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0560U - 极芯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芯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0560U
CN219180560U CN202222932107.2U CN202222932107U CN219180560U CN 219180560 U CN219180560 U CN 219180560U CN 202222932107 U CN202222932107 U CN 202222932107U CN 219180560 U CN219180560 U CN 219180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piece
negative electrode
unreel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21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星宇
魏辉翔
朱中号
冉磊
刘佳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21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0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0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0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芯制备装置,包括:负极放卷件,被构造成适于安装负极卷,并释放负极卷形成负极片;隔膜放卷件,设于负极放卷件的两侧,且分别被构造成适于安装隔膜卷,并释放隔膜卷形成隔膜;复合组件,设于负极放卷件和隔膜放卷件在释放方向的下游,复合组件接收负极片和隔膜,并将隔膜复合于负极片的两侧形成复合片;叠片组件,被构造成适于接收复合片,并将复合片折叠形成多个复合部;输送件,被构造成适于承载正极片,并在叠片组件折叠复合片时将正极片输送至相邻两个复合部之间进行堆叠;裁切件,设于叠片组件的一侧以分离复合片中堆叠有正极片的复合部。本实用新型的极芯制备装置,有利于减少负极片的裁切次数,提高极芯的性能。

Description

极芯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极芯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叠片电池主要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逐层堆叠而成,由于叠片电池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尺寸均匀,外形规整,因此叠片电池能够提升能量密度。目前叠片电池主要通过叠片机制备而成,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在制备过程中,每一片正极片和负极片都需要被裁断,接着需要对裁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进行纠偏,之后再将纠偏后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进行堆叠。然而,在负极片的裁断过程中,容易产生负极片掉粉、露箔等问题,进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另外,在搬运负极片进行纠偏或堆叠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极片损伤和粘黏金属粉屑,导致电池短路和放电异常。同时,叠片机对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逐层堆叠的加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造成极片和隔膜的打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芯制备装置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极芯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极片和隔膜打皱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芯制备装置,包括:负极放卷件,所述负极放卷件被构造成适于安装负极卷,并释放所述负极卷形成负极片;隔膜放卷件,所述隔膜放卷件设于所述负极放卷件的两侧,所述隔膜放卷件分别被构造成适于安装隔膜卷,并释放所述隔膜卷形成隔膜;复合组件,所述复合组件设于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在释放方向的下游,所述复合组件接收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并将所述隔膜复合于所述负极片的两侧形成复合片;叠片组件,所述叠片组件被构造成适于接收所述复合片,并将所述复合片折叠形成多个复合部;输送件,所述输送件被构造成适于承载正极片,并在所述叠片组件折叠所述复合片时将所述正极片输送至相邻两个所述复合部之间进行堆叠;裁切件,所述裁切件设于所述叠片组件的一侧以分离所述复合片中堆叠有所述正极片的所述复合部。
可选地,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分别为绕各自的轴线可转动的放卷辊,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的轴线互相平行,且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的释放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复合组件包括:两个压合辊,两个所述压合辊的轴线互相平行,且两个所述压合辊同步转动以压合从两个所述压合辊之间经过的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两个所述压合辊的转动方向的下游,所述加热组件加热所述隔膜以将所述隔膜粘附于所述负极片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叠片组件包括:多个极片压爪,多个所述极片压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交错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极片压爪配合将所述复合片折叠形成所述复合部;叠片平台,所述叠片平台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极片压爪下方,所述叠片平台用于承载所述复合部。
可选地,所述叠片平台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调节所述叠片平台与所述输送件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所述叠片组件还包括: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与所述叠片平台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绕其自身的轴线可转动与驱动所述叠片平台沿竖直方向运动;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与驱动所述滚珠丝杠转动。
可选地,所述叠片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导向辊,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辊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极片压爪上方,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辊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交错分布,以将所述复合片预折叠为Z字形;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辊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辊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导向辊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直径。
可选地,极芯制备装置还包括:纠偏过辊,所述纠偏过辊设于所述复合组件与所述叠片组件之间,所述纠偏过辊沿所述复合片的宽度方向可活动,以调整所述复合片在自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可选地,极芯制备装置还包括:牵引辊,所述牵引辊设于所述复合组件与所述纠偏过辊之间,所述牵引辊绕其自身的轴线可转动以牵引所述复合片活动;牵引驱动件,所述牵引驱动件与所述牵引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牵引辊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芯制备装置,通过复合组件可以将负极片与隔膜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片,使得负极片和隔膜不易打皱,然后通过折叠组件折叠复合片形成多个复合部,并通过输送件在相邻复合部之间放置正极片,在完成一个极芯所需要的复合片的堆叠后,再用裁切件裁切复合片,使得极芯制备装置制备而成的极芯中负极片连续且不间断,减少了负极片的裁切次数,避免了负极片的多次搬运,同时也减少了因裁切和搬运带来的粉屑污染,避免负极片露箔,由此制得的极芯在用于电池时,有利于降低电池的短路率和自放电异常现象,提高电池的性能。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极芯制备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极芯制备装置100;
负极放卷件10;负极片11;
隔膜放卷件20;隔膜21;
压合辊31;复合片32;
极片压爪41;叠片平台42;第一导向辊43;第二导向辊44;复合部45;
输送件50;正极片51;
裁切件60;
纠偏过辊70;
牵引辊80;
安装板9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芯制备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芯制备装置100包括:负极放卷件10、隔膜放卷件20、复合组件、叠片组件、输送组件和裁切件60。
具体而言,负极放卷件10被构造成适于安装负极卷,并释放负极卷形成负极片11,隔膜放卷件20设于负极放卷件10的两侧,隔膜放卷件20分别被构造成适于安装隔膜卷,并释放隔膜卷形成隔膜21,复合组件设于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在释放方向的下游,复合组件接收负极片11和隔膜21,并将隔膜21复合于负极片11的两侧形成复合片32,叠片组件被构造成适于接收复合片32,并将复合片32折叠形成多个复合部45,输送件50被构造成适于承载正极片51,并在叠片组件折叠复合片32时将正极片51输送至相邻两个复合部45之间进行堆叠,裁切件60设于叠片组件的一侧以分离复合片32中堆叠有正极片51的复合部45。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芯制备装置100主要由负极放卷件10、隔膜放卷件20、复合组件、叠片组件、输送组件和裁切件60构成。其中,极芯制备装置100用于制备极芯,制备完成的极芯主要由负极片11、隔膜21和正极片51层叠而成。
具体地,负极放卷件10可以被设置为适用于安装负极卷,负极卷可以主要由长条形的负极片11卷绕而成,负极卷可以安装在负极放卷件10上,通过负极放卷件10可以释放负极片11,例如,负极放卷件10可使得负极片11从卷绕状态切换为平铺状态并向外活动。
隔膜放卷件20可以被设置为适用于安装隔膜卷,隔膜卷可以主要由长条形的隔膜卷绕而成,隔膜卷可以安装在隔膜放卷件20上,通过隔膜放卷件20可以释放隔膜21,例如,隔膜放卷件20可以使得隔膜21从卷绕状态切换为平铺状态并向外活动。另外,隔膜放卷件20可以设置在负极放卷件10的两侧,并与负极放卷件10相对应,在负极放卷件10释放负极卷时,隔膜放卷件20也释放隔膜卷,以使得释放形成的隔膜21位于释放形成的负极片11的两侧。
在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的释放方向的下游,可以设有复合组件,例如,参见图1,负极放卷件10可以向右释放负极卷,隔膜放卷件20也可以向右释放隔膜卷,复合组件可以设置在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的右侧。具体地,复合组件可以接收负极片11和隔膜21,并将负极片11和负极片11两侧的隔膜21复合形成复合片32。其中,复合片32为三层结构,复合片32中,最外侧为隔膜21,两层隔膜21之间为负极片11。通过复合组件可以连续地在负极片11的表面覆膜,不易引起负极片11和隔膜21打皱。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合片32中,隔膜21可以贴靠在负极片11的表面,也可以通过粘合等方式与负极片11的表面结合形成整体,在此不作限定。
另外,通过复合组件复合而成的复合片32被叠片组件接收,叠片组件可以设置在复合组件的下游,复合片32通过叠片组件折叠后形成多个复合部45。输送件50可以承载正极片51,在叠片组件折叠复合片32时,输送组件可以将正极片51输送到相邻两个复合部45之间,使正极片51和复合部45之间进行交错堆叠。也就是说,在输送件50将正极片51输送到相邻复合部45之间后,相邻复合片32之间可以夹设有正极片51。
可选地,输送件5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分别为第一输送件50和第二输送件50,第一输送件50可以设置在叠片组件的一侧,第二输送件50可以设置在叠片组件的另一侧。
可选地,在输送件50输送正极片51前,可以通过纠偏组件对正极片51进行纠偏,以避免正极片51被输送到相邻复合覆之间时与复合部45之间产生偏移。
例如,叠片组件可以将复合片32沿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对复合片32进行Z字形折叠,形成多个复合部45,多个复合部45可以沿自身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相邻复合部45之间的一侧端部相连接,另一侧端部可以间隔开形成开口,一些相邻的两个复合部45之间的开口可以朝向左侧,另一些相邻的两个复合之间的开口可以朝向右侧,第一输送组件设置在叠片组件的左侧,并向开口朝向左侧的相邻两个复合部45之间输送正极片51,第二输送组件设置在叠片组件的右侧,并向开口朝向右侧的相邻两个复合部45之间输送正极片51。
此外,在叠片组件的一侧还设有裁切件60,裁切件60可以对复合片32进行裁切或模切,以分离复合片32中堆叠有正极片51的复合部45。具体地,当复合部45堆叠且堆叠了的复合部45中任一相邻两个复合部45之间放置有正极片51时,可以形成叠片部分,当复合部45堆叠预定层数后,裁切件60可以使叠片部分中最后被折叠的复合部45与叠片部分之外的复合片32之间分离,从而完成极芯的制备。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极芯制备的不同需求,预定堆叠层数可以不同。
可选地,在极芯制备完成后,可以通过机械手等下料组件对极芯进行下料,以便于进行下一个极芯的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制备的极芯中的复合片32为连续不间断的复合片32,也就是说,极芯中的负极片11为连续不间断的负极片11,隔膜21为连续不间断的隔膜21。复合片32包括多个复合部45,多个复合之间依次连接。
可选地,负极放卷件10、隔膜放卷件20、复合组件、叠片组件、输送组件和裁切件60可以安装在安装板90的一侧面上,安装板90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为了便于说明,可以定义竖直方向为第一方向,平行于安装板90且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垂直于安装板90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其中,叠片组件可以沿第一方向折叠复合片32,第一输送件50和第二输送件50可以沿第二方向活动。
由此,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极芯制备装置100,通过复合组件可以将负极片11与隔膜21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片32,使得负极片11和隔膜21不易打皱,然后通过折叠组件折叠复合片32形成多个复合部45,并通过输送件50在相邻复合部45之间放置正极片51,在完成一个极芯所需要的复合片32的堆叠后,再用裁切件60裁切复合片32,使得极芯制备装置100制备而成的极芯中负极片11连续且不间断,减少了负极片11的裁切次数,避免了负极片11的多次搬运,同时也减少了因裁切和搬运带来的粉屑污染,避免负极片11露箔,因此,由此制得的极芯在用于电池时,有利于降低电池的短路率和自放电异常现象,提高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分别为绕各自的轴线可转动的放卷辊,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的轴线互相平行,且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的释放方向相同。
也就是说,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可以分别为放卷辊,为了便于说明,作为负极放卷件10的放卷辊可以为第一放卷辊,作为隔膜放卷件20的放卷辊可以为第二放卷辊,其中,第一放卷辊上可以安装有负极卷,第二放卷辊上可以安装有隔膜卷,第一放卷辊和第二放卷辊均可以绕各自的轴线转动,第二放卷辊可以设置在第一放卷辊的两侧。另外,第一放卷辊和第二放卷辊的轴线可以相互平行,且第一放卷辊和第二放卷辊的释放方向相同,以使得第一放卷辊释放形成的负极片11和第二放卷辊释放形成的隔膜21在被复合组件接收时,负极片11和隔膜21的延伸方向相同。
例如,第一放卷辊和第二放卷辊的轴线可以分别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二放卷辊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放卷辊可以位于第一放卷辊的上方,另一个第二放卷辊可以位于第一放卷辊的下方,第一放卷辊可以朝如图1所示的右侧释放负极卷,两个第二放卷辊可以分别朝右侧释放隔膜卷,从而使隔膜21位于负极片11的两侧。复合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放卷辊和第二放卷辊的右侧,并与第一放卷辊相对,从而使得负极片11两侧的隔膜21在复合组件处与负极片11相贴合。
本实施例中,将负极放卷件10和隔膜放卷件20设置在可转动的放卷辊,通过放卷辊,可以将成卷的负极片11或隔膜21释放形成平铺的负极片11或隔膜21,其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隔膜21与负极片11之间复合的质量,避免负极片11和隔膜21打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复合组件包括:两个压合辊31和加热组件,其中,两个压合辊31的轴线互相平行,且两个压合辊31同步转动以压合从两个压合辊31之间经过的负极片11和隔膜21。加热组件设于两个压合辊31的转动方向的下游,加热组件加热隔膜21以将隔膜21粘附于负极片11的表面。
换言之,复合组件主要由两个压合辊31和加热组件构成,其中,两个压合辊31之间可以间隔开布置,两个压合辊31的轴线可以相互平行,且两个压合辊31可以以相同的速度绕各自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压合辊31的转动方向可以相反,例如,其中一个压合辊31可以绕顺时针转动,另一个可以绕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负极片11和隔膜21向两个压合辊31的下游移动。
例如,两个压合辊31可以沿竖直方向间隔开形成让负极片11和隔膜21经过的间隙,间隙可以与负极放卷件10相对。两个压合辊31中位于负极片11上方的压合辊31可以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两个压合辊31中位于负极片11下方的压合辊31可以绕顺时针方向转动,以驱动负极片11和隔膜21向有活动。
可选地,两个压合辊31之间的间隙可调,例如,至少一个压合辊31上可以设有调节件,用于调节两个压合辊31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以适应于不同厚度的负极片11和隔膜21,从而使极芯制备装置100可以适用于生产多种规格的极芯。
另外,在两个压合辊31的下游可以设有加热组件,在经过加热组件加热后,隔膜21可以粘附在负极片11的表面,从而提高隔膜21和负极片11之间的连接强度,一方面避免隔膜21从负极片11上脱落,另一方面也避免后续对复合片32的加工过程中隔膜21和负极片11打皱。
本实施例中,将复合组件设置为两个压合辊31和加热组件,通过两个压合辊31将负极片11和隔膜21贴合,再通过加热组件粘合隔膜21和负极片11,不仅可以提高隔膜21与负极片11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隔膜21脱落,还可以避免隔膜21和负极片11打皱,提高极芯制备的良品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叠片组件包括:多个极片压爪41和叠片平台42,其中,多个极片压爪41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交错分布,相邻两个极片压爪41配合将复合片32折叠形成复合部45。叠片平台4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极片压爪41下方,叠片平台42用于承载复合部45。
也就是说,叠片组件主要由多个极片压爪41和叠片平台42构成,其中,多个极片压爪41可以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交错间隔开分布,例如,多个极片压爪41可以呈连续的Z字形分布,多个极片压爪41可以分为两组,为了便于说明,这两组极片压爪41可以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间隔开,且第一组中的极片压爪4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第二组中的极片压爪41也可以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第一组中任意一个极片压爪41和第二组中任意一个极片压爪4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错开。可选地,极片压爪41可以沿第三方向延伸。
另外,叠片平台42可以设置在多个极片压爪41的下方,相邻两个极片压爪41可以配合将复合片32折叠形成复合部45,多个极片压爪41在竖直方向上可以活动,以将复合部45输送至叠片平台42,由叠片平台42对复合部45进行承载。
具体地,相邻两个极片压爪41中的一个可以与复合片32上形成为复合部45的一端的相应部位对应,两个极片压爪41中的另一个可以与复合片32上形成为复合部45的另一端的相应部位对应,通过两个极片压爪41可以夹持复合片32上形成为复合部45的部分,两个极片压爪41在完成夹持后可以带动复合部45向下移动至承载平台,使复合部45承载在承载平台上,然后两个极片压砖可以松开复合部45,并进行下一个复合部45的折叠和输送。需要说明的是,在极片压爪41折叠复合片32形成复合部45后,输送件50将正极片51输送至相邻复合部45之间,然后极片压爪41将复合部45输送至承载平台。
例如,极片压爪4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压爪,第二压爪和第三压爪,其中,第一压爪可以位于第三压爪在竖直方向上的上方,第二压爪可以位于第一压爪和第三压爪的左侧。当复合片32在第一压爪、第二压爪和第三压爪的配合下呈V形分布,第一压爪和第二压爪之间可以夹持有一复合部45,第二压爪和第三压爪之间可以夹持有又一复合部45,被第一压爪、第二压爪和第三压爪夹持的两个复合部45之间可以具有开口,输送件50可以通过该开口向两个复合部45之间输送正极片51。第一压爪、第二压爪和第三压爪可以交替夹持相应的复合部45,并交替上下活动,以将复合部45依次堆叠在叠片平台42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极片压爪41可以沿竖直方向对复合片32进行折叠形成连续不间断的复合部45,然后将叠片平台42设于极片压爪41的下方,对复合部45进行承载,可以减小重力因素对复合片32折叠的影响,避免折叠形成的复合片32分布不均匀,影响极芯的性能,进而影响由该极芯制备而成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叠片平台42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调节叠片平台42与输送件50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说,叠片平台42可以在向上或向下活动,以使得叠片平台42和输送件50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发生改变。
例如,叠片平台42可以具有用于承载复合部45的第一承载面,输送件50可以具有用于承载正极片51的第二承载面,其中,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可以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在极片压爪41折叠复合片32的过程中,叠片平台42可以沿竖直方向逐渐向下活动,以使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当完成一个极芯的制备后,叠片平台42可以沿竖直方向上升,并在制备下一个极芯的过程中重复逐渐下降的过程。
可选地,每折叠形成一个复合部45,叠片平台42可以向下移动,使得堆叠在第一承载面上的叠片部分的上表面与第二承载面之间的距离为预定值,也就是说,在复合部45的堆叠过程中,叠片部分的上表面与第二承载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恒定,例如,叠片部分的上表面与第二承载面之间可以齐平。
本实施例中,通过叠片平台42在竖直方向上的活动,可以调节叠片平台42和输送件50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由于在复合部45的堆叠过程中,叠片部分的厚度不断增加,因此调整叠片平台42的位置可以使叠片部分的上表面的位置,满足输送件50沿水平方向输送正极片51的需求,避免输送正极片51时,正极片51与复合片32发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叠片组件还包括滚珠丝杠和驱动件,滚珠丝杠与叠片平台42连接,滚珠丝杠绕其自身的轴线可转动与驱动叠片平台42沿竖直方向运动,驱动件与滚珠丝杠连接与驱动滚珠丝杠转动。
也就是说,叠片组件沿竖直方向上的活动,可以通过辊珠丝杠和驱动件实现。具体地,滚珠丝杠可以与叠片平台42连接,在滚珠丝杠转动过程中,叠片平台42可以沿滚珠丝杠的延伸方向活动。例如,滚珠丝杠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得叠片平台42在滚珠丝杠转动过程中可以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
另外,滚珠丝杠还与驱动件连接,可选地,驱动件可以包括电机。驱动件可以驱动滚珠丝杠转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辊珠丝杠和驱动件可以实现叠片平台42在竖直方向上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叠片平台42升降时的控制精度,满足升降距离的微调控制需求,从而提高极芯中正极片51和复合部45的位置精度,提升极芯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叠片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导向辊43和第二导向辊44,其中,多个第一导向辊43沿竖直方向设于极片压爪41上方,多个第一导向辊43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交错分布,以将复合片32预折叠为Z字形。第二导向辊44沿竖直方向设于第一导向辊43上方,第二导向辊44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导向辊43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具体地,在竖直方向上,多个第一导向辊43和第二导向辊44位于极片压爪41的上方,且第二导向辊44位于多个第一导向辊43的上方,也就是说,第二导向辊44、多个第一导向辊43和多个极片压爪41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
其中,多个第一导向辊43可以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交错间隔开分布,例如,多个第一导向辊43可以呈Z字形分布,多个第一导向辊43可以分为两组,为了便于说明,将两组第一导向辊43可以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在水平方向上可以间隔开,且第一组中的第一导向辊43可以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第二组中的第一导向辊43也可以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第一组中任意一个第一导向辊43和第二组中任意一个第一导向辊43可以在竖直方向上错开。
可选地,第一导向辊43和第二导向辊44可以绕各自的轴线转动,第一导向辊43的轴线和第二导向辊44的轴线可以沿第三方向延伸。
例如,第一导向辊43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辊,其中,第一辊可以位于第三辊在竖直方向上的上方,第二辊位于第一辊和第三辊的右侧。复合片32可以在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辊的配合下呈V形分布,复合片32可以依次绕设在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辊上,第二导向辊44可以位于第二辊的上方,并与第二辊相对,第二导向辊44可以分别与第一辊和第三辊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其中,复合片32首先经过第二导向辊44,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辊,接着流向第一压爪。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第一导向辊43和第二导向辊44,可以辅助呈平铺状态的复合片32弯折呈Z字形,以便于极片压爪41对复合片32进行折叠,并且,通过第一导向辊43和第二导向辊44与极片压爪41的配合,减少了负极片11的裁切次数,同时也避免了裁切后的负极片11的多次搬运过程,有利于降低裁切产生的粉屑,降低极芯的短路率,提高极芯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导向辊44的直径大于第一导向辊43的直径,此时,复合片32在依次通过直径较大的第二导向辊44和直径较小的第一导向辊43时,可以被逐渐弯折呈Z字形,与直接通过较小直径的第一导向辊43弯折复合片32相比,本实施的极芯制备装置100可以降低复合片32弯折过程中断裂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极芯制备装置100还包括纠偏过辊70,纠偏过辊70设于复合组件与叠片组件之间,纠偏过辊70沿复合片32的宽度方向可活动,以调整复合片32在自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具体地,纠偏过辊70可以设置在复合组件和叠片组件之间,用于纠偏位于复合组件和叠片组件之间的复合片32的位置。纠偏过辊绕自身轴线可转动,且纠偏过辊70可以设置在复合片32的一侧,纠偏过辊的圆周面可以与复合片32的相抵接。可选地,纠偏过辊的轴线沿第三方向延伸,且纠偏过辊可以设置在复合片32的下方。
另外,复合片32可以长条形片体,复合片32可以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纠偏过辊70可以沿复合片32的宽度方向活动,从而调整复合片32在自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例如,复合片32的宽度方向可以是第三方向,纠偏过辊70可以通过驱动结构沿第三方向活动,从而引导复合片32在第三方向上活动,调整复合片32的位置。
可选地,在水平方向上,纠偏过辊可以位于复合组件的右侧,叠片组件可以位于纠偏过辊的右侧,在竖直方向上,纠偏过辊可以位于叠片组件的上方,复合片32在经过纠偏过辊70时,可以大致沿水平方向活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纠偏过辊70,可以纠正复合片32中负极片11的位置,从而避免折叠形成的叠片部分中负极片11与正极片51之间产生偏移,因此,设置纠偏过辊有利于提高了极芯中正极片51和负极片11的整齐度,从而提高极芯的性能。与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极芯中的每层负极片进行纠偏相比,通过纠偏过辊70纠偏的方式,减少了纠偏次数和纠偏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牵引辊80和牵引驱动件,其中,牵引辊80设于复合组件与纠偏过辊70之间,牵引辊80绕其自身的轴线可转动以牵引复合片32活动,牵引驱动件与牵引辊80连接,以驱动牵引辊80转动。
具体地,复合组件和纠偏过辊70之间可以设有牵引辊80,牵引辊80可以绕自身轴线转动,可选得,牵引辊80的轴线可以沿第三方向延伸。牵引辊80通过自身的转动可以牵引复合片32活动,使得复合片32向牵引辊80的下游活动。
例如,如图1所示,牵引辊80可以设置在复合组件的右侧,且位于纠偏过辊70的左侧,另外,牵引辊80可以位于复合片32的下方,经过牵引辊80的复合片32的下表面可以与牵引辊80的圆周面抵接,以使牵引辊80通过摩擦的方式牵引复合片32向下游活动。
另外,牵引辊80可以和牵引驱动件连接,有牵引驱动件提供牵引辊80转动所需的动力。可选地,牵引驱动件可以包括电机。
本实施例中,设置牵引辊80和牵引驱动件,可以对复合形成的复合片32进行牵引,引导复合片32沿预设的方向活动,并对复合片32形成支撑。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芯制备装置100,制备而成的极芯中负极片11连续且不间断,使得负极片11和隔膜21不易打皱,减少了负极片11的裁切次数,避免了负极片11的多次搬运,同时也减少了因裁切和搬运带来的粉屑污染,避免负极片11露箔,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极芯制备装置100有利于降低电池的短路率和自放电异常现象,提高极芯的性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极放卷件,所述负极放卷件被构造成适于安装负极卷,并释放所述负极卷形成负极片;
隔膜放卷件,所述隔膜放卷件设于所述负极放卷件的两侧,所述隔膜放卷件分别被构造成适于安装隔膜卷,并释放所述隔膜卷形成隔膜;
复合组件,所述复合组件设于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在释放方向的下游,所述复合组件接收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并将所述隔膜复合于所述负极片的两侧形成复合片;
叠片组件,所述叠片组件被构造成适于接收所述复合片,并将所述复合片折叠形成多个复合部;
输送件,所述输送件被构造成适于承载正极片,并在所述叠片组件折叠所述复合片时将所述正极片输送至相邻两个所述复合部之间进行堆叠;
裁切件,所述裁切件设于所述叠片组件的一侧以分离所述复合片中堆叠有所述正极片的所述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分别为绕各自的轴线可转动的放卷辊,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的轴线互相平行,且所述负极放卷件和所述隔膜放卷件的释放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组件包括:
两个压合辊,两个所述压合辊的轴线互相平行,且两个所述压合辊同步转动以压合从两个所述压合辊之间经过的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两个所述压合辊的转动方向的下游,所述加热组件加热所述隔膜以将所述隔膜粘附于所述负极片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件包括:
多个极片压爪,多个所述极片压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交错分布,相邻两个所述极片压爪配合将所述复合片折叠形成所述复合部;
叠片平台,所述叠片平台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极片压爪下方,所述叠片平台用于承载所述复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平台沿竖直方向可活动以调节所述叠片平台与所述输送件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件还包括:
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与所述叠片平台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绕其自身的轴线可转动以驱动所述叠片平台沿竖直方向运动;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以驱动所述滚珠丝杠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组件还包括:
多个第一导向辊,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辊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极片压爪上方,多个所述第一导向辊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依次间隔开交错分布,以将所述复合片预折叠为Z字形;
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辊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导向辊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辊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导向辊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向辊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纠偏过辊,所述纠偏过辊设于所述复合组件与所述叠片组件之间,所述纠偏过辊沿所述复合片的宽度方向可活动,以调整所述复合片在自身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芯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牵引辊,所述牵引辊设于所述复合组件与所述纠偏过辊之间,所述牵引辊绕其自身的轴线可转动以牵引所述复合片活动;
牵引驱动件,所述牵引驱动件与所述牵引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牵引辊转动。
CN202222932107.2U 2022-11-03 2022-11-03 极芯制备装置 Active CN219180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2107.2U CN219180560U (zh) 2022-11-03 2022-11-03 极芯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2107.2U CN219180560U (zh) 2022-11-03 2022-11-03 极芯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0560U true CN219180560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2107.2U Active CN219180560U (zh) 2022-11-03 2022-11-03 极芯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05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13632A (zh) * 2024-05-17 2024-06-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装置、卷绕设备以及复合极片的成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13632A (zh) * 2024-05-17 2024-06-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装置、卷绕设备以及复合极片的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9487B (zh) 一种锂离子叠片电池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JP5996204B2 (ja) 帯状の電池素材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CN107645019A (zh) 全自动锂电池电芯卷绕机
CN219180560U (zh) 极芯制备装置
WO2013122091A1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CA2997245C (en)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6145737U (zh) 电芯的制备装置及系统
JP5893427B2 (ja) 帯状の電池素材の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方法
CN210136959U (zh) 模切叠片一体机
CN112820930A (zh) 叠片机
CN112563551A (zh) 电芯卷绕设备及电芯卷绕方法
WO2023035785A1 (zh) 叠片设备及叠片式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CN207834493U (zh) 全自动锂电池电芯卷绕机
CN210489752U (zh) 电芯卷绕设备
CN112824006B (zh) 一种极耳焊接装置及极耳焊接方法
CN214477588U (zh) 叠片机
CN215008307U (zh) 电池制造设备
WO2024001417A1 (zh) 叠片设备、叠片方法、层叠式电芯以及电池
CN209888346U (zh) 一种蜂窝芯层生产线
CN115528310A (zh) 叠片设备
CN113903972A (zh) 电芯叠放设备及方法
CA2997237C (en)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laminated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8088061U (zh) 复合后贴胶的复合电芯卷绕设备
CN218707949U (zh) 一种极片组加工设备
CN220873634U (zh) 五合一组件的制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