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77646U -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77646U
CN219177646U CN202320220996.1U CN202320220996U CN219177646U CN 219177646 U CN219177646 U CN 219177646U CN 202320220996 U CN202320220996 U CN 202320220996U CN 219177646 U CN219177646 U CN 219177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luminous body
space
piece
lampsh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09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银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nlv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nlv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nlv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nlv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09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77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77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77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导热材料制成;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件、灯罩的两端,其中,所述支撑件、灯罩、两个端盖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多个第一翅片,多个所述第一翅片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翅片的高度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发光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翅片的长度方向沿绕所述发光体的周向延伸。本实用新型方便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背景技术
灯带是指把LED灯用特殊的加工工艺焊接在铜线或者带状柔性线路板上面,再连接上电源发光,其发光时形状如一条光带。
但是,灯带工作是否稳定,品质好坏,与灯体本身散热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灯带的散热,常常采用自然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1828299.5中公开了灯带组件和车辆,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该灯带组件包括支架和发光体。支架包括固定件和安装件。固定件与车辆的外表面连接,安装件与固定件连接、并且安装件位于固定件远离车辆的一侧,安装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发光体设于安装空间内。该技术方案的灯带组件,发光体位于固定件和安装件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固定件和安装件不能有效散热,灯带组件散热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带,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导热材料制成;
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件、灯罩的两端,其中,所述支撑件、灯罩、两个端盖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多个第一翅片,多个所述第一翅片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翅片的高度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发光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翅片的长度方向沿绕所述发光体的周向延伸;各所述第一翅片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的高度方向沿所述发光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翅片的长度方向沿绕所述发光体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翅片内部形成第一散热空间,所述第一散热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翅片内部形成第二散热空间,所述第二散热空间与所述第一散热空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卡接槽;所述灯罩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块。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灯罩的外周壁上设有呈环状的第一挤压环;所述端盖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压环相适配的呈环状的第二挤压环。
优选地,所述灯带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端盖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安装孔紧密贴合。
优选地,所述转动件的内侧形成容纳空间;
灯带还包括:
第一导线;
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发光体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第二端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导电片;
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导电体的第一端位于多个所述导电片的内侧,所述第二导电体的第一端设有多个与所述导电片相贴合的接触面;所述第二导电体的第二端设有容纳槽;
第三导电体,所述第三导电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导电接触;
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电体的第二端导电连接。
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及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带,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发光体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支撑件向外散热,利用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相配合进行散热,设置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翅片等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端盖等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挤压环等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导电体等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环等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电片等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灯罩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施例1,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带,包括:支撑件1,灯罩2,两个端盖3,发光体4,多个第一翅片5。
所述支撑件1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灯罩2与所述支撑件1连接。
两个所述端盖3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件1、灯罩2的两端,其中,所述支撑件1、灯罩2、两个端盖3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发光体4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多个所述第一翅片5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撑件1上,所述第一翅片5的高度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发光体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翅片5的长度方向沿绕所述发光体4的周向延伸;各所述第一翅片5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翅片6,所述第二翅片6的高度方向沿所述发光体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翅片6的长度方向沿绕所述发光体4的周向延伸。
发光体4可以是线路板及安装在线路板上的LED灯。
发光体4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支撑件1向外散热,利用第一翅片5与第二翅片6相配合进行散热,设置第一翅片5、第二翅片6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能够有效散热,效果好。
所述支撑件1上设有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翅片5内部形成第一散热空间501,所述第一散热空间50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1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翅片6内部形成第二散热空间601,所述第二散热空间601与所述第一散热空间501连通。安装空间内的热量可以经过第一通孔101进入第一散热空间501、第二散热空间601,通过支撑件1、第一翅片5、第二翅片6进行散热,散热面积大,效率高。
所述支撑件1上设有卡接槽;所述灯罩2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块203。灯罩2与支撑件1卡接,方便安装、拆卸。
所述支撑件1、灯罩2的外周壁上设有呈环状的第一挤压环7;所述端盖3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压环7相适配的呈环状的第二挤压环8。在安装时,对端盖3施加向内侧的作用力,让第二挤压环8挤压经过第一挤压环7,置于其内侧,如此,避免端盖3与支撑件1、灯罩2分离。
实施例2,参照图1-9,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还包括:所述灯罩2的底端形成透光区201,所述透光区201能够透光;所述透光区201的两侧形成遮光区202,所述遮光区202能够遮挡光线。让发光体4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光区201发出,光线更加集中。
所述安装空间内设有反光部20,所述反光部20能够将发光体4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透光区201反射。
通过设置反光部20,将光线反射,经过透光区201反射,光线更加集中。透光区201可以由PVC材料制成。透光区201、遮光区202、反光部20可以采用现有材料制成。
实施例3,参照图1-9,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还包括:所述灯带还包括支架19,所述支架19上设有支撑环9,所述支撑环9上设有安装孔901.
所述端盖3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转动件10,所述转动件10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901内,所述转动件10与所述安装孔901紧密贴合。转动件10与安装孔901之间具有一定的阻力,需要施加一定作用力,用户带动转动件10转动,带动端盖3、支撑件1、灯罩2转动,调整发光体4发出光线的角度,调整照明角度,方便使用。
所述转动件10的内侧形成容纳空间;
灯带还包括第一导线11;第一导电体12,第二导电体14,第三导电体15,第二导线16。
所述第一导电体1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导电体1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线11与所述发光体4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12的第二端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导电片13。第一导电体12、导电片13被固定在安装空间内。
所述第二导电体14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导电体14的第一端位于多个所述导电片13的内侧,所述第二导电体14的第一端设有多个与所述导电片13相贴合的接触面141;所述第二导电体14的第二端设有容纳槽。
所述第三导电体15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导电体14导电接触;所述第二导线16与所述第三导电体15的第二端导电连接。
第二导线16与外部电源连接。发光体4通过第一导线11、第一导电体12、导电片13、第二导电体14、第三导电体15、第二导线16与外面电源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的连接方式为在灯带的一侧设置接触面141以实现导电连接,属于硬性接触,一般是一个面接触或线接触,对于生产工艺要求高,若生产、安装过程中出现误差,容易形成断路。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导电片13,均与第三导电体15面接触,即使存在生产或安装误差也能够保证电连接,避免断路。
所述导电片13包括第一区131、第二区132及位于所述第一区131、第二区132之间的弹性区133。本实施例中,弹性区133对第二区132施加弹性力,让第二区132域接触面141紧密接触,避免分离,避免断路。
使用时,让第三导电体15插入多个导电片13之间,让第二导线16与外面电源连接,实现对发光体4通电。
实施例4,参照图1-9,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3还包括:
所述灯带还包括连接件17,所述连接件17位于所述安装孔901内,所述连接件17上设有第二通孔171;其中,所述第二导电体1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71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17上设有安装块18。
所述支撑环9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槽902、第二安装槽903、第三安装槽904,所述第一安装槽902、第二安装槽903、第三安装槽904与所述安装块18相适配;所述第一安装槽902贯穿所述支撑环9的外端,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安装槽903沿所述支撑环9的周向布置,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902连通。
所述第三安装槽904沿所述支撑环9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90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904的第二端向所述支撑环9的外端延伸。
所述连接件17的内侧设有弹性环,弹性环与所述连接件17紧密抵接。弹性环对连接件17施加向外的作用力。
在安装好端盖3后,将连接件17、第二导电体14置于安装孔901内侧。
让安装孔901先进入第一安装槽902内,在进入第二安装槽903内,最后进入第三安装槽904内,利用弹性环对连接件17施加推力,让连接件17与支撑环9连接起来,避免意外分离。
反向移动安装块18即可取下连接件17。
让第三导电体15插入多个导电片13之间,实现对发光体4通电。
实施例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灯带,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车架上。车辆可以为警车、通讯车辆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灯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导热材料制成;
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支撑件连接;
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件、灯罩的两端,其中,所述支撑件、灯罩、两个端盖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发光体,所述发光体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多个第一翅片,多个所述第一翅片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翅片的高度方向沿垂直于所述发光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翅片的长度方向沿绕所述发光体的周向延伸;各所述第一翅片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的高度方向沿所述发光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翅片的长度方向沿绕所述发光体的周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翅片内部形成第一散热空间,所述第一散热空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内部形成第二散热空间,所述第二散热空间与所述第一散热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有卡接槽;所述灯罩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端盖的中部向外突出形成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安装孔紧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内侧形成容纳空间;
灯带还包括:
第一导线;
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发光体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体的第二端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导电片;
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导电体的第一端位于多个所述导电片的内侧,所述第二导电体的第一端设有多个与所述导电片相贴合的接触面;所述第二导电体的第二端设有容纳槽;
第三导电体,所述第三导电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导电接触;
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电体的第二端导电连接。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及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带,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CN202320220996.1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Active CN219177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0996.1U CN219177646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0996.1U CN219177646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77646U true CN219177646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64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0996.1U Active CN219177646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77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07679B1 (en) LED lamp and lamp reflector assembly
CN210717150U (zh) 筒灯
CA2943342A1 (en) Reflector and sealing assembly for lighting assembly
CN110440163B (zh) 灯具
CN211083657U (zh) 一种灯泡散热结构及led灯泡
US20190368677A1 (en) Vehicle Luminaire and Vehicle Lamp Device
CN219177646U (zh) 一种灯带及具有该灯带的车辆
CN105674170A (zh) 一种柔性led投光灯
CN213513432U (zh) 光源模块及照明灯具
CN212841034U (zh) 一体式车用照明灯
CN212298863U (zh) 灯具
CN211738709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1344826U (zh) 灯体及球泡灯
CN111412401A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8599522U (zh) 照明模组及照明灯具
CN106641792B (zh) 一种led照明灯
CN210624344U (zh) 一种防水散热快的路灯
CN220135416U (zh) 一种筒灯
CN220489097U (zh) 一种分离散热的led光源
CN212961481U (zh) Led照明筒灯
CN211526142U (zh) 散热灯具
CN211694439U (zh) 用于led照明设备的散热装置及led照明设备
CN113310037B (zh) 一种防水等级达到ip68的结构防水灯组件
CN220017290U (zh) 一种长排警示灯
CN213333990U (zh) 一种线性恒流led天花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42, Mingtang, Qingshan Village, Daicun Tow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NLV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255 Shifang Village, Puyang Tow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NLV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