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7876U -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7876U
CN219207876U CN202223068571.8U CN202223068571U CN219207876U CN 219207876 U CN219207876 U CN 219207876U CN 202223068571 U CN202223068571 U CN 202223068571U CN 219207876 U CN219207876 U CN 219207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rod
air bag
rod
bottom plate
foreign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85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肖兰
何荆奕
陈石慧
张秀霞
蒙宝琴
陈嘉玲
何亚娟
陆才金
李红燕
杨梅展
梁梓宇
庞丽兴
黄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filed Critical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Priority to CN2022230685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7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7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7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安装有限位座,且所述底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并且所述转轴的外侧键连接有齿轮;还包括:上移动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内部的上方,且所述底板内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下移动杆,并且所述上移动杆的下侧和所述下移动杆的上侧均安装有齿块;固定架,安装在所述上移动杆的左端和所述下移动杆的右端,且所述下移动杆的上侧开设有卡槽。该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设置有气囊棒和挡板,向调节气囊内充气,可推动上移动环控制气囊棒弯曲,对消化道进行张开,便于对异物进行吸附取出,且在气囊棒复位时可控制挡板移入到延伸管内,对异物进行拦截,避免异物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道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消化道是较长的肌性管道,消化道的健康影响人体的消化,由于人体饮食经过消化道,在不正确的饮食情况下,易出现异物卡在消化道内,对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需要将消化道内的异物取出。
但是,现有的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将管道插入到消化道的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相应的体位进行插入,未设有体位限定结构,不利于辅助患者使用正确的体位插入胃管,且在对异物进行取出时,不能避免异物回落到消化道。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将管道插入到消化道的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相应的体位进行插入,未设有体位限定结构,不利于辅助患者使用正确的体位插入胃管,且在对异物进行取出时,不能避免异物回落到消化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安装有限位座,且所述底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并且所述转轴的外侧键连接有齿轮;
还包括:
上移动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内部的上方,且所述底板内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下移动杆,并且所述上移动杆的下侧和所述下移动杆的上侧均安装有齿块;
固定架,安装在所述上移动杆的左端和所述下移动杆的右端,且所述下移动杆的上侧开设有卡槽;
卡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右上方,且所述卡杆和所述卡槽为卡合连接;
抽气泵,安装在所述限位座的右上方,且所述抽气泵的下端连接有胃镜管,并且所述胃镜管的外侧设置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下端连接有充气泵;
连接环,螺纹连接在所述胃镜管的端部,且所述胃镜管端部的内侧安装有网板,并且所述连接环的下侧安装有延伸管,同时所述延伸管上方的外侧安装有调节气囊,所述调节气囊的外侧连接有所述输气管;
上移动环,连接在所述调节气囊的下侧,且所述上移动环的外侧连接有气囊棒,并且所述气囊棒的下端连接有下移动环;
挡板,安装在所述气囊棒内侧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上还设置有主气囊,所述主气囊安装在所述限位座内侧的底部,且所述主气囊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管,并且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主气囊的一端连接有副气囊,所述副气囊连接在所述限位座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齿块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上移动杆和所述下移动杆与所述齿轮的连接处,且所述上移动杆和所述下移动杆相互平行分布,此设计可利用齿轮实现上移动杆和下移动杆的联动,并实现上移杆和下移动杆的同时反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副气囊关于所述限位座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所述限位座的主视面为“U”形结构,并且所述副气囊和所述主气囊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相互连通,此设计可将主气囊内的气流输送到副气囊内,使得副气囊鼓起对人体进行推动限位。
优选的,所述上移动环和所述下移动环之间等角度的分布有所述气囊棒,且所述上移动环和所述下移动环均与所述延伸管滑动连接,此设计可实现气囊棒的弯曲,利用气囊棒对消化道进行张开。
优选的,所述挡板贯穿所述延伸管的侧壁并与所述延伸管滑动连接,且所述挡板的位置与所述气囊棒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此设计可顺利的调整挡板的位置,实现异物的吸附拦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设置有固定架,可驱动下移动杆移动,通过齿轮的传动,控制上移动杆同步移动,对固定架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将固定架卡到床板上,对限位座构成的体位限位结构进行装配,且患者侧躺在限位座内,可控制气囊内的气流进入到副气囊内,副气囊充气鼓起对患者进行推动挤压,实现患者的体位限制,便于将管道插入到患者消化道内;
(2)该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设置有气囊棒和挡板,向调节气囊内充气,可推动上移动环控制气囊棒弯曲,对消化道进行张开,便于对异物进行吸附取出,且在气囊棒复位时可控制挡板移入到延伸管内,对异物进行拦截,避免异物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胃镜管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延伸管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齿轮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转轴;3、齿轮;4、上移动杆;5、下移动杆;6、齿块;7、卡槽;8、固定架;9、卡杆;10、限位座;11、主气囊;12、连接管;13、副气囊;14、抽气泵;15、胃镜管;16、网板;17、连接环;18、延伸管;19、调节气囊;20、上移动环;21、充气泵;22、下移动环;23、气囊棒;24、挡板;25、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侧安装有限位座10,且底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并且转轴2的外侧键连接有齿轮3;
还包括:
上移动杆4,滑动连接在底板1内部的上方,且底板1内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下移动杆5,并且上移动杆4的下侧和下移动杆5的上侧均安装有齿块6;
固定架8,安装在上移动杆4的左端和下移动杆5的右端,且下移动杆5的上侧开设有卡槽7;
卡杆9,滑动连接在底板1的右上方,且卡杆9和卡槽7为卡合连接;
限位座10上还设置有主气囊11,主气囊11安装在限位座10内侧的底部,且主气囊11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管12,并且连接管12远离主气囊11的一端连接有副气囊13,副气囊13连接在限位座10的内侧壁上;齿块6等间距的分布在上移动杆4和下移动杆5与齿轮3的连接处,且上移动杆4和下移动杆5相互平行分布;副气囊13关于限位座1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且限位座10的主视面为“U”形结构,并且副气囊13和主气囊11之间通过连接管12相互连通;
向右拉动图1所示的下移动杆5,结合图5所示,由于上移动杆4和下移动杆5的相对侧均安装有齿块6,齿块6与齿轮3啮合连接,故通过齿轮3的传动,可实现上移动杆4的左移,增加上移动杆4和下移动杆5端部安装的固定架8之间的距离,将底板1放置到病床上,此时固定架8位于床的侧边,向左推动下移动杆5,通过齿轮3的传动,控制上移动杆4右移,缩短2个固定架8之间的距离,将固定架8卡到床板上,向下推动卡杆9,卡杆9卡到对应位置的卡槽7内,锁定下移动杆5的位置,实现底板1的固定,从而实现限位座10的固定,患者侧躺在限位座10内,由于压力可压动主气囊11,主气囊11内的气流通过连接管12进入到副气囊13内,副气囊13充气鼓起,利用副气囊13对患者进行推动挤压,保证患者稳固侧躺;
抽气泵14,安装在限位座10的右上方,且抽气泵14的下端连接有胃镜管15,并且胃镜管15的外侧设置有输气管25,输气管25的下端连接有充气泵21;
连接环17,螺纹连接在胃镜管15的端部,且胃镜管15端部的内侧安装有网板16,并且连接环17的下侧安装有延伸管18,同时延伸管18上方的外侧安装有调节气囊19,调节气囊19的外侧连接有输气管25;
上移动环20,连接在调节气囊19的下侧,且上移动环20的外侧连接有气囊棒23,并且气囊棒23的下端连接有下移动环22;
挡板24,安装在气囊棒23内侧的中部;
上移动环20和下移动环22之间等角度的分布有气囊棒23,且上移动环20和下移动环22均与延伸管18滑动连接;挡板24贯穿延伸管18的侧壁并与延伸管18滑动连接,且挡板24的位置与气囊棒23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将胃镜管15插入到消化道内,结合图1-2所示,充气泵21接通电源工作,通过输气管25向调节气囊19内充气,调节气囊19推动上移动环20下移,上移动环20对气囊棒23进行推动,气囊棒23弯曲拉动下端安装的下移动环22上移,同时气囊棒23拉动内侧安装的挡板24向远离延伸管18中心的方向移动,利用气囊棒23对消化道进行张开,将抽气泵14接通电源,抽气泵14开始抽气,调整胃镜管15内的气压,将异物吸附到延伸管18内,接着停止充气泵21工作,调节气囊19排气复位,从而控制上移动环20带动气囊棒23上移复位,气囊棒23停止对消化道的张开,且气囊棒23推动挡板24向延伸管18中心的位置移动,利用挡板24对异物进行拦截,将胃镜管15取出,便可将异物取出,转动延伸管18,将延伸管18上端安装的连接环17从螺纹连接的胃镜管15上取下,便可对异物进行清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时,首先,向右拉动下移动杆5,通过齿轮3的传动,可实现上移动杆4的左移,固定架8位于床的侧边,向左推动下移动杆5,上移动杆4右移,将固定架8卡到床板上,患者侧躺在限位座10内,主气囊11内的气流通过连接管12进入到副气囊13内,对患者进行推动挤压,将胃镜管15插入到消化道内,充气泵21接通电源工作,气囊棒23弯曲对消化道进行张开,将抽气泵14接通电源,抽气泵14开始抽气,将异物吸附到延伸管18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侧安装有限位座(10),且所述底板(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并且所述转轴(2)的外侧键连接有齿轮(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移动杆(4),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内部的上方,且所述底板(1)内部的下方滑动连接有下移动杆(5),并且所述上移动杆(4)的下侧和所述下移动杆(5)的上侧均安装有齿块(6);
固定架(8),安装在所述上移动杆(4)的左端和所述下移动杆(5)的右端,且所述下移动杆(5)的上侧开设有卡槽(7);
卡杆(9),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的右上方,且所述卡杆(9)和所述卡槽(7)为卡合连接;
抽气泵(14),安装在所述限位座(10)的右上方,且所述抽气泵(14)的下端连接有胃镜管(15),并且所述胃镜管(15)的外侧设置有输气管(25),所述输气管(25)的下端连接有充气泵(21);
连接环(17),螺纹连接在所述胃镜管(15)的端部,且所述胃镜管(15)端部的内侧安装有网板(16),并且所述连接环(17)的下侧安装有延伸管(18),同时所述延伸管(18)上方的外侧安装有调节气囊(19),所述调节气囊(19)的外侧连接有所述输气管(25);
上移动环(20),连接在所述调节气囊(19)的下侧,且所述上移动环(20)的外侧连接有气囊棒(23),并且所述气囊棒(23)的下端连接有下移动环(22);
挡板(24),安装在所述气囊棒(23)内侧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10)上还设置有主气囊(11),所述主气囊(11)安装在所述限位座(10)内侧的底部,且所述主气囊(11)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管(12),并且所述连接管(12)远离所述主气囊(11)的一端连接有副气囊(13),所述副气囊(13)连接在所述限位座(10)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块(6)等间距的分布在所述上移动杆(4)和所述下移动杆(5)与所述齿轮(3)的连接处,且所述上移动杆(4)和所述下移动杆(5)相互平行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囊(13)关于所述限位座(1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所述限位座(10)的主视面为“U”形结构,并且所述副气囊(13)和所述主气囊(1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1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动环(20)和所述下移动环(22)之间等角度的分布有所述气囊棒(23),且所述上移动环(20)和所述下移动环(22)均与所述延伸管(18)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4)贯穿所述延伸管(18)的侧壁并与所述延伸管(18)滑动连接,且所述挡板(24)的位置与所述气囊棒(23)的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CN202223068571.8U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Active CN219207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8571.8U CN219207876U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8571.8U CN219207876U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7876U true CN219207876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34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8571.8U Active CN219207876U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7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07876U (zh) 一种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CN114948746A (zh) 消化内科护理用呕吐物取样装置
CN211512005U (zh) 一种用于消化道异物取出的装置
CN117179685A (zh) 一种消化内科内镜使用的开合式口腔支撑装置
CN219230788U (zh) 一种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
CN215460603U (zh) 一种胃肠患者术后减压装置
CN208799658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新型鼻胃管固定装置
CN211704652U (zh) 一种真空采血管取样装置
CN117297532B (zh) 一种消化内科胃镜检查辅助装置
CN21545787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儿科胃镜管
CN112450992A (zh) 一种消化内科临床用诊断取样装置
CN206725957U (zh) 放射科用胶片抓取器
CN220876714U (zh) 结肠内镜进镜体外辅助装置
CN220512970U (zh) 一种医用牵引装置
CN116328052A (zh) 一种胃肠减压器
CN215274808U (zh) 一种胆道积液方便连接的引流管
CN218900158U (zh) 一种囊式鼻腔冲洗辅助装置
CN219332305U (zh) 一种辅助患者康复的调节式捆绑装置
CN216022531U (zh) 可自动排污水的氢氧呼吸机
CN219071758U (zh) 一种可以避免胀气的胃管
CN220315537U (zh) 一种吸袋装置
CN115282359A (zh) 一种胃肠胀气减压装置
CN217311321U (zh) 一种胃肠外科用胃肠液减压装置
CN115212436B (zh) 一种无阴道手术用可调节式术后康复支撑装置
CN215194830U (zh) 一种充气式口腔管道支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