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968U -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968U
CN219177968U CN202320017127.9U CN202320017127U CN219177968U CN 219177968 U CN219177968 U CN 219177968U CN 202320017127 U CN202320017127 U CN 202320017127U CN 219177968 U CN219177968 U CN 219177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
pipe
water
scaling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71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弗朗蒂塞克·潘库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Mafeng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Mafeng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Mafeng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Mafeng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71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垢电热水器,包括具有加热装置的内胆;与内胆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设置在进水管上的防垢静水装置,其包括具有水流通道的管体,管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进水管进水端的进水口及连通进水管出水端的出水口;设置在水流通道内的防垢涡流件组,其中的每个防垢涡流件包括:端面与管体的轴线垂直的防垢片,防垢片的边缘与管体的内壁过渡配合;第一通孔,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沿防垢片的轴心周向开设在防垢片上;第一导向叶,第一导向叶在防垢片靠近出水口的端面与第一通孔周向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导向叶向第一通孔倾斜。通过阻止水垢的产生,有效提高电热水器的防垢性能,避免水垢的产生带来的水质影响和电热水器寿命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热水器主要是电热水器,而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家庭的电热水器在对自来水进行加热后都会产生水垢,主要是因为自来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以及碳酸根、碳酸氢根、硫酸根等。当水体在电热水器内达到一定温度时,其中的钙、镁离子与酸根结合,生成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等方解石型晶体结构的强吸附性的析出沉淀物,从而在电热水器的内胆壁面及加热装置表面形成水垢,不仅影响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还会使加热装置的处于干烧状态,增加能耗,甚至出现爆管的现象。
而大部分电热水器为了防止水垢影响安装的镁棒或铝棒,也会在保护的过程中不断地溶解,依然会对电热水器输出的水质产生影响,且电热水器内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沉淀水垢,防垢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垢电热水器,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垢电热水器,包括:内部具有加热装置的内胆;与内胆分别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以及设置在进水管上的防垢静水装置;其中,防垢静水装置包括具有水流通道的管体,管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水流通道和进水管进水端的进水口及连通水流通道和进水管出水端的出水口;沿管体轴向设置在水流通道内的防垢涡流件组,防垢涡流件组中的每个防垢涡流件包括:防垢片,防垢片的端面与管体的轴线垂直,防垢片的边缘与管体的内壁过渡配合;第一通孔,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沿防垢片的轴心周向开设在防垢片上;第一导向叶,第一导向叶在防垢片靠近出水口的端面与第一通孔周向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导向叶向第一通孔倾斜。
进一步,防垢涡流件还包括:第二通孔,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沿防垢片的轴心周向开设在防垢片上,且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一通孔与防垢片的轴心之间;第二导向叶,第二导向叶在防垢片靠近出水口的端面与第二通孔周向的一侧连接,且第二导向叶沿第一导向叶相反的倾斜方向向第二通孔倾斜。
进一步,管体内设置有芯管,防垢涡流件组设置在芯管内,芯管包括至少两个弧形管件,至少两个弧形管件围合连接后形成筒状的芯管;每个弧形管件的内弧面上沿芯管的轴向均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上设置有嵌装防垢片的嵌槽,其中,每相邻的两个弧形管件上第一支撑块的嵌槽沿芯管的周向连通。
进一步,弧形管件的内弧面在第一支撑块沿芯管周向两侧的边缘分别设有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上均设有嵌槽,第二支撑块和第三支撑块的嵌槽与第一支撑块的嵌槽沿芯管的周向连通。
进一步,弧形管件在靠近第二支撑块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朝向弧形管件的外弧面;弧形管件在靠近第三支撑块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朝向弧形管件的内弧面;第二支撑块靠近第一斜面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斜面,第三斜面朝向弧形管件的内弧面;第三支撑块靠近第二斜面的边缘设置有第四斜面,第四斜面朝向弧形管件的外弧面;其中,至少两个弧形管件在围合连接时,每相邻两个弧形管件的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贴合,每相邻连个弧形管件的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贴合。
进一步,弧形管件的两端的内弧面侧分别设有圆心具有缺口的扇形挡板,缺口内设有阻挡支架,且挡板在缺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凸沿和凹槽;其中,至少两个弧形管件围合连接时,每相邻两个挡板的凸沿和凹槽配合,扇形挡板围合连接后形成环形挡板,缺口配合形成圆孔。
进一步,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箍环设置有端帽,每一端帽均通过过水孔分别与芯管端部的圆孔连通,端帽的靠近管体的一端通过环台与管体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内壁过渡配合,且环台靠近芯管的端面与挡板接触;箍环包括与管体外壁连接的环状连接部及抵接环台远离芯管端面的抵接环;其中,端帽的过水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管体进水口一端的端帽在环台与挡板之间还设置有垫环。
进一步,防垢涡流件组包括沿管体轴向设置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一防垢涡流件和第二防垢涡流件,第一防垢涡流件和第二防垢涡流件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防垢涡流件组包括沿管体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和第二防垢涡流件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一防垢涡流件和第二防垢涡流件,第一防垢涡流件和第二防垢涡流件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第二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三防垢涡流件和第二防垢涡流件,第三防垢涡流件和第二防垢涡流件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进水管的出水口及出水管的进水口均设置在内胆内,进水管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水管进水口的水平高度;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管出水口上方的加热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防垢热水器结构精简,通过防垢静水装置内的防垢涡流件组中具有不同电势的防垢片之间产生活化电流,电流在流经水体中极化效应形成的偶极子与水体的钙离子及镁离子等进行中和,在不改变水体化学成分、不需要额外电力或磁场以及不需额外维护的前提下,阻止水垢的产生,节能环保;且防垢涡流件的第一导向叶使流经每一防垢涡流件第一通孔后的水体产生湍流而形成涡流现象,使得水体能够与下一防垢涡流件的防垢片最大面积地接触,有效提高电热水器的防垢性能,避免水垢的产生带来的水质影响和电热水器寿命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垢净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垢片的细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弧形管件的细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垢净水装置采用实施例一的防垢涡流件组的纵剖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垢净水装置采用实施例二的防垢涡流件组的纵剖示意图。
上述图中,
1、防垢静水装置;
100、管体;200、芯管;210、弧形管件;211、第一支撑块;212、第二支撑块;213、第三支撑块;214、嵌槽;215、第一斜面;216、第二斜面;217、第三斜面;218、第四斜面;220、挡板;221、缺口;222、阻挡支架;223、凸缘;224、凹槽;230、筋条;300、第一防垢涡流件;310、防垢片;311、第一通孔;312、第二通孔;313、第一导向叶;314、第二导向叶;400、第二防垢涡流件;500、第三防垢涡流件;600、端帽;610、环台;620、内螺纹;700、箍环;710、连接部;720、抵接环;800、垫环;
2、进水管;
3、出水管;
4、外壳;
5、内胆;
6、加热棒;
7、辅热棒;
8、泄压阀;
9、排水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参照图1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垢电热水器,包括:内部具有加热装置的内胆5;与内胆5分别连通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以及设置在进水管2上的防垢静水装置1;其中,防垢静水装置1包括具有水流通道的管体100,管体100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水流通道和进水管2进水端的进水口及连通水流通道和进水管2出水端的出水口;沿管体100轴向设置在水流通道内的防垢涡流件组,防垢涡流件组中的每个防垢涡流件包括:防垢片310,防垢片310的端面与管体100的轴线垂直,防垢片310的边缘与管体100的内壁过渡配合;第一通孔311,至少两个第一通孔311沿防垢片310的轴心周向开设在防垢片310上;第一导向叶313,第一导向叶313在防垢片310靠近出水口的端面与第一通孔311周向的一侧连接,且第一导向叶313向第一通孔311倾斜。本实用新型的防垢热水器结构精简,通过防垢静水装置1内的防垢涡流件组中具有不同电势的防垢片310之间产生活化电流,电流在流经水体中极化效应形成的偶极子与水体的钙离子及镁离子等进行中和,在不改变水体化学成分、不需要额外电力或磁场以及不需额外维护的前提下,阻止水垢的产生,节能环保;且防垢涡流件的第一导向叶313使流经每一防垢涡流件第一通孔311后的水体产生湍流而形成涡流现象,使得水体能够与下一防垢涡流件的防垢片310最大面积地接触,有效提高电热水器的防垢性能,避免水垢的产生带来的水质影响和电热水器寿命影响。
参照图2,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防垢热水器还包括设置在内胆5外表的外壳4,外壳4的内侧与内胆5的一侧外连接,且外壳4和内胆5之间设置有一保温腔,以保证内胆5内热水的温度避免过快下降,节约电能,进水管2和出水管3穿过外壳4并连通到外界,防垢净水装置设置在外界的进水管2上,设置在外界进水管2上的防垢静水装置1,便于用户在使用一定情况后的保养维护。
参照图4,具体而言,自进水口进入管体100水流通道的水体,在防垢涡流件组中的每个防垢涡流件上防垢片310的第一通孔311流过后,被第一导向叶313导向并在相邻两个防垢涡流件之间产生涡流,提高水体与防垢片310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相邻两个防垢涡流件之间的活化电流与水体中的钙镁离子中和时更均匀,以降低钙镁垢盐因电荷吸附产生的壁面沉积效应而附着在管体100的内壁面上。
参照图4,防垢涡流件还包括:第二通孔312,至少两个第二通孔312沿防垢片310的轴心周向开设在防垢片310上,且第二通孔312设置在第一通孔311与防垢片310的轴心之间;第二导向叶314,第二导向叶314在防垢片310靠近出水口的端面与第二通孔312周向的一侧连接,且第二导向叶314沿第一导向叶313相反的倾斜方向向第二通孔312倾斜。具体地,第一通孔311均匀分布在第二通孔312的外周,第二导向叶314与第一导向叶313在防垢片310靠近出水口端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则使分别流经第一通孔311和第二通孔312的水体在相邻两防垢涡流件之间空间的涡流旋转方向相反,从而使水体形成更强劲的湍流,进一步提高水体成垢阳离子的电荷被活化电流自由电子中和的效果。
需要提及的是,在流体持续流过水流通道内的防垢涡流件组时,不能同金属材质的防垢涡流件与水体间持续形成弱电场,在促使文石型低吸附性垢盐的形成同时,持续地使管体100及家庭管路系统内已有的强附着性的方解石型垢盐的晶体结构向文石型垢盐的晶体结构转变,以使已经板结的垢层逐渐松软脱落,达到管路系统除垢的目的。
且随着管路系统内垢层的脱落,管壁金属表面逐渐裸露。防垢涡流件极化后的偶极子与裸露金属表面将发生壁面效应,使管壁金属表面沉积一定厚度的成垢离子耦合物。这层耦合物将管壁金属与水体隔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管壁防腐的作用。又由于耦合物沉积是通过偶极子与壁面金属的静电吸附产生的,与普通垢层的沉积生长过程原理不同,因此,耦合物沉积层的厚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只与管路系统的水流流速及压降相关联。
参照图5,为了便于防垢涡流件在管体100内的放置,以提高生活组装效率,管体100内设置有芯管200,防垢涡流件组设置在芯管200内,芯管200包括至少两个弧形管件210,至少两个弧形管件210围合连接后形成筒状的芯管200;每个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上沿芯管200的轴向均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块211,第一支撑块211上设置有嵌装防垢片310的嵌槽214,其中,每相邻的两个弧形管件210上第一支撑块211的嵌槽214沿芯管200的周向连通,多个防垢涡流件通过防垢片310间隔嵌装在第一支撑块211的嵌槽214上,并通过第一支撑块211控制每相邻的防垢涡流件之间的间隔距离,且围合连接后的至少连个弧形管件210形成筒状的芯管200,能够使防垢涡流件组紧固在芯管200内,避免松动脱落。
参照图5,为了便于在未围合连接的弧形管件210上排列放置防垢涡流件组,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在第一支撑块211沿芯管200周向两侧的边缘分别设有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上均设有嵌槽214,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的嵌槽214与第一支撑块211的嵌槽214沿芯管200的周向连通。具体而言,弧形管件210内弧面上的第一支撑块211、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在垂直管体100轴线的平面上平行且构成三角形,当工人将防垢涡流件的防垢片310嵌入第一支撑块211的嵌槽214时,防垢片310的边缘同时嵌入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的嵌槽214内,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起到扶持防垢片310的作用,避免防垢涡流件在该弧形管件210上掉落,以便后续至少两个弧形管件210的围合连接。
参照图5,弧形管件210在靠近第二支撑块212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第一斜面215,第一斜面215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外弧面;弧形管件210在靠近第三支撑块213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第二斜面216,第二斜面216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第二支撑块212靠近第一斜面215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斜面217,第三斜面217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第三支撑块213靠近第二斜面216的边缘设置有第四斜面218,第四斜面218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外弧面;其中,至少两个弧形管件210在围合连接时,每相邻两个弧形管件210的第一斜面215与第二斜面216相贴合,每相邻连个弧形管件210的第三斜面217和第四斜面218贴合。具体地,第三斜面217和第一斜面215的朝向相背,使弧形管件210靠近第二支撑块212的周向边缘呈凸出的锥形,第四斜面218和第二斜面216的朝向相对,使弧形管件210靠近第三支撑块213的周向边缘呈凹陷的锥形槽,以使每相邻的两个弧形管件210连接时,锥形与锥形槽贴紧配合起到导向作用,使组装过程中每相邻的两个弧形管件210装配更加便捷,且避免组成芯管200的各弧形管件210在管体100内发生变形而导致防垢涡流件脱落。
参照图5,为进一步防止组成芯管200的各弧形管件210在管体100内沿管体100的轴向出现位移交错的情况,弧形管件210的两端的内弧面侧分别设有圆心具有缺口221的扇形挡板220,缺口221内设有阻挡支架222,且挡板220在缺口221的两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凸沿和凹槽224;其中,至少两个弧形管件210围合连接时,每相邻两个挡板220的凸沿和凹槽224配合,扇形挡板220围合连接后形成环形挡板220,缺口221配合形成圆孔。具体而言,凸沿和凹槽224配合使扇形的挡板220保持扣合在一起,避免芯管200中的弧形管件210沿管体100的轴线发生位移,而扣合成环形的挡板220使从管体100进水口流至出水口的水体从缺口221配合成的圆孔流入和流出芯管200,使水体在芯管200内的防垢涡流件组之间流过。
需要提及的是,缺口221内的阻挡支架222在缺口221配合成圆孔时形成过滤架,避免大颗粒的异物进入到芯管200内。
具体而言,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生产组装时芯管200和防垢涡流件组的装配速度,弧形管件210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弧形管件210围合连接构成圆筒状的芯管200。
参照图3、图6和图7,为了便于管体100的两端与家庭管路系统的连接,管体100的两端分别通过箍环700设置有端帽600,每一端帽600均通过过水孔分别与芯管200端部的圆孔连通,端帽600的靠近管体100的一端通过环台610与管体100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内壁过渡配合,且环台610靠近芯管200的端面与挡板220接触,使芯管200定位在管体100内,避免出现轴向的位移;箍环700包括与管体100外壁连接的环状连接部710及抵接环720台远离芯管200端面的抵接环720;其中,端帽600的过水孔内设置有内螺纹620;管体100进水口一端的端帽600在环台610与挡板220之间还设置有垫环800,垫环800能够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厚度,以便确定进水口一端端帽600的环台610与挡板220之间的距离。
此外,箍环700的环状的连接部710与管体100外壁可以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纹螺合连接,而为了便于后续用户对防垢净水装置内部的拆解维护,连接部710与管体100外壁优选为通过螺纹螺合连接。
参照图3,为使芯管200在插装管体100内时更加紧固,避免出现晃动,弧形管件210的外弧面设置有筋条230,筋条230沿管体100的轴向延伸。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防垢涡流件组的实施例1中,防垢涡流件组包括沿管体100轴向设置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通过不同电势材料的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形成置在水流中的交变电极,从而向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之间的水体持续地释放电子,在水体的溶剂分子产生极化效应,形成溶剂分析的偶极子。极化的偶极子与带电荷的成垢钙离子或离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成垢离子耦合物,呈悬浮态分布在水体系统中,进一步降低了水垢的产生,同时降低钙镁垢盐因电荷吸附产生的壁面沉积效应,减少钙镁垢盐在管路壁面的沉积。
参照图7,防垢涡流件组包括沿管体100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和第二防垢涡流件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第二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三防垢涡流件5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第三防垢涡流件5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防垢涡流件300为铜合金制成,第二防垢涡流件400为锌合金制成,第三防垢涡流件500为银合金制成或外层镀银的铜合金制成,第二防垢涡流件400组与第一防垢涡流件300组的作用接近,而第三防垢涡流件500的银质在配合第二防垢件的锌合金向水体释放电子时还能起到抑菌作用,减少水体中的细菌数量。
需要提及的是,铜、锌、银合金的防垢涡流件产生的过量自由电子增加了水体的离子浓度,使水体内钙镁离子的成垢指数下降,同时CO2分压上升,使得管路系统中垢盐的溶解度增加,产生一定溶垢效应。同时,弱电场的持续作用会导致钙镁垢盐晶体发生方解石型向文石型转变,垢盐晶体变得疏松,与管路内壁面结合力降低,导致已经板结的垢层逐渐松脱溶解。
回到图2,为了避免在电热水器使用过程中刚输送到内胆5内部的冷水沿出水管3排出,进水管2的出水口及出水管3的进水口均设置在内胆5内,进水管2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水管3进水口的水平高度,根据热水密度低上浮,冷水密度高下沉的原理,使进入内胆5的冷水缓慢地升高,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管2出水口上方的加热棒6,而设置在进水管2出水口上方的加热棒6则能有效加热新输送到内胆5的冷水,布局合理。
而为了提高出水管3的出热水率,内胆5内还设置有辅热棒7,辅热棒7的端部围绕设置在出水管3进水口的外周,以使电热水器输出的热水温度更加恒定。
内胆5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内紧固有可拆卸的排水塞9,当排水塞9封堵排水口时,排水塞9的端部穿过外壳4的底部并和排水口螺纹锁紧,避免漏水情况的发生,而为了避免电热水器在加热水内胆5内部压力过高,进水管2在防垢净水装置及进水管2的出水口直接设置有泄压阀8,以进行及时排放一定的冷水使内胆5内部的水压降低,避免出现爆管的现象。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具有加热装置的内胆(5);
与所述内胆(5)分别连通的进水管(2)和出水管(3);以及
设置在所述进水管(2)上的防垢静水装置(1);
其中,所述防垢静水装置(1)包括具有水流通道的管体(100),所述管体(100)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水流通道和进水管(2)进水端的进水口及连通水流通道和进水管(2)出水端的出水口;
沿所述管体(100)轴向设置在水流通道内的防垢涡流件组,所述防垢涡流件组中的每个防垢涡流件包括:
防垢片(310),所述防垢片(310)的端面与管体(100)的轴线垂直,所述防垢片(310)的边缘与管体(100)的内壁过渡配合;
第一通孔(311),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311)沿防垢片(310)的轴心周向开设在防垢片(310)上;
第一导向叶(313),所述第一导向叶(313)在防垢片(310)靠近出水口的端面与第一通孔(311)周向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叶(313)向第一通孔(311)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防垢涡流件还包括:
第二通孔(312),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312)沿防垢片(310)的轴心周向开设在防垢片(310)上,且所述第二通孔(312)设置在第一通孔(311)与防垢片(310)的轴心之间;
第二导向叶(314),所述第二导向叶(314)在防垢片(310)靠近出水口的端面与第二通孔(312)周向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叶(314)沿第一导向叶(313)相反的倾斜方向向第二通孔(312)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100)内设置有芯管(200),所述防垢涡流件组设置在芯管(200)内,所述芯管(200)包括至少两个弧形管件(210),至少两个弧形管件(210)围合连接后形成筒状的芯管(200);
每个所述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上沿芯管(200)的轴向均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块(211),所述第一支撑块(211)上设置有嵌装防垢片(310)的嵌槽(214),其中,每相邻的两个弧形管件(210)上第一支撑块(211)的嵌槽(214)沿芯管(200)的周向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在第一支撑块(211)沿芯管(200)周向两侧的边缘分别设有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所述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上均设有嵌槽(214),所述第二支撑块(212)和第三支撑块(213)的嵌槽(214)与第一支撑块(211)的嵌槽(214)沿芯管(200)的周向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管件(210)在靠近第二支撑块(212)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第一斜面(215),所述第一斜面(215)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外弧面;
所述弧形管件(210)在靠近第三支撑块(213)的周向边缘设置有第二斜面(216),所述第二斜面(216)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
所述第二支撑块(212)靠近第一斜面(215)的边缘设置有第三斜面(217),所述第三斜面(217)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内弧面;
所述第三支撑块(213)靠近第二斜面(216)的边缘设置有第四斜面(218),所述第四斜面(218)朝向弧形管件(210)的外弧面;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弧形管件(210)在围合连接时,每相邻两个弧形管件(210)的第一斜面(215)与第二斜面(216)相贴合,每相邻连个弧形管件(210)的第三斜面(217)和第四斜面(218)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管件(210)的两端的内弧面侧分别设有圆心具有缺口(221)的扇形挡板(220),所述缺口(221)内设有阻挡支架(222),且所述挡板(220)在缺口(221)的两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凸沿和凹槽(224);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弧形管件(210)围合连接时,每相邻两个挡板(220)的凸沿和凹槽(224)配合,所述扇形挡板(220)围合连接后形成环形挡板(220),所述缺口(221)配合形成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100)的两端分别通过箍环(700)设置有端帽(600),每一所述端帽(600)均通过过水孔分别与芯管(200)端部的圆孔连通,所述端帽(600)的靠近管体(100)的一端通过环台(610)与管体(100)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内壁过渡配合,且所述环台(610)靠近芯管(200)的端面与挡板(220)接触;
所述箍环(700)包括与管体(100)外壁连接的环状连接部(710)及抵接环(720)台远离芯管(200)端面的抵接环(720);
其中,所述端帽(600)的过水孔内设置有内螺纹(620);
所述管体(100)进水口一端的端帽(600)在环台(610)与挡板(220)之间还设置有垫环(80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垢涡流件组包括沿管体(100)轴向设置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所述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所述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垢涡流件组包括沿管体(100)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和第二防垢涡流件组;
所述第一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所述第一防垢涡流件(3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防垢涡流件组内的防垢涡流件包括第三防垢涡流件(5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所述第三防垢涡流件(500)和第二防垢涡流件(400)材质不同且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垢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口及出水管(3)的进水口均设置在内胆(5)内,所述进水管(2)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3)进水口的水平高度;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进水管(2)出水口上方的加热棒(6)。
CN202320017127.9U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Active CN219177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7127.9U CN21917796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7127.9U CN21917796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968U true CN219177968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7127.9U Active CN219177968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13364U (zh) 一种布水器
CN104428047B (zh) 用于加热系统的分离器装置
CN219177968U (zh) 一种防垢电热水器
CN114105321A (zh) 一种管道式阻垢器及其阻垢方法
CN104973718B (zh) 一种绿色高效锅炉给水处理系统
KR100313778B1 (ko) 유체처리장치및방법
CN210993125U (zh) 无机械搅拌微涡混凝高密度沉淀池
CN218290548U (zh) 一种涡流防垢净水装置
CN202470374U (zh) 一种即热式开水器
CN114001586A (zh) 一种换热器装置及系统
CN203144184U (zh) 一种净水器
CN210495339U (zh) 一种造纸二沉池排污水系统
CN110436619B (zh) 一种工业污水酸化处理均布器
CN103896411A (zh) 一种水处理核心组件及水处理装置
CN216512989U (zh) 长效中央阻垢过滤器
CN216662632U (zh) 一种工业锅炉装置及系统
CN208802935U (zh) 一种电热水器内胆用阻垢滤棒
CN220283808U (zh) 一种阻垢除垢滤芯和过滤系统
CN204848524U (zh) 一种绿色高效锅炉给水处理系统
CN219907156U (zh) 一种废水近零排放的软化装置
CN114133047A (zh) 一种工业锅炉装置及系统
CN210796001U (zh) 一种用于处理剂的纯水生产设备
CN217498860U (zh) 一种除垢抑垢装置、水处理系统及热水器
CN219050602U (zh) 一种高效滤芯
CN219297286U (zh) 阻垢器和管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