排水管6上安有电磁阀,以操作人员可通过操控电磁阀的启闭控制排水管6排出空气出风集管5内积存的冷凝水。空气出风集管5内还可设置与信号处理模块电性连接的液位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冰槽支架1上控制箱内,信号处理模块控制连接电磁阀,以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空气出风集管5内积存的冷凝水位的高度信息反馈至信号处理模块,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高度信息大于信号处理模块所预设的阈值时,通过信号处理模块控制电磁阀开启排出空气出风集管5内积存的冷凝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本体包括冰槽支架、蓄冰管路系统、空气管路系统,所述空气管路系统与所述蓄冰管路系统均设置在所述冰槽支架上;
所述蓄冰管路系统包括乙二醇进液集管、乙二醇出液集管、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流向相反的第二乙二醇管道,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的进液口分别连接所述乙二醇进液集管的上、下两侧部,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的出液口分别连接所述乙二醇出液集管的下、上两侧部;
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与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的外侧均设有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布的六根空气管道;
所述空气管路系统包括空气进风集管、空气出风集管,所述空气管道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空气进风集管,所述空气管道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空气出风集管;
所述乙二醇进液集管与所述乙二醇出液集管呈并列排布且位于所述冰槽支架的一侧,所述空气进风集管与所述空气出风集管呈并列排布且位于所述冰槽支架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一直管,相邻两根第一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一弯管相连;
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二直管,相邻两根第二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二弯管相连;
所述空气管道包括若干根呈上、下排布的第三直管,相邻两根第三直管之间通过呈半圆状的第三弯管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乙二醇管道的外侧沿圆周方向上等角度排布四根所述第二乙二醇管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与所述第二直管均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弯管的弯曲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弯管的弯曲半径,所述第三直管呈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风集管的下部连接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有电磁阀。
CN202223424084.0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Active CN219243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4084.0U CN21924377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4084.0U CN21924377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3775U true CN219243775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7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4084.0U Active CN21924377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3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0460B1 (ko)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한 경제형 냉난방 시스템
JP2019513216A (ja) 空調装置
CN102506492A (zh) 直接蒸发式多换热系统冰蓄冷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202254480U (zh) 多功能热水空调系统
CN102261706A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自然冷源多温级蓄冷系统
CN201368590Y (zh) 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热水器
CN109163576B (zh) 一种防冻节能型热管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62664A (zh) 一种基于pvt结合跨季节蓄热和露点蒸发冷却的装置、空调
CN219243775U (zh) 一种相变蓄冷空气冷却装置
CN100592002C (zh) 一种蓄冰装置
CN101354223A (zh) 一种蓄能装置
CN102374804A (zh) 一种热管式蓄冷装置
CN201731581U (zh) 一种新型水蓄冷系统
CN218410143U (zh) 一种能蓄冷蓄热的冷暖联供系统
CN113710076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
CN210663453U (zh) 一种防止冻管的两用切换式热泵机组
CN210373910U (zh) 大型夏季蓄冷冬季蓄热的冷热源系统
CN210624748U (zh) 一种冷暖两用中央空调机组
CN209857687U (zh) 能耗低且可随时进行化冰处理的冷却塔
KR200357888Y1 (ko) 지열을 이용한 냉난방 장치
CN202648248U (zh) 太阳能和空气能组合供热于水源热泵的装置
CN206531224U (zh) 一种制冷、储冷和供冷的系统
CN202432638U (zh) 直接蒸发式多换热系统冰蓄冷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CN206695634U (zh) 一体化高效换热冷却水装置
CN110594882A (zh) 冷媒切换式中央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