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1845U -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1845U
CN219221845U CN202320821467.7U CN202320821467U CN219221845U CN 219221845 U CN219221845 U CN 219221845U CN 202320821467 U CN202320821467 U CN 202320821467U CN 219221845 U CN219221845 U CN 219221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device
fixedly connected
box
square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14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凡
裴斌
刘伟莉
赵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Me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ureau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riginal Assignee
Ning-Me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ureau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Me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ureau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filed Critical Ning-Me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Bureau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Priority to CN2023208214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1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1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1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包括盒形顶板和水文观测装置本体,所述盒形顶板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矩形支管,矩形支管上活动套设有导向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联动旋转组件、方卡套、矩形支管、旋转升降双驱组件和螺旋钻进块,便于单驱动自动同步一体驱动两个螺旋钻进块旋转下移钻入水内的地面内,能够保证两个螺旋钻进块的同步性,方便同步钻入同一深度,自动化程度高,提高操作便捷精准性,省时省力,通过设置的浮撑挡护组件,便于根据水位变化利用浮力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升降调整支撑,本装置还能够将矩形支管、盒形顶板和空心浮板进行拆分组装,方便未使用时的拆分运输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观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采集水体有关数据的一项工作,它是以江、河、湖、海的各种水文要素为主进行的观测,通常依一定条件在江河湖海的一定地点或断面上布设水文观测站,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水文观测,是研究海床、河床、河岸变迁、海流、径流规律和进行各种水利工程、海岸工程设计计算以及编写航路指南等的重要资料,通常通过水文观测装置进行数据采集。
公告号CN211740209U公开了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包括板体与水文观测装置本体,所述板体的底部开设有螺纹口,所述板体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口,所述螺纹口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管,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底部固定有第二螺纹管,所述第二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活动贯穿于贯穿口,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有螺旋块,所述水文观测装置本体的外侧固定有漂浮圈,所述漂浮圈的外侧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漂浮圈的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卡槽与第二螺纹管的外侧活动卡接,所述板体的顶部固定有电源装置,所述漂浮圈的顶部固定有防护罩;其结构简单,在安装时能够更加深入地面,有利于提高该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性,而且便于安装,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着水面高度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利于提高观测数据的客观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意义。
上述专利公开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通过螺纹管、螺纹杆、螺旋块等实现钻入水内地面,形成门架式支架,对水文观测装置在水中的竖向导向,配合漂浮圈实现水面的浮力支撑,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其两侧单独设置螺纹管、螺纹杆和螺旋块进行单独旋转操作的方式,难以便捷精准保证两侧螺旋块的钻地同步性,单人难以同步精准对两侧操作,易发生两侧钻入深度不一导致倾斜的现象,操作便捷精准性不理想;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包括盒形顶板和水文观测装置本体,所述盒形顶板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矩形支管,矩形支管上活动套设有导向套,导向套的四侧内壁上均嵌套有两个防磨滚珠,矩形支管的四侧分别与对应的两个防磨滚珠活动接触,两个导向套之间固定连接有浮撑挡护组件,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嵌装固定在浮撑挡护组件的底部,设置的两个矩形支管和盒形顶板形成门架式支撑架,实现对两个导向套竖向导向,浮撑挡护组件用于根据水的浮力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升降调整支撑;
所述矩形支管内安装有旋转升降双驱组件,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对应的矩形支管下方的螺旋钻进块,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方卡套,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用于在方卡套旋转时驱动螺旋钻进块旋转并上下位移;
所述盒形顶板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联动旋转组件,联动旋转组件的底端活动卡装至两个方卡套内,盒形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联动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联动旋转组件用于保证两个方卡套同步旋转。
优选地,所述浮撑挡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导向套之间的空心浮板,所述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嵌装固定在空心浮板的底部,所述空心浮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护罩,水文观测装置本体位于半球形护罩内;设置的空心浮板和半球形护罩配合,利用空心浮板在水面的漂浮作用实现根据水位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升降调整支撑,利用半球形护罩实现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遮挡防护。
优选地,所述旋转升降双驱组件包括滑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支管内的矩形杆,矩形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方转杆,方转杆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杆的下方并与螺旋钻进块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槽内螺纹套设有螺杆,螺杆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方转杆上,螺杆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矩形支管的两侧内壁之间,螺杆的顶端与对应的方卡套的底部固定连接;设置的矩形杆、螺杆、螺纹槽和方转杆配合,方卡套转动带动螺杆转动时,螺杆能够通过方转杆的棱角带动方转杆旋转,螺杆转动还能够带动矩形杆在矩形支管内向下滑动,矩形杆带动方转杆向下移动,实现方转杆的旋转并下移,利用方转杆实现驱动螺旋钻进块旋转下移钻入水内地面内。
优选地,所述联动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盒形顶板底部内壁上的两个方卡杆,两个方卡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两个同步轮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处于绷紧状态的同步带,位于左侧的同步轮的顶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方卡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支管内,方卡杆的底端活动卡装至对应的方卡套内;设置的方卡杆、两个同步轮、同步带和两个方卡杆配合,在驱动电机启动时能够保证两个同步轮同步转动,以此实现驱动两个方卡杆同步转动,利用两个方卡杆的同步转动实现驱动两个方卡套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盒形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驱动电机和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矩形支管相近的一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盒形顶板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安装槽,螺纹安装槽内螺纹套设有T形固定螺栓,安装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两个T形固定螺栓上。
优选地,两个所述矩形支管相近的一侧底部均螺纹连接有限位防脱螺栓,限位防脱螺栓位于对应的导向套的下方并与导向套相配合,导向套的前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和左右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均比螺旋钻进块的顶部直径大。
优选地,所述螺杆的底端开设有与对应的方转杆外侧滑动套装的方形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架式水文观测装置,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联动旋转组件、方卡套、矩形支管、旋转升降双驱组件和螺旋钻进块配合,在启动驱动电机时能够同步驱动两个螺旋钻进块旋转和下移,方便自动同步一体驱动两个螺旋钻进块旋转下移钻入水内的地面内,能够保证两个螺旋钻进块的同步性,自动化程度高,提高操作便捷精准性;
2、本架式水文观测装置,通过设置的浮撑挡护组件,实现根据水位变化利用浮力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升降调整支撑的效果;
3、本架式水文观测装置,通过设置的方卡套、方卡杆、T形固定螺栓、安装座和限位防脱螺栓配合,能够将矩形支管、盒形顶板和空心浮板进行拆分组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联动旋转组件、方卡套、矩形支管、旋转升降双驱组件和螺旋钻进块,便于单驱动自动同步一体驱动两个螺旋钻进块旋转下移钻入水内的地面内,能够保证两个螺旋钻进块的同步性,方便同步钻入同一深度,自动化程度高,提高操作便捷精准性,省时省力,通过设置的浮撑挡护组件,便于根据水位变化利用浮力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升降调整支撑,本装置还能够将矩形支管、盒形顶板和空心浮板进行拆分组装,方便未使用时的拆分运输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盒形顶板;2、矩形支管;3、导向套;4、防磨滚珠;5、空心浮板;6、半球形护罩;7、矩形杆;8、方转杆;9、螺旋钻进块;10、方卡套;11、方卡杆;12、同步轮;13、同步带;14、动电机;15、螺杆;16、限位防脱螺栓;17、蓄电池;18、方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包括盒形顶板1和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盒形顶板1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矩形支管2,其中两个矩形支管2相近的一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与盒形顶板1底部相接触的安装座,盒形顶板1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安装槽,螺纹安装槽内螺纹套设有T形固定螺栓,安装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两个T形固定螺栓上,其中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分别与对应的T形固定螺栓外侧活动接触的螺栓穿孔,矩形支管2通过对应的安装座和两个T形固定螺栓螺纹固定在盒形顶板1的底部,矩形支管2上活动套设有导向套3,导向套3的四侧内壁上均嵌套有两个防磨滚珠4,矩形支管2的四侧分别与对应的两个防磨滚珠4活动接触,两个导向套3之间固定连接有浮撑挡护组件,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嵌装固定在浮撑挡护组件的底部,设置的两个矩形支管2和盒形顶板1形成门架式支撑架,实现对两个导向套3竖向导向,浮撑挡护组件用于根据水的浮力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升降调整支撑;
其中浮撑挡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导向套3之间的空心浮板5,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嵌装固定在空心浮板5的底部,其中空心浮板5的底部开设有与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外侧固定连接的嵌装穿孔,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通过嵌装穿孔嵌装固定在空心浮板5的底部,空心浮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护罩6,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位于半球形护罩6内;设置的空心浮板5和半球形护罩6配合,利用空心浮板5在水面的漂浮作用实现根据水位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升降调整支撑,利用半球形护罩6实现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遮挡防护;
矩形支管2内安装有旋转升降双驱组件,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对应的矩形支管2下方的螺旋钻进块9,两个矩形支管2相近的一侧底部均螺纹连接有限位防脱螺栓16,其中两个矩形支管2相近的一侧底部均开设有螺纹凹槽,且螺纹凹槽与对应的限位防脱螺栓16螺纹连接,限位防脱螺栓16位于对应的导向套3的下方并与导向套3相配合,导向套3的前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和左右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均比螺旋钻进块9的顶部直径大,在后续拆分后方便将导向套3直接向下从螺旋钻进块9的外侧取下,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方卡套10,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用于在方卡套10旋转时驱动螺旋钻进块9旋转并上下位移;
其中旋转升降双驱组件包括滑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支管2内的矩形杆7,矩形杆7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方转杆8,其中螺纹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一个轴承安装孔,轴承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套装有一个与方转杆8外侧固定套装的第二轴承,方转杆8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杆7的下方并与螺旋钻进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槽内螺纹套设有螺杆15,螺杆15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方转杆8上,其中螺杆15的底端开设有与对应的方转杆8外侧滑动套装的方形滑槽18,利用方形滑槽18与方转杆8的滑动连接关系,能够供方转杆8在方形滑槽18内上下滑动位移的同时,利用方形棱角贴合相卡的基本原理,保证在螺杆15转动时带动方转杆8同步转动,螺杆15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矩形支管2的两侧内壁之间,其中矩形支管2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承,且支撑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对应的螺杆15的外侧固定连接,螺杆15通过支撑轴承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矩形支管2的两侧内壁之间,起到对螺杆15转动安装的效果,螺杆15的顶端与对应的方卡套10的底部固定连接;设置的矩形杆7、螺杆15、螺纹槽和方转杆8配合,方卡套10转动带动螺杆15转动时,螺杆15能够通过方形滑槽18的棱角带动方转杆8旋转,螺杆15转动还能够带动矩形杆7在矩形支管2内向下滑动,矩形杆7带动方转杆8在方形滑槽18内向下滑动,实现方转杆8的旋转并下移,利用方转杆8实现驱动螺旋钻进块9旋转下移钻入水内地面内;
盒形顶板1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联动旋转组件,联动旋转组件的底端活动卡装至两个方卡套10内,盒形顶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联动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14,盒形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7,驱动电机14和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均与蓄电池17电性连接,联动旋转组件用于保证两个方卡套10同步旋转;联动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盒形顶板1底部内壁上的两个方卡杆11,其中盒形顶板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转动孔,转动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对应的方卡杆11的外侧固定连接,方卡杆11通过对应的第一轴承与盒形顶板1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起到对方卡杆11转动安装的效果,两个方卡杆1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12,两个同步轮12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处于绷紧状态的同步带13,位于左侧的同步轮12的顶部与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方卡杆11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支管2内,方卡杆11的底端活动卡装至对应的方卡套10内;设置的方卡杆11、两个同步轮12、同步带13和两个方卡杆11配合,在驱动电机14启动时能够保证两个同步轮12同步转动,以此实现驱动两个方卡杆11同步转动,利用两个方卡杆11的同步转动实现驱动两个方卡套10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钻入水内地面进行支撑工作时,正向启动驱动电机14驱动左侧的同步轮12转动,左侧的同步轮12通过同步带13带动右侧的同步轮12转动,两个同步轮12同步转动并通过两个方卡杆11带动两个方卡套10同步转动,方卡套10带动对应的螺杆15转动,螺杆15通过对应的方形滑槽18带动方转杆8旋转,螺杆15转动还带动对应的矩形杆7在矩形支管2内向下滑动,矩形杆7带动方转杆8在螺杆15上的方形滑槽18内向下滑动,实现方转杆8的旋转并下移,方转杆8带动螺旋钻进块9旋转并下移进行钻入水内地面内,通过自动同步一体驱动两个螺旋钻进块9旋转下移钻入水内地面内的方式,能够保证两个螺旋钻进块9的同步性,方便同步钻入同一深度,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操作便捷精准性,无需人工手动费力旋转操作,省时省力;
钻入水内地面后,此时两个矩形支管2和盒形顶板1形成门架式支撑架,水将空心浮板5漂浮支撑在水面上,在水位上升时会将空心浮板5向上浮起,空心浮板5带动两个导向套3分别在对应的矩形支管2上向上移动,空心浮板5带动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上移,实现根据水位变化利用浮力自动对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升降调整支撑的效果,便可利用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进行观测工作;
拆分时,将四个T形固定螺栓反向旋转与盒形顶板1分离,解除对矩形支管2的固定,可以将矩形支管2向下与盒形顶板1分离,矩形支管2通过对应的螺杆15带动方卡套10与方卡杆11分离,实现矩形支管2与盒形顶板1的拆分,然后反向旋转取下限位防脱螺栓16,便可将导向套3向下从对应的矩形支管2上取下,实现矩形支管2与空心浮板5的拆分,组装时则与上述相反的操作步骤即可进行组装连接,能够进行拆分组装,通过可拆分组装的方式方便未使用时的拆分运输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包括盒形顶板(1)和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形顶板(1)的底部两侧均安装有矩形支管(2),矩形支管(2)上活动套设有导向套(3),导向套(3)的四侧内壁上均嵌套有两个防磨滚珠(4),矩形支管(2)的四侧分别与对应的两个防磨滚珠(4)活动接触,两个导向套(3)之间固定连接有浮撑挡护组件,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嵌装固定在浮撑挡护组件的底部;
所述矩形支管(2)内安装有旋转升降双驱组件,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对应的矩形支管(2)下方的螺旋钻进块(9),旋转升降双驱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方卡套(10);
所述盒形顶板(1)的底部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联动旋转组件,联动旋转组件的底端活动卡装至两个方卡套(10)内,盒形顶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与联动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撑挡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导向套(3)之间的空心浮板(5),所述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嵌装固定在空心浮板(5)的底部,所述空心浮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半球形护罩(6),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位于半球形护罩(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升降双驱组件包括滑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支管(2)内的矩形杆(7),矩形杆(7)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方转杆(8),方转杆(8)的底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杆(7)的下方并与螺旋钻进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槽内螺纹套设有螺杆(15),螺杆(15)滑动套设在对应的方转杆(8)上,螺杆(15)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矩形支管(2)的两侧内壁之间,螺杆(15)的顶端与对应的方卡套(10)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旋转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盒形顶板(1)底部内壁上的两个方卡杆(11),两个方卡杆(11)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同步轮(12),两个同步轮(12)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处于绷紧状态的同步带(13),位于左侧的同步轮(12)的顶部与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方卡杆(11)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矩形支管(2)内,方卡杆(11)的底端活动卡装至对应的方卡套(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形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7),驱动电机(14)和水文观测装置本体(100)均与蓄电池(17)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矩形支管(2)相近的一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盒形顶板(1)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安装槽,螺纹安装槽内螺纹套设有T形固定螺栓,安装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两个T形固定螺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矩形支管(2)相近的一侧底部均螺纹连接有限位防脱螺栓(16),限位防脱螺栓(16)位于对应的导向套(3)的下方并与导向套(3)相配合,导向套(3)的前后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和左右侧内壁之间的距离均比螺旋钻进块(9)的顶部直径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5)的底端开设有与对应的方转杆(8)外侧滑动套装的方形滑槽(18)。
CN202320821467.7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Active CN219221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467.7U CN21922184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467.7U CN21922184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1845U true CN219221845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1467.7U Active CN21922184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1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28750A (zh) * 2023-08-11 2023-11-10 青岛公准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测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28750A (zh) * 2023-08-11 2023-11-10 青岛公准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测绘装置
CN117028750B (zh) * 2023-08-11 2024-01-19 青岛公准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测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21845U (zh) 一种架式水文观测装置
CN218725500U (zh) 一种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取芯装置
CN211258490U (zh) 一种小型化多功能钻探装置
CN117684964A (zh) 一种基于岩溶地区桩基的钻芯法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823925A (zh) 一种水质监测用辅助清理装置
CN213741285U (zh) 一种农用开沟机用刨土器
CN213799131U (zh) 一种水陆两栖机器人
CN214310479U (zh) 一种环境监测传感器
CN201789872U (zh) 一种立式水草旋切机
CN112160875B (zh) 一种浮式风力发电设备
CN220708770U (zh) 一种地质勘探用岩石取样装置
CN115824729B (zh) 一种温室气体收集装置
CN218712675U (zh)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挡水坝
CN212964130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取样工作平台
CN219668462U (zh) 一种底驱式船舶推进器
CN220979381U (zh) 一种海上钻探止水用防水结构
CN215829391U (zh) 一种水利工程地基检测装置
CN2168923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地基检测装置
CN214940561U (zh)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用水渠清淤装置
CN220888649U (zh) 一种光伏桩基础施工定位装置
CN215859964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旋挖钻机用动力头
CN220356377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全站仪
CN2152903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
CN212614476U (zh) 一种水文地质钻孔装置
CN215562923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清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