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5822U -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5822U
CN219195822U CN202320547413.6U CN202320547413U CN219195822U CN 219195822 U CN219195822 U CN 219195822U CN 202320547413 U CN202320547413 U CN 202320547413U CN 219195822 U CN219195822 U CN 219195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rsion
side slope
river
wall
type an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74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劲松
刘彪
梁存
代学凌
赵兵
吴玉林
范亚军
岳忆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ipp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ipp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ipp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ipp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74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5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5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5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包括位于河道边岸的边坡本体,边坡本体上表面设置有植物生长层,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层上还间隔排布设置有导流墙,导流墙高度10‑30cm,导流墙下端沿河流河水前进方向斜向前倾斜布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抵抗洪水冲刷,避免泥沙堆积,更有利于植被生长,提高了对河道边坡植物的保护效果,特别适宜于在河道上游的山地城市地区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生态边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河道的两侧边坡位置,通常会考虑修葺生态护岸进行保护和改善景观。我国从石笼护岸、碎石护岸、生态混凝土等方面入手,着手研究生态护岸并投入使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成功的工程案例。上海的机场镇生态护岸示范工程是我国首次对河道护岸行生态修复并大规模应用的示范案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的张家浜工程,是上海首条生态景观河道,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采用了结构性的柔性护岸中的多孔混凝土球法,并运用了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中灌木层插法。青岛李村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平度市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都使水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河道的面源污染因此而得以减少。
但这些成功案例的城市河道均是位于比较下游的近海城市,河道地形相对平缓。而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在河道上游还有大量围绕河道建设的小型城镇,其很多处于山区地形环境,存在水流较急,泥沙较大的特点。常规的生态边坡,在山区城镇的河流地形环境中,边坡植物经常被洪峰冲刷,洪水中夹杂泥沙含量较大导致退水后积淤现象严重,进而导致边坡植被受到胁迫,生根率降低,容易死亡。
故如何设计一款能够更好地抵抗洪水冲刷,避免泥沙堆积,更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河道生态边坡,使其更适宜于在河道上游的山地城市应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抵抗洪水冲刷,避免泥沙堆积,更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提高对河道边坡植物的保护效果,更适宜于在河道上游的山地城市推广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包括位于河道边岸的边坡本体,边坡本体上表面设置有植物生长层,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层上还间隔排布设置有导流墙,导流墙高度10-30cm,导流墙下端沿河流河水前进方向斜向前倾斜布置。
这样,在边坡的植物生长层上设置了倾斜的导流墙,因为导流墙的斜向布置在来水水流的正向冲击时,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知道来水水流会受到向右下方的合力,所以在洪峰过境时,因为导流墙的存在使得洪峰底层的泥沙被导流墙牵引流入河床,而上层泥沙通常是小颗粒泥沙,沉降系数不好,不易沉降从而使得除了导流墙附近泥沙淤积以外少淤积或不淤积。这样,减少了泥沙淤积后,植物生长层就可以更好地供植物扎根生长,提高对边坡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地,导流墙高度为20cm。过低则导沙效果不好,过高则过于建材浪费。
进一步地,导流墙和河道河水前进方向倾斜45-75度左右设置,最优为60度。超过范围则导沙效果不好。
进一步地,导流墙左右两侧的边坡本体上还向下设置有导流槽。这样,沿导流器冲刷的水流进入到导流槽内,可以更好地将泥沙向下带走,同时避免其冲刷到边坡本体上的植物生长层。
进一步地,导流墙整体向上游端倾斜5-10度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河水沿导流墙向下冲刷进入到导流槽内,并进一步将其向下冲刷带走。
进一步地,导流墙上半部具有向上游端弯曲的弧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河水沿导流墙向下冲刷进入到导流槽内,并进一步将其向下冲刷带走。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墙和两侧的导流槽一体成形在一个混凝土预制件内。
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导流墙的安装和铺设,同时能够更好地避免导流槽被水流长期冲刷而损毁,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混凝土预制件的导流槽底部还设置有锚定孔,并通过锚钉固定在边坡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生长层包括一层生物毯,生物毯内含有植物种子。这样,采用生物毯构成植物生长层,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进一步地,生物毯为椰丝纤维生物毯。实施时两侧有加筋拉伸网起到稳固的作用,所述生物毯内种子为狗牙根、牛鞭草。
进一步地,边坡本体上端设置有人行路面,人行路面外侧和边坡本体之间设置有护栏。方便边坡上方行人行走。
进一步地,边坡本体上位于生物毯下方还设置有鹅卵石层,鹅卵石层上排布设置有基桩,基桩向下穿过鹅卵石层实现固定。这样,鹅卵石层更好地作为基础,保证边坡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边坡本体中部还设置有人行小道,人行小道上侧为透水性格栅,透水性格栅下方为排水槽。这样方便行人在边坡内行走和观赏,同时利于排水。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路面采用透水材料制得,所述鹅卵石层上端和人行路面下表面相接,所述排水槽嵌入到鹅卵石层内,排水槽上端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排水槽两端连接到导流墙侧边的导流槽内。
这样巧妙地利用了鹅卵石层作为通道,可以收集人行路面的雨水,排入到下半部分的导流槽内,该部分导流槽为经常受河水涨落作用而容易堆积泥沙的区域,故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雨水将堆积的泥沙冲刷进河道。
进一步地,边坡本体下端底部还设置有挡土墙。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抵抗洪水冲刷,避免泥沙堆积,更有利于植被生长,提高了对河道边坡植物的保护效果,特别适宜于在河道上游的山地城市地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单独混凝土预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参见图1-3所示,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包括位于河道边岸的边坡本体1,边坡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植物生长层,其特点在于,植物生长层上还间隔排布设置有导流墙2,导流墙2高度10-30cm,导流墙2下端沿河流河水前进方向斜向前倾斜布置。
这样,在边坡的植物生长层上设置了倾斜的导流墙,因为导流墙的斜向布置在来水水流的正向冲击时,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知道来水水流会受到向右下方的合力,所以在洪峰过境时,因为导流墙的存在使得洪峰底层的泥沙被导流墙牵引流入河床,而上层泥沙通常是小颗粒泥沙,沉降系数不好,不易沉降从而使得除了导流墙附近泥沙淤积以外少淤积或不淤积。这样,减少了泥沙淤积后,植物生长层就可以更好地供植物扎根生长,提高对边坡的保护效果。
其中,导流墙2高度为20cm。过低则导沙效果不好,过高则过于建材浪费。
其中,导流墙2和河道河水前进方向倾斜45-75度左右设置,最优为60度。超过范围则导沙效果不好。
其中,导流墙2左右两侧的边坡本体上还向下设置有导流槽3。这样,沿导流器冲刷的水流进入到导流槽内,可以更好地将泥沙向下带走,同时避免其冲刷到边坡本体上的植物生长层。
其中,导流墙2整体向上游端倾斜5-10度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河水沿导流墙向下冲刷进入到导流槽内,并进一步将其向下冲刷带走。
其中,导流墙2上半部具有向上游端弯曲的弧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河水沿导流墙向下冲刷进入到导流槽内,并进一步将其向下冲刷带走。
其中,所述导流墙2和两侧的导流槽3一体成形在一个混凝土预制件4内。
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导流墙的安装和铺设,同时能够更好地避免导流槽被水流长期冲刷而损毁,提高了结构稳定性。故至此,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河道边坡防淤积用导流墙预制件结构,该预制件为混凝土预制件,包括位于中部的导流墙和位于导流墙两侧的导流槽。进一步地导流墙高度为10-30cm,最优为20cm。过低则导沙效果不好,过高则过于建材浪费。进一步地,导流墙自身长度方向和两端端面呈倾斜45-75度左右设置,最优为60度。超过范围则导沙效果不好。进一步地,导流墙和预制件底面呈5-10度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河水沿导流墙向下冲刷进入到导流槽内,并更好地将其向下冲刷带走。进一步地,导流墙2上半部具有向上游端弯曲的弧度。这样也方便更好地引导河水沿导流墙向下冲刷进入到导流槽内冲刷带走。进一步地,导流槽高度为3-7cm,最优为5cm。能够更好地冲刷泥沙。
其中,混凝土预制件4的导流槽3底部还设置有锚定孔5,并通过锚钉固定在边坡本体上。
其中,所述植物生长层包括一层生物毯6,生物毯6内含有植物种子。这样,采用生物毯构成植物生长层,可以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其中,生物毯6为椰丝纤维生物毯。实施时两侧有加筋拉伸网起到稳固的作用,所述生物毯内种子为狗牙根、牛鞭草。
其中,边坡本体1上端设置有人行路面7,人行路面7外侧和边坡本体之间设置有护栏8。方便边坡上方行人行走。
其中,边坡本体1上位于生物毯下方还设置有鹅卵石层9,鹅卵石层9上排布设置有基桩10,基桩10向下穿过鹅卵石层实现固定。这样,鹅卵石层更好地作为基础,保证边坡结构稳定性。
其中,边坡本体中部还设置有人行小道11,人行小道11上侧为透水性格栅,透水性格栅下方为排水槽12。这样方便行人在边坡内行走和观赏,同时利于排水。
其中,所述人行路面7采用透水材料制得,所述鹅卵石层9上端和人行路面7下表面相接,所述排水槽12嵌入到鹅卵石层9内,排水槽上端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排水槽两端连接到导流墙侧边的导流槽3内。
这样巧妙地利用了鹅卵石层作为通道,可以收集人行路面的雨水,排入到下半部分的导流槽内,该部分导流槽为经常受河水涨落作用而容易堆积泥沙的区域,故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雨水将堆积的泥沙冲刷进河道。
其中,边坡本体下端底部还设置有挡土墙13。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包括位于河道边岸的边坡本体,边坡本体上表面设置有植物生长层,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层上还间隔排布设置有导流墙,导流墙高度10-30cm,导流墙下端沿河流河水前进方向斜向前倾斜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墙高度为2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墙和河道河水前进方向倾斜45-75度左右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墙左右两侧的边坡本体上还向下设置有导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墙整体向上游端倾斜5-10度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墙上半部具有向上游端弯曲的弧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和两侧的导流槽一体成形在一个混凝土预制件内;
混凝土预制件的导流槽底部还设置有锚定孔,并通过锚钉固定在边坡本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长层包括一层生物毯,生物毯内含有植物种子;
生物毯为椰丝纤维生物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边坡本体上端设置有人行路面,人行路面外侧和边坡本体之间设置有护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边坡本体上位于生物毯下方还设置有鹅卵石层,鹅卵石层上排布设置有基桩,基桩向下穿过鹅卵石层实现固定;
边坡本体中部还设置有人行小道,人行小道上侧为透水性格栅,透水性格栅下方为排水槽;
所述人行路面采用透水材料制得,所述鹅卵石层上端和人行路面下表面相接,所述排水槽嵌入到鹅卵石层内,排水槽上端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排水槽两端连接到导流墙侧边的导流槽内。
CN202320547413.6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Active CN219195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7413.6U CN21919582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7413.6U CN21919582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5822U true CN219195822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8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7413.6U Active CN21919582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5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96979A (zh)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212026294U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CN208685545U (zh) 一种改善水陆域生态环境的护岸结构
CN109736257A (zh) 一种用于构建生态循环水系的双河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671220U (zh) 预制组合桩生态挡墙及河道生态护岸系统
CN219195822U (zh) 一种导流式防淤积河道生态边坡结构
CN216194832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疏水护坡
CN216195256U (zh) 一种生态蒸发溢流池
CN111778925B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75070A (zh) 一种下穿式小型动物通道
CN210151667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防渗结构
CN219410741U (zh) 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水利护坡结构
CN219315624U (zh) 一种适用于城市的生态河道护岸结构
CN220035466U (zh) 一种三角形工程绿植护坡
CN210946673U (zh) 一种模块化生态驳岸
CN217105139U (zh) 带有多级植草沟的土质边坡
CN216640132U (zh) 一种城市道路设计生态边沟
CN205329670U (zh) 软土地基的雨水促渗系统
CN220977885U (zh)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河道护岸结构
CN220318450U (zh) 一种用于侵蚀沟治理的谷坊结构
CN220079884U (zh) 一种堤岸防护结构
CN220486494U (zh) 一种土建施工护坡结构
CN220013546U (zh) 土石坝下游坝坡混凝土框格护坡
CN21737876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
CN219731857U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