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0209U -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90209U
CN219190209U CN202320298740.2U CN202320298740U CN219190209U CN 219190209 U CN219190209 U CN 219190209U CN 202320298740 U CN202320298740 U CN 202320298740U CN 219190209 U CN219190209 U CN 219190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knee joint
arm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storag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87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京
徐永昌
刘遥峰
李延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pitalBi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pitalBi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pitalBio Corp filed Critical CapitalBio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2987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90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90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90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助力器,包括大腿绑带、小腿绑带、上摆臂组件、下摆臂组件、铰接机构、储能弹簧缸、牵引绳和凸轮;上摆臂组件设置于大腿绑带;下摆臂组件设置于小腿绑带,上摆臂组件的底部和下摆臂组件的顶部啮合且分别与铰接机构铰接;储能弹簧缸设置于上摆臂组件的顶部,且其缸杆朝上分布;凸轮设置于下摆臂组件的顶部,且与铰接机构铰接;牵引绳的上端与储能弹簧缸的缸杆连接,中间部分压紧于凸轮,下端与下摆臂组件连接。本方案通过人体膝关节的不同动作以驱动牵引绳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向,驱动与牵引绳接触的凸轮转动,继而产生不同方向的辅助力矩协助膝关节的运动,而且采用了储能弹簧缸可使得膝关节助力器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膝关节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个关节位置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和功能障碍现象,特别是老年人的膝关节部位大多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关节炎、半月板磨损、骨质增生等。现阶段针对这些问题均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而且治疗后还会存在一些关节不适的现象。当然可通过佩戴相关的护具或助力器可缓解不适症状和延缓关节磨损。
现有的膝关节助力器大部分采用单一多排弹簧组合方式,利用弹簧弹力实现助力和缓冲。当人体重大,需要弹簧数量多,造成助力器占用空间大;同时,由于需要通过增减弹簧数量来调整弹力值,普通用户自行无法操作,不方便日常的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助力器,采用储能弹簧缸、牵引绳和凸轮配合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体膝关节的不同动作(向内弯曲或向外伸展)以驱动牵引绳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向,进而驱动与牵引绳接触的凸轮转动,继而产生不同方向的辅助力矩协助膝关节的运动,即通过凸轮将牵引拉力转换为对膝关节的辅助扭力,从而实现在人起身时对膝关节的助力提升和在下蹲时对膝关节的压力缓冲作用,而且采用了储能弹簧缸代替原有的单一多排弹簧结构,有助于使得膝关节助力器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包括:大腿绑带、小腿绑带、上摆臂组件、下摆臂组件、铰接机构、储能弹簧缸、牵引绳和凸轮;
所述上摆臂组件设置于所述大腿绑带的外侧壁;所述下摆臂组件设置于所述小腿绑带的外侧壁,所述上摆臂组件的底部和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啮合且分别与所述铰接机构铰接;
所述储能弹簧缸设置于所述上摆臂组件的顶部,且其缸杆朝上分布;
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铰接机构铰接;
所述牵引绳的上端与所述储能弹簧缸的缸杆连接,中间部分压紧于所述凸轮的凸出部分,下端与所述下摆臂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摆臂组件、所述下摆臂组件和所述铰接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
两个所述上摆臂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大腿绑带相对的两外侧壁;两个所述下摆臂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腿绑带相对的两外侧壁,且一一对应位于两个所述上摆臂组件的下方,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摆臂组件的底部和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均啮合且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机构中的一个铰接;
所述储能弹簧缸和所述凸轮一一对应设置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摆臂组件的顶部和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所述牵引绳的下端与所述凸轮所在的所述下摆臂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弹簧缸包括:液压弹簧缸。
优选地,所述上摆臂组件包括:上摆臂和上支撑架;
所述下摆臂组件包括:下摆臂和下支撑架;
所述上支撑架一侧与所述大腿绑带的外侧壁连接,另一侧设有所述上摆臂;所述下支撑架一侧与所述小腿绑带的外侧壁连接,另一侧设有所述下摆臂,所述上摆臂的底部和所述下摆臂的顶部啮合且分别与所述铰接机构铰接;
所述储能弹簧缸设置于所述上摆臂的顶部;
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下摆臂的顶部;
所述牵引绳的下端与所述下摆臂的中间部分或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架和/或所述下支撑架为碳纤维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储能弹簧缸包括: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上摆臂的顶部的两个储能弹簧缸单体,每个所述储能弹簧缸单体的缸杆均朝上分布;
所述膝关节助力器还包括: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储能弹簧缸单体缸杆的顶端连接;
所述牵引绳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调节螺栓;
所述调节螺栓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且其螺栓头位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螺杆与所述连接板为螺纹配合;
所述牵引绳的上端与所述调节螺栓螺杆的末端为转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转动接头;
所述牵引绳的上端通过所述转动接头与所述调节螺栓螺杆的末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摆臂的底部开设有上铰接孔,所述上摆臂底端的后端面设有与所述上铰接孔同心分布的上圆弧面,所述上圆弧面设有上齿轮;
所述下摆臂的顶部开设有下铰接孔,所述下摆臂顶端的后端面设有与所述下铰接孔同心分布的下圆弧面,所述下圆弧面设有用于同所述上齿轮啮合的下齿轮;
所述凸轮内嵌设置于所述下摆臂的顶部,且与所述下铰接孔同心分布;
所述铰接机构的上部与所述上摆臂的上铰接孔铰接,下部分别与所述下摆臂的下铰接孔和所述凸轮铰接;
所述牵引绳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上摆臂并压紧于所述凸轮的凸出部分。
优选地,所述铰接机构包括:铰接座。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采用储能弹簧缸、牵引绳和凸轮配合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体膝关节的不同动作(向内弯曲或向外伸展)以驱动牵引绳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向,进而驱动与牵引绳接触的凸轮转动,继而产生不同方向的辅助力矩协助膝关节的运动,即通过凸轮将牵引拉力转换为对膝关节的辅助扭力,从而实现在人起身时对膝关节的助力提升和在下蹲时对膝关节的压力缓冲作用,而且采用了储能弹簧缸代替原有的单一多排弹簧结构,有助于使得膝关节助力器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助力器主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向内弯曲时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向外伸展时状态图。
其中,1为大腿绑带,2为上支撑架,3为调节螺栓,4为连接板,5为储能弹簧缸,6为牵引绳,7为上摆臂,7.1为上铰接孔,7.2为上齿轮,8为下摆臂,8.1为下铰接孔,8.2为下齿轮,9为凸轮,10为下防护外壳,11为小腿绑带,12为侧面挡板,13为下支撑架,14为转动接头,15为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针对膝关节助力器大部分采用单一多排弹簧的形式,利用弹簧弹力对膝关节部位进行支撑,实现人在下蹲时的缓冲和起身时的助力作用,根据不同人的体重大小来调整弹簧的数量。然而,目前膝关节助力器仍存在如下的问题:
1、占用空间大,由于弹簧是安装在膝关节后方(腘窝位置),体重较大的人,所需要弹簧的数量较多,造成助力器整体尺寸较大,与人体贴合不良;
2、调整不便利,助力器力值大小通过增加或减少弹簧数量实现,一方面调整的幅度较大,无法实现微小力值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用户自身无法进行调整,需要厂家进行更换。
对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助力器,采用具有储能性能的液压弹簧缸和钢丝绳作为牵引,利用铰链连接处的异形凸轮将钢丝绳的牵引力转换为对膝关节的扭力,来实现对膝关节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助力与缓冲作用。该装置特点是体积相比传统产品占用空间小,使用者可根据膝关节状况,自行调整支撑力大小;同时采用碳纤维材质做框架支撑,整体重量轻巧,与人体贴合度良好。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如图1所示,包括:大腿绑带1、小腿绑带11、上摆臂组件、下摆臂组件、铰接机构、储能弹簧缸5、牵引绳6和凸轮9;
上摆臂组件设置于大腿绑带1的外侧壁;下摆臂组件设置于小腿绑带11的外侧壁,上摆臂组件的底部和下摆臂组件的顶部啮合且分别与铰接机构铰接;
储能弹簧缸5设置于上摆臂组件的顶部,且其缸杆朝上分布;
凸轮9设置于下摆臂组件的顶部,且与铰接机构铰接;
牵引绳6的上端与储能弹簧缸5的缸杆连接,中间部分绕到并压紧于凸轮9的凸出部分,下端与下摆臂组件的中间部分或底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大腿绑带1和小腿绑带11用于将助力器主体分别与人体的大腿、小腿连接固定;其中,该助力器主体包括:上、下摆臂组件、铰接机构、储能弹簧缸5、牵引绳6(可为柔性钢丝绳)和凸轮9。储能弹簧缸5能够储存弹簧被压缩时的势能,如图2所示,凸轮9的凸出部分朝前分布(即图2中为朝左分布),且凸轮9能够随着下摆臂组件顶部的转动而转动,如图4所示,以使得当人体膝关节向内弯曲时(即人在下蹲或屈膝状态),使得凸轮9逆时针转动,继而带动牵引绳6向下拉伸储能弹簧缸5的缸杆,使得储能弹簧缸5的弹簧被带动压缩,这时储能弹簧缸5缸内储存一部分势能,当然也对膝关节的向内弯曲施加被动阻力,可起到缓解膝关节受力的作用;此外,如图5所示,当人体膝关节向外伸展时(即人在起身或小腿伸直状态),储能弹簧缸5内的势能被释放,牵引绳6向上运动带动凸轮9顺时针转动,进而对膝关节位置产生一个主动驱动的力矩,从而协助膝关节伸直,减少关节自身受力。另外,本方案还可以采用其它储能机构,比如:液压缓冲器或阻尼铰链,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本方案采用储能弹簧缸5、牵引绳6和凸轮9相结合(配合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体膝关节的不同动作(向内弯曲或向外伸展)以驱动牵引绳6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向,进而驱动与牵引绳6接触的凸轮9发生转动,从而产生不同方向的辅助力矩协助膝关节的运动,减轻膝关节本身的受力状态,最终实现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助力的效果。即本方案主要采用了储能弹簧缸5、牵引绳6和凸轮9结合的方式,利用牵引绳6不同状态下的牵引,带动凸轮9转动产生力矩,从而实现对膝关节的辅助支撑。其中,储能弹簧缸5能储存压缩时的势能,同时可将势能通过对牵引绳6拉伸,转换为对凸轮9的驱动力,从而带动凸轮9转动。当然,本方案可以为使用者实现膝关节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助力功能,从而减轻膝关节的受力,延缓关节损伤。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采用储能弹簧缸、牵引绳和凸轮配合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体膝关节的不同动作(向内弯曲或向外伸展)以驱动牵引绳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向,进而驱动与牵引绳接触的凸轮转动,继而产生不同方向的辅助力矩协助膝关节的运动,即通过凸轮将牵引拉力转换为对膝关节的辅助扭力,从而实现在人起身时对膝关节的助力提升和在下蹲时对膝关节的压力缓冲作用,而且采用了储能弹簧缸代替原有的单一多排弹簧结构,有助于使得膝关节助力器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在本方案中,如图1所示,上摆臂组件、下摆臂组件和铰接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
两个上摆臂组件分别设置于大腿绑带1相对的两外侧壁;两个下摆臂组件分别设置于小腿绑带11相对的两外侧壁,且一一对应位于两个上摆臂组件的下方,位于同一侧的上摆臂组件的底部和下摆臂组件的顶部均啮合且分别与两个铰接机构中的一个铰接;
储能弹簧缸5和凸轮9一一对应设置于位于同一侧的上摆臂组件的顶部和下摆臂组件的顶部,牵引绳6的下端与凸轮9所在的下摆臂组件的中间部分或底部连接。也就是说,本膝关节助力器的助力器主体在绑带上为双侧分布,而且助力器主体中的助力结构为单侧分布,本方案膝关节助力器的结构如此布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膝关节助力器助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有利于精简膝关节助力器的结构。
具体地,为了使得储能弹簧缸5具有较好的储能性能;作为优选,储能弹簧缸5包括:液压弹簧缸。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上摆臂组件包括:上摆臂7和上支撑架2;
下摆臂组件包括:下摆臂8和下支撑架13;
上支撑架2一侧与大腿绑带1的外侧壁连接,另一侧设有上摆臂7;下支撑架13一侧与小腿绑带11的外侧壁连接,另一侧设有下摆臂8,上摆臂7的底部和下摆臂8的顶部啮合且分别与铰接机构铰接;
储能弹簧缸5设置于上摆臂7的顶部;
凸轮9设置于下摆臂8的顶部;
牵引绳6的下端与下摆臂8的中间部分或底部连接。本方案的助力器主体如此设计,具有结构精简、占用空间小等特点。此外,如图1所示,本方案的膝关节助力器还包括:两个上防护外壳和两个下防护外壳10;其中,两个上防护外壳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上支撑架2,两个下防护外壳10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下支撑架13。
再进一步地,上支撑架2和/或下支撑架13为碳纤维支撑架。也就是说,本方案的上支撑架2和/或下支撑架13采用碳纤维材质制作而成,这不仅可使得上支撑架2和/或下支撑架13轻便又具有很好的强度,同时也有助于使得助力器整体重量轻巧,与人体贴合度良好。
在本方案中,如图1所示,储能弹簧缸5包括: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于上摆臂7的顶部的两个储能弹簧缸单体,其结构可参照图3所示,每个储能弹簧缸单体的缸杆均朝上分布;如此一来,以便于使得储能弹簧缸5可实现较大的阻力或支撑力,进而有助于使得储能弹簧缸5具有较好储能性能和缓冲性能;
膝关节助力器还包括:连接板4;
连接板4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储能弹簧缸单体缸杆的顶端连接;
牵引绳6的上端与连接板4的底部连接。也就是说,牵引绳6的上端通过连接板4分别与两个储能弹簧缸单体的缸杆连接,确保每个储能弹簧缸单体的缸杆受压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还包括:调节螺栓3,其结构可参照图3所示;
调节螺栓3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于连接板4,且其螺栓头位于连接板4的顶部,螺杆与连接板4为螺纹配合;
牵引绳6的上端与调节螺栓3螺杆的末端为转动连接。也就是说,本方案通过调节螺栓3调节牵引绳6的松紧,进而以便于调节助力器在弯曲时产生的阻力矩,从而有助于使用者自行调节膝关节助力器的助力效果;而且该调节方式还具有结构简单、调节便捷等特点。
再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助力器还包括:转动接头14,其结构可参照图3所示;
如图2所示,牵引绳6的上端通过转动接头14与调节螺栓3螺杆的末端转动连接。其中,该转动接头14可以包括:可转动连接的两段,其中的一段与调节螺栓3螺杆的末端连接(可螺纹连接),另一段与牵引绳6的上端连接。
在本方案中,如图3所示,上摆臂7的底部开设有上铰接孔7.1,上摆臂7底端的后端面设有与上铰接孔7.1同心分布的上圆弧面,上圆弧面设有上齿轮7.2;
下摆臂8的顶部开设有下铰接孔8.1,下摆臂8顶端的后端面设有与下铰接孔8.1同心分布的下圆弧面,下圆弧面设有用于同上齿轮7.2啮合的下齿轮8.2,以便于实现上摆臂7与下摆臂8的同步摆动;
如图1所示,凸轮9内嵌设置于下摆臂8的顶部,且与下铰接孔8.1同心分布;
铰接机构的上部与上摆臂7的上铰接孔7.1铰接,下部分别与下摆臂8的下铰接孔8.1和凸轮9铰接;
牵引绳6的中间部分穿过上摆臂7并压紧于凸轮9的凸出部分。也就是说,凸轮9内置于下摆臂8的铰链处,且牵引绳6的中间部分从上往下穿过上摆臂7并绕紧于凸轮9的凸出部分,如此一来,可使得助力器主体的结构更加地紧凑和可靠。此外,如图3所示,上摆臂7和下摆臂8均为U形结构,各自的铰接孔和齿轮分布如图3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铰接机构包括:铰接座15,其结构可参照图3所示。其中,该铰接座15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铰接盖板;
分别设置于两个铰接盖板上部的内侧面,且用于分别安装于上摆臂7(U形上摆臂)的两个上铰接孔7.1的两个上铰接凸台;
分别设置于两个铰接盖板下部的内侧面,且用于分别安装于下摆臂8(U形下摆臂)的两个下铰接孔8.1的两个下铰接凸台;
分别设置于两个下铰接凸台的端面,且用于分别安装于凸轮9的中心孔的两个中心铰接凸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本方案利用弹簧的储能和液压的缓冲性能,辅助钢丝绳作为牵引,通过异形凸轮将牵引拉力转换为对膝关节的辅助扭力。实现在人起身时对膝关节的助力提升和在下蹲时对膝关节的压力缓冲作用,具有占用空间小,压力便于调整等特点。
本方案的膝关节助力器,如图1所示,主要由大腿绑带1、支撑框架(包括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13)、调节螺栓3、连接板4、储能弹簧缸5、柔性钢丝绳(牵引绳6)、上摆臂7、下摆臂8、异形凸轮、防护外壳10、小腿绑带11、侧面挡板12几部分组成;其中,大腿绑带1和小腿绑带11的作用是将助力器分别与人体大腿、小腿连接固定,支撑框架采用碳纤维材质,轻便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强度。框架一侧面与绑带连接,另一侧面用来固定上下摆臂部分。储能弹簧缸可以储存弹簧压缩时的势能,钢丝绳一端与调节螺栓的伸出轴端连接,另一端通过上摆臂中间孔绕到异形凸轮表面,然后固定到下摆臂。钢丝绳上端通过连接板与弹簧缸的缸杆连接,上、下摆臂部分通过端面的齿轮部分啮合实现同步摆动。
钢丝绳一端与储能弹簧缸的缸杆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下摆臂,中间部分压紧在凸轮上的凹槽,当膝关节向内弯曲时,即人在下蹲或屈膝状态,钢丝绳由绕在凸轮部分弯曲变形,(如图4所示)钢丝绳以凸轮部分为支点,凸轮上半部分的钢丝绳被拉伸,使得钢丝绳的连接板带动储能弹簧缸缸杆向下压缩,弹簧被压缩,储存一部分势能,同时产生阻力,通过异形凸轮的转动,转换为膝关节位置阻力矩,缓解膝关节内弯时的受力;如图5所示,当膝关节外伸时,即人在起身或小腿伸直状态,储能弹簧缸内储存的势能被释放,缸杆向上伸出,通过钢丝绳带动异形凸轮产生一个辅助膝关节伸直的驱动力矩,从而协助人的站立。调节螺栓上有可以调节长度的伸出轴,与钢丝绳连接,用来调节钢丝绳的松紧,从而改变助力器弯曲时,产生的阻力矩和驱动力矩大小,方便每个人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进行调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腿绑带(1)、小腿绑带(11)、上摆臂组件、下摆臂组件、铰接机构、储能弹簧缸(5)、牵引绳(6)和凸轮(9);
所述上摆臂组件设置于所述大腿绑带(1)的外侧壁;所述下摆臂组件设置于所述小腿绑带(11)的外侧壁,所述上摆臂组件的底部和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啮合且分别与所述铰接机构铰接;
所述储能弹簧缸(5)设置于所述上摆臂组件的顶部,且其缸杆朝上分布;
所述凸轮(9)设置于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铰接机构铰接;
所述牵引绳(6)的上端与所述储能弹簧缸(5)的缸杆连接,中间部分压紧于所述凸轮(9)的凸出部分,下端与所述下摆臂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组件、所述下摆臂组件和所述铰接机构的数量均为两个;
两个所述上摆臂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大腿绑带(1)相对的两外侧壁;两个所述下摆臂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腿绑带(11)相对的两外侧壁,且一一对应位于两个所述上摆臂组件的下方,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摆臂组件的底部和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均啮合且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机构中的一个铰接;
所述储能弹簧缸(5)和所述凸轮(9)一一对应设置于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上摆臂组件的顶部和所述下摆臂组件的顶部,所述牵引绳(6)的下端与所述凸轮(9)所在的所述下摆臂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弹簧缸(5)包括:液压弹簧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组件包括:上摆臂(7)和上支撑架(2);
所述下摆臂组件包括:下摆臂(8)和下支撑架(13);
所述上支撑架(2)一侧与所述大腿绑带(1)的外侧壁连接,另一侧设有所述上摆臂(7);所述下支撑架(13)一侧与所述小腿绑带(11)的外侧壁连接,另一侧设有所述下摆臂(8),所述上摆臂(7)的底部和所述下摆臂(8)的顶部啮合且分别与所述铰接机构铰接;
所述储能弹簧缸(5)设置于所述上摆臂(7)的顶部;
所述凸轮(9)设置于所述下摆臂(8)的顶部;
所述牵引绳(6)的下端与所述下摆臂(8)的中间部分或底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2)和/或所述下支撑架(13)为碳纤维支撑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弹簧缸(5)包括: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于所述上摆臂(7)的顶部的两个储能弹簧缸单体,每个所述储能弹簧缸单体的缸杆均朝上分布;
所述膝关节助力器还包括:连接板(4);
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储能弹簧缸单体缸杆的顶端连接;
所述牵引绳(6)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螺栓(3);
所述调节螺栓(3)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4),且其螺栓头位于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螺杆与所述连接板(4)为螺纹配合;
所述牵引绳(6)的上端与所述调节螺栓(3)螺杆的末端为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接头(14);
所述牵引绳(6)的上端通过所述转动接头(14)与所述调节螺栓(3)螺杆的末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7)的底部开设有上铰接孔(7.1),所述上摆臂(7)底端的后端面设有与所述上铰接孔(7.1)同心分布的上圆弧面,所述上圆弧面设有上齿轮(7.2);
所述下摆臂(8)的顶部开设有下铰接孔(8.1),所述下摆臂(8)顶端的后端面设有与所述下铰接孔(8.1)同心分布的下圆弧面,所述下圆弧面设有用于同所述上齿轮(7.2)啮合的下齿轮(8.2);
所述凸轮(9)内嵌设置于所述下摆臂(8)的顶部,且与所述下铰接孔(8.1)同心分布;
所述铰接机构的上部与所述上摆臂(7)的上铰接孔(7.1)铰接,下部分别与所述下摆臂(8)的下铰接孔(8.1)和所述凸轮(9)铰接;
所述牵引绳(6)的中间部分穿过所述上摆臂(7)并压紧于所述凸轮(9)的凸出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关节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机构包括:铰接座(15)。
CN202320298740.2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Active CN219190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8740.2U CN219190209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8740.2U CN219190209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90209U true CN219190209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5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8740.2U Active CN219190209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90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1091B2 (ja) 肢体動作支援装置
CN108042316A (zh) 一种外骨骼机器人仿生变刚度柔性膝关节
CN109730899B (zh) 一种关节运动恢复装置
CN111773026A (zh) 一种多关节刚柔结合助力下肢外骨骼
CN109248407A (zh) 手脚连动的弹簧运动保健康复器
CN110450139A (zh) 一种上肢抬举助力装置
CN219190209U (zh) 一种膝关节助力器
CN110253621A (zh) 一种用于下肢外骨骼的柔顺变刚度驱动器
CN100396259C (zh) 一种截瘫行走器及其制作方法
CA2831507A1 (en) Brace
CN111110520B (zh) 一种带有智能张紧功能的自适应变刚度体外膝关节装置
CN219289830U (zh) 一种基于对称式绳索驱动的被动助力膝关节矫形器
CN218195175U (zh) 一种助力上肢模块及上肢外骨骼系统
CN217072362U (zh) 一种可穿戴无源膝关节外骨骼
CN210205292U (zh) 一种可跳跃的下肢外骨骼
CN207722295U (zh) 一种多功能动感单车
CN214055263U (zh) 一种腰部助力外骨骼
CN114305990B (zh) 一种主被动并联驱动的穿戴式步行助力设备
CN116407390A (zh) 一种基于对称式绳索驱动的被动助力膝关节矫形器
CN218195169U (zh) 一种助力腿部模组及外骨骼系统
CN220989561U (zh) 一种下肢运动康复用仿人体运动康复装置
CN218572743U (zh) 一种简易的背负助力装置
CN217548487U (zh) 一种基于弹性执行器的可穿戴式下肢助力外骨骼
CN113681546B (zh) 一种滑轮线驱动膝关节负功捕捉外骨骼装置
CN211795430U (zh) 储力式上肢支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