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6920U -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 Google Patents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6920U
CN219236920U CN202223325053.XU CN202223325053U CN219236920U CN 219236920 U CN219236920 U CN 219236920U CN 202223325053 U CN202223325053 U CN 202223325053U CN 219236920 U CN219236920 U CN 219236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roof
avoidance port
sensor
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50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康
张彦福
范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50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6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6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6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传感器总成包括车顶支架、传感器、清洁组件和电磁阀组件,车顶支架的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第一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区域;传感器设置于顶板远离底板的一侧端面;清洁组件包括座体和喷头,座体设置于顶板远离底板的一侧端面,喷头设置于座体且朝向传感器设置;电磁阀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中,电磁阀组件通过管路与多个喷头连接。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利用车顶支架可以实现传感器及其附属组件的集成化,形成模块化的传感器总成。

Description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车辆通过安装在车体上的各传感器/硬件和对应的计算模块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各传感器主要用来扫描车辆周边场景并识别障碍物,以使自动驾驶车辆能够根据各传感器的采集结果规划行驶路线和做出行驶决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传感器与自动驾驶车辆装配不便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包括:
车顶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第一支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区域;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传感器,设置于顶板远离底板的一侧端面;
清洁组件,包括座体和喷头,座体设置于顶板远离底板的一侧端面,喷头设置于座体且朝向传感器设置;以及
电磁阀组件,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中,电磁阀组件通过管路与喷头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避让口,第一支架与第三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口,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避让口,第三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避让口;其中,第一避让口与第三避让口的位置对应,第二避让口与第四避让口的位置对应;
管路的一端穿过第一避让口和第三避让口后向第二支架延伸设置,和/或,穿过第二避让口和第四避让口后向第三支架延伸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的电缆的一端穿过第一避让口和第三避让口后向第二支架延伸设置,和/或,穿过第二避让口和第四避让口后向第三支架延伸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区域与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第二容置区域位于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第二容置区域容置有显示屏组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顶板和底板之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共同围成第一容置区域。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还包括:
壳体,罩设于车顶支架的外部,壳体具有第一开口,传感器和清洁组件经由第一开口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开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和/或
第一支架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与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和/或
第二支架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第三支架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顶支架,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支架设置于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第一支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区域;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避让口,第一支架与第三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口,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避让口,第三支架与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避让口;其中,第一避让口与第三避让口的位置对应,第二避让口与第四避让口的位置对应;和/或
第一容置区域与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第二容置区域位于第二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和/或
第一支架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与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顶板和底板之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共同围成第一容置区域;和/或
第二支架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三支架远离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包括:
车本体;以及
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总成,设置于车本体的车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顶设置有行李架;传感器总成的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与行李架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利用车顶支架可以实现传感器及其附属组件的集成化,形成模块化的传感器总成。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顶支架的第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的俯视局部放大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的第一连接件的侧视局部放大图;
图1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100,包括:车顶支架1、传感器2、清洁组件3和电磁阀组件4。
车顶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第一支架11设置于第二支架12与第三支架13之间。第一支架11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11和底板112,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形成第一容置区域113。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传感器2设置于顶板111远离底板112的一侧端面,传感器2用于扫描车辆周边场景并识别障碍物。
清洁组件3包括座体31和喷头32,座体31设置于顶板111远离底板112的一侧端面,喷头32设置于座体31且朝向传感器2设置。喷头32用于向传感器2的外部喷淋清洁液或水,以实现对传感器2的自清洁,保证传感器2在工作时不会被外表面的污渍影响。
电磁阀组件4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113中,电磁阀组件4通过管路5与多个喷头32连接。管路5用于向喷头32输送清洁液或水,电磁阀组件4用于控制管路5中的液体流量,以及控制管路5的通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定义图1中的上下方位为竖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位为水平方向。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向均可参照图1所定义的方向理解。
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能够满足在顶板111上设置传感器2和清洁组件3,以及在第一容置区域113设置电磁阀组件4即可。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的加工方式以及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一支架11设置于第二支架12与第三支架13之间,可以理解为第一支架11具有延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12的一端和第三支架13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保证三者可以稳固连接即可。
顶板111和底板112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顶板111和底板112可以均为平板结构,也可以一个为平板结构一个为异形结构。
第一容置区域113可以理解为由顶板111和底板112所围成的空间结构。第一容置区域11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可以根据所容置的电磁阀组件4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可以直接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件与自动驾驶车辆上的特定结构(例如,行李架220或固定座)进行连接固定。
传感器2可以包括自动驾驶车辆上常用的各类感知和信息采集的器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传感器2可以包括激光雷达、相机、红外摄像头等。传感器2设置于顶板111远离底板112的一侧端面,可以理解为传感器2设置于车顶支架1的顶部。传感器2的数量和在顶板111上的具体布置方式和布置位置,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传感器2可以在顶板111上进行升降运动或水平滑动,从而实现对传感器2位姿的调整。
清洁组件3的喷头32的数量以及在座体31上的布置方式,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可以在座体31上设置一个喷头32,喷头32的喷嘴朝向传感器2的采集端设置,以实现对采集端的表面进行清洁。又如,可以在座体31上沿周向间隔均布多个喷头32,通过多个喷头32实现对传感器2的360度全方位清洁。
在喷头32为多个的情况下,每个喷头32可以分别连接一个管路5。此时,电磁阀组件4中可以包括多个电磁阀,每个管路5上设置一个电磁阀,从而实现每个喷头32的单独控制。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利用车顶支架1可以实现传感器2及其附属组件(清洁组件3、电磁阀组件4、管路5)的集成化,形成模块化的传感器总成100,节省了传感器2与车辆装配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生产线上,通过简单的工序即可完成装配工作,提高了自动驾驶车辆批量交付的生产效率。传感器2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且限于车体的安装空间原因及传感器2对安装位置的严格要求,故需对车顶的传感器2进行结构上的固定,而本公开实施例的传感器总成100可以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使传感器2及其附属组件可以稳固的安装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4所示,顶板111为凸字形结构,底板112为平板结构,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板117。其中,顶板111包括第一平板1111、第一连接板1112、第二连接板1113、第二平板1114和第三平板1115。第二平板1114与第三平板1115间隔设置于同一平面,第一平板1111沿竖直方向与第二平板1114和第三平板1115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1112设置于第一平板1111的一端与第二平板1114的一端之间,第二连接板1113设置于第一平板1111的一端与第三平板1115的一端之间。支撑板117设置于第二平板1114与底板112之间,以及设置于第三平1115板与底板112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117,两个支撑板117、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共同围成第一容置区域113。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两个支撑板117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传感器2在顶板111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保证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113内的电磁阀组件4可以顺利的与传感器2和管路5连接即可。例如,第一容置区域113可以设置于传感器2的正下方,从而使得所使用的管路5长度最短,便于管路5布局和连接,同时节省成本。
两个支撑板117的间隔大小,可以根据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113内的电磁阀组件4的尺寸进行调整。
支撑板117的形状结构、材质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两个支撑板117不仅可以界定出安装电磁阀组件4的第一容置区域113的位置,还能够作为保护装置对电磁阀组件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电磁阀组件4受到挤压。同时,由于支撑板117设置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还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第一支架11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4、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避让口114。第一支架11与第三支架1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口115。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避让口121。第三支架13与第一支架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避让口131。其中,第一避让口114与第三避让口121的位置对应,第二避让口115与第四避让口131的位置对应。
管路5的一端穿过第一避让口114和第三避让口121后向第二支架12延伸设置,管路5的另一端与喷头32连接。和/或,管路5的一端穿过第二避让口115和第四避让口131后向第三支架13延伸设置,管路5的另一端与喷头32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在管路5为多路的情况下,部分管路5可以穿过第一避让口114和第三避让口121后向第二支架12延伸设置。另一部管路5可以穿过第二避让口115和第四避让口131后向第三支架13延伸设置。从而实现管路5在车顶支架1上的合理分布,节省管路5在车顶支架1上所占用的空间。
第一避让口114和第二避让口115在第一支架11上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第三避让口121在第二支架12上的设置位置以及第四避让口131在第三支架13上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
第一避让口114、第二避让口115、第三避让口121、第四避让口131的开口大小、开口形状等,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口114、第二避让口115、第三避让口121和第四避让口131,可以实现更加合理的规划车顶支架1的空间,使得管路5可以有序且合理的布置在车顶支架1上,节省管路5在车顶支架1上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2的电缆的一端穿过第一避让口114和第三避让口121后向第二支架12延伸设置,电缆的另一端与传感器2或电磁阀组件4连接。和/或,传感器2的电缆的一端穿过第二避让口115和第四避让口131后向第三支架13延伸设置,电缆的另一端与传感器2或电磁阀组件4连接。
在电缆为多路的情况下,部分电缆可以穿过第一避让口114和第三避让口121后向第二支架12延伸设置。另一部电缆可以穿过第二避让口115和第四避让口131后向第三支架13延伸设置。从而实现电缆在车顶支架1上的合理分布,节省电缆在车顶支架1上所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口114、第二避让口115、第三避让口121和第四避让口131,可以实现更加合理的规划车顶支架1的空间,使得电缆可以有序且合理的布置在车顶支架1上,节省电缆在车顶支架1上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区域113与底板112的至少一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116,第二容置区域116位于第二支架12与第三支架13之间。第二容置区域116容置有显示屏组件119。显示屏组件119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连接,用于显示自动驾驶车辆的相关行驶信息,例如提示行人避让车辆、显示车辆将要发生的驾驶行为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第二容置区域116位于第一容置区域113的外部。第一容置区域113的相对两侧可以均形成有第二容置区域116,也即是说,在第一容置区域113的相对两侧均安装有显示屏组件119。第二容置区域116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容置区域113的一侧外部,也即是说,在第一容置区域113的一侧安装显示屏组件119。
显示屏组件119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显示装置,例如,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LCD显示(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屏等。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由于车顶支架1上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116,因此可以实现将显示屏组件119与传感器2一体化集成。使得传感器总成100同时还兼具了信息显示的功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100还包括:
壳体6,罩设于车顶支架1的外部,壳体6具有第一开口61,传感器2和清洁组件3经由第一开口61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
密封件,设置于第一开口61的外缘,用于密封第一开口61与传感器2以及清洁组件3连接处的缝隙。避免清洁组件3的喷头32喷出的液体流入到车顶支架1中,从而引起内部器件损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壳体6的形状、材质等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设置壳体6可以对车顶支架1内部的器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通过设置密封件,可以使得传感器2能够利用清洁组件3实现自清洁的同时,还不会对车顶支架1内部的器件产生影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可以均由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工艺一次成型。即,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均为挤压铝型材。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相对于钢材料制成的支架,利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车顶支架1质量更轻,约为钢材料制成的支架的重量的1/3,且利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车顶支架1体积小,结构强度和刚度大,可靠性更高。同时,铝合金挤压形成的车顶支架1不易生锈,防腐性及耐侯性更强,可以满足工况需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7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7可以将第一支架11更稳固的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体式的车顶支架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2包括激光雷达。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且限于车体的安装空间原因及激光雷达对安装位置的严格要求,故需对车顶的激光雷达进行结构上的固定,而本公开实施例的传感器总成100可以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使激光雷达及其附属组件可以稳固的安装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为了提高第一支架11的强度,可以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设置加强筋118。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为了提高第二支架12的强度,可以在第二支架12的内部设置加强筋12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所示,为了提高第三支架13的强度,可以在第二支架12的内部设置加强筋13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二支架12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8连接,第一连接件8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例如行李架220)。第三支架13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9连接,第二连接件9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例如行李架22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能够实现将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与车顶的连接即可。
第一连接件8与车顶的连接方式、第二连接件9与车顶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等。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可以使车顶支架1稳固的设置在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顶支架1,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第一支架11设置于第二支架12与第三支架13之间。第一支架11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111和底板112,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形成第一容置区域113。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能够满足在顶板111上设置传感器2和清洁组件3,以及在第一容置区域113设置电磁阀组件4即可。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的加工方式以及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一支架11设置于第二支架12与第三支架13之间,可以理解为第一支架11具有延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架12的一端和第三支架13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保证三者可以稳固连接即可。
顶板111和底板112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顶板111和底板112可以均为平板结构,也可以一个为平板结构一个为异形结构。
第一容置区域113可以理解为由顶板111和底板112所围成的空间结构。第一容置区域11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可以直接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件与自动驾驶车辆上的特定结构(例如,行李架220或固定座)进行连接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利用车顶支架1可以实现传感器2及其附属组件(清洁组件3、电磁阀组件4、管路5)的集成化,形成模块化的传感器总成100,节省了传感器2与车辆装配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生产线上,通过简单的工序即可完成装配工作,提高了自动驾驶车辆批量交付的生产效率。传感器2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且限于车体的安装空间原因及传感器2对安装位置的严格要求,故需对车顶的传感器2进行结构上的固定,而本公开实施例的传感器总成100可以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使传感器2及其附属组件可以稳固的安装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避让口114。第一支架11与第三支架13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口115。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避让口121。第三支架13与第一支架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避让口131。其中,第一避让口114与第三避让口121的位置对应,第二避让口115与第四避让口131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避让口114和第二避让口115在第一支架11上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第三避让口121在第二支架12上的设置位置以及第四避让口131在第三支架13上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
第一避让口114、第二避让口115、第三避让口121、第四避让口131的开口大小、开口形状等,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口114、第二避让口115、第三避让口121和第四避让口131,可以实现更加合理的规划车顶支架1的空间,使得管路5可以有序且合理的布置在车顶支架1上,节省管路5在车顶支架1上所占用的空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容置区域113与底板112的至少一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116,第二容置区域116位于第二支架12与第三支架13之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第二容置区域116位于第一容置区域113的外部。第一容置区域113的相对两侧可以均形成有第二容置区域116。第二容置区域116也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容置区域113的一侧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由于车顶支架1上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116,因此可以实现将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更多器件(例如显示屏组件119)进行一体化集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可以均由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工艺一次成型。即,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均为挤压铝型材。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相对于钢材料制成的支架,利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车顶支架1质量更轻,约为钢材料制成的支架的重量的1/3,且利用铝合金材料制成的车顶支架1体积小,结构强度和刚度大,可靠性更高。同时,铝合金挤压形成的车顶支架1不易生锈,防腐性及耐侯性更强,可以满足工况需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11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7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77可以将第一支架11更稳固的与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体式的车顶支架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117,两个支撑板117、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共同围成第一容置区域113。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两个支撑板117的间隔大小,可以根据放置于第一容置区域113内的电磁阀组件4的尺寸进行调整。
支撑板117的形状结构、材质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两个支撑板117不仅可以界定出安第一容置区域113的位置,还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第一支架11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架12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8连接。第三支架13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9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能够实现将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与车顶的连接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可以使车顶支架1稳固的设置在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所示,为了提高第一支架11的强度,可以在顶板111和底板112之间设置加强筋118。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为了提高第二支架12的强度,可以在第二支架12的内部设置加强筋12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0所示,为了提高第三支架13的强度,可以在第二支架12的内部设置加强筋13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200,包括:
车本体210。以及
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传感器总成100,设置于车本体210的车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自动驾驶车辆可以理解为自动驾驶公交车(Robobus)、自动驾驶小巴车(Minibus)、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或燃油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利用车顶支架1可以实现传感器2及其附属组件(清洁组件3、电磁阀组件4、管路5)的集成化,形成模块化的传感器总成100,节省了传感器2与车辆装配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可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生产线上,通过简单的工序即可完成装配工作,提高了自动驾驶车辆批量交付的生产效率。传感器2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且限于车体的安装空间原因及传感器2对安装位置的严格要求,故需对车顶的传感器2进行结构上的固定,而本公开实施例的传感器总成100可以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使传感器2及其附属组件可以稳固的安装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车顶设置有行李架220。传感器总成100的第二支架12和第三支架13与行李架220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实现将传感器总成100直接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上已有的行李架220直接连接,无需额外在车顶设置连接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二支架12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8连接,第一连接件8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例如行李架220)。第三支架13远离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9连接,第二连接件9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例如行李架220)。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能够实现将第二支架12、第三支架13与车顶的连接即可。
第一连接件8与车顶的连接方式、第二连接件9与车顶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等。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9,可以使车顶支架1稳固的设置在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
在本公开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顶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区域;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端面;
清洁组件,包括座体和喷头,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端面,所述喷头设置于所述座体且朝向所述传感器设置;以及
电磁阀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中,所述电磁阀组件通过管路与所述喷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口,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避让口,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避让口;其中,所述第一避让口与所述第三避让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避让口与所述第四避让口的位置对应;
所述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口和所述第三避让口后向所述第二支架延伸设置,和/或,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口和所述第四避让口后向所述第三支架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电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口和所述第三避让口后向所述第二支架延伸设置,和/或,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口和所述第四避让口后向所述第三支架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与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所述第二容置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容置区域容置有显示屏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两个支撑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容置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罩设于所述车顶支架的外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开口,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清洁组件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和/或
所述第一支架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和/或
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9.一种车顶支架,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置区域;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用于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避让口,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避让口,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避让口,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避让口;其中,所述第一避让口与所述第三避让口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避让口与所述第四避让口的位置对应;和/或
所述第一容置区域与所述底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所述第二容置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三支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和/或
所述第一支架通过封闭式抽芯铆钉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板,所述两个支撑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容置区域;和/或
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
13.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本体;以及
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总成,设置于所述车本体的车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驾驶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设置有行李架;所述传感器总成的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与所述行李架连接。
CN202223325053.XU 2022-12-12 2022-12-12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Active CN219236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5053.XU CN219236920U (zh) 2022-12-12 2022-12-12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5053.XU CN219236920U (zh) 2022-12-12 2022-12-12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6920U true CN219236920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0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5053.XU Active CN219236920U (zh) 2022-12-12 2022-12-12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6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839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988224B2 (en) Cowl cove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555755A (zh) 电动车辆
CN113231218B (zh) 喷淋杆组件以及喷淋杆系统
US11279219B2 (en) Battery frame
CN103930300A (zh) 电动机动车
CN219236920U (zh) 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总成、车顶支架及自动驾驶车辆
CN107074088A (zh) 车辆
CN104334806B (zh) 作业车辆
CN103527369B (zh) 用于燃料过滤器的支架
US4842193A (en) Floor group for a vehicle, especial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5687535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US10046633B2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US20230063716A1 (en) Vehicle undercover structure
CN110048050B (zh) 电池包
CN106005038A (zh) 一种发动机罩铰链安装结构和汽车
CN104114293A (zh) 高压清洁设备
CN104833070B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64042U (zh) 换挡面板喷漆遮挡定位装置
CN207773252U (zh) 前围板和车辆
CN219769682U (zh) 具有快换连接器安装支架的电动汽车
JP4681523B2 (ja) 作業車の防水シール構造
CN216424076U (zh) 空滤器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067308U (zh) 激光雷达清洁装置、激光雷达组件及车辆
CN217835578U (zh) 一种传感器的清洗装置及雷达及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