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9891U - 酸分解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酸分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9891U
CN219209891U CN202320002478.2U CN202320002478U CN219209891U CN 219209891 U CN219209891 U CN 219209891U CN 202320002478 U CN202320002478 U CN 202320002478U CN 219209891 U CN219209891 U CN 219209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decomposition
kettle
baffles
acid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24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小虎
鲁忠堂
陈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z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z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z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z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24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9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9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9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酸分解装置,所述酸分解装置包括呈桶状的酸分解釜、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内的多个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酸分解釜内间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酸分解釜的侧边和底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酸分解釜的侧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的底部和顶部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酸分解装置,可以使得酸液水解更加充分,反应能够连续进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控制酸液停留时间,提高副产的收率,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酸分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锂盐中间原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关混酸,需要将混酸进行水解及不同组分酸分离,水解速率影响生产进程,水解程度影响副产质量。
水解是放热过程,水解热量将混酸中的低沸点酸蒸发,水解生成的高沸点的酸则留在设备中。现有酸水解装置反应不充分,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及投资高。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酸分解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连续反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分解装置,以解决现有酸水解装置反应不充分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酸分解装置,所述酸分解装置包括呈桶状的酸分解釜、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内的多个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酸分解釜内间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酸分解釜的侧边和底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酸分解釜的侧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的底部和顶部留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用以向所述酸分解釜注入反应液的液体入口,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上,所述酸分解釜沿轴向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液体入口沿轴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用以将所述酸分解釜的液体排出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的底边上,所述液体出口沿轴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且靠近所述液体入口设置的氮气进口、测压口、第一备用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且远离近所述液体入口的第二备用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出气柱,所述出气柱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柱内设有用以去除空气中飞沫的丝网除沫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柱包括与所述酸分解釜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的下柱、用以收容所述丝网除沫器的中柱、设置在远离所述酸分解釜一端的上柱,所述上柱、中柱、下柱可拆卸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柱的上柱上开设有气体出口、超压泄放尾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酸分解装置,可以使得酸液水解更加充分,反应能够连续进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控制酸液停留时间,提高副产的收率,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酸分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酸分解装置的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酸分解装置的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 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酸分解装置100包括呈桶状的酸分解釜1、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1内的多个第一挡板2和多个第二挡板3、用以向所述酸分解釜1注入反应液的液体入口4、用以将所述酸分解釜1的液体排出的液体出口5、出气柱6、开设在所述酸分解釜1的顶边且靠近所述液体入口4设置的氮气进口7、测压口8、第一备用口9、开设在所述酸分解釜1的顶边且远离近所述液体入口4的第二备用口10。
所述酸分解釜1包括桶体11、沿轴向设置在所述桶体11的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本实施例中,所述桶体11呈圆柱状,所述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为向外凸伸的弧状。
多个所述第一挡板2和所述第二挡板3在所述酸分解釜1内间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挡板2与所述酸分解釜1的侧边和底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1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板3与所述酸分解釜1的侧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1的底部和顶部留有间隙。
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挡板3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挡板2的上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挡板3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液体入口4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1的顶边上,所述液体入口4沿轴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2的第一挡板2和所述第一侧壁12之间。
所述液体出口5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1的底边上,所述液体出口5沿轴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3的第一挡板2和所述第二侧壁13之间。
酸液从酸稀释器通过液体入口4进入酸分解釜1,流入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2的第一挡板2和所述第一侧壁12之间进行反应,酸液不断注入,可以从第一挡板2的顶端溢出至第一挡板2和相邻的第二挡板3之间,并继续从第二挡板3的下端流动至第二挡板3和中部的第一挡板2之间,并随着酸液的增多逐渐向液体出口5流动。酸液的流动路径更长,在所述酸分解釜1内的反应时间也更长,使得反应更为充分。所述第二挡板3既可以起到延长反应路径的效果,还可以因为所述第二挡板3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挡板2的上端,从而起到防止酸液从上方直接溢出至液体出口5的效果。
同时,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均与所述酸分解釜1的顶部留有间隙,因此反应产生的酸性气体可以在酸分解釜1的顶部流动并排出。
同时,所述第一挡板2和所述第二挡板3可以降低酸液晃动对所述酸分解釜1造成的冲击,起到保护所述酸分解釜1的效果。
所述氮气进口7用以在反应结束后通入氮气以将所述酸分解釜1内的所有酸性气体排出。
所述测压口8处用于放置压力表,测定所述酸分解釜1内部压力。
所述第一备用口9用以在液体入口4发生故障是替换。
所述第二备用口10用以在液体出口5发生故障是替换。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酸分解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用以测量温度的测温口101、用以测量所述酸分解釜1内的液体容量的测液口102、用以供工人在酸分解装置100损坏钻入酸分解釜1的人孔103。
所述出气柱6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1的顶边的中部。所述出气柱6内设有用以去除空气中飞沫的丝网除沫器66。
所述出气柱6包括与所述酸分解釜1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的下柱63、用以收容所述丝网除沫器66的中柱62、设置在远离所述酸分解釜1一端的上柱61,所述上柱61、中柱62、下柱63可拆卸设置。
所述出气柱6的上柱61上开设有气体出口64、超压泄放尾气口65。
酸性气体可以进入所述出气柱6,并在所述丝网除沫器66实现气液分离,而后气体从气体出口64排出。当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时,酸分解釜1内部压力急剧升高,出现危险,通过超压泄放尾气口65将过压气体紧急排出。
所述上柱61、中柱62、下柱63可拆卸设置,从而在需要更换所述丝网除沫器66时,仅仅需要将上柱61、下柱63与中柱62进行分离,即可对所述中柱62内的丝网除沫器66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柱61、中柱62、下柱63通过法兰和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酸分解装置100,可以使得酸液水解更加充分,反应能够连续进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所述第一挡板2和第二挡板3控制酸液停留时间,提高副产的收率,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分解装置包括呈桶状的酸分解釜、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内的多个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酸分解釜内间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酸分解釜的侧边和底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的顶部留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酸分解釜的侧边焊接以与所述酸分解釜的底部和顶部留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用以向所述酸分解釜注入反应液的液体入口,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上,所述酸分解釜沿轴向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液体入口沿轴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用以将所述酸分解釜的液体排出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的底边上,所述液体出口沿轴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且靠近所述液体入口设置的氮气进口、测压口、第一备用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开设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且远离近所述液体入口的第二备用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分解装置还包括出气柱,所述出气柱设置在所述酸分解釜的顶边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柱内设有用以去除空气中飞沫的丝网除沫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柱包括与所述酸分解釜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的下柱、用以收容所述丝网除沫器的中柱、设置在远离所述酸分解釜一端的上柱,所述上柱、中柱、下柱可拆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酸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柱的上柱上开设有气体出口、超压泄放尾气口。
CN202320002478.2U 2023-01-03 2023-01-03 酸分解装置 Active CN219209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2478.2U CN219209891U (zh) 2023-01-03 2023-01-03 酸分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2478.2U CN219209891U (zh) 2023-01-03 2023-01-03 酸分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9891U true CN219209891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2478.2U Active CN219209891U (zh) 2023-01-03 2023-01-03 酸分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9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4627A (zh) 一种合成碳酸甲乙酯的方法和专用生产设备
US20230167043A1 (en) Built-in micro-interface oxi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erephthalic acid from p-xylene
CN105439857A (zh) 生产碳酸甲乙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38912B (zh) 一种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制备方法
CN219209891U (zh) 酸分解装置
CN211754876U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N113072530A (zh) 一种生产电子级碳酸乙烯酯的装置及方法
CN114713154A (zh) 一种制备六氟磷酸锂的系统及工艺方法
CN216223696U (zh) 一种五氟化磷气体纯化用洗涤塔
CN215084955U (zh) 精馏气液分离装置
CN219156514U (zh) 一种双氟磺酰亚胺锂的生产系统
CN215139719U (zh) 氮氧化物反应塔
CN211814210U (zh) 一种基于乙烯水合法制备乙二醇的微界面强化反应系统
CN209630819U (zh) 一种高效炉气处理喷淋塔
CN218321197U (zh) 一种利用萃取催化精馏合成二氧戊环的工艺装置
CN216879394U (zh) 循环加氢反应器
WO2021208201A1 (zh) 一种外置微界面氨肟化反应系统及方法
CN214599088U (zh) 离子交换设备
CN209317221U (zh) 气液分离装置及化工塔设备
US20130023700A1 (en) Process for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polyetherols
CN105503599A (zh) 生产碳酸甲乙酯并联产碳酸二乙酯的方法和装置
CN215741919U (zh) 一种一级萃取塔塔身换热器及一级萃取塔
CN218392289U (zh) 一种大折流板式除沫器
CN101443310A (zh) 连续制备n-乙基-2-吡咯烷酮(nep)的方法
CN209828655U (zh) 一种稀硝酸装置循环吸收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