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1399U -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 Google Patents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1399U
CN219181399U CN202320115613.4U CN202320115613U CN219181399U CN 219181399 U CN219181399 U CN 219181399U CN 202320115613 U CN202320115613 U CN 202320115613U CN 219181399 U CN219181399 U CN 219181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ignal
switch
potenti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56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理贤
杨晓东
朱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huoto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huot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huoto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huoto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56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1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1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1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控制电路包括MCU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开关模块和电位控制模块;开关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与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接入电源信号,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通过开关模块生成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的第四控制信号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源具备不同的工作模式,而现有的电源包括的控制电路控制电源进入不同工作模式时,电路复杂,控制方式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以通过开关模块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结构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包括:MCU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开关模块和电位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用于经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经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三控制信号;
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接入电源信号,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四控制信号,所述MCU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与MCU模块连接的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电位控制模块包括单向导通单元和上拉单元,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拉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
可选的,单向导通单元为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逻辑控制模块为或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包括上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包括MCU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开关模块和电位控制模块;开关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与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开关模块用于经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经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逻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三控制信号;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接入电源信号,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电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四控制信号。本实施例通过开关模块生成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的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与MCU模块连接的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即通过开关模块即可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结构简单。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包括:MCU模块1、逻辑控制模块2、开关模块3和电位控制模块4;
开关模块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U1分别与MCU模块1的第一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开关模块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U2分别与MCU模块1的第二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开关模块3用于经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经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逻辑控制模块2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三控制信号;
电位控制模块4的第一端与逻辑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电连接,电位控制模块4的第二端接入电源信号VCC,电位控制模块4的第三端与MCU模块1的反馈端电连接,电位控制模块4用于根据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四控制信号,MCU模块1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与MCU模块1连接的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待控制电路的工作模式包括开机模式、测试模式和未开机模式。第一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电位信号和第二电位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电位信号和第二电位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电位信号和第二电位信号,第四控制信号包括第一电位信号和第二电位信号,第一电位信号可以为低电平,第二电位信号可以为高电平。示例性的,开关模块3可以包括两个按键开关,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与第一信号输出端U1关联,第二开关与第二信号输出端U2关联。
闭合第一开关,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闭合第二开关,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逻辑控制模块2根据自身两个输入端输入的第一电位信号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也为第一电位信号。电位控制模块4根据第一电位信号生成的第四控制信号也为第一电位信号。MCU模块1检测到反馈端的电位为第一电位信号时,同时获取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则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测试模式。
闭合第一开关,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断开第二开关,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逻辑控制模块2根据自身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第一电位信号和自身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位信号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电位控制模块4根据第二电位信号生成的第四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MCU模块1检测到反馈端的电位为第二电位信号时,同时获取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则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开机模式。
断开第一开关,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闭合第二开关,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逻辑控制模块2根据自身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位信号和自身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第一电位信号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电位控制模块4根据第二电位信号生成的第四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MCU模块1检测到反馈端的电位为第二电位信号时,同时获取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则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未开机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未开机模式表征MCU模块1不向待控制电路发送任何指令,使得待控制电路不进行任何动作。
断开第一开关,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断开第二开关,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逻辑控制模块2根据自身第一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位信号和自身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位信号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电位控制模块4根据第二电位信号生成的第四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MCU模块1检测到反馈端的电位为第二电位信号时,同时获取到第一控制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则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未开机模式。
本实施例通过开关模块生成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的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与MCU模块连接的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即通过开关模块即可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结构简单。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的,开关模块3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和第二开关单元32,第一开关单元31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VCC,第一开关单元32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一开关单元31的第三端分别与MCU模块1的第一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32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VCC,第二开关单元32的第二端接地GND,第二开关单元32的第三端分别与MCU模块1的第二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第一开关单元31的第三端作为开关模块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U1,第二开关单元32的第三端作为开关模块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U2。示例性的,第一开关单元31可以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单元32可以包括第二开关,第一开关闭合时,开关模块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U1与地GND连通,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一电位信号。第一开关断开时,将开关模块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U1与电源信号VCC连通,此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二电位信号,其中第一电位信号为低电平,第二电位信号为高电平。第二开关单元32的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一电位信号或第二电位信号与第一开关单元31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第一开关单元31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开关Q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VCC,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MCU模块1的第一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还与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作为第一开关单元31的第三端。第一开关Q1可以为按键开关,闭合第一开关Q1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与地GND之间连通,第一信号输出端U1的电位被拉低,也即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一电位信号。第一开关Q1断开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源信号VCC连通,第一信号输出端U1的电位被上拉为高电平,也即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二电位信号。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第二开关单元32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二开关Q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VCC,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MCU模块1的第二采样端和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还与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开关单元32的第三端。第二开关Q2可以为按键开关,闭合第二开关Q2时,第二信号输出端U2与地GND之间连通,第二信号输出端U2的电位被拉低,也即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一电位信号。第二开关Q2断开时,第二信号输出端U2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信号VCC连通,第二信号输出端U2的电位被上拉为高电平,也即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二电位信号。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逻辑控制模块2为或门。或门的第一输入端作为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或门的第二输入端作为逻辑控制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或门的输出端作为逻辑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或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均输入第一电位信号时,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电位信号。或门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电位信号、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电位信号时,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位信号。或门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二电位信号、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一电位信号时,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位信号。或门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二电位信号、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电位信号时,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位信号。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电位控制模块4包括单向导通单元41和上拉单元42,单向导通单元41的第一端与逻辑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电连接,单向导通单元41的第二端与上拉单元42的第一端电连接,上拉单元42的第二端接入电源信号VCC,上拉单元42的第三端与MCU模块1的反馈端电连接。
单向导通单元41的第一端作为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上拉单元42的第二端作为电位控制模块4的第二端,上拉单元42的第三端作为电位控制模块4的第三端。示例性的,单向导通单元41仅支持电流的单向流动,本实施例中单向导通单元41用于控制电流由上拉单元42的第一端向逻辑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单向流动。可选的,单向导通单元41为二极管。二极管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电路的成本。当逻辑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电位信号时,单向导通单元41导通,进而将MCU模块1的反馈端与逻辑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连通,也即将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电位拉低,此时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电位为第一电位信号。当逻辑控制模块2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位信号时,单向导通单元41关断,进而将MCU模块1的反馈端与逻辑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断开,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电位被上拉单元42上拉至电源信号VCC,此时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电位为第二电位信号。
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上拉单元42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接入电源信号VCC,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单向导通单元41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MCU模块1的反馈端电连接。
上拉单元42仅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当第一开关Q1闭合且第二开关Q2闭合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一电位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一电位信号,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一电位信号,单向导通单元41导通,输入至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信号为第一电位信号。MCU模块1根据反馈端输入的第一电位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一电位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的第一电位信号,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测试模式。当第一开关Q1闭合且第二开关Q2断开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一电位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二电位信号,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位信号,单向导通单元41断开,输入至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MCU模块1根据反馈端输入的第二电位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一电位信号,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开机模式。当第一开关Q1断开且第二开关Q2闭合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二电位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一电位信号,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位信号,单向导通单元41断开,输入至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MCU模块1根据反馈端输入的第二电位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二电位信号,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未开机模式。当第一开关Q1断开且第二开关Q2断开时,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第二电位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U2输出第二电位信号,或门的输出端输出第二电位信号,单向导通单元41断开,输入至MCU模块1的反馈端的信号为第二电位信号。MCU模块1根据反馈端输入的第二电位信号以及第一信号输出端U1输出的第二电位信号,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未开机模式。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开关即可控制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包括上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且电源具备的有益效果与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具备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开关模块和电位控制模块;
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用于经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经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三控制信号;
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接入电源信号,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所述电位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生成第四控制信号,所述MCU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控制与MCU模块连接的待控制电路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开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一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MCU模块的第二采样端和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控制模块包括单向导通单元和上拉单元,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上拉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入所述电源信号,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MCU模块的反馈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单元为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为或门。
9.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模式控制电路。
CN202320115613.4U 2023-01-12 2023-01-12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Active CN219181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613.4U CN219181399U (zh) 2023-01-12 2023-01-12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5613.4U CN219181399U (zh) 2023-01-12 2023-01-12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1399U true CN219181399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59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5613.4U Active CN219181399U (zh) 2023-01-12 2023-01-12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1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3858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开关机控制电路
CN101860188B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02332898B (zh) 零待机功耗开关机电路
CN209690871U (zh) 一种错峰上电系统及装置
CN101001052A (zh)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6104994A (zh) 一种dc‑dc电源及其低压关断控制电路
CN205847223U (zh) 一种具备硬件强制关机功能的单键软开关机电路
CN101873346B (zh) 远程开关机控制系统
CN219181399U (zh) 工作模式控制电路及电源
CN105897240A (zh) 一种具备硬件强制关机功能的单键软开关机电路
CN207265995U (zh) 一种采用具有使能功能线性稳压器的一键开关机电路
CN103686017B (zh) 供电控制电路和实现智能设备快速开机的方法
CN219041762U (zh) 一种低功耗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797054B (zh) 一种soc按键开关机检测电路及soc系统
CN204539107U (zh) 一种开关控制的自动保持装置
CN207588827U (zh) 一种自锁式电源开关装置
CN206422761U (zh) 一种开关信号检测电路
CN114567308B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01145739B (zh) 自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其电路
CN219678129U (zh) 一种复位电路及充电桩计费装置
CN110518543A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供电系统
CN109610106A (zh) 一种缝纫机电磁铁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6927407U (zh) 用于循环检测电源电压的电路、空调器
CN104572142B (zh) 电脑控制电路
CN108519892A (zh) 启动模式选择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