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6842U -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26842U CN219226842U CN202320253671.3U CN202320253671U CN219226842U CN 219226842 U CN219226842 U CN 219226842U CN 202320253671 U CN202320253671 U CN 202320253671U CN 219226842 U CN219226842 U CN 2192268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electrical interface
- plug
- conductive
- conductive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包括与待检测电气产品的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壳体和与电性接口电连接的导体;线路板,固设于所述插头上,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导体电连接,导体连接于壳体内;其中,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与线路板电连接。其有益效果是: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且稳定可靠;巧妙地在插头的尾部连接一块线路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也就是实现了将电性接口处的电触点间距放大,且接触面积同样也被放大,从而在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同时由于插头和线路板间的连接也比接头线中的导线更难以损坏,故而检测更为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接触的电气产品也越来越多,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POS机、PDA、手机等终端产品,电脑等智能产品,以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产品。
其中,此类电气产品都需要与外部实现电连接,故而当前电气产品上都设有电性接口。
当前,常见的电性接口如串口、UART口、COM口、USB口等,都分为公接头和母接口,且通常母接口是固定设置于电气产品上,例如,人们日常所用的手机,一大部分是USB口中的type-c口。
上述接口,其母接口端由于固定设置于电气产品上,故一方面外部设备需要通过type-c口和被测机建立通讯连接,传输并发出指令,另一方面type-c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充电,数据传输,耳机,OTG等等)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确定相关电气产品能够通过对应接口与外部构成电连接,例如,在手机出厂前,需要对诸如type-c口等进行电连接的性能测试。
然而,上述接口中,由于电触点位于接口内部而不易接触,同时排列还很紧密,故而直接对其进行检测时极为不便;当前,通常是采用和设于电气产品上的电性接口相匹配的柔性接头线去进行检测,然而,接头线的插拔寿命也就3000次左右,频繁插拔,内部导线也容易损坏,故而极易出现误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以解决对电气产品进行检测时电性接口检测不便以及检测用接头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包括
与待检测电气产品的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壳体和与电性接口电连接的导体,导体连接于壳体内;
线路板,固设于所述插头上,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导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与线路板电连接;
其中,与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也即根据电性接口的不同,插头也对应不同,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性接口包括但不限于串口、UART口、COM口、USB口,对应的,插头也包括但不限于串口插头、UART口插头、COM口插头、USB口插头;
且每个导电端子均能通过所述线路板、插头与待检测电气产品实现电连接,也即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与电性接口相连接后,导电端子与电性接口上的电触点一一对应的构成电连接,其中,在电性接口上,有多个电触点的定义相同时,可以只设置一个导电端子与之电连接;也即,线路板和插头内设有电导线或电导体。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为所述线路板板面上的凹陷和/或凸起;当导电端子为凹陷所述线路板板面上的凹陷和/或凸起时,检测时,更容易实现对位,且不易打滑。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为贴附和/或嵌设于所述线路板板面的导电圆片,且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大于2mm,更利于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小型化或微型化,不小于0.8mm,更利于检测时对准相应的导电端子。
优选地,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为1.5mm。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表面设有镀层。
优选地,所述镀层为镀金层。
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当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大于2mm时,不仅能够更加紧凑地将导电端子集成于线路板上,还能够使线路板尽量的小型化或微型化,相应的,当间距不小于0.5mm时,在检测时更加容易区分不同的导电端子。
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为1mm。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部,使线路板与插头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且经久耐用。
优选地,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壳体一体连接;其中,一体连接包括焊接、一体成型,其中,一体成型是指加强部由壳体延伸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有益效果是: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经久耐用、成本低廉且稳定可靠;具体体现在:
第一、巧妙地在插头的尾部连接一块线路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也就是实现了将电性接口处的电触点间距放大,且接触面积同样也被放大,从而在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同时由于插头和线路板间的连接也比接头线中的导线更难以损坏,故而不仅经久耐用,而且由于电连接可靠从而检测更为稳定可靠。
第二、将导电端子设置为线路板板面的凸起和/或凹陷,从而在进行检测时,不仅有利于检测工具去接触,还能起到位置限定作用,防止检测工具打滑,也即进一步地确保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导电端子表面为镀金层,提升了导电性能,也即进一步地确保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所述导电端子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同时,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从而使线路板不仅更为紧凑小巧,同时还能确保检测时能准确地对准各个导电端子。
第五、经久耐用且成本低廉,由于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头中各部件均为固态材质,且均为固定连接,如果规避了现有的柔性连接线中导线断裂而造成的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并且由于当前生产线路板的技术成熟,也使得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头相比较现有的柔性连接线在成本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插头;2、线路板;3、导电端子;4、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包括与待检测电气产品的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1,所述插头1包括壳体和与电性接口电连接的导体,导体连接于壳体内;线路板2,固设于所述插头1上,所述线路板2与所述导体电连接;其中,所述线路板2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3,多个导电端子3与线路板2电连接。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与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1,也即根据电性接口的不同,插头1也对应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电性接口包括但不限于串口、UART口、COM口、USB口,对应的,插头1也包括但不限于串口插头、UART口插头、COM口插头、USB口插头;其中,插头1为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多个导电端子3与所述线路板2电连接,线路板2与插头1中的导体电连接,也即将本实施例所提出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与电性接口相连接后,导电端子3与电性接口上的电触点一一对应的构成电连接,其中,在电性接口上,有多个定义相同的电触点时,可以只设置一个导电端子3与之电连接,例如,电性接口中设有两个及以上的GND端子时,3即可以在线路板2上只设置一个与所有GND端子实现电连接的导电端子3,也可以设置多个且分别与电性接口中的GND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导电端子3。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线路板2为现有已知技术,通常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既可以如图1所示,线路板2为单面板,也即导电端子3仅设于线路板2的一面,实际上,也可以是双面板,也即,导电端子3分设于线路板2的两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3既可以是所述线路板2的板面上的凹陷,也可以是所述导电端子3为所述线路板2的板面上的凸起,或者,既有凹陷,也有凸起;检测时,只需要检测工具与导电端子3相适配,就可以更容易实现对位,且不易打滑,例如,当导电端子3是凹陷时,利用检测工具正对准凹陷,则凹陷会对检测工具起到位置限定作用,相应的,当导电端子3为凸起时,只需要将检测工具表面设置为与之相匹配的凹陷状,同样也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3为贴附和/或嵌设于所述线路板2板面的导电圆片,且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大于2mm,更利于将本实施例所提出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小型化或微型化;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小于0.8mm,更利于检测时检测工具对准相应的导电端子3。
其中,当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为0.8mm时,其用于适配检测工具的面积约为0.5平方毫米,也就是说,当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小于0.8mm时,其表面积足以确保检测工具的对准,相应的,当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为2mm时,其面积仅有3.14平方毫米,也就是说,即使是多个导电端子3,也不需要特别大规格的线路板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优选为1.5mm;导电圆片的直径为1.5mm,既能确保检测工具快速、准确的与导电端子3相接触以构成电连接,同时,又能降低线路板2的表面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仅仅描述了导电端子3的直径为0.8mm、2mm以及1.5mm的情况,但是并非特指必须是这三者中的任何一种,实际上,导电端子3的直径还可以是0.8mm至2mm之间的任意数值。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检测的可靠性,还可以在导电端子3的表面设置镀层,其中,在导电端子的表面设置镀层,是现有已知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3表面镀层优选为镀金层,导电端子3的表面镀金,不仅可以提升导电性,还提升了耐磨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表述的是镀金层,实际上,也可以是镀锡层,或者,其他现有已知的镀层。
进一步地,为了既能够使线路板2尽量的小型化或微型化,又能在检测时更加容易区分不同的导电端子3,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3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
其中,当相邻两个导电端子3间的间距为0.5mm时,加上如上所述的导电端子3直径最小为0.8mm后,也即相当于在边长为1.3mm的正方形内,仅有一个导电端子3,足以确保区分不同的导电端子3,相应的,当相邻两个导电端子3间的间距为2mm时,加上如上所述的导电端子3直径最大为2mm,也即相当于在变成为4mm的正方形内,就至少有一个导电端子3,故而,也不会使线路板2变得很大,也就是说,确保了线路板2的小型化或微型化。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电端子3间的间距最优的为1m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仅仅描述相邻导电端子3间的间距为0.8mm、1mm和2mm,实际上,相邻导电端子3间的间距可以是0.8mm至2mm间的任意数值。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线路板2与插头1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且经久耐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还包括加强部4,所述加强部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通过焊锡工艺固化,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2同样通过焊锡工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部4,使线路板与插头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当操作人员误操作而对线路板2施加了较大的作用力时,能够防止线路板2和插头1脱离而造成的功能失效,且经久耐用;其中,加强部4与线路板2固定连接,既可以如图1所示的加强部4与线路板2两面均构成面接触的夹接,也可以仅与线路板2的一面构成面接触,利用螺栓等连接件将二者相连以实现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加强部4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既可以如图1所示的由加强部4将插头1部分包覆的卡接,也可以将所述加强部4与所述壳体一体连接;其中,一体连接包括焊接、一体成型,其中,一体成型是指加强部4由壳体延伸构成。
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有益效果是: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且稳定可靠;具体体现在:
第一、巧妙地在插头1的尾部连接一块线路板2,在所述线路板2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3,也就是实现了将电性接口处的电触点间距放大,且接触面积同样也被放大,从而在对电性接口进行检测时更为方便,同时由于插头1和线路板2间的连接也比接头线中的导线更难以损坏,故而检测更为稳定可靠。
第二、将导电端子3设置为线路板2板面的凸起和/或凹陷,从而在进行检测时,不仅有利于检测工具去接触,还能起到位置限定作用,防止检测工具打滑,也即进一步地确保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导电端子3表面为镀金层,提升了导电性能,也即进一步地确保了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所述导电端子3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同时,相邻两个导电端子3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从而使线路板2不仅更为紧凑小巧,同时还能确保检测时能准确地对准各个导电端子3。
第五、经久耐用且成本低廉,由于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头中各部件均为固态材质,且均为固定连接,如果规避了现有的柔性连接线中导线断裂而造成的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并且由于当前生产线路板2的技术成熟,也使得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头相比较现有的柔性连接线在成本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板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做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待检测电气产品的电性接口相适配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壳体和与电性接口电连接的导体,导体连接于壳体内;
线路板,固设于所述插头上,所述线路板与所述导体电连接;
其中,所述线路板的板面间距排列的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端子与线路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所述线路板板面上的凹陷和/或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贴附和/或嵌设于所述线路板板面的导电圆片,且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圆片的直径为1.5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表面设有镀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为镀金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导电端子间的间距为1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性接口的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壳体一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53671.3U CN219226842U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53671.3U CN219226842U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26842U true CN219226842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3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53671.3U Active CN219226842U (zh) | 2023-02-17 | 2023-02-17 |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26842U (zh) |
-
2023
- 2023-02-17 CN CN202320253671.3U patent/CN2192268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3076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3013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281233B (zh) | 电连接器测试系统 | |
US8226426B2 (en) | Radio frequency connector having a probe | |
KR102080435B1 (ko) | 다목적 충전 구조체 | |
CN103178405B (zh) | 可侦测连接状态的连接装置、电连接组件及电子装置 | |
US7794269B2 (en) | Detecting device and connector module thereof | |
CN219226842U (zh) | 一种电性接口的转接头 | |
CN107369933B (zh) | 连接器组件、电源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06102320B (zh) | 移动终端的电路板以及移动终端 | |
US7883358B1 (en) | Connection-sensing DC plug and DC connector with the same | |
CN10164036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471513B (zh) | 具插头检测功能的插座连接器 | |
CN215299587U (zh) | 一种自动通断可并接的接线端子 | |
US681790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dicating function | |
CN219475741U (zh) | 一种适用于检测电性接口的治具及终端检测设备 | |
CN112164943B (zh) | 通信设备 | |
CN112164942B (zh) | 通信设备 | |
CN108199192B (zh) | 一种支持正反插的usb接口 | |
CN209357955U (zh) | 热插拔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112202019A (zh) | 通信设备 | |
CN219843179U (zh) | 一种新型的type-c-6p母座 | |
CN219369968U (zh) | 插入检测电路、usb母座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3162130A (zh) | 触点式充电装置、穿戴式设备及触点式充电系统 | |
CN215728330U (zh) |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检测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