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00100U -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00100U
CN219200100U CN202320034480.8U CN202320034480U CN219200100U CN 219200100 U CN219200100 U CN 219200100U CN 202320034480 U CN202320034480 U CN 202320034480U CN 219200100 U CN219200100 U CN 219200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tank
oil
conveying pipe
heat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44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福
杨洋
王群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feng Ruiho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feng Ruih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feng Ruihon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feng Ruihon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44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00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00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00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包括高位油槽,高位油槽的下方连通有第一缓冲罐,第一缓冲罐上依次连通有第一低温油输送管和第二缓冲罐,第一低温油输送管和第二缓冲罐之间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和第二加热输送管相连通,第一加热输送管上设有电加热器,第二加热输送管上设有换热器,换热器热源通道上设有第一尾气输送管,第二缓冲罐上设有高温油输送管,高温油输送管上设有第一增压泵和第一调节阀,高温油输送管和第二缓冲罐通过循环管路相连通,循环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第二缓冲罐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利用焚烧炉尾气作为导热油的部分热源向苯酐生产系统提供兼顾节能和工艺需求的稳定热源。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油供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苯酐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产品,现有苯酐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生产工艺为: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原料混合气经过固定床反应器反应生成含苯酐的反应物料气,经气体冷却器换热降温后,进入切换冷凝器捕集得到粗苯酐。粗苯酐经精馏处理得到精纯的苯酐。现有的苯酐生产系统排出的尾气通常是均会利用冷凝补集器对尾气中的醇类组分以及脂类组分进行液化回收再利用从而实现充分利用原料的目的。但是,经过冷凝补集器的尾气中仍含有醇类组分、脂类组分以及少量可供燃烧的不凝气组分,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尾气能够达标排放,出于投资经济性的考虑仍然有很大比例的生产企业选择将尾气直接通入尾气焚烧炉进行充分燃烧后,进行排放。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是存在利用尾气焚烧炉向外排放的经尾气燃烧炉充分燃烧的尾气和导热油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导热油在用于向苯酐生产系统中的保温或者加热部件中输送,用于提供保温或者加热功能。但是,尾气焚烧炉向外输送经其燃烧处理后的尾气量是直接受到苯酐生产系统负荷的影响。苯酐生产系统负荷的不稳定直接会影响苯酐生产系统向外输送的尾气的量,尾气输送量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与尾气换热后的导热油的最终温度。从而难以实现给苯酐生产系统提供足够的保温或者加热效果。导致苯酐系统生产负荷的降低或者工艺出现波动,苯酐系统负荷的降低或者工艺出现波动又会再次引起尾气排出的波动,出现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焚烧炉尾气作为导热油的一部分热源,通过导热油向苯酐生产系统提供兼顾节能和工艺需求的稳定热源的导热油供给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包括高位油槽,所述的高位油槽的下方连通有第一缓冲罐的进口端,第一缓冲罐的出口端上依次连通有第一低温油输送管和第二缓冲罐进口端,第一低温油输送管和第二缓冲罐之间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和第二加热输送管相连通,第一加热输送管上设置有电加热器,第二加热输送管上设置有换热器的冷源通道,换热器热源通道的入口端上设置有第一尾气输送管,第二缓冲罐出口端设置有高温油输送管,高温油输送管上沿着靠近第二缓冲罐至远离第二缓冲罐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增压泵和第一调节阀,第一增压泵和第一调节阀之间的高温油输送管和第二缓冲罐进口端通过循环管路相连通,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第二缓冲罐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尾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和空气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的高温油输送管的出口端上连通有反应釜导热夹套的进口端,反应釜的导热夹套的出口端和第一缓冲罐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回油管路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回油管路上设置有增压过滤装置,所述的增压过滤装置包括增压过滤管以及在增压过滤管上沿着靠近反应釜至远离反应釜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截止阀、导热油过滤器、第二增压泵、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低温油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增压泵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低温油输送管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一加热输送管以及第一低温油输送管与电加热器的第二加热输送管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的换热器与第二缓冲罐之间的第一加热输送管以及电加热器与第二缓冲罐之间的第二加热输送管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的高位油槽和第一缓冲罐之间通过第二低温油输送管,第二低温油输送管以及第一尾气输送管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五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的增压过滤装置与第一缓冲罐之间的第一回油管路与循环管路通过第二回油管路相连通,第二回油管路与第一缓冲罐之间的第一回油管路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第二回油管路沿着第一回油管路至循环管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六调节阀、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与循环管路之间的第二回油管路上以及第二调节阀与第二缓冲罐之间的循环管路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实用新型利用尾气焚烧炉焚烧的苯酐工艺尾气作为部分热能加热导热油,加热后的导热油为苯酐生产系统中的反应釜供热,兼顾节能要求以及苯酐生产工艺需求。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尾气输送管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尾气焚烧炉充分燃烧的尾气携带部分固态颗粒物通过空气过滤器进行过滤,进而降低了由于尾气携带颗粒物对对换热器的磨损。
最后,本实用新型第一尾气输送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传感器和第五温度传感器,便于反馈输送到换热器热源通道经尾气焚烧炉输送的尾气的温度参数和流量参数。
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设计巧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细节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包括高位油槽1,所述的高位油槽1的下方连通有第一缓冲罐2的进口端,第一缓冲罐2的出口端上依次连通有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和第二缓冲罐4进口端,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和第二缓冲罐4之间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5和第二加热输送管6相连通,第一加热输送管5与第二加热输送管6采用并联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和第二缓冲罐4之间,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设置有电加热器7,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设置有换热器8的冷源通道,换热器8热源通道的入口端上设置有第一尾气输送管9,换热器8热源通道的出口端上设置有第二尾气输送给44,第二缓冲罐4出口端设置有高温油输送管10,高温油输送管10上沿着靠近第二缓冲罐4至远离第二缓冲罐4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增压泵11和第一调节阀12,第一增压泵11和第一调节阀12之间的高温油输送管10和第二缓冲罐4进口端通过循环管路13相连通,循环管路13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14,第二缓冲罐4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5。所述的高位油槽1和第一缓冲罐2之间通过第二低温油输送管33,第二低温油输送管33上设置有第五调节阀34。
经尾气焚烧炉充分燃烧的尾气仍然会携带部分固态颗粒物,为了降低颗粒物对换热器8的磨损,本产品在所述的第一尾气输送管9上安装有空气过滤器17。并且为了方便控制热源调整经尾气焚烧炉排放的尾气通入换热器8热源通道的流量本产品在第一尾气输送管9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6,并且本产品在第一尾气输送管9同样安装有第五调节阀34,便于调整通过第一尾气输送管9输送给换热器8热源通道经尾气焚烧炉输送的尾气的流量。更进一步的本产品在第一尾气输送管9上设置有气体流量传感器42和第五温度传感器43,便于反馈输送到换热器8热源通道经尾气焚烧炉输送的尾气的温度参数和流量参数。
所述的高温油输送管10的出口端上连通有反应釜18导热夹套的进口端,反应釜18的导热夹套的出口端和第一缓冲罐2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回油管路19相连通。由于导热油在经过换热器8的冷源通道被加热后或者经电加热器7加热后,少量的导热油会出现碳化形成固态颗粒物,随着导热油被复热的次数的增多,碳化形成固态颗粒物的含量会逐步增多磨损或者阻塞相应的管路,因此本产品在所述的第一回油管路19上设置有增压过滤装置,所述的增压过滤装置包括增压过滤管20以及在增压过滤管20上沿着靠近反应釜18至远离反应釜18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截止阀21、导热油过滤器22、第二增压泵23、第一单向阀24以及第二截止阀25。
随着管路的输送的变长随之带来的热量消耗也会增多,当如若出现第一温度传感器15反馈的温度超过预设范围时,为了充分利用回流导热油的热能,本产品在所述的增压过滤装置与第一缓冲罐2之间的第一回油管路19与循环管路13通过第二回油管路35相连通,第二回油管路35与第一缓冲罐2之间的第一回油管路19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36,第二回油管路35沿着第一回油管路19至循环管路1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六调节阀37、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38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39,第四温度传感器39与循环管路13之间的第二回油管路35上以及第二调节阀14与第二缓冲罐4之间的循环管路13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单向阀40。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5反馈的温度超过预设范围后,通过打开第六调节阀37通过第二回油管路35将通过第一回油管路19输送的回流导热油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回油管路35输送给第一缓冲罐2来调整第一缓冲罐2内导热油的温度参数。
所述的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上设置有第三增压泵2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7,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与换热器8之间的第一加热输送管5以及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与电加热器7的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阀28。所述的换热器8与第二缓冲罐4之间的第一加热输送管5以及电加热器7与第二缓冲罐4之间的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9、第三温度传感器30以及第二单向阀31。通过调整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以及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便于调整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5输送给电加热器7进行加热的导热油的量,并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的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9反馈流量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30反馈温度。同时也便于调整通过第二加热输送管6输送给换热器8冷源通道与换热器8热源通道进行换热的导热油的流量,并通过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的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9反馈流量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30反馈温度。
所述的第二缓冲罐4、第一缓冲罐2以及高位油槽1均分别设置有液位传感器32。安装液位传感器32便于反馈液位参数。
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产品首次供热运行时,首先,将高位油槽1内储存的导热油输送给第一缓冲罐2至第一缓冲罐2上安装的液位传感器32反馈的液位高度到达第一预设液位高度,停止向第一缓冲罐2继续输送导热油。
当反应釜18需要开车时,打开第一尾气输送管9上安装的空气压缩机16,并根据气体流量传感器42反馈的尾气流量参数以及第五温度传感器43反馈的尾气温度参数合理综合调整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安装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以及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安装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还要打开第三增压泵26,此时,第一缓冲罐2内暂存的导热油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导热油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5输送给换热器8冷源通道与换热器8内输送的经焚烧炉燃烧后的尾气进行换热再输送给第二缓冲罐4内进行暂存;其中另外一部分导热油通过第二加热输送管6经电加热器7加热后输送给第二缓冲罐4内进行暂存。
当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液位传感器32反馈的液位高度到达第二缓冲罐4的第一预设液位高度后,即可启动第一增压泵11并打开循环管路13上安装的第二调节阀14,此时,第二缓冲罐4底部的导热油通过循环管路13再次回流至第二缓冲罐4的进口端发生循环。在发生循环的同时,第二缓冲罐4仍然接受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5和第二加热输送管6输送的导热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速进入第二缓冲罐4不同温度的导热油的热交换过程,并且综合参考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5反馈的温度值、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安装的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9反馈的流量参数、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安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30反馈的温度参数、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安装的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9反馈的流量参数以及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安装的第三温度传感器30反馈的温度参数,再次调整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安装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以及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安装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至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5反馈的温度值到达预设范围。
当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液位传感器32反馈的液位高度到达第二缓冲罐4的第二预设液位高度后,即可打开第一调节阀12并合理调整第一调节阀12的开度以及第二调节阀14的开度。此时经第二缓冲罐4底部输送的导热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反应釜18的导热夹套内腔输送导热油用于加热反应釜18;另外一部分则通过循环管路13从新输送给第二缓冲罐4的进口端保持循环。当反应釜18进行被持续加热的过程,当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液位传感器32反馈的液位高度应当保持在第二缓冲罐4的第三预设液位高度。
经反应釜18的导热夹套与反应釜18内腔换热后的导热油经其中一个所述的增压过滤装置中的导热油过滤器22过滤后在经过第二增压泵23的增压后回流至第一缓冲罐2内,完成首次供热,并启动循环供热。使用导热油过滤器22过滤的目的在于去除由于对导热油加热部分碳化形成的固化颗粒。
当进行循环供热的工序时,与首次供热不同的是,第一缓冲罐2内的液位高度应当持续保持在第一缓冲罐2上安装的液位传感器32反馈的液位高度应当持续保持在第一缓冲罐2预设的第二液位高度以上,以保证导热油的持续循环使用。并且应当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27反馈的温度,再次合理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安装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以及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安装的第三调节阀28的开度。以避免对导热油的过度加热。
当导热油出现过度加热时,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5反馈的温度参数持续高于预设范围后,则应当及时打开第二回油管路35上第四调节阀36将通过第一回油管路19输送给第一缓冲罐2换热后的导热油中的一部分输送给第二缓冲罐4用于降低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5反馈的温度参数,期间根据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液位传感器32反馈的液位高度参数、第二缓冲罐4上安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5反馈的温度参数、第二回油管路35安装的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38反馈的流量参数以及第二回油管路35安装的第四温度传感器39反馈的温度参数,综合因素下调整第二回油管路35上安装的第六调节阀37的开度。
通过本实施例,利用尾气焚烧炉焚烧的苯酐工艺尾气作为部分热能加热导热油,加热后的导热油为苯酐生产系统中的反应釜18供热,兼顾节能要求以及苯酐生产工艺需求。
本实用新型是满足于导热油供给领域工作者需要的导热油供给领域,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Claims (7)

1.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油槽(1),所述的高位油槽(1)的下方连通有第一缓冲罐(2)的进口端,第一缓冲罐(2)的出口端上依次连通有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和第二缓冲罐(4)进口端,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和第二缓冲罐(4)之间通过第一加热输送管(5)和第二加热输送管(6)相连通,第一加热输送管(5)上设置有电加热器(7),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设置有换热器(8)的冷源通道,换热器(8)热源通道的入口端上设置有第一尾气输送管(9),第二缓冲罐(4)出口端设置有高温油输送管(10),高温油输送管(10)上沿着靠近第二缓冲罐(4)至远离第二缓冲罐(4)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增压泵(11)和第一调节阀(12),第一增压泵(11)和第一调节阀(12)之间的高温油输送管(10)和第二缓冲罐(4)进口端通过循环管路(13)相连通,循环管路(13)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14),第二缓冲罐(4)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尾气输送管(9)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16)和空气过滤器(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油输送管(10)的出口端上连通有反应釜(18)导热夹套的进口端,反应釜(18)的导热夹套的出口端和第一缓冲罐(2)的进口端通过第一回油管路(19)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回油管路(19)上设置有增压过滤装置,所述的增压过滤装置包括增压过滤管(20)以及在增压过滤管(20)上沿着靠近反应釜(18)至远离反应釜(18)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截止阀(21)、导热油过滤器(22)、第二增压泵(23)、第一单向阀(24)以及第二截止阀(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上设置有第三增压泵(2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7),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与换热器(8)之间的第一加热输送管(5)以及第一低温油输送管(3)与电加热器(7)的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阀(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8)与第二缓冲罐(4)之间的第一加热输送管(5)以及电加热器(7)与第二缓冲罐(4)之间的第二加热输送管(6)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传感器(29)、第三温度传感器(30)以及第二单向阀(3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位油槽(1)和第一缓冲罐(2)之间通过第二低温油输送管(33),第二低温油输送管(33)以及第一尾气输送管(9)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五调节阀(3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油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过滤装置与第一缓冲罐(2)之间的第一回油管路(19)与循环管路(13)通过第二回油管路(35)相连通,第二回油管路(35)与第一缓冲罐(2)之间的第一回油管路(19)上设置有第四调节阀(36),第二回油管路(35)沿着第一回油管路(19)至循环管路(13)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六调节阀(37)、第二液体流量传感器(38)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39),第四温度传感器(39)与循环管路(13)之间的第二回油管路(35)上以及第二调节阀(14)与第二缓冲罐(4)之间的循环管路(13)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三单向阀(40)。
CN202320034480.8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Active CN219200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4480.8U CN219200100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4480.8U CN219200100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00100U true CN219200100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2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4480.8U Active CN219200100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00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6412A (zh) 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热能回用的系统和方法
CN207365730U (zh) 一种电炉余热回收系统
CN202501759U (zh) 炭素煅烧炉余热供暖系统
CN202131271U (zh) 炭黑与油加工联产设备
CN219200100U (zh) 一种导热油供给装置
WO2019042155A1 (zh) 基于等离子体加热的高炉热风系统温度调控方法与设备
CN102559490B (zh) 锅炉尾气作为热源供给厌氧池产生沼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15143472B (zh) 一种基于热解余热循环的固废垃圾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1720842A (zh) 一种热风干燥+回收式热力焚烧的组合系统
CN1962735B (zh) 高效节能的废旧橡胶裂解设备
CN105018665A (zh) 提高热风炉热管式预热器换热效率的生产工艺
CN214655158U (zh) 基于富氧燃烧制备金属化球团的转底炉系统
CN101482363B (zh) 生物质气体及余热复合型物料烘干系统
CN108613197B (zh) 一种回收利用rto焚烧炉热能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279132U (zh) 一种锅炉用省煤燃烧装置
CN208547258U (zh) 一种余热再利用装置
CN217109155U (zh) 一种炼油厂配套上下游装置供料的节能系统
CN201530793U (zh) 硬质炭黑生产节能装置
CN220999696U (zh) 一种节能型高炉热风炉烟气加热煤粉系统
CN206609160U (zh) 一种供热稳定的热媒炉系统
CN205576042U (zh) 用于sng装置的开工加热器及其开工加热系统
CN105062523A (zh) 一种粉煤提质热解装置及提质热解工艺
CN220083327U (zh) 一种涂装生产线导热油集中供热系统
CN114593612B (zh) 一种炉窑低温余热高效回收系统
CN2750273Y (zh) 陶瓷窑炉节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