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2799U - 机壳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机壳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2799U
CN219222799U CN202223587720.1U CN202223587720U CN219222799U CN 219222799 U CN219222799 U CN 219222799U CN 202223587720 U CN202223587720 U CN 202223587720U CN 219222799 U CN219222799 U CN 219222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air inlet
main
main housing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877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幸云辉
陈熙
吴焕章
廖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877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2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2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2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装置的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机壳及空调器,机壳包括主壳体、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第一机架设置于主壳体的一端,第一机架具有凸缘部,凸缘部朝远离主壳体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把手。第二机架设置于主壳体相对第一机架的另一端,第二机架朝远离主壳体方向伸出以形成有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分别位于主壳体的两端,使用者握持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以搬运空调器。由于第一把手由凸缘部延伸形成,第二把手由第二机架延伸形成,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均为一体式设置,相较于装配式的把手,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的结构更加牢固,能够减少使用者在搬运时,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脱离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机壳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装置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壳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制冷装置是作为制冷技术的一种应用,制冷装置通常都需要进行搬运,例如将制冷装置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安装,移动式的制冷装置能够搬运至家中、公司、户外等地方进行制冷。为了便于搬运制冷装置,制冷装置的机壳通常会设有把手。目前机壳的把手通常是装配式的,把手能够安装于机壳或者从机壳中拆卸下来,从而导致把手与机壳之间并不能够牢固地连接,在搬运制冷装置时,把手容易松动影响搬运制冷装置,并且若在搬运制冷装置的过程中把手从制冷装置中松脱还可能会导致制冷装置掉落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升把手稳定性的机壳及空调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壳,应用于制冷装置,所述机壳包括主壳体、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机架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朝远离所述主壳体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机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相对所述第一机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机架朝远离所述主壳体方向伸出以形成有第二把手。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分别位于主壳体的两端,使用者握持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以搬运空调器。由于第一把手由凸缘部延伸形成,第二把手由第二机架延伸形成,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均为一体式设置,相较于装配式的把手,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的结构更加牢固,能够减少使用者在搬运时,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脱离的情况发生。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均朝远离主壳体方向伸出,能够不占用主壳体内部空间,有利于提升主壳体内部空间尺寸。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架还包括第一进风部及出风部,凸缘部位于第一进风部和出风部之间,所述第一进风部及所述出风部分别与所述凸缘部连接,所述凸缘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部的上侧。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第一机架与主壳体连接的面积大,稳定性强。外部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风部进入机壳内,机壳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出风部排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一格栅及叶片,所述第一进风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邻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相邻于所述主壳体的上侧,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通过第一进风口及出风口能够让主壳体的内腔与外部连通。通过叶片能够引导气体的流动方向,并且可以阻挡杂物进入主壳体内,而第一格栅是使用户不能直接接触机壳内部运行器件的防护屏障。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缘部的下侧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朝远离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当使用者握持第一把手时,第一倾斜面与使用者的手接触,使得第一倾斜面对使用者的手施加朝下的重力外,还施加朝向主壳体方向的分力,从而使用者的手不易于松脱,能够增加握持第一把手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架包括连接部及第二进风部,所述第二进风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进风部背离所述主壳体的一侧,且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部的上侧,所述连接部朝远离所述主壳体方向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二把手。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连接部朝远离主壳体方向伸出以形成第二把手,第二把手稳定性高,并且不朝主壳体方向内凹,能够提升主壳体内部空间。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位于主壳体相对的两端,使用者通过握持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能够将机壳抬起。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二格栅,所述第二进风部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相邻于所述主壳体远离第一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第二格栅是使用户不能直接接触机壳内部运行器件的防护屏障。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下侧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朝远离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当使用者握持第二把手时,第二倾斜面与使用者的手接触,使得第二倾斜面对使用者的手施加朝下的重力外,还施加朝向主壳体方向的分力,从而使用者的手不易于松脱,能够增加握持第二把手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下侧设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进风部间隔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当使用者抓握第二把手时,使用者的手能够与凸部靠近第二进风部一侧接触,通过凸部阻挡手与第二把手脱离,以增加握持第二把手的稳定性。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包括底座、上盖及主壳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壳部的下侧,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主壳部的上侧,所述第一机架及所述第二机架均与所述底座、所述上盖及所述主壳部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均与底座、上盖及主壳部连接,连接面积大从而连接稳定性强。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组件,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机壳,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本申请的机壳及空调器中,空调器的第一把手通过凸缘部朝远离主壳体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把手通过连接部朝远离主壳体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的稳定性强,能够减少搬运空调器时,第一把手或者第二把手脱落的情况发生,并且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不占用主壳体内腔的空间,主壳体内腔空间大。通过设置第一倾斜面及第二倾斜面对使用者的手施加朝向主壳体的分力,以减少搬运空调器时手未抓稳导致空调器跌落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空调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空调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I I I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第一机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4中沿V-V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V I的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第二机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图7中沿VI I I-V I I I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空调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空调器001第一进风部22第一栅条41
机壳100第一进风口221第一条形部411
主壳体10出风部23第一倾斜部412
底座11出风口231第二格栅50
上盖12第二机架30第二栅条51
主壳部13第二进风部31第二条形部511
第一侧壳131第二进风口311第二倾斜部512
第二侧壳132连接部32叶片60
第一机架20第二把手321换热组件200
凸缘部21第二倾斜面322第一握持空间S 1
第一把手211凸部323第二握持空间S2
第一倾斜面212第一格栅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制冷装置是作为制冷技术的一种应用,制冷装置通常都需要进行搬运,例如将制冷装置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安装,移动式的制冷装置能够搬运至家中、公司、户外等地方进行制冷。为了便于搬运制冷装置,制冷装置的机壳通常会设有把手。目前机壳的把手通常是装配式的,把手能够安装于机壳或者从机壳中拆卸下来,从而导致把手与机壳之间并不能够牢固地连接,在搬运制冷装置时,把手容易松动影响搬运制冷装置,并且若在搬运制冷装置的过程中把手从制冷装置中松脱还可能会导致制冷装置掉落损坏。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壳,应用于制冷装置,机壳包括主壳体、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第一机架设置于主壳体的一端,第一机架具有凸缘部,凸缘部朝远离主壳体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把手。第二机架设置于主壳体相对第一机架的另一端,第二机架朝远离主壳体方向伸出以形成有第二把手。
上述实施例的机壳中,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分别位于主壳体的两端,使用者握持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以搬运空调器。由于第一把手由凸缘部延伸形成,第二把手由第二机架延伸形成,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均为一体式设置,相较于装配式的把手,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的结构更加牢固,能够减少使用者在搬运时,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脱离的情况发生。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均朝远离主壳体方向伸出,能够不占用主壳体内部空间,有利于提升主壳体内部空间尺寸。
上述机壳可以应用于空调器、冰箱等制冷装置,机壳的第一把手及第二把手连接牢固,以便于使用者能够稳定地搬运机壳。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001,空调器001包括机壳100及换热组件200,换热组件200设置于机壳100内,通过换热组件200以实现制冷降温。
机壳100包括主壳体10、第一机架20及第二机架30。第一机架20设置于主壳体10的一端,第一机架20具有凸缘部21,凸缘部21朝远离主壳体10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把手211。第二机架30设置于主壳体10相对第一机架20的另一端,第二机架30朝远离主壳体10方向伸出以形成有第二把手321。换热组件200位于第一机架20及第二机架30之间,并设置于主壳体10的内腔。
第一把手211与第二把手321分别位于主壳体10的两端,使用者握持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以搬运空调器001。由于第一把手211由凸缘部21延伸形成,第二把手321由第二机架30延伸形成,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均为一体式设置,相较于装配式的把手,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的结构更加牢固,能够减少使用者在搬运时,第一把手211或第二把手321脱离的情况发生。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均朝远离主壳体10方向伸出,能够不占用主壳体10内部空间,有利于提升主壳体10内部空间尺寸。
请参阅图2、图3、图4及图5,第一机架20还包括第一进风部22及出风部23。凸缘部21位于第一进风部22与出风部23之间,第一进风部22大致呈竖直设置,第一进风部22的上侧与凸缘部21连接。出风部23的一端与凸缘部21连接,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凸缘部21、第一进风部22及出风部23均与主壳体10连接,第一机架20与主壳体10连接的面积大,稳定性强。外部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风部22进入主壳体10内,主壳体10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出风部23排出。
可选的,第一进风部22、凸缘部21及出风部23一体成型,以使第一进风部22、凸缘部21及出风部23能够稳定地连,并且第一进风部22与凸缘部21以及凸缘部21与出风部23之间过渡顺滑。或者,凸缘部21及出风部23一体成型,第一进风部22与凸缘部21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装配在一起。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缘部21的下侧设有第一倾斜面212,第一倾斜面212朝远离主壳体10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也即第一倾斜面212与第一进风部22的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增大。当使用者握持第一把手211时,第一倾斜面212与使用者的手接触,使得第一倾斜面212对使用者的手施加朝下的重力外,还施加朝向主壳体10方向的分力,从而使用者的手不易于松脱,能够增加握持第一把手211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凸缘部21的下侧也可以设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部22设有第一进风口221,第一进风口221相邻于主壳体10的一端。出风部23设有出风口231,出风口231相邻于主壳体10的上侧,并且出风口231的截面倾斜方向与出风部23的倾斜方向相同。通过第一进风口221及出风口231能够让主壳体10的内腔与外部连通。
机壳100还包括第一格栅40及叶片60,第一格栅40设置于第一进风口221,第一格栅40是使用户不能直接接触机壳100内部运行器件的防护屏障,例如蒸发器。叶片60设置于出风口231,通过叶片60能够引导气体的流动方向,并且可以阻挡杂物进入主壳体10内。可选的,叶片60能够相对出风部23转动,从而控制出风口231的打开程度,以控制出风量以及出风方向。当叶片60闭合时,能够阻挡出风口231出风,也可以防止杂质、灰尘等通过出风口231进入至主壳体10内。可选的,第一进风部22及出风部23均是形状大致为矩形的框架,第一进风口221及出风口231的形状也大致为矩形。
第一格栅40包括多根呈竖直设置的第一栅条41,多根第一栅条41呈间隔设置,并且间隔方向与第一栅条41的长度方向垂直。气体能够通过两根第一栅条41之间的空隙进入至主壳体10内腔。每根第一栅条41包括第一条形部411及第一倾斜部412。第一条形部411与第一倾斜部412相连接,并且第一倾斜部412位于第一条形部411的上端。第一倾斜部412远离主壳体10一侧相对于第一条形部411呈倾斜设置,并且第一倾斜部412的倾斜方向与出风部23的倾斜方向相同。第一倾斜部412与凸缘部21之间形成第一握持空间S1,第一倾斜部412从远离到靠近主壳体10朝上倾斜设置,能够增大第一握持空间S1,以便于使用者将手伸入第一握持空间S1握持第一把手211。
请参阅图2、图6、图7及图8,第二机架30包括连接部32及第二进风部31,第二进风部31的一侧连接于主壳体10,外部空气通过第二进风部31能够进入主壳体10内腔。连接部32位于第二进风部31背离主壳体10的一侧,并且连接于第二进风部31的上侧。连接部32朝远离主壳体10方向伸出以形成第二把手321,第二把手321稳定性高,并且不朝主壳体10方向内凹,能够提升主壳体10内部空间。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位于主壳体10相对的两端,使用者通过握持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能够将机壳100抬起。可选的,第二进风部31与连接部32一体成型,以使第二进风部31与连接部32连接稳定过渡顺滑。可选的,第二把手321的位置略高于第一把手211的位置;或者,第二把手321的位置与第一把手211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平齐。
连接部32的下侧设有第二倾斜面322,第二倾斜面322朝远离主壳体10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也即第二倾斜面322与第二进风部31的距离沿向下方向逐渐增大。当使用者握持第二把手321时,第二倾斜面322与使用者的手接触,使得第二倾斜面322对使用者的手施加朝下的重力外,还施加朝向主壳体10方向的分力,从而使用者的手不易于松脱,能够增加握持第二把手321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32的下侧不限于设有倾斜面,也可以是其他,例如可以设有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32设有凸部323,凸部323位于连接部32的下侧,凸部323与第二进风部31间隔设置。当使用者抓握第二把手321时,使用者的手能够与凸部323靠近第二进风部31一侧接触,通过凸部323阻挡手与第二把手321脱离,以增加握持第二把手321的稳定性。可选的,凸部323远离第二进风口311一侧与第二把手321平齐,不仅更加美观并且凸部323远离第二进风口311一侧与第二把手321之间不形成折角,能够减少藏灰。
第二进风部31设有第二进风口311,第二进风口311相邻于主壳体10远离第一机架20一端,第一进风口221与第二进风口311间隔设置。机壳100还包括第二格栅50,第二格栅50设置于第二出风口231。第二格栅50是使用户不能直接接触机壳100内部运行器件的防护屏障,例如冷凝器。可选的,第二进风部3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的框架,第二进风口31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
第二格栅50包括多根第二栅条51,多个第二栅条51呈间隔设置,并且第二栅条51的间隔方向与第一栅条41的间隔方向相同。每个第二栅条51包括第二条形部511与第二倾斜部512,第二倾斜部512连接于第二条形部511的上端。第二倾斜部512远离主壳体10一侧呈倾斜设置,并且倾斜方向与第一倾斜部412的倾斜方向相反,以使第二倾斜部512与连接部32之间形成较大的第二握持空间S2。第二格栅50与第一格栅40大致呈对称设置,能够增加机壳100的美感。
请参阅图9,主壳体10包括底座11、上盖12及主壳部13。底座11设置于主壳部13的下侧,上盖12设置于主壳部13的上侧,通过底座11、主壳部13及上盖12围合形成主壳体10的内腔。换热组件200(如图2所示)设置于底座11,并位于主壳部13内。第一进风部22与主壳部13的一端以及底座11的一端连接,凸缘部21与主壳部13的一端连接,出风部23与主壳部13的一端以及上盖12的一端连接。底座11、上盖12及主壳部13的另一端的形状与第二进风部31的形状适配,以使第二进风部31能够连接于底座11、上盖12及主壳部13。第一机架20与第二机架30连接主壳体10的面积大,使得第一机架20与第二机架30安装于主壳体10时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进风部22、出风部23及第二进风部31均设置有卡扣,主壳部13设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槽,以使第一机架20及第二机架30分别与主壳体10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1、上盖12及主壳部13为一体成型,具有较佳的强度及抗变形能力。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1与主壳部13通过卡扣连接,主壳部13与上盖12一体成型,可以先将换热组件200安装于底座11后,再安装主壳部13及上盖12,能够减少主壳部13及上盖12干涉,导致换热组件200(如图2所示)安装困难的情况发生。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1、上盖12及主壳部13之间也可以均通过卡扣连接。
主壳部13包括第一侧壳131及第二侧壳132,第一侧壳131与第二侧壳132相对设置,底座11的一侧与第一侧壳131的下侧连接,底座11的另一侧与第二侧壳132的下侧连接。上盖12的一侧与第一侧壳131的上侧连接,上盖12的另一侧与第二侧壳132的上侧连接。
换热组件200(如图2所示)位于第一侧壳131与第二侧壳132之间,换热组件200包括相连接的蒸发器、冷凝器及风机,蒸发器与第一进风部22相对设置,外部空气经过第一进风部22后能够穿过蒸发器。冷凝器与第二进风部31相对设置,外部空气经过第二进风部31后能够穿过冷凝器。风机相邻于蒸发器,并且风机的风口与出风部23对应,以便于将冷气从出风口231吹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器001,空调器001的第一把手211通过凸缘部21朝远离主壳体10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把手321通过连接部32朝远离主壳体10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的稳定性强,能够减少搬运空调器001时,第一把手211或者第二把手321脱落的情况发生,并且第一把手211及第二把手321不占用主壳体10内腔的空间,主壳体10内腔空间大。通过设置第一倾斜面212及第二倾斜面322对使用者的手施加朝向主壳体10的分力,以减少搬运空调器001时手未抓稳导致空调器001跌落的情况发生。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壳,应用于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主壳体;
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机架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朝远离所述主壳体方向延伸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把手;
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相对所述第一机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机架朝远离所述主壳体方向伸出以形成有第二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还包括第一进风部及出风部,凸缘部位于第一进风部和出风部之间,所述第一进风部及所述出风部分别与所述凸缘部连接,所述凸缘部位于所述第一进风部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一格栅及叶片,所述第一进风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邻于所述主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出风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相邻于所述主壳体的上侧,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的下侧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朝远离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架包括连接部及第二进风部,所述第二进风部连接于所述主壳体,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进风部背离所述主壳体的一侧,且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部的上侧,所述连接部朝远离所述主壳体方向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二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二格栅,所述第二进风部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相邻于所述主壳体远离第一机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下侧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朝远离所述主壳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下侧设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进风部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底座、上盖及主壳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壳部的下侧,所述上盖设置于所述主壳部的上侧,所述第一机架及所述第二机架均与所述底座、所述上盖及所述主壳部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壳,所述换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CN202223587720.1U 2022-12-30 2022-12-30 机壳及空调器 Active CN219222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7720.1U CN219222799U (zh) 2022-12-30 2022-12-30 机壳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87720.1U CN219222799U (zh) 2022-12-30 2022-12-30 机壳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2799U true CN219222799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87720.1U Active CN219222799U (zh) 2022-12-30 2022-12-30 机壳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2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40973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KR10158902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10488058B2 (en) Outdoor device of an air conditioner
KR102283550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20180063973A1 (en) Electrical function cassette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and ventilating fan employing the same
CN219222799U (zh) 机壳及空调器
JP2002156135A (ja) ルームエアコン
KR10081402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8495551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踢脚装置和制冷设备
KR10044100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0589911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필터 접지구조
KR100291777B1 (ko) 분리형공기조화기의실내기
JP2002156134A (ja) ルームエアコン
CN218672368U (zh) 单面出风的天花机室内机
CN109073313B (zh) 冷藏库
CN219473822U (zh) 空调室外机
KR100267918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
KR100612098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90080746A (ko)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KR200312147Y1 (ko) 룸 에어컨의 구조
KR200221818Y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40016117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289121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0201607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밑판
KR10036043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흡입그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