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6919U -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6919U
CN219206919U CN202222748147.1U CN202222748147U CN219206919U CN 219206919 U CN219206919 U CN 219206919U CN 202222748147 U CN202222748147 U CN 202222748147U CN 219206919 U CN219206919 U CN 2192069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ensor
central processing
receiving coi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481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冠哲
余容英
林俊淑
章泽波
高猛
叶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IIT of Peking University
Hangzhou Weim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IIT of Peking University
Hangzhou Weim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IIT of Peking University, Hangzhou Weim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IIT of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7481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69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69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69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包括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的球囊、传感器单元、可充电电源、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与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可充电电源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导管同时集成了传感器单元、无线供电和无线通信功能模块,实现了植入组织各项数据的直接测量、传感器的无线供电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提升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使得数据传输更为智能化。

Description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常见的有创血压监测中,有创动脉压力导管、中心静脉压导管、肺动脉漂浮导管是最常用的三种介入式压力监测导管。其中,有创动脉压力导管的测压方式是通过在导管内灌注生理盐水,由生理盐水传递血压至体外压力传感器处进行测压,中心静脉压导管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的测压方式是将血液直接引出至体外压力传感器处进行测压。上述测压方式均为间接测压,与真实的血管内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将压力传感器直接集成于导管远端的方式,能够实现血管内压力的直接测量,由于压力传感器的引出导线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导管的内部腔道,或增大导管管径尺寸,使其无法集成更多器件,限制了有源式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植入式导管,包括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的球囊、传感器单元、可充电电源、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管体具有近端与远端,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与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可充电电源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包括智能终端以及如上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无线充电发射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无线充电发射单元连接的发射线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导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以及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单元,其中,所述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与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所述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单元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以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血氧饱和度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充电电源与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收线圈与传感器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充电电源、所述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球囊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内侧,所述可充电电源、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内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可充电电源、接收线圈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体的近端设置有球囊充放气接头以及输液接头,所述管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球囊充放气接头连接的充气腔道以及与所述输液接头连接的输液腔道,所述球囊与所述充气腔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终端为心电监护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导管同时集成了传感器单元、无线供电(或可充电)和无线通信功能模块,实现了植入组织各项数据的直接测量、传感器的无线供电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提升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使得数据传输更为智能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植入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植入式导管内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内功能模块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医疗器械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包括植入式导管100以及智能终端200,其中,该植入式导管100能够与体外的智能终端200进行数据通信,智能终端200可以是集成有体外机的心电监护仪,该植入式导管100包括管体10以及设置在管体10上的球囊11、传感器单元12、可充电电源13、接收线圈14、无线充电接收单元15、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6、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18以及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单元19,其中,管体10具有近端与远端,传感器单元12设置在管体10的远端,无线充电接收单元15与接收线圈14以及可充电电源13连接,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6与接收线圈14以及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连接,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与无线充电接收单元15以及传感器单元12连接,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18与传感器单元12连接,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单元19与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18以及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连接。
为了实现与该植入式导管100的交互,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200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单元20、无线充电发射单元21、第二中央处理单元22、显示单元以及与无线信号接收单元20、无线充电发射单元21连接的发射线圈2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12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位于管体10的远端侧壁上,能够实时读取血管内的中心静脉压、心脏内压力、肺动脉平均压、肺小动脉楔压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管体10的近端设置有球囊充放气接头24以及输液接头25,管体10内设置有与球囊充放气接头24连接的充气腔道以及与输液接头25连接的输液腔道,球囊11与充气腔道连通。
继续参照图1,球囊11设置在传感器单元12的内侧,可充电电源13、接收线圈14设置在传感器单元12的内侧,无线充电接收单元15、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6以及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设置在可充电电源13、接收线圈14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该植入式导管100可以作为肺动脉漂浮导管应用在肺动脉的介入治疗中,且本实用新型植入式导管100的置管方式与传统肺动脉漂浮导管基本一致,导管经由患者的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引导至心脏处,并通过球囊充放气接头24将球囊11充气,充气后的球囊11利用血流的推动作用将导管引入并穿越心脏至肺动脉处,此时可进行肺动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通过输液腔道滴加冰盐水,通过热敏电阻测量的温差可实现心排量测定功能。与传统肺动脉漂浮导管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温度/血氧饱和度的数据传输均通过接收线圈14传递至智能终端,实现植入式导管100监测的智能化。
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单元12供电模式可以由以下三种:1、可充电电源13与传感器单元12连接,此时,仅使用可充电电源13为传感器单元12进行供电,以满足信号采集与信号传输用电需求;2、接收线圈14与传感器单元12连接,此时,使用接收线圈14实时的为传感器单元12提供信号采集与信号传输电量;3、可充电电源13、接收线圈14分别与传感器单元12连接,也就是说,使用可充电电源13、接收线圈14联合供电,当可充电电源13的电量降低时由接收线圈14充电。需要说明的是,前两种适用于该植入式导管100置入体内位置距离体表较近或测量时间较短,第三种方式适用于该植入式导管100在体内置入位置深或测量时间长,电量需求大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植入式导管100可以经由上腔静脉置管或下腔静脉置管,其中,经由上腔静脉置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植入式导管100的正常工作;第二步,在麻醉后患者的颈静脉处穿刺并置入引导鞘管,将植入式导管100经过鞘管插入患者静脉内,经由上腔静脉下行至心脏外。第三步,将植入式导管100上的球囊11进行充气,使得其在血流的作用下漂浮,先后进入右心房、右心室,最后通过肺动脉瓣到达肺动脉位置,完成置管过程。可在置管途中,通过X光造影或体外机监测到的血压波形信号,来判断植入式导管100在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从而确定球囊11的充气时间点。植入式导管100位于上腔静脉时,可测定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植入式导管100位于心脏内时,可测定患者的右心房压和右心室压;当植入式导管100到达肺动脉时,可测定肺动脉压力。智能终端200上的发射线圈23和植入式导管100上接收线圈14的有效传输距离是30cm,故置管过程中只要将智能终端200上的体外机放置于患者的胸部,无需随着植入式导管100位置的变化而实时移动体外机。
此外,当植入式导管100到达肺动脉处后,可通过输液腔道灌注微量冰盐水,利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通过热稀释法测量温差,从而测定心排量,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也能够通过光纤传输数据,从而获得血氧饱和度的数值。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植入式导管100经由下腔静脉置管的步骤包括:第一步:确定植入式导管100的正常工作。第二步,在麻醉后患者的股静脉处穿刺并置入引导鞘管,将植入式导管100经过鞘管插入患者静脉内,经由上腔静脉下行至心脏外;第三步,将植入式导管100上的球囊11进行充气,使得其在血流的作用下漂浮,先后进入右心房、右心室,最后通过肺动脉瓣到达肺动脉位置,完成置管过程。可通过在置管途中,可通过X光造影或体外机监测到的血压波形信号,来判断植入式导管100在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从而确定球囊11的充气时间点。植入式导管100位于上腔静脉时,可测定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导管位于心脏内时,可测定患者的右心房压和右心室压;当导管到达肺动脉时,可测定肺动脉压力。智能终端200上的发射线圈23和植入式导管100上接收线圈14的有效传输距离是30cm,故置管过程中只要将智能终端200上的体外机放置于患者的胸部,无需随着植入式导管100位置的变化而实时移动体外机,以确保植入式导管100在智能终端200的供电和数据传输的有效范围内。
此外,当植入式导管100到达肺动脉处后,可通过输注腔道灌注微量冰盐水,利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通过热稀释法测量温差,从而测定心排量。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也能够通过光纤传输数据,从而获得血氧饱和度的数值。
如图2-3所示,当植入式导管100到达肺动脉位置后,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18接收来自传感器单元12采集的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18将模拟信号传输至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单元19,并将相应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至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将三路数字信号进行整合后,传输至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6,无线信号发射单元16将信号传输至接收线圈14,从而发射到智能终端200上的发射线圈23上,发射线圈23接收到信号后,传输信号至无线信号接收单元20上,进而传输至第二中央处理单元22,第二中央处理单元22通过显示单元显示传感器单元12监测到的压力、温度、血氧饱和度等传感监测数据。
同时,第二中央处理单元22向无线充电发射单元21传输信号,并进而将信号传输至发射线圈23处,位于体内的植入式导管100通过接收线圈14接收无线充电能量,并将其传输至无线充电接收单元15,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7根据充电信号以及可充电电源13上的电量给可充电电源13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不局限于上述应用场景,该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还可以应用在介入导管诊断、ICU急救室、心血管手术的压力监测等应用场景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的球囊、传感器单元、可充电电源、接收线圈、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管体具有近端与远端,所述传感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管体的远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与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可充电电源连接,所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与所述接收线圈以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以及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单元,其中,所述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与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所述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单元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以及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血氧饱和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源与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线圈与传感器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源、所述接收线圈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内侧,所述可充电电源、接收线圈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单元的内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以及中央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可充电电源、接收线圈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近端设置有球囊充放气接头以及输液接头,所述管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球囊充放气接头连接的充气腔道以及与所述输液接头连接的输液腔道,所述球囊与所述充气腔道连通。
9.一种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植入式导管,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无线充电发射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无线充电发射单元连接的发射线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为心电监护仪。
CN202222748147.1U 2022-10-18 2022-10-18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Active CN2192069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8147.1U CN219206919U (zh) 2022-10-18 2022-10-18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48147.1U CN219206919U (zh) 2022-10-18 2022-10-18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6919U true CN219206919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48147.1U Active CN219206919U (zh) 2022-10-18 2022-10-18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69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32867A1 (en) Wireless implantable sensing devices
US11382528B2 (en) Luminal impedance device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modules
CA2305998C (en) Catheter with pressure transducer next to the distal end
US507867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catheter adjacent to a pacemaker node of the heart
US6746431B2 (en) Combined catheter system for IABP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rmodilution cardiac output
JP2000350705A (ja) 血管移植用の圧力/温度/流量モニタリング装置
US20050197585A1 (en) Vascular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ransdermal catheter and telemetry capability
WO2003077759A1 (en) Catheter with integrated signal-processing device
US20130116579A1 (en) Medical system, and a method in relation to the medical system
WO1994022367A1 (en) Radiotelemetry impedance plethysmography device
US20220087554A1 (en) Deliver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positioning and using hemo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s
US7127291B2 (en) Coronary sinus lead with thermal sensor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80263515A1 (en) Intravascular catheter with pressure sensors
US92416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anting a physiologic sensor assembly
US9717434B2 (en) Perfusion cannula with integrated sensor technology
CN219206919U (zh) 植入式导管以及肺动脉血压监测系统
Clausen et al. An in vivo MEMS sensor system for percutaneous measurement of urinary bladder
WO2023211752A1 (en) Strain-sensing systems, indwelling medica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attributes
CN213406029U (zh) 兼具多种体征参数监测的穿刺导管
CN215740869U (zh) 连续动态血温监测的ecmo导管
US20230293109A1 (en) Closed System Flexible Vascular Access Device Sensor Deployment System
JP2020515361A (ja) 生体の心機能を決定する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217187202U (zh) 一种含有芯片的动脉插管
CN212037503U (zh) 一种心脏内血压监测导管
US20230310726A1 (en) Advanced dialysis catheter with pressure sen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