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4927U -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4927U
CN219204927U CN202223443640.9U CN202223443640U CN219204927U CN 219204927 U CN219204927 U CN 219204927U CN 202223443640 U CN202223443640 U CN 202223443640U CN 219204927 U CN219204927 U CN 219204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d device
hand
protective shell
device body
protectiv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36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365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365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365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365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36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4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4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4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涉及安全评价技术领域,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保护壳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套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力垫。本实用新型向保护壳左右两侧的外侧翻动卡板,然后将手持器本体本体安装到保护壳内部的弹力垫上,通过松开卡板,使卡板受滑块内扭簧的弹力复位向内侧翻折使其内壁贴合与手持器本体顶部两侧通过套柱配合缓冲弹簧及弹力垫和保护壳对手持器本体进行保护,当发生跌落时通过套柱带动缓冲弹簧压缩结合限位槽内侧的压缩弹簧对手持器本体进行缓冲,以提高对手持器本体的保护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背景技术
安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所评价的项目现场进行勘察,勘察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选址;项目外部和内部防火间距;项目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项目建构筑物的抗震等级;项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是否满足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项目建设、运行、拆除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等,在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一般都会使用到专用的手持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其设置的防护组件防护效果较差,仅能够对专用手持器的部分部位进行防护,勘查过程中使用时如果不慎专用手持器发生跌落,可能造成手持器本体的损坏;
2、现有的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在不使用的情况下,灰尘会从手持器壳体上的缝隙中进入手持器的内部,导致内部的模块等电子元件受到污染,可能导致手持器无法使用或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保护壳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套柱,所述套柱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套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力垫,所述保护壳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活动卡接与限位槽的内壁,所述限位槽的上端和滑块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滑块的顶部铰接有卡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壳后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部铰接安装有后连接板,所述后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安装有顶部盖板,所述顶部盖板的另一端铰接安装有前封闭板,所述前封闭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所述前封闭板另一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磁吸块,所述保护壳底部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与磁吸块对应的磁吸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手持器本体,所述手持器本体位于弹力垫的顶部,所述卡板活动卡接于手持器本体顶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手持器本体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位于开口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滑块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壳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部盖板与保护壳的顶部相贴合,所述顶部盖板的内侧边缘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保护罩适配于检测头的大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通过设置有套柱、缓冲弹簧、安装板、弹力垫等,通过向保护壳的上方拉动卡板,使滑块沿导柱在限位槽的内部向上滑动,过程中压缩限位槽上端的压缩弹簧,同时向保护壳左右两侧的外侧翻动卡板,然后将手持器本体安装到保护壳内部的弹力垫上,通过松开卡板,使卡板受滑块内扭簧的弹力复位向内侧翻折使其内壁贴合与手持器本体顶部两侧,同时通过限位槽内侧的压缩弹簧形变产生弹力推动滑块沿导柱向限位槽下方滑动,使两侧的卡板固定住手持器本体,同时通过套柱配合缓冲弹簧及弹力垫和保护壳对手持器本体进行保护,当发生跌落时通过套柱带动缓冲弹簧压缩结合限位槽内侧的压缩弹簧对手持器本体进行缓冲,以提高对手持器本体的保护能力。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通过设置有后连接板、顶部盖板、前封闭板等,在不使用时通过沿连接块向上翻折后连接板,使后连接板贴合与保护壳的后壁,同时后连接板带动顶部盖板,使顶部盖板贴合保护壳的顶部,顶部盖板带动前封闭板,使前封闭板贴合保护壳的前侧外壁,同时通过保护罩将检测头罩住,通过前封闭板内侧的磁吸块接触保护壳底部前侧的磁吸垫,使磁吸块和磁吸垫相互吸引进行固定,通过顶部盖板内侧设置的密封圈对保护壳的顶部进行封闭,保证保护壳的密闭性,提高了手持器本体的防尘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盖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2、开口;3、套柱;4、缓冲弹簧;5、安装板;6、弹力垫;7、限位槽;8、导柱;9、滑块;10、卡板;11、手持器本体;12、检测头;13、连接块;14、后连接板;15、顶部盖板;16、前封闭板;17、保护罩;18、磁吸块;19、磁吸垫;20、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包括保护壳1,保护壳1的前侧开设有开口2,保护壳1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套柱3,套柱3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4,套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力垫6,保护壳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槽7,限位槽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柱8,导柱8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滑块9,滑块9活动卡接与限位槽7的内壁,限位槽7的上端和滑块9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滑块9的顶部铰接有卡板10。
在本实施案例中,通过设置有套柱3、缓冲弹簧4、安装板5、弹力垫6等,通过向保护壳1的上方拉动卡板10,使滑块9沿导柱8在限位槽7的内部向上滑动,过程中压缩限位槽7上端的压缩弹簧,同时向保护壳1左右两侧的外侧翻动卡板10,然后将手持器本体11本体安装到保护壳1内部的弹力垫6上,通过松开卡板10,使卡板10受滑块9内扭簧的弹力复位向内侧翻折使其内壁贴合与手持器本体11顶部两侧,同时通过限位槽7内侧的压缩弹簧形变产生弹力推动滑块9沿导柱8向限位槽7下方滑动,使两侧的卡板10固定住手持器本体11,同时通过套柱3配合缓冲弹簧4及弹力垫6和保护壳1对手持器本体11进行保护,当发生跌落时通过套柱3带动缓冲弹簧4压缩结合限位槽7内侧的压缩弹簧对手持器本体11进行缓冲,以提高对手持器本体11的保护能力。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保护壳1后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外部铰接安装有后连接板14,后连接板14的另一端铰接安装有顶部盖板15,顶部盖板15的另一端铰接安装有前封闭板16,前封闭板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17,前封闭板16另一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磁吸块18,保护壳1底部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与磁吸块18对应的磁吸垫19。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后连接板14、顶部盖板15、前封闭板16等,在不使用时通过沿连接块13向上翻折后连接板14,使后连接板14贴合与保护壳1的后壁,同时后连接板14带动顶部盖板15,使顶部盖板15贴合保护壳1的顶部,顶部盖板15带动前封闭板16,使前封闭板16贴合保护壳1的前侧外壁,同时通过保护罩17将检测头12罩住,通过前封闭板16内侧的磁吸块18接触保护壳1底部前侧的磁吸垫19,使磁吸块18和磁吸垫19相互吸引进行固定,通过顶部盖板15内侧设置的密封圈对保护壳1的顶部进行封闭,保证保护壳1的密闭性,提高了手持器本体11的防尘能力。
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1-4所示,通过向保护壳1的上方拉动卡板10,使滑块9沿导柱8在限位槽7的内部向上滑动,过程中压缩限位槽7上端的压缩弹簧,同时向保护壳1左右两侧的外侧翻动卡板10,然后将手持器本体11本体安装到保护壳1内部的弹力垫6上,通过松开卡板10,使卡板10受滑块9内扭簧的弹力复位向内侧翻折使其内壁贴合与手持器本体11顶部两侧,同时通过限位槽7内侧的压缩弹簧形变产生弹力推动滑块9沿导柱8向限位槽7下方滑动,使两侧的卡板10固定住手持器本体11,通过手握住手持部20对手持器进行使用,当发生掉落时,通过套柱3配合缓冲弹簧4及弹力垫6和保护壳1对手持器本体11进行保护,当发生跌落时通过套柱3带动缓冲弹簧4压缩结合限位槽7内侧的压缩弹簧对手持器本体11进行缓冲,对手持器本体11进行保护,不使用时通过沿连接块13向上翻折后连接板14,使后连接板14贴合与保护壳1的后壁,同时后连接板14带动顶部盖板15,使顶部盖板15贴合保护壳1的顶部,顶部盖板15带动前封闭板16,使前封闭板16贴合保护壳1的前侧外壁,同时通过保护罩17将检测头12罩住,通过前封闭板16内侧的磁吸块18接触保护壳1底部前侧的磁吸垫19,使磁吸块18和磁吸垫19相互吸引进行固定,通过顶部盖板15内侧设置的密封圈对保护壳1的顶部进行封闭。
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包括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前侧开设有开口(2),所述保护壳(1)内部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套柱(3),所述套柱(3)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4),所述套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弹力垫(6),所述保护壳(1)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槽(7),所述限位槽(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导柱(8),所述导柱(8)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活动卡接与限位槽(7)的内壁,所述限位槽(7)的上端和滑块(9)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滑块(9)的顶部铰接有卡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后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的外部铰接安装有后连接板(14),所述后连接板(14)的另一端铰接安装有顶部盖板(15),所述顶部盖板(15)的另一端铰接安装有前封闭板(16),所述前封闭板(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17),所述前封闭板(16)另一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磁吸块(18),所述保护壳(1)底部的前侧固定安装有与磁吸块(18)对应的磁吸垫(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手持器本体(11),所述手持器本体(11)位于弹力垫(6)的顶部,所述卡板(10)活动卡接于手持器本体(11)顶部的左右两端,所述手持器本体(1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检测头(12),所述检测头(12)位于开口(2)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10)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滑块(9)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手持部(20),所述手持部(20)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板(15)与保护壳(1)的顶部相贴合,所述顶部盖板(15)的内侧边缘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保护罩(17)适配于检测头(12)的大小。
CN202223443640.9U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Active CN219204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3640.9U CN219204927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3640.9U CN219204927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4927U true CN219204927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3640.9U Active CN219204927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4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75709U (zh) 一种具有防尘密封功能的移动终端
CN210037760U (zh) 一种具有保护机构的气体检测装置
CN219204927U (zh) 一种安全评价现场核查专用手持器
CN211055710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海水检测装置
CN208956110U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的保护装置
CN213274603U (zh) 一种温度显示表的防护表壳
CN216350572U (zh) 气体检测仪外壳保护装置
CN112492159B (zh) 一种高灵敏度单警执法音视频记录仪
CN211718231U (zh) 一种传感器用保护罩
CN208744778U (zh) 一种工程造价用储物箱
CN210466050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
CN209543353U (zh) 一种大容量的ukey安全设备
CN210093211U (zh) 一种便携式互联网手持终端
CN201315712Y (zh) 电视监视装置用隔爆监视器的防爆箱
CN22077371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烟雾报警器
CN207429546U (zh) 一种新型灭火器放置箱
CN212622450U (zh) 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便携式报警仪
CN213041823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检测有害气体的装置
CN112086802B (zh) 一种防错位的插座盖板结构
CN211525418U (zh) 一种矿用综采工作面一体化集成式降尘装置
CN211406568U (zh) 一种手持式gps
CN217328471U (zh) 一种人防工程防爆排气活门
CN216142777U (zh) 一种煤矿开采用救生装置
CN218212931U (zh) 一种小型可携带的饮用水质量检测器
CN219891001U (zh) 一种混凝土强度回弹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