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8337U -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8337U
CN219208337U CN202223357339.6U CN202223357339U CN219208337U CN 219208337 U CN219208337 U CN 219208337U CN 202223357339 U CN202223357339 U CN 202223357339U CN 219208337 U CN219208337 U CN 219208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ump
rod
piston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73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常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x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x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x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x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73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8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8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8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包括吸取机构、抽气机构及连通管,吸取机构包括具有吸气孔的吸取头;抽气机构包括唧筒、活塞、把手、第一逆止阀及第二逆止阀,唧筒设有进气孔,把手包括杆体及操作手柄,杆体连接活塞,活塞可移动性地设置在唧筒内,操作手柄则形成在唧筒外部,第一逆止阀对应于进气孔设置,第二逆止阀设在唧筒和活塞的其中之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吸气孔和进气孔;其中操作手柄包括扳杆及连接段,在扳杆和连接段内侧共同围设有手指容置孔,在扳杆和连接段外侧则形成有手指容置槽。借此,不仅容易施力操作,且不会让手指产生不适感。

Description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吸鼻装置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之鼻腔中充满鼻涕是很常见的生理反应,意在保护呼吸道,其中也可能是因为感冒所引发的流鼻水,当中包含免疫反应所死亡的病菌和白血球,但由于过敏、生病等状况会引起鼻黏膜肿胀,而产生鼻塞的现象。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只能通过鼻子来呼吸,鼻塞时有可能会引发窒息,且对于儿童的发育过程中,鼻腔中堆积鼻涕长期下来可能引发鼻窦炎或其他慢性疾病,而终其一生受到鼻塞的痛苦。
本申请人基于上述源由,开发出如专利公告号TWM574495的吸鼻装置,其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不需使用电力、易于操作以及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等诸多优点,而广为消费者所采用。惟,其把手在长时间的操作使用下,易导致中指和无名指的疲劳和酸痛等不适感。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申请人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由于把手的受力均匀,不仅容易施力操作,且在长时间使用下也不会让手指产生不适感。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包括吸取机构、抽气机构及连通管,吸取机构包括吸取头,吸取头具有吸气孔;抽气机构包括唧筒、活塞、把手、第一逆止阀及第二逆止阀,唧筒设有进气孔,把手包括杆体及连接杆体的操作手柄,杆体远离操作手柄的端连接活塞,活塞可移动性地设置在唧筒内,操作手柄则形成在唧筒外部,第一逆止阀对应于进气孔设置,第二逆止阀则设在唧筒和活塞的其中之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吸气孔和进气孔;其中操作手柄包括扳杆及分别自扳杆延伸且连接杆体的两个连接段,在扳杆和各连接段的内侧共同围设有手指容置孔,在扳杆和各连接段的外侧则形成有两个手指容置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唧筒内且介于活塞和唧筒的端壁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复位弹簧套设在杆体的外周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扳杆为圆弧形杆,各连接段沿着扳杆中心的铅垂线呈对称状延伸向下并共同连接杆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连接段由两个不同的圆弧半径所连接而成,且各圆弧半径的圆心位于每一连接段的两相异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手指容置孔为封闭式通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手指容置槽为开放式通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抽气机构还包括提把,提把自唧筒延伸且形成在把手的上方。
本申请还具有以下功效,借由复位弹簧的设置,可大幅度地降低各手指的操作频率,进而提升其使用效能。借由手指容置孔和各手指容置槽的分隔设置,利于各手指的穿设和定位效果。借由扳杆和各连接段的弧状构型,而具有更加优异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组合外观图。
图2为本申请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分解图。
图3为本申请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使用状态剖视图(一)。
图4为本申请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使用状态剖视图(二)。
图5为本申请之另实施例使用状态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吸取机构;
11:吸取头;
12:储存桶;
13:罩盖;
131:吸气孔;
132:汲液管;
20:抽气机构;
21:唧筒;
211:进气孔;
212:穿孔;
22:活塞;
221:穿孔;
23:把手;
231:杆体;
232:操作手柄;
233:扳杆;
234、235:连接段;
24:第一逆止阀;
25:第二逆止阀;
26:提把;
30:连通管;
40:复位弹簧;
A:手指容置孔;
B、C:手指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申请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主要包括吸取机构10、抽气机构20及连通管30。
吸取机构10主要包括吸取头11,吸取头11包括储存桶12和罩盖13,在罩盖13的侧边设有吸气孔131,于罩盖13的内部设有汲液管132,在罩盖13组接于储存桶12后,汲液管132和吸气孔131是相互连通。
抽气机构20主要包括唧筒21、活塞22、把手23、第一逆止阀24及第二逆止阀25,唧筒21为具有两封闭端的圆筒体,在其底面中间位置设有进气孔211,另在与进气孔211相隔适当距离处设有穿孔212。把手23包括杆体231及连接杆体231的操作手柄232,杆体231远离操作手柄232的一端连接活塞22,活塞22是可移动性地设置在唧筒21内,操作手柄232则形成在唧筒21外部,第一逆止阀24是对应于前述进气孔211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二逆止阀25则设于唧筒21的穿孔212上。
操作手柄232包括扳杆233及自扳杆233分别向下延伸且连接杆体231的两个连接段234、235,在扳杆233和各连接段234、235的内侧共同围设有手指容置孔A,在扳杆233和各连接段234、235的外侧则形成有两个手指容置槽B、C。
在一实施例中,扳杆233为圆弧形杆,各连接段234、235是沿着扳杆233中心的铅垂线呈对称状延伸向下并共同连接前述杆体231,每一连接段234、235分别由两个不同的圆弧半径所连接而成,且各圆弧半径的圆心位于每一连接段234、235的两相异侧,邻近于杆体231的各圆弧半径具有强化整体结构的效果,远离杆体231的各圆弧半径则利于各手指穿入后的舒适感受。其中手指容置孔A为封闭式通孔,各手指容置槽B、C则为开放式通槽。
在一实施例中,抽气机构20还包括提把26,其是自唧筒21向上延伸且形成在前述把手23的上方。提把26除了提供易于携带或移动之效果外,还能够提供人体手掌的支撑作用,进而利于对把手23作扳拉的操作移动。
连通管30可为塑胶或硅胶等材料所制成的软管,其两端分别连接前述吸气孔131和进气孔211;借由软管式连通管30的设作,不仅利于吸取机构10的移位,且于收纳时将此连通管30加以卷绕,使吸取机构10与该抽气机构20相叠合,以节省存放空间。
在实施例中,本申请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40,其是设置在唧筒21内且介于活塞22和唧筒21端壁之间,借以通过复位弹簧40的弹性回复力,而让活塞22和把手23一起朝着唧筒21的底端移动复位;本实施例的复位弹簧40是套设在前述杆体231的外周围。
使用时,将吸取头11之罩盖13置于人体的鼻孔处(图未示),且以汲液管132对应于鼻孔位置,当以各手指分别穿设于手指容置孔A和各手指容置槽B、C后,并以提把26作为施力的靠点,当以手动方式并配合复位弹簧40的运作而连续(或间续)驱动活塞22于唧筒21内进行往复作动,且以第一逆止阀24与第二逆止阀25配合,使唧筒21内产生吸气与排气的动作;当吸气时(如图3所示),经由活塞22的上拉使吸取机构10将外部空气通过连通管30吸入唧筒21,并使进入唧筒21内的气体推开第一逆止阀24呈开启状态(此时第二逆止阀25呈封闭状态),进而使唧筒21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吸气动作;当排气时(如图4所示),借由复位弹簧40驱动活塞22使唧筒21内的气体推动第一逆止阀24呈封闭状态,使气体不会由连通管30排出至吸取机构10,并同时使唧筒21内的气体推开第二逆止阀25呈开启状态,进而使唧筒21内形成排气动作,如此,驱动活塞22于唧筒21内进行作动,而让吸取机构10通过连通管30产生吸力,并通过罩盖13的汲液管132吸取鼻涕,而将鼻涕由汲液管132引流至储存桶12。
请参阅图5所示,本申请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除了可如上述实施例外,本实施例是在活塞22设穿孔221,吸气时第一逆止阀24呈开启状态,第二逆止阀25呈封闭状态,进而使唧筒21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吸气动作;排气时借由复位弹簧40驱动活塞22使唧筒21内的气体推动第一逆止阀24呈封闭状态,使气体不会由连通管30排出至吸取机构10,并同时让位于活塞22下方的气体推开第二逆止阀25呈开启状态,进而使气体进入活塞22上方形成排气动作,如此,亦具有前述实施例的等同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申请人的权利。

Claims (8)

1.一种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取机构,包括吸取头,所述吸取头具有吸气孔;
抽气机构,包括唧筒、活塞、把手、第一逆止阀及第二逆止阀,所述唧筒设有进气孔,所述把手包括杆体及连接所述杆体的操作手柄,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可移动性地设置在所述唧筒内,所述操作手柄则形成在所述唧筒外部,所述第一逆止阀对应于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第二逆止阀则设在所述唧筒和所述活塞的其中之一;以及
连通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吸气孔和所述进气孔;
其中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扳杆及分别自所述扳杆延伸且连接所述杆体的两个连接段,在所述扳杆和各所述连接段的内侧共同围设有手指容置孔,在所述扳杆和各所述连接段的外侧则形成有两个手指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唧筒内且介于所述活塞和所述唧筒的端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杆体的外周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杆为圆弧形杆,各所述连接段沿着所述扳杆中心的铅垂线呈对称状延伸向下并共同连接所述杆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接段由两个不同的圆弧半径所连接而成,且各所述圆弧半径的圆心位于每一所述连接段的两相异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容置孔为封闭式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容置槽为开放式通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还包括提把,所述提把自所述唧筒延伸且形成在所述把手的上方。
CN202223357339.6U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Active CN219208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7339.6U CN219208337U (zh)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7339.6U CN219208337U (zh)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8337U true CN219208337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7339.6U Active CN219208337U (zh)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8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9540B1 (en) Respirator
CN211410333U (zh) 吸鼻装置
CN2933425Y (zh) 脓液连续抽排器
CN201572307U (zh) 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
CN219208337U (zh) 改良把手的吸鼻装置
CN201894770U (zh) 高强度负压脉动呼吸疾病治疗仪
CN207871198U (zh) 一种儿科吸痰装置
CN113209403A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可提高辅助性能的清肺排痰装置
JP3240970U (ja) ハンドルを改良した鼻水吸引装置
CN210583215U (zh) 一种便携式呼吸科医用护理吸痰装置
CN210673883U (zh) 一种医用踏压式吸痰器
CN201542910U (zh) 急救人工呼吸器
CN112618815A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护理吸痰装置
CN101843555A (zh) 负压心肺复苏器
CN219539152U (zh) 减少泄气的呼吸球囊
CN219290267U (zh) 一种吸痰器
CN117679713A (zh) 一种心胸外科用肺部呼吸训练装置
CN202336086U (zh) 一种手持式吸痰器
CN205411865U (zh) 一种呼吸科护理用应急呼吸器
CN2532856Y (zh) 便携式吸痰器
CN202789774U (zh) 一种虹吸管吸液器
CN2264594Y (zh) 一次性胸腔连续吸引器
CN215132398U (zh) 一种内科护理吸痰装置
TWM561533U (zh) 吸鼻涕機
CN216168156U (zh) 一种乳头凹陷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