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2301U -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2301U
CN219182301U CN202320213123.8U CN202320213123U CN219182301U CN 219182301 U CN219182301 U CN 219182301U CN 202320213123 U CN202320213123 U CN 202320213123U CN 219182301 U CN219182301 U CN 219182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ing
frame
laminating roller
paving mechanism
layer p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31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劲
王志杨
仝强
李军
郑伟勇
吴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ang Huaxin Tea Tourism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ang Huaxin Tea Tourism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ang Huaxin Tea Tourism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ang Huaxin Tea Tourism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31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2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2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2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及施工设备,土壤改良结构包括开挖于土壤表面上的种植沟,所述种植沟的横截面的口径沿竖直方向向上渐扩,于种植沟内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铺设有混合层、粘土层及松针层;施工设备包括安装于农机上背其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开沟机构、下层铺设机构、中层铺设机构及上层铺设机构,所述开沟机构、下层铺设机构、中层铺设机构及上层铺设机构均安装于机架上,且机架经连接座与农机连接。本实用新型满足茶叶根部对土壤透气性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酸性,大幅度提高幼年茶苗在碱性土壤环境下的存活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茶苗种植或移栽的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苗种植或移栽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及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主要生长在在淮河以北的丘陵和山区,种植区域集中在信阳市浉河港镇和唐家河镇等地,种植土壤大多为黄沙或者是黑沙土壤,深黑疏松,肥力高。经研究发现,在土壤呈弱酸性(Ph值为5.0~6.5)的状况下,茶苗根部对土壤中营养成分吸收最为有利,成活率高;若在碱性土壤里种植茶苗,则茶苗成活率极低。案例1:2013年,信阳市区信阳国际茶城西侧移栽20余亩茶苗,全部死亡;案例2:信阳市农林学院种植一批茶苗,几乎全部死亡。经检测,以上两处土壤呈中性或者弱碱性不等;茶苗虽死,但其他草木生长旺盛。因此,在未找到合适的土壤改良办法之前,茶苗主要的种植区依然集中在山区——茶树的种植区受到很大的局限。
由于种植区位于山区,尤其是高海拔的茶园,地形复杂,坡陡路险,采茶工上去都较为费力,因此机械化采摘的难度加大;不同于江浙地区的机械化的茶叶采摘方式,信阳毛尖的采摘方式主要为“掐尖”的人工采摘为主。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带来成品茶叶价格的上升。因此,有必要以较小的代价在非传统产区或者平原区开辟更为广阔的种植场地,为毛尖种植的规模化和采摘的机械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以上目标,理论上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选择在拟种植场地大面积换填酸性土壤,其缺点是运距远、运输成本高,且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面积挖土变得极为困难。第二种方法即是在拟种植场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但一直鲜有实践和可供参考的案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及施工设备,用以满足茶叶根部对土壤透气性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酸性,大幅度提高幼年茶苗在碱性土壤环境下的存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上述的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包括安装于农机上背其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开沟机构、下层铺设机构、中层铺设机构及上层铺设机构,所述开沟机构、下层铺设机构、中层铺设机构及上层铺设机构均安装于机架上,且机架经连接座与农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沟机构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沟犁,相邻的两所述开沟犁经连接轴相互连接,且位于两侧的开沟犁经其上的连接轴与机架转动连接,且其中一个开沟犁的连接轴上安装有传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开沟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开沟盘,于两所述开沟盘之间沿开沟盘的周向均匀地构造有多个翻土片。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铺设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下料槽,于所述第一下料槽的下端且与种植沟相对应的位置处连通有第一下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中层铺设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二下料槽,于所述第二下料槽的下端且与种植沟相对应的位置处连通有第二下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铺设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三下料槽,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下端且与种植沟相对应的位置处连通有第三下料管。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层铺设机构和中层铺设机构之间设置有下层压辊,于所述中层铺设机构和上层铺设机构之间设置有中层压辊,于所述上层铺设机构的后方设置有上层压辊;且所述下层压辊、中层压辊及上层压辊与机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下层压辊、中层压辊及上层压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调节机构,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机架上的沿竖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下层压辊、中层压辊及上层压辊的端部经滑块和条形孔的装配而与机架连接,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于机架上并沿竖向伸入条形孔,且调节螺杆的端部与相对应的滑块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种植沟内的土壤成分,使得种植土壤的PH值适应茶苗的生长;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设备,使得种植沟的开设,及种植沟内各层土壤层的铺设更加的便利,提高了开沟及营养土的铺设效率;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满足了茶叶根部对土壤透气性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酸性,大幅度提高幼年茶苗在碱性土壤环境下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横向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施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00-机架,101-连接座,200-开沟机构,201-开沟盘,202-翻土片,203-翻土槽,204-连接轴,205-传动轮,300-下层铺设机构,301-第一下料槽,302-第一下料管,400-下层压辊,401-第一压辊,402-第一转轴,500-中层铺设机构,501-第二下料槽,502-第二下料管,600-中层压辊,601-第二压辊,602-第二转轴,700-上层铺设机构,701-第三下料槽,702-第三下料管,800-上层压辊,801-第三压辊,802-第三转轴,900-竖向调节机构,901-条形孔,902-滑块,903-调节螺杆,11-种植沟,1101-混合层,1102-粘土层,1103-松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并排开挖在土壤表面上的多个种植沟11,各个种植沟11的横截面的口径沿竖直方向向上渐扩。在种植沟11内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铺设有混合层1101、粘土层1102及松针层1103。其中,种植沟11的底部横向口径为600-700mm,种植沟11的顶部口径为1000-1200mm。混合层1101的厚度为95-105mm,粘土层1102的厚度为390-410mm,松针层1103的厚度为9-12mm。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种植沟11内的土壤成分,使得种植土壤的PH值适应茶苗的生长。本实用新型满足了茶叶根部对土壤透气性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酸性,大幅度提高幼年茶苗在碱性土壤环境下的存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为:
步骤一:整理场地;或放线修堤,或平整场地均可
步骤二:进行第一次土壤pH值原位检测(例如:pH=7~8);
步骤三:浇灌1%(质量比)硫酸亚铁溶液一遍;或硫酸亚铁溶液分两次浇灌,但总和不应大于1%,每次间隔24小时;
步骤四:静置24小时后,浇灌清水一遍;
步骤五:静置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土壤pH值原位检测;
步骤六:开挖种植沟11,所挖种植沟11的素土堆积一旁;将膨胀珍珠岩、松针和原沟槽素土按经验体积比0.5~1﹕1.5~2﹕7~8进行充分拌合,形成混合层1101;
步骤七:回填生肥100mm厚;
步骤八:回填混合层1101、粘土层1102及松针层1103,形成土壤改良结构;
步骤九:向种植沟11范围内混合层1101浇灌0.1%~0.15%硫酸亚铁溶液一遍;
步骤十:静置24小时后,原位检测混合层1101地表以下15cm和30cm处pH值;
步骤十一:蘸浆,栽种,浇头定根水,踏苗;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的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如图2-5所示,包括安装于农机上并背其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开沟机构200、下层铺设机构300、中层铺设机构500及上层铺设机构700,其中,开沟机构200、下层铺设机构300、中层铺设机构500及上层铺设机构700均安装在机架100上,而且机架100经连接座101与农机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开沟机构200对地表进行开沟,随着农机的前行,下层铺设机构300、中层铺设机构500及上层铺设机构700分别将混合层1101、粘土层1102及松针层1103铺设在种植沟11内,这样使得混合层1101、粘土层1102及松针层1103逐层铺设在种植沟11内。使得开沟、营养土层的铺设更加的快捷、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开沟机构200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沟犁,相邻的两个开沟犁经连接轴204相互连接,并且位于两侧的开沟犁经其上的连接轴204与机架100转动连接,其中一个开沟犁的连接轴204上安装有传动轮205,在农机或者机架100上安装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主动轮,主动轮和传动轮205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其中,开沟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开沟盘201,在两个开沟盘201之间沿开沟盘201的周向均匀地构造有多个翻土片202,相邻的翻土片202之间形成翻土槽203。本实施例在开沟盘201的旋转过程中,开沟槽及翻土片202对地表进行旋翻,进而形成种植沟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4所示,下层铺设机构300包括安装在机架100上的第一下料槽301,在该第一下料槽30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一下料管302,每个第一下料管302与相对应的种植沟11对齐,即第一下料管302的下端位于种植沟11的正上方。中层铺设机构500包括安装在机架100上的第二下料槽501,在该第二下料槽50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二下料管502,每个第二下料管502与相对应的种植沟11对齐,即第二下料管502的下端位于种植沟11的正上方。上层铺设机构700包括安装在机架100上的第三下料槽701,在该第三下料槽701的下端设置有多个第三下料管702,每个第三下料管702与相对应的种植沟11对齐,即第三下料管702的下端位于种植沟11的正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将种植沟11内的各层辊压,避免孔隙过大而使得其内的营养物质挥发,如图2-4所示,在下层铺设机构300和中层铺设机构500之间设置有下层压辊400。下层压辊40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压辊401,这些第一压辊401安装在第一转轴402上,第一转轴402与机架100转动连接。在中层铺设机构500和上层铺设机构700之间设置有中层压辊600,中层压辊60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二压辊601,这些第二压辊601安装在第二转轴602上,第二转轴602与机架100转动连接。在上层铺设机构700的后方设置有上层压辊800,上层压辊800包括第三压辊801,该第三压辊801安装在第三转轴802上,第三转轴802转动安装在机架100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实现调整下层压辊400、中层压辊600及上层压辊800对土壤各营养层的辊压压力的调整,如图4所示,在下层压辊400、中层压辊600及上层压辊8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调节机构900,其中,该竖向调节机构900包括开设在机架100上的沿竖向延伸的条形孔901,下层压辊400、中层压辊600及上层压辊800的端部经滑块902和条形孔901的装配而与机架100连接,调节螺杆903螺纹连接在机架100上并沿竖向伸入条形孔901,并且调节螺杆903的端部与相对应的滑块902转动连接。通过调整调节螺杆903,使得滑块902在条形孔901内的位置得到调整,进而实现了下层压辊400或中层压辊600或上层压辊800的高度调整,进而实现了下层压辊400、中层压辊600及上层压辊800对土壤各营养层的辊压压力的调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农机上背其行进方向依次设置的开沟机构、下层铺设机构、中层铺设机构及上层铺设机构,所述开沟机构、下层铺设机构、中层铺设机构及上层铺设机构均安装于机架上,且机架经连接座与农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机构包括横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开沟犁,相邻的两所述开沟犁经连接轴相互连接,且位于两侧的开沟犁经其上的连接轴与机架转动连接,且其中一个开沟犁的连接轴上安装有传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开沟盘,于两所述开沟盘之间沿开沟盘的周向均匀地构造有多个翻土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铺设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下料槽,于所述第一下料槽的下端且与种植沟相对应的位置处连通有第一下料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铺设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二下料槽,于所述第二下料槽的下端且与种植沟相对应的位置处连通有第二下料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铺设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三下料槽,于所述第三下料槽的下端且与种植沟相对应的位置处连通有第三下料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层铺设机构和中层铺设机构之间设置有下层压辊,于所述中层铺设机构和上层铺设机构之间设置有中层压辊,于所述上层铺设机构的后方设置有上层压辊;且所述下层压辊、中层压辊及上层压辊与机架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层压辊、中层压辊及上层压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竖向调节机构,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机架上的沿竖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下层压辊、中层压辊及上层压辊的端部经滑块和条形孔的装配而与机架连接,调节螺杆螺纹连接于机架上并沿竖向伸入条形孔,且调节螺杆的端部与相对应的滑块转动连接。
CN202320213123.8U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Active CN219182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3123.8U CN219182301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3123.8U CN219182301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2301U true CN219182301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3123.8U Active CN219182301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2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537B (zh) 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方法
CN102067753B (zh) 一种将盐碱地变为良田的长效治理方法
CN104429207B (zh) 一种区田植物篱复合耕作方法及其结构
CN103262689A (zh)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CN102392453B (zh) 三峡库区坡改梯埂坎建造方法
CN104604385A (zh) 一种坡耕地反坡聚土增渗整地的方法
CN104396494A (zh) 一种重盐碱地原土绿化方法
CN103797991A (zh) 花岗岩矿山迹地生态复绿技术
CN111543233A (zh) 沿海岛屿地区淤泥质盐碱地苗木种植的施工方法
CN110565577A (zh) 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6068754A (zh) 粉砂淤泥质滨海潮滩植被恢复的方法
CN111165257A (zh) 一种丘陵缓坡区的建园种植方法
CN106817945B (zh) 南疆绿洲水源地周边荒漠快速变良田的方法
CN219182301U (zh) 一种用于茶苗种植的碱性土壤改良结构的施工设备
CN115316066B (zh) 一种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水土资源综合整治方法
CN210421033U (zh) 一种坡耕地径流污染拦蓄系统
CN101176401A (zh) 盐碱地、沙化地土壤改良方法
CN210275048U (zh) 一种改变土壤盐碱的斗渠生态渗滤工程系统
CN102612884B (zh) 一种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土地整理方法
CN111039410A (zh) 一种局部深水生态沟渠处理农田面源污染水体的方法
CN115104396B (zh) 一种干旱陡坡沙质土壤改良整地造林方法
CN114182682B (zh) 一种用于黄河小流域的治理方法
CN112385348B (zh) 利用芦苇阻盐、排盐治理高盐碱土地的方法
CN219527682U (zh) 一种泥石流坡面防护装置
CN113748917A (zh) 一种用于南方酿酒葡萄种植行间抗涝垄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