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8335U -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8335U
CN219198335U CN202223560885.XU CN202223560885U CN219198335U CN 219198335 U CN219198335 U CN 219198335U CN 202223560885 U CN202223560885 U CN 202223560885U CN 219198335 U CN219198335 U CN 21919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d body
pushing head
paved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608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华
檀新流
李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5608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包括管道推送头本体,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轴向沿横向设置,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在轴向上为前小后大的空心圆台结构;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后端同轴延伸固定有延伸直筒。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孔道回扩完毕后,通过管道推送头本体后部的延伸直筒与管道外围同轴紧配合并通过内撑凸缘抵住管道的端部,后将管道推送头本体放入孔道后通过挖机或水平定向钻机推动管道的方式即可使管套推送头本体沿孔道前移引导管道推送布设,由于采用推拉管的方式来结合拖拉管和微顶管的施工工艺,从而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位置偏差小,灵活性大,且能够很好的避开其它管线和障碍物。

Description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管道施工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政管道的施工过程中,铺设地下管线的传统方法是在地表挖沟(槽),然后将管线放入其中,最后进行回填土方,此种方法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和明显的不足之处,如道路的质量变差、寿命变短、污染环境,而且地下管线被挖断的事故时有发生,经济损失巨大等,为了避免大范围的破坏路面,现有会使用到非开挖推拉管施工技术,即在不开挖地表的情况下,利用地质工程的技术手段,铺设、修复或更换各种地下管道和电缆等公用设施,它是应用高科技的定(导)向仪器和探测仪控制定点钻进技术和管线施工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交通、对地层结构破坏小、施工精度高、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安全可靠、无须运输和堆放渣土、成本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而现有非开挖的施工工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微顶管的方式进行施工操作,其主要缺点为:施工时间长,工程造价高,不能灵活躲避障碍物。会出现非常不稳定因素及很多不安全因素,造成很大的钱财方面损失,另外一种为拖拉管,其施工的主要缺点为:较难精确的控制管线标高,管道与扩孔间有间隙容易造成路面轻微沉降,所以回拖完成后需进行回填注浆,这就造成在了在非开挖施工过程中,当施工空间有限但管体整体跨度较大时,上述两种施工工艺难以顺利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在孔道回扩完毕后,通过管道推送头本体后部的延伸直筒与管道外围同轴紧配合并通过内撑凸缘抵住管道的端部,后将管道推送头本体放入孔道后通过挖机或水平定向钻机推动管道的方式即可使管套推送头本体沿孔道前移引导管道推送布设,由于采用推拉管的方式来结合拖拉管和微顶管的施工工艺,从而缩短了施工时间,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包括管道推送头本体,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轴向沿横向设置,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在轴向上为前小后大的空心圆台结构;
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后端同轴延伸固定有延伸直筒,且所述延伸直筒的内径与待铺设管道的外径相符;
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内置安装有注浆组件,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中部外围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孔,且所述出浆孔均与所述注浆组件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延伸直筒的内壁同轴固定有沿径向延伸的内撑凸缘。
作为优选,所述内撑凸缘为环板,且所述内撑凸缘的内圈直径小于待铺设管道的内径。
作为优选,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在所述出浆孔外围的部分均贴附固定有保护凸块。
作为优选,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泥浆进入管和分流管,所述泥浆进入管沿轴向安装固定在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内部后端,所述分流管的中部与所述泥浆进入管的内端固定连通,所述分流管的外围固定连通有多根泥浆喷淋软管,所述泥浆喷淋软管与所述出浆孔一一对应连通且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出浆孔内端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泥浆进入管与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中心同轴,且所述泥浆进入管的外端同轴固定有用以方便与外界泥浆供应管路相连接的管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管接头为快速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前端延伸固定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内壁同轴固定有填充固定块,且所述填充固定块的外端通过组合组件连接有加强套。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组件均包括配合座和固定套,所述加强套和所述填充固定块彼此相对的端面分别固定有多个所述配合座和所述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端面均沿横向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配合座一一对应且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套均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径向开设有穿插孔,所述配合座均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径向开设有限位孔,且所述限位孔分别与所述穿插孔同轴对照,每组对照的所述限位孔均同轴穿插有拉紧螺柱,所有所述拉紧螺柱彼此靠近的内端同轴设置有端头,所有所述拉紧螺柱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同轴啮合有锁紧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组件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布,所述端头为正六边形块,所述固定套在所述拉紧螺柱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的部分均同轴滑动配合有防松垫圈,且所述锁紧螺母均将对应的所述防松垫圈压紧在所述固定套表面,所述配合槽在横向上为盲槽,且所述配合座的内端均与对应所述配合槽的内端贴合接触。
采用上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具体在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前,需要勘查现场并做管线的物探报告,后根据物探报告得到施工方案,具体为,根据甲方提供的信息定出井位标高,后在市政老井位置封堵并开窗口,后根据甲方指定的井位和标高进行导向孔的开设,导向孔开设时由入土坑打入至市政老井内,在市政老井内装上孔道回扩头并对孔道进行回扩,回扩得到的孔道孔径至少应为铺设管道口径的1.3倍,在导向孔钻进和回扩孔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泥浆,钻进和回扩过程中,泥浆通过泥浆混合系统、机载泥浆泵和钻杆导向钻头喷入孔道内,其主要作用是冷却钻具、携带钻屑并排到地表,稳定孔壁以及降低钻进时所需的扭矩和回拖力,同时也在回拉时对铺管表面起保护作用,待回扩头回位到达入土坑后机表示回扩孔道完成,后通过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后部的所述延伸直筒与管道外围同轴紧配合并通过所述内撑凸缘抵住管道的端部,将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送入孔道后通过挖机或水平定向钻机推动管道的方式即可使所述管套推送头本体沿孔道前移引导管道推送布设,由于采用推拉管的方式来结合拖拉管和微顶管的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位置偏差小,灵活性大,且能够很好的避开其它管线和障碍物,此过程中,由于通过所述组合组件在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前端同轴组合连接有所述加强套,以此通过所述加强套的设置来增强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沿孔道前移过程中的破障和前突能力,有利于增强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的沿孔道移动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在孔道回扩完毕后,通过管道推送头本体后部的延伸直筒与管道外围同轴紧配合并通过内撑凸缘抵住管道的端部,后将管道推送头本体放入孔道后通过挖机或水平定向钻机推动管道的方式即可使管套推送头本体沿孔道前移引导管道推送布设,由于采用推拉管的方式来结合拖拉管和微顶管的施工工艺,从而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位置偏差小,灵活性大,且能够很好的避开其它管线和障碍物;
2、通过组合组件在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前端同轴组合连接有加强套,以此通过加强套的设置来增强管道推送头本体沿孔道前移过程中的破障和前突能力,有利于增强管道推送头本体的沿孔道移动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
3、通过配合座与配合槽沿管道推送头本体的轴向滑动配合和拉紧螺柱与限位孔沿管道推送头本体的径向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使填充固定块与加强套快速组合连接在一起,而仅需使拉紧螺柱拆下锁紧螺母后便可取出限位孔,继而能够使加强套和管道推送头本体通过配合座脱出配合槽的方式彼此分开,加强套与管道推送头本体的拆装组合方式简单易操作,继而方便加强套在管道推送头本体前部的快速组合使用和使用完毕后快速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断面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外部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外部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外部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管道推送头本体;101、填充固定块;102、安装套;103、出浆孔;104、保护凸块;2、延伸直筒;201、内撑凸缘;3、注浆组件;301、泥浆喷淋软管;302、管接头;303、泥浆进入管;304、分流管;4、加强套;5、组合组件;501、配合座;502、固定套;503、配合槽;504、限位孔;505、穿插孔;506、端头;507、拉紧螺柱;508、防松垫圈;509、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包括管道推送头本体1,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轴向沿横向设置,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在轴向上为前小后大的空心圆台结构,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后端同轴延伸固定有延伸直筒2,且所述延伸直筒2的内径与待铺设管道的外径相符。
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内置安装有注浆组件3,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中部外围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孔103,且所述出浆孔103均与所述注浆组件3相连通,具体是,所述注浆组件3包括泥浆进入管303和分流管304,所述泥浆进入管303沿轴向安装固定在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内部后端,所述分流管304的中部与所述泥浆进入管303的内端固定连通,所述分流管304的外围固定连通有多根泥浆喷淋软管301,所述泥浆喷淋软管301与所述出浆孔103一一对应连通且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出浆孔103内端位置,如此设置,便于在推送管道的过程中,将泥浆供应管路通过管接头302与泥浆进入管303连接后,通过多个分流管304将泥浆经泥浆喷淋软管301输送到出浆孔103排出到管道推送头本体1外部,继而在管道推送的过程中对孔道进行注浆操作,继而在铺设管道的过程中对对铺管表面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前端延伸固定有安装套102,所述安装套102内壁同轴固定有填充固定块101,且所述填充固定块101的外端通过组合组件5连接有加强套4,优选加强套4的外端敞开设置,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加强套4的设置来增强管道推送头本体1沿孔道前移过程中的破障和前突能力,有利于增强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沿孔道移动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具体是,所述组合组件5均包括配合座501和固定套502,所述加强套4和所述填充固定块101彼此相对的端面分别固定有多个所述配合座501和所述固定套502,所述固定套502的外端面均沿横向开设有配合槽503,所述配合槽503与所述配合座501一一对应且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套502均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穿插孔505,所述配合座501均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限位孔504,且所述限位孔504分别与所述穿插孔505同轴对照,每组对照的所述限位孔504均同轴穿插有拉紧螺柱507,所有所述拉紧螺柱507彼此靠近的内端同轴设置有端头506,所有所述拉紧螺柱507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同轴啮合有锁紧螺母509,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配合座501与配合槽503沿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轴向滑动配合和拉紧螺柱507与限位孔504沿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径向滑动配合的方式来使填充固定块101与加强套4快速组合连接在一起,而仅需使拉紧螺柱507拆下锁紧螺母509后便可取出限位孔504,继而能够使加强套4和管道推送头本体1通过配合座501脱出配合槽503的方式彼此分开。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所述延伸直筒2的内壁同轴固定有沿径向延伸的内撑凸缘201,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内撑凸缘201抵住管道端面的方式来对管道进行良好稳定的支撑,同时能够指示确认管道与延伸直筒2配合到位,所述内撑凸缘201为环板,且所述内撑凸缘201的内圈直径小于待铺设管道的内径,如此设置,便于确保管道端面能够抵在内撑凸缘201的端面。
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在所述出浆孔103外围的部分均贴附固定有保护凸块104,如此设置,便于通过保护凸块104的设置来对注浆孔位置进行防护,同时能够通过保护凸块104的设置来增强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前突能力,所述泥浆进入管303与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中心同轴,且所述泥浆进入管303的外端同轴固定有用以方便与外界泥浆供应管路相连接的管接头302,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管接头302来使泥浆进入管303能够快速与外界泥浆供应管路固定连通,所述管接头302为快速接头,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管接头302来让泥浆进入管303与外界泥浆供应管路能够多次重复拆分组合。
所述组合组件5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布,以便通过同时设置四个组合组件5的方式来增强加强套4与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连接稳定程度,所述端头506为正六边形块,以便端头506能够通过扳手等工具快速夹持,所述固定套502在所述拉紧螺柱507和所述锁紧螺母509之间的部分均同轴滑动配合有防松垫圈508,且所述锁紧螺母509均将对应的所述防松垫圈508压紧在所述固定套502表面,以便通过锁紧螺母509将防松垫圈508压紧在固定套502表面的方式来防止锁紧螺母509在使用的过程中自然松动,所述配合槽503在横向上为盲槽,且所述配合座501的内端均与对应所述配合槽503的内端贴合接触,如此设置,便于当穿插孔505与限位孔504同轴对照时,能够通过所述配合座501的内端均与对应所述配合槽503的内端贴合接触的方式进行明显提示,继而方便配合座501与配合槽503在组合时拉紧螺栓的穿插安装。
采用上述结构,具体在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前,需要勘查现场并做管线的物探报告,后根据物探报告得到施工方案,具体为,根据甲方提供的信息定出井位标高,后在市政老井位置封堵并开窗口,后根据甲方指定的井位和标高进行导向孔的开设,导向孔开设时由入土坑打入至市政老井内,在市政老井内装上孔道回扩头并对孔道进行回扩,回扩得到的孔道孔径至少应为铺设管道口径的1.3倍,在导向孔钻进和回扩孔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泥浆,钻进和回扩过程中,泥浆通过泥浆混合系统、机载泥浆泵和钻杆导向钻头喷入孔道内,其主要作用是冷却钻具、携带钻屑并排到地表,稳定孔壁以及降低钻进时所需的扭矩和回拖力,同时也在回拉时对铺管表面起保护作用,待回扩头回位到达入土坑后机表示回扩孔道完成,后通过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后部的所述延伸直筒2与管道外围同轴紧配合并通过所述内撑凸缘201抵住管道的端部,将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送入孔道后通过挖机或水平定向钻机推动管道的方式即可使所述管套推送头本体沿孔道前移引导管道推送布设,由于采用推拉管的方式来结合拖拉管和微顶管的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位置偏差小,灵活性大,且能够很好的避开其它管线和障碍物,此过程中,由于通过所述组合组件5在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前端同轴组合连接有所述加强套4,以此通过所述加强套4的设置来增强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沿孔道前移过程中的破障和前突能力,有利于增强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沿孔道移动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包括管道推送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轴向沿横向设置,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在轴向上为前小后大的空心圆台结构;
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后端同轴延伸固定有延伸直筒(2),且所述延伸直筒(2)的内径与待铺设管道的外径相符;
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内置安装有注浆组件(3),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中部外围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孔(103),且所述出浆孔(103)均与所述注浆组件(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直筒(2)的内壁同轴固定有沿径向延伸的内撑凸缘(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凸缘(201)为环板,且所述内撑凸缘(201)的内圈直径小于待铺设管道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在所述出浆孔(103)外围的部分均贴附固定有保护凸块(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组件(3)包括泥浆进入管(303)和分流管(304),所述泥浆进入管(303)沿轴向安装固定在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内部后端,所述分流管(304)的中部与所述泥浆进入管(303)的内端固定连通,所述分流管(304)的外围固定连通有多根泥浆喷淋软管(301),所述泥浆喷淋软管(301)与所述出浆孔(103)一一对应连通且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出浆孔(103)内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进入管(303)与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中心同轴,且所述泥浆进入管(303)的外端同轴固定有用以方便与外界泥浆供应管路相连接的管接头(3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302)为快速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前端延伸固定有安装套(102),所述安装套(102)内壁同轴固定有填充固定块(101),且所述填充固定块(101)的外端通过组合组件(5)连接有加强套(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组件(5)均包括配合座(501)和固定套(502),所述加强套(4)和所述填充固定块(101)彼此相对的端面分别固定有多个所述配合座(501)和所述固定套(502),所述固定套(502)的外端面均沿横向开设有配合槽(503),所述配合槽(503)与所述配合座(501)一一对应且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套(502)均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穿插孔(505),所述配合座(501)均沿所述管道推送头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限位孔(504),且所述限位孔(504)分别与所述穿插孔(505)同轴对照,每组对照的所述限位孔(504)均同轴穿插有拉紧螺柱(507),所有所述拉紧螺柱(507)彼此靠近的内端同轴设置有端头(506),所有所述拉紧螺柱(507)彼此远离的外端均同轴啮合有锁紧螺母(50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组件(5)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布,所述端头(506)为正六边形块,所述固定套(502)在所述拉紧螺柱(507)和所述锁紧螺母(509)之间的部分均同轴滑动配合有防松垫圈(508),且所述锁紧螺母(509)均将对应的所述防松垫圈(508)压紧在所述固定套(502)表面,所述配合槽(503)在横向上为盲槽,且所述配合座(501)的内端均与对应所述配合槽(503)的内端贴合接触。
CN202223560885.X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Active CN21919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0885.XU CN21919833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60885.XU CN21919833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8335U true CN21919833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0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60885.XU Active CN21919833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8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9427B (zh) 一种非开挖气动裂管修复地下管道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5673935B (zh) 裂插法地下管线更换方法
AU200734167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aying pipelines in the ground
JPH0157239B2 (zh)
CN112664221B (zh) 一种用于复杂地质层的顶管施工方法
CN202852194U (zh) 一种非开挖气动裂管修复地下管道的装置及系统
CN111911712A (zh) 一种拉顶管式非开挖管道施工方法
CN111963767A (zh) 一种用于地质情况复杂的顶管施工方法
CN214273641U (zh) 非圆形断面掘进机开挖盲区预处理设备
CN219198335U (zh) 一种非开挖铺设管道推拉接入市政井施工装置
CN114320313A (zh) 一种空推拖拉式顶管机脱困施工方法
JP3863888B2 (ja) 2段階推進工法および連結器
CN112627840B (zh) 顶管工程前置引导机构
MXPA05004914A (es) Metodo para instalar una cubierta de tuberia subterranea.
CN105443042B (zh) 一种多功能扩孔器
CN110671577B (zh) 一种非开挖式管道修复方法及管道修复设备
CN211059594U (zh) 一种非开挖式管道修复设备
KR100837340B1 (ko) 지하 구조물 강관용 보강 조립체
CN102677724B (zh) 一种机械式钢套管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2267889A (zh) 一种穿越溶腔充填物的施工方法
CN212716639U (zh) 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
WO2005098195A1 (en) Equipment and procedure of coupling socket pipe sections for trenchless laying
CN214506505U (zh) 非开挖mpp电缆保护管
Sarkar Trenchless Technology in India—An Overview
US8684104B1 (en) Detachable pipe ramming head with efficient lubrication dispers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