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3733U - 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03733U CN219203733U CN202320777583.3U CN202320777583U CN219203733U CN 219203733 U CN219203733 U CN 219203733U CN 202320777583 U CN202320777583 U CN 202320777583U CN 219203733 U CN219203733 U CN 2192037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in medium
- crystal
- switched
- laser cavity
- switched la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029 spin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596 spin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KWMNWMQPPKKDII-UHFFFAOYSA-N erbium ytterbium Chemical group [Er].[Yb] KWMNWMQPPKKDI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350 fused silica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9372 YVO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65 phosphat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37 plain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腔镜、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和第二腔镜,所述隔圈的中心为挖孔结构,所述第一腔镜为直接镀设在增益介质的入光面上,所述第二腔镜直接镀设在调Q晶体的出光面上,所述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连接成一体结构。通过在增益介质和调Q晶体之间加入一个隔圈,让两者之间在通光光路上没有直接光胶形成的接触面,大大提高了激光腔的损伤阈值,从而实现了毫焦量级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
背景技术
半导体泵浦的调Q脉冲激光器由于其全固态,可靠性高,效率高和寿命长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1.5um波长附近的半导体泵浦的调Q脉冲激光器在激光测距及激光雷达方面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1.5um被动调Q脉冲激光器通常采用掺铒玻璃作为增益介质,掺钴尖晶石作为增益介质,两者光胶后做成微片激光腔,再通过半导体泵浦来实现调Q脉冲激光输出,其输出的脉冲能量通常是微焦量级。对于更远距离的激光测距和激光雷达的要求,需要1.5um被动调Q脉冲激光器的脉冲能量达到毫焦量级,微片激光腔由于是不同材料光胶而成,很容易造成光胶面的损伤,导致输出的激光脉冲能量受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结构简单,可以对约束条件下试样进行脱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腔镜、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和第二腔镜,所述隔圈的中心为挖孔结构,所述第一腔镜为直接镀设在增益介质的入光面上,所述第二腔镜直接镀设在调Q晶体的出光面上,所述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隔圈的挖孔结构部分充有惰性气体或干燥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通过胶合或光胶连接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隔圈为玻璃或晶体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隔圈为蓝宝石、纯YAG、熔石英或纯YVO4。
进一步的,所述挖孔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增益介质为铒镱共掺的玻璃或晶体。
进一步的,所述调Q晶体为掺钴尖晶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镜为与泵浦波长相对应的增透膜以及工作波长的全反膜,所述第二腔镜为工作波长的部分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增益介质的出光面和所述调Q晶体的入光面镀有工作波长的增透膜。
进一步的,所述隔圈具有两个,两个隔圈之间通过加长块连接固定。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增益介质和调Q晶体之间加入一个隔圈,让两者之间在通光光路上没有直接光胶形成的接触面,大大提高了激光腔的损伤阈值,从而实现了毫焦量级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增益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第一隔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Q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长块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腔镜4、增益介质1、隔圈2、调Q晶体3和第二腔镜5。益介质1具有平行设置的入光面SA1和出光面SA2,隔圈2具有平行设置的入光面SB1和出光面SB2,调Q晶体3具有平行设置的入光面SC1和出光面SC2。
增益介质1为铒镱共掺磷酸盐玻璃,隔圈2为熔石英玻璃,调Q晶体3为掺钴尖晶石,隔圈2中心的挖孔结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腔镜4为直接镀设在增益介质1的入光面SA1上,第二腔镜直接镀设在调Q晶体的出光面SC2上,增益介质1、隔圈2、调Q晶体3光胶为一体结构,隔圈2的挖孔结构部分充有惰性气体或干燥空气。其中,第一腔镜4为与泵浦波长相对应的增透膜以及工作波长的全反膜,第二腔镜5为工作波长的部分反射膜,增益介质1的出光面SA2和调Q晶体3的入光面SC1镀有工作波长的增透膜。
泵浦光透过第一腔镜4后进入增益介质1,并被增益介质1吸收,增益介质1的粒子数发生反转,都聚集到上能级并产生激光辐射,初始的激光辐射都被调Q晶体3吸收,当调Q晶体3吸收达到饱和后,增益介质1的上能级粒子快速向下能级跃迁,在由第一腔镜4和第二腔镜5组成的激光腔中形成激光振荡,最后从第二腔镜5输出了调Q脉冲激光。
通过在增益介质1和调Q晶体3之间加入一个隔圈2,让两者之间在通光光路上没有直接光胶形成的接触面,大大提高了激光腔的损伤阈值,从而实现了毫焦量级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
实施例
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的第一腔镜4、增益介质1、第一隔圈2、加长块6、第二隔圈7、调Q晶体3和第二腔镜5。
益介质1具有平行设置的入光面SA1和出光面SA2,第一隔圈2具有平行设置的入光面SB1和出光面SB2,第二隔圈7与第一隔圈2结构相同,调Q晶体3具有平行设置的入光面SC1和出光面SC2,加长块6具有平行设置的入光面SD1和出光面SD2。
增益介质1为铒镱共掺磷酸盐玻璃,第一隔圈2和第二隔圈7为熔石英玻璃,调Q晶体3为掺钴尖晶石,第一隔圈2和第二隔圈7中心的挖孔结构横截面均为圆形,第一腔镜4为直接镀设在增益介质1的入光面SA1上,第二腔镜直接镀设在调Q晶体3的出光面SC2上,增益介质1、第一隔圈2、加长块6、第二隔圈7、调Q晶体3光胶为一体结构,第一隔圈2和第二隔圈7的挖孔结构部分充有惰性气体或干燥空气。第一腔镜4为与泵浦波长相对应的增透膜以及工作波长的全反膜,第二腔镜5为工作波长的部分反射膜,增益介质1的出光面SA2、调Q晶体3的入光面SC1、加长块6的入光面SD1和出光面SD2均镀有工作波长的增透膜。实施例二的激光腔产生调Q脉冲激光的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此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腔镜、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和第二腔镜,所述隔圈的中心为挖孔结构,所述第一腔镜为直接镀设在增益介质的入光面上,所述第二腔镜直接镀设在调Q晶体的出光面上,所述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隔圈的挖孔结构部分充有惰性气体或干燥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介质、隔圈、调Q晶体通过胶合或光胶连接成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为玻璃或晶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为蓝宝石、纯YAG、熔石英或纯YVO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挖孔结构的横截面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介质为铒镱共掺的玻璃或晶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Q晶体为掺钴尖晶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镜为与泵浦波长相对应的增透膜以及工作波长的全反膜,所述第二腔镜为工作波长的部分反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介质的出光面和所述调Q晶体的入光面镀有工作波长的增透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具有两个,两个隔圈之间通过加长块连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7583.3U CN219203733U (zh) | 2023-04-11 | 2023-04-11 | 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77583.3U CN219203733U (zh) | 2023-04-11 | 2023-04-11 | 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03733U true CN219203733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0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77583.3U Active CN219203733U (zh) | 2023-04-11 | 2023-04-11 | 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03733U (zh) |
-
2023
- 2023-04-11 CN CN202320777583.3U patent/CN2192037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27423B (zh) | 一种高平均功率高重复频率的固体激光器 | |
CN203774604U (zh) | 一种sesam被动锁模激光器 | |
JP2019526924A (ja) | 周波数二倍化レーザ及び高調波レーザを生成する方法 | |
CN101083381A (zh) | 半导体激光种子脉冲主振荡放大全光纤激光器 | |
CN200947526Y (zh) | 一种半导体端面泵浦的微片激光器 | |
CN103022886B (zh) | 全固态皮秒激光放大器 | |
CN116742463B (zh) | 一种双波长泵浦键合晶体的中红外激光器 | |
CN106898937A (zh) | 半导体激光器侧面耦合轴向泵浦的碱金属激光器 | |
CN219203733U (zh) | 一种1.5um的调Q激光腔结构 | |
CN211088738U (zh) | 一种具有高光束质量和高输出效率的陶瓷激光器 | |
KR910002240B1 (ko) | 일체구조를 갖고 있는 q-스위치식 레이저 공진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1556411U (zh) | 高重复频率1.5um人眼安全调Q微片激光器 | |
CN111009819A (zh) | 一种具有高光束质量和高输出效率的陶瓷激光器及设计方法 | |
CN100364188C (zh) | 侧面泵浦薄片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95214A (zh) | 免调试固体激光装置 | |
US20050129083A1 (en) | Optical bench for diode-pumped solid state lasers in field applications | |
CN104577651A (zh) | 一种微型固体激光器制作方法 | |
CN110739599A (zh) | 一种基于微环谐振腔多折射率pt对称光栅激光器 | |
CN110600986A (zh) | 高重复频率905nm调Q微片激光器 | |
CN104577687A (zh) | 1030nm全固态激光器 | |
CN203026787U (zh) | 10瓦级激光振荡器系统 | |
CN103825181B (zh) | 一种sesam被动锁模激光器 | |
CN114640011A (zh) | 一种基于单根激光介质的热透镜调q激光谐振腔系统 | |
CN219144703U (zh) | 一种结构稳定的新型回音壁模式微激光器 | |
CN100442613C (zh) | 高功率窄线宽全固态脉冲910nm激光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