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4065U -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4065U
CN219184065U CN202320226892.1U CN202320226892U CN219184065U CN 219184065 U CN219184065 U CN 219184065U CN 202320226892 U CN202320226892 U CN 202320226892U CN 219184065 U CN219184065 U CN 219184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ritical fluid
liquid nitrogen
output
pressure
storag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68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虎
代聪育
陈磊
张冬博
徐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da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gda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gda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gdaj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68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4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4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4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包括液氮储存容器以及设置于液氮储存容器中的至少两条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在液氮储存容器外汇合形成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每条输出支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设备、发生器和换热器,所述发生器内设有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出装置通过储存容器中多条并联支路的设计,并在支路上设置发生器、换热器等,将液氮形成超临界流体后调节流体温度,保证其能够提供的冷量并避免气化,实现超临界流体压力、流量的可控调节与输出;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冷冻消融时,可采用不同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冻消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冷冻消融是一种应用低温冷冻工质冷冻或破坏异常细胞或病变组织的过程,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和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药物及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心房颤动逐渐成为可控、可治愈的疾病。冷冻消融技术使用的冷冻工质包括气相工质和液相工质,其中气相工质使用时,冷冻消融系统的工作压力很高,对介入耗材的设计有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因而目前优先选择的通常是液相冷冻工质。
冷冻球囊消融用于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冷冻控制仪将液态冷冻工质通过注射管路输送至冷冻球囊内,与球囊外壁的肺静脉周围组织热交换时气化,从而带走大量热量,使组织产生冷冻损伤,达到肺静脉隔离效果。目前使用的液相冷冻工质中,主要有液态一氧化二氮和液氮,前者温度无法降至足够低,携带冷量有限,所需消融的时间较长,增加了射线曝光量,后者虽能够提供较高的冷量,但受热容易气化从而发生气塞现象,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而目前有研究者尝试采用超临界流体,利用其兼具气体的黏度和液体的密度的特性,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采用冷冻工质进行冷冻消融时,通常无法控制和调节输出的冷量,而不合适的冷量不仅会增加心房肌损伤,甚至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概率。CN107307901A公开了一种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导管、流体输送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导管包括中心腔室和位于导管远端的球囊,在中心腔室内设有供冷却流体输入球囊的输入通道和供冷却流体从球囊流出的流出通道;所述流体输送单元供应冷却流体并将冷却流体排出;所述控制单元对流体输送单元进行控制。该冷冻消融系统重点介绍的是冷冻工质自容器中输出后在导管中的输送,并未涉及到冷冻工质输出时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控制,也没有设计相关的设备或结构。
CN 102310516A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注入装置,该装置由气体冷却预压部分,超临界流体形成部分,以及压力温度流量反馈部分与控制部分组成,压力流量温度反馈部分由两个压力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计数器组成,压力温度流量控制部分由微控制器和固态继电器组成。该装置重点介绍的是超临界流体的形成过程,其压力与流量是在超临界流体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并未再对超临界流体的状态进行调节,使之用于冷冻消融时冷量能够可控,自然也不涉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及连接。
综上所述,对于将超临界流体作为冷冻工质用于冷冻消融过程的应用,需要根据所用冷冻工质的超临界流体特性,设计合适的装置使其能够实现超临界冷冻工质流量、压力等参数的可控输出,使之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合,并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通过储存容器中多条并联支路的设计,在将液氮形成超临界流体后调节流体的温度,实现其压力、流量的可控调节与输出,用于冷冻消融时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工作模式,在安全前提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包括液氮储存容器以及设置于液氮储存容器中的至少两条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在液氮储存容器外汇合形成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每条输出支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设备、发生器和换热器,所述发生器内设有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将超临界流体用于冷冻消融领域,通过对超临界流体特性的利用,既能够提供充足的冷量,又不会造成气塞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超临界流体的输出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在液氮储存容器内设置多条并联支路,并在支路上设置发生器、换热器等设备,将液氮密闭条件下加热气化,从而提高压力形成超临界流体,并通过换热降低温度,保证其能够提供的冷量;通过多条支路的设计,对超临界流体的输出压力、流量进行可控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及需求,用于冷冻消融时冷冻工质的用量便于调节,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
以下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设有2~4条,例如2条、3条或4条等。
优选地,所述输送设备为微量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采用微量泵,能够对液氮的输送量进行准确计量,同时避免占用储存容器过大的体积,提高储存容器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低压微量泵,扬程压力稍高于液氮储存容器内的压力即可满足需求。
优选地,所述输送设备和发生器之间还设有第一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生器的壁面内设有真空绝热层。
优选地,所述真空绝热层的厚度为0.1~3mm,例如0.1mm、0.5mm、1mm、1.5mm、2mm、2.5mm或3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真空绝热层两侧的材质包括不锈钢或铝合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生器设置真空绝热层,可以将发生器内部与液氮储存容器进行隔热,有效减小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提高加热装置的能量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阻丝或电磁感应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装置选择电阻丝时,直接与流体接触,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也可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将电磁能转换为电能,电能转换为热能实现加热。
优选地,所述发生器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器呈盘管结构或翅片管结构。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后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二单向阀和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位于液氮储存容器外部。
本实用新型中,三通电磁阀根据支路工作状态开启,两个出口中一个连接至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另一个出口在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输出结束之后,可将发生器内的残余气体释放。
优选地,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输出超临界流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液氮输送至发生器加热汽化,膨胀加压后形成液氮超临界流体;
(2)将步骤(1)得到的液氮超临界流体输送至换热器,与液氮储存容器中的液氮进行换热,得到降温后的超临界流体,引入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
(3)控制不同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的开闭,以调节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的流量和压力。
本实用新型中,以液氮为原料,通过对液氮的超临界性质进行研究,以此为为临界液氮的制备提供依据,所述液氮的超临界压力-温度相图如图1所示,其描述了整个系统中压力和温度的状态变化;由图1可知,液氮的临界压力Pc为3.4MPa,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氮临界压力指向一个区间,称为临界压力区域,该区域范围为0.8Pc~1.2Pc之间,液氮在该区域内的物性接近于临界压力3.4MPa下的物性,图1中所述临界压力对应的临界温度为-147℃;
由图1可知,液氮在超临界流体的制备及应用过程中存在6种状态,1为液氮在常压0.1MPa下的起始状态;2为液氮通过升压后的状态,已处于临界压力区域;3为已升压液氮通过降温后的状态,即液氮储存容器的输出相点,上述过程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内容;
而后续的4-6则是超临界流体用于冷冻消融的工艺过程,4为流体通过传输管道,达到耗材远端时的状态(系统压损与管道漏热造成状态变化);5为超临界流体(气液混合流体)在耗材远端充分换热后,液相成分被完全气化后的状态;6为气体通过回气通道回到大气压下的状态(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所述液氮为常压液氮,储存于液氮储存容器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氮储存容器为低压储存容器,与目前常见的自增压储存容器相比,能够减小蒸发量,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低压储存容器制备高压流体,区别于自增压储存容器中存在的增压速率通常难以跟上流体的输出速率,造成输出压力不稳定的问题,低压储存容器能够输出连续、压力稳定的流体。
优选地,步骤(1)所述液氮采用微量泵输送至发生器中。
优选地,所述微量泵的输送压力为0.1~1MPa,例如0.1MPa、0.2MPa、0.3MPa、0.4MPa、0.5MPa、0.6MPa、0.8MPa或1MPa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步骤(1)所述发生器内的加热方式为电阻丝加热或电磁感应加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阻丝属于电热元件,电流通过电热元件使其先发热,然后将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低温流体。
优选地,步骤(1)所述液氮加热汽化后,发生器内的压力达到3.4~4.0MPa,例如3.4MPa、3.5MPa、3.6MPa、3.7MPa、3.8MPa、3.9MPa或4.0MPa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温度达到-147℃以上,例如-145℃、-142℃、-140℃、-138℃、-135℃或-13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液氮超临界流体与液氮换热后降温至-196~-170℃,例如-196℃、-193℃、-190℃、-185℃、-180℃、-175℃或-17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步骤(2)所述液氮超临界流体换热后的压力为3.3~3.95MPa,例如3.3MPa、3.4MPa、3.5MPa、3.6MPa、3.7MPa、3.8MPa、3.9MPa或3.95MPa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液氮经过发生器的加热汽化,形成的超临界流体的压力达到临界压力以上,且理想情况下无限接近于临近压力的上限,即1.2Pc,再经过换热器与液氮储存容器的换热,超临界流体温度降低,尽量接近于氮气液化温度-196℃,此时输出流体的压力虽稍有降低,但仍处于临界压力区域内。
优选地,步骤(2)所述换热器至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的管路上通过设置三通电磁阀控制向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引入流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至少有两支,所述输出支路同时开启或部分支路交替开启。
优选地,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同时开启的工作模式,主要用于浅表消融,一次性运行后完成治疗。
本实用新型中,假设有N条支路,对于一些浅表消融,可以采用N条支路同时开启的工作模式,以追求更大的流量,装置运行一次即可完成治疗,N取决与前端所需流量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多支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交替开启的工作模式,适合用于一次性运行无法完成治疗的情形,控制流体的流量趋于恒定或交替变化;此时的冷冻消融是相对于浅表消融来说的,其治疗深度较深或治疗时间较长,无法一次性运行完成治疗。
优选地,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设置两支时,其工作模式为一条支路开启,另一条支路关闭,输出流量恒定,压力在输出支路压力和输出干路监测压力之间波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设置三支时,其中一种工作模式包括:两条支路同时开启,输出干路降低至监测压力时,关闭其中一条支路,开启剩余的另一条支路,以此循环,维持输出流量恒定。
优选地,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设置三支时,另一种工作模式包括:一条支路开启,输出干路降低至监测压力时,开启第二条支路,此时输出流量加倍,输出干路再次降低至监测压力时,关闭第一条支路,此时输出流量降为最初流量,至输出干路再次降低至监测压力时,开启第三条支路,此时输出流量加倍,以次循环,输出流量交替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出装置通过储存容器中多条并联支路的设计,并在支路上设置发生器、换热器等设备,在将液氮形成超临界流体后调节流体的温度,保证其能够提供的冷量并避免气化,实现超临界流体压力、流量的可控调节与输出;
(2)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冷冻消融时,可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液氮的超临界压力-温度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液氮储存容器,2-输送设备,3-第一单向阀,4-发生器,5-加热装置,6-温度传感器,7-换热器,8-第二单向阀,9-三通电磁阀,10-压力传感器;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液氮储存容器1以及设置于液氮储存容器1中的两条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在液氮储存容器1外汇合形成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每条输出支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设备2、发生器4和换热器7,所述发生器4内设有加热装置5。
所述输送设备2为微量泵。
所述输送设备2和发生器4之间还设有第一单向阀3。
所述发生器4的壁面内设有真空绝热层;所述真空绝热层的厚度为1mm。
所述真空绝热层两侧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发生器4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6。
所述加热装置5为电磁感应加热器。
所述换热器7呈盘管结构。
所述换热器7后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二单向阀8和三通电磁阀9,所述三通电磁阀9位于液氮储存容器1外部。
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所述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液氮储存容器1以及设置于液氮储存容器1中的三条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在液氮储存容器1外汇合形成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每条输出支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设备2、发生器4和换热器7,所述发生器4内设有加热装置5。
所述输送设备2为微量泵。
所述输送设备2和发生器4之间还设有第一单向阀3。
所述发生器4的壁面内设有真空绝热层;所述真空绝热层的厚度为2.5mm。
所述真空绝热层两侧的材质为铝合金。
所述发生器4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6。
所述加热装置5为电阻丝。
所述换热器7呈翅片管结构。
所述换热器7后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二单向阀8和三通电磁阀9,所述三通电磁阀9位于液氮储存容器1外部。
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0。
上述实施例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中包括多个设备的组合,除了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条数的不同,发生器、换热器及加热装置的结构或种类不存在固定组合的限制,即不局限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结构组合,例如,实施例2中的发生器、换热器等设备在实施例1中的液氮储存容器中同样适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方法,所述输出方法采用实施例1中的输出装置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液氮采用微量泵输送至发生器4加热汽化,所述液氮为常压液氮,储存于液氮储存容器1中,所述发生器4内的加热方式为电磁感应加热,膨胀加压后,发生器4内的压力达到3.8MPa,温度达到-140℃,形成液氮超临界流体;
(2)将步骤(1)得到的液氮超临界流体输送至换热器7,与液氮储存容器1中的液氮进行换热,得到降温后的超临界流体,此时超临界流体的温度为-195℃,压力为3.75MPa,引入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
(3)控制两支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的交替开闭,以调节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的流量和压力;
具体的控制过程如下:首先,定义每支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中发生器输出的流体压力为Pm,由于每条支路的发生器所输出的流体压力无法完全相同,都是小于但无限趋近于1.2Pc,因此在实际支路压力变化曲线中,每条支路的Pm不一定相等,以下实施方案假定Pm为恒定值;定义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的监测压力Pn,Pn同样位于临界压力区域内,且小于Pm值;
对于多条支路交替开启的工作模式,假定N条支路中,M条同时开启,M由治疗端所需流量大小Q确定,N-M≥1。
本实施例中,N=2,M=1,其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在输出干路的压力下降到Pn时,支路1关闭,支路2开启,同样情况,支路2关闭时支路1开启,由此循环,保证恒定的流量输出且Q=q,压力在Pn和Pm之间波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方法,所述输出方法采用实施例2中的输出装置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液氮采用微量泵输送至发生器4加热汽化,所述液氮为常压液氮,储存于液氮储存容器1中,所述发生器4内的加热方式为电阻丝加热,膨胀加压后,发生器4内的压力达到4.0MPa,温度达到-145℃,形成液氮超临界流体;
(2)将步骤(1)得到的液氮超临界流体输送至换热器7,与液氮储存容器1中的液氮进行换热,得到降温后的超临界流体,此时超临界流体的温度为-190℃,压力为3.9MPa,引入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
(3)控制三支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的交替开闭,以调节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的流量和压力;
本实施例中,同样是多条支路交替开启的工作模式,N=3,M=2,其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支路1和支路2同时开启,此时Q=2q,在输出干路压力下降到Pn时,支路1关闭,支路3开启,同样情况,支路2关闭时支路1开启,由此循环,保证恒定的流量输出且Q=2q,输出干路压力在Pn和Pm之间波动但是相较于实施例3中波动范围更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方法,所述输出方法采用实施例2中的输出装置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液氮采用微量泵输送至发生器4加热汽化,所述液氮为常压液氮,储存于液氮储存容器1中,所述发生器4内的加热方式为电阻丝加热,膨胀加压后,发生器4内的压力达到3.6MPa,温度达到-142℃,形成液氮超临界流体;
(2)将步骤(1)得到的液氮超临界流体输送至换热器7,与液氮储存容器1中的液氮进行换热,得到降温后的超临界流体,此时超临界流体的温度为-180℃,压力为3.6MPa,引入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
(3)控制三支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的交替开闭,以调节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的流量和压力;
本实施例中,同样是多条支路交替开启的工作模式,其追求更稳定的干路输出压力,N=3,M则在1和2之间交替变化,其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首先支路1开启,此时的输出支路压力变化曲线等于输出干路压力变化曲线,Q=q;当输出干路压力下降到Pn时,开启支路2,输出干路压力升高,此时的输出干路压力变化曲线等于支路1和支路2的混合压力变化曲线,Q=2q;当输出干路压力再次下降到Pn时,关闭支路1,输出干路压力升高,此时的输出干路压力变化曲线等于支路2的压力变化曲线,此时Q=q;当干路压力再次下降到Pn时,开启支路3以升高输出干路压力,此时的输出干路压力变化曲线等于支路2和支路3的混合压力变化曲线,Q=2q;由此循环,在该工作模式下,最多存在N-1条支路同时工作,且存在只有一条支路工作的时间段。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方法,所述输出方法采用实施例2中的输出装置进行,包括以下步骤:
(1)将液氮采用微量泵输送至发生器4加热汽化,所述液氮为常压液氮,储存于液氮储存容器1中,所述发生器4内的加热方式为电阻丝加热,膨胀加压后,发生器4内的压力达到3.5MPa,温度达到-140℃,形成液氮超临界流体;
(2)将步骤(1)得到的液氮超临界流体输送至换热器7,与液氮储存容器1中的液氮进行换热,得到降温后的超临界流体,此时超临界流体的温度为-185℃,压力为3.4MPa,引入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
(3)控制三支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的交替开闭,以调节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的流量和压力;
本实施例中,同样是多条支路交替开启的工作模式,N=3,M则在2和3之间交替变化,其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压力、输出干路压力以及干路流量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其同样是是3条支路循环,与图6中的控制过程相近,区别点在于存在3条支路同时工作的时间段,除了最开始只有支路1开启的时间段之外,之后是2条和3条支路交替的过程,最大的Q会达到3q;可见,在该工作模式下,最多存在N条支路同时工作。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出装置通过储存容器中多条并联支路的设计,并在支路上设置发生器、换热器等设备,在将液氮形成超临界流体后调节流体的温度,保证其能够提供的冷量并避免气化,实现超临界流体压力、流量的可控调节与输出;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冷冻消融时,可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装置,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装置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等效替换及辅助装置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包括液氮储存容器以及设置于液氮储存容器中的至少两条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并联设置的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在液氮储存容器外汇合形成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每条输出支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输送设备、发生器和换热器,所述发生器内设有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支路设有2~4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设备为微量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设备和发生器之间还设有第一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的壁面内设有真空绝热层,所述真空绝热层的厚度为0.1~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阻丝或电磁感应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呈盘管结构或翅片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后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二单向阀和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位于液氮储存容器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流体输出干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CN202320226892.1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Active CN219184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892.1U CN219184065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892.1U CN219184065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4065U true CN219184065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9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6892.1U Active CN219184065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40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6119B (zh) 使用超临界气体的低温治疗装置
CN105863751B (zh) 一种闭式低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方法
CN105888742B (zh) 一种高效液空储能/释能系统
CN114526444B (zh) 基于冷冻消融系统的复温控制方法
CN102014777A (zh) 用于冷冻消融治疗的方法和系统
JP7088478B2 (ja) 冷凍アブ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冷凍ア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1126596A (zh) 可用于食品药品生产的微波真空冷冻干燥设备
CN202044338U (zh) 一种自维持型一体化肿瘤治疗用冷热刀装置
CN219184065U (zh) 一种用于冷冻消融系统的超临界流体输出装置
JP2021531943A (ja) 冷凍装置
CN109682110A (zh) 分段溶液吸收的微型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3223710U (ja) 超臨界発電構造
CN205744023U (zh) 高温高压水蓄能蒸汽发电系统
CN206044717U (zh) 一种冷冻探针
CN105972673B (zh) 一种中继能源站型大温差供热系统及方法
DE102006025657A1 (de) Vorrichtung zur Förderung von kryogen gespeichertem Kraftstoff
CN214746788U (zh) 一种冻干机节能循环系统
CN107152608A (zh) 一种用于低温液体气化的自增压防爆装置
JP2004301469A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JP3835431B2 (ja) 蒸気圧縮式冷凍機
CN112648020A (zh) 一种带相变储能的纯凝机组
CN2544722Y (zh) 节能型水浴式灭菌柜
CN114909829B (zh) 双级吸收式蓄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4744948U (zh) 一种水浴式汽化器进汽系统
JPS6217119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