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4565U -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 Google Patents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4565U
CN219164565U CN202223284753.9U CN202223284753U CN219164565U CN 219164565 U CN219164565 U CN 219164565U CN 202223284753 U CN202223284753 U CN 202223284753U CN 219164565 U CN219164565 U CN 219164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pi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odul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47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智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Shenzhen Longdian Huaxi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di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47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64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4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4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其中,通讯电路包括控制模块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以及接收外部输入信号;数字隔离模块实现控制模块与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通讯收发模块根据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通讯输入信号。本申请的通讯电路,通过控制模块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并接收外部输入信号,通过数字隔离模块实现控制模块与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通过通讯收发模块根据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根据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通讯输入信号,从而使通讯电路不存在温漂问题,同时能够满足较高的传输速率要求。

Description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能表正逐步由电子转变为智能化。例如,多费率电能表、预付费电能表、载波电能表等已在市场上广泛使用。
智能电能表的RS485通信接口是电能表与外界实现交互通信的一种通讯接口,随着RS485接口需要处理数据量地不断增大,与外界通讯速率地不断提升,RS485接口内传统低速光耦的隔离性能已无法满足通讯要求,存在温漂严重以及传输速率受限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旨在解决传统通讯电路存在温漂严重以及传输速率受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讯电路,包括控制模块、数字隔离模块和通讯收发模块;
所述数字隔离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数字隔离模块,以及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接收外部输入信号;
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被配置为实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并将所述使能控制信号转换为通讯控制信号,将所述外部发送信号转换为通讯发送信号,将通讯输入信号转换为所述外部输入信号;
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根据所述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所述远程终端发送的所述通讯输入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字隔离模块包括数字隔离器;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入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外部发送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入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使能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出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外部接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的通讯接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出引脚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的通讯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入引脚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的通讯发送引脚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电源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电源引脚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数字隔离器和所述控制模块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接地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电源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接地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收发模块包括RS485收发器;
所述RS485收发器的通讯发送引脚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通讯控制引脚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通讯接收引脚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一总线引脚与第一总线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二总线引脚与第二总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还包括双极性瞬变二极管,所述双极性瞬变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一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双极性瞬变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二总线引脚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二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线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还包括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一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能表,包括所述的通讯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通讯电路,通过控制模块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并接收外部输入信号,通过数字隔离模块实现控制模块与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通过通讯收发模块根据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根据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通讯输入信号,从而使通讯电路不存在温漂问题,同时能够满足较高的传输速率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模块,2-数字隔离模块,3-通讯收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条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条”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智能电能表,与外界交互的端口一般可以包括:红外通信,电力线载波,无线通信(例如:微功率无线、4G、Lora等),以及RS485通信等。其中,RS485接口最为常用,智能电能表一般自带RS485接口,并通过RS485总线与采集器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网络,无需内置昂贵的通讯模块,表计价格低,节约了硬件成本。
随着科技、用电终端产品以及智能电网的发展,用电数据越来越丰富,需要采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作为智能电网中的智能电能表,自然也需要提升自身的通讯速率,来满足数据量日益增大的传输速率。但是,现有RS485接口内的低速光耦的隔离性能有限,最大工作频率仅为几十KHz,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几百KHz的工作频率要求。同时,低速光耦还存在温漂问题,随着温度的变化,通讯会发生异常,不能保证全范围内的通讯稳定。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电路,通过控制模块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并接收外部输入信号,通过数字隔离模块实现控制模块与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通过通讯收发模块根据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根据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通讯输入信号,从而使通讯电路不存在温漂问题,同时能够满足较高的传输速率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通讯电路,进行实例性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示例性地,一种通讯电路100,包括控制模块1、数字隔离模块2和通讯收发模块3;数字隔离模块2分别与控制模块1和通讯收发模块3电连接。
控制模块1,被配置为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并发送至数字隔离模块2,以及从数字隔离模块2接收外部输入信号。
数字隔离模块2,被配置为实现控制模块1与通讯收发模块3之间的电气隔离,并将使能控制信号转换为通讯控制信号,将外部发送信号转换为通讯发送信号,将通讯输入信号转换为外部输入信号。
通讯收发模块3,被配置为根据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根据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通讯输入信号。
在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数字隔离模块2实现控制模块1与通讯收发模块3之间的电气隔离,防止通讯收发模块3的电压波动对控制模块1造成影响,有效保护控制模块1。当需要向远程终端发送数据信号时,控制模块1生成发送使能控制信号,数字隔离模块2将发送使能控制模块转换发送通讯控制信号,通讯收发模块3根据发送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然后,控制模块1生成外部发送信号,数字隔离模块2将外部发送信号转换为通讯发送信号,通讯收发模块3根据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
当需要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数据信号时,控制模块1生成接收使能控制信号,数字隔离模块2将接收使能控制模块转换接收通讯控制信号,通讯收发模块3根据接收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接收模式。然后,通讯收发模块3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通讯输入信号,数字隔离模块2将通讯输入信号转换为外部输入信号,控制模块1从数字隔离模块2接收外部输入信号。从而通过数字隔离模块实现控制模块与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使通讯电路不存在温漂问题,同时能够满足较高的传输速率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数字隔离模块2包括数字隔离器U1。
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输入引脚VIA与控制模块1的外部发送引脚TX485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输入引脚VIB与控制模块1的使能控制引脚485_Ctrl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三输出引脚VOC与控制模块1的外部接收引脚RX485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输出引脚VOA与通讯收发模块3的通讯接收引脚RS485_DI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输出引脚VOB与通讯收发模块3的通讯控制引脚RS485_Ctrl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三输入引脚VIC与通讯收发模块3的通讯发送引脚RS485_RO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数字隔离器U1传递控制模块1与通讯收发模块3之间的使能控制信号、外部发送信号和外部输入信号,并且实现控制模块1与通讯收发模块3之间的电气隔离,从而保护控制模块1不受外部的电压波动干扰。其中,数字隔离器一般采用5V标准的CMOS工艺制作而成,对供电引脚、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电压应力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规格书会规定电压尖峰不能超过7V。同时,数字隔离器也会留有一定的裕量,例如,5KV隔离耐压产品的过电压应力能力在16V左右。
另外,数字隔离器2能够保证通讯的稳定性,满足通讯速率的要求,例如波特率115200bps要求;同时不会有普通低温光耦和高速光耦存在的温漂问题,能够满足智能电能表寿命的要求16年,数字光耦拥有与数字隔离器一致的二氧化硅隔离工艺,寿命可达到26年以上;同时由于数字隔离器的体积及外围电路器件少,所占PCB板面积小,所以可以减小PCB板的面积,整体的器件估计与普通光耦相当,甚至更便宜。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数字隔离模块2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
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电源引脚VDD1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源VDD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输入引脚VIA通过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输入引脚VIB通过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三输出引脚VOC通过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
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电源引脚VDD2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二电源V485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输出引脚VOA通过第七电阻R7与通讯收发模块3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输出引脚VOB通过第八电阻R8与通讯收发模块3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三输入引脚VIC通过第九电阻R9与通讯收发模块3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防止某些线路上的干扰信号产生电压尖峰,可能会损坏数字隔离器U1,从而对数字隔离器U1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数字隔离模块2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数字隔离器U1和控制模块1的公共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将控制模块1的使能控制引脚485_Ctrl下拉接地,从而使通讯收发模块3(例如RS485收发器)的常态处于接收状态,排除某些线路的扰动,使通讯收发模块3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数字隔离模块2还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
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接地引脚GND1通过第一电容C1与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电源引脚VDD1电连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接地引脚GND2通过第二电容C2与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电源引脚VDD2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容C1为输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一电源VDD滤波,通过第二电容C2为输入数字隔离器U1的第二电源V485滤波。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通讯收发模块3包括RS485收发器U2。
RS485收发器U2的通讯发送引脚RS485_RO与数字隔离模块2电连接,RS485收发器U2的通讯控制引脚RS485_Ctrl与数字隔离模块2电连接,RS485收发器U2的通讯接收引脚RS485_DI与数字隔离模块2电连接,RS485收发器U2的第一总线引脚A与第一总线A线电连接,RS485收发器U2的第二总线引脚B与第二总线B线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RS485收发器U2作为发送器时,真值表如下表1所示。当RS485收发器U2的使能引脚DE为高电平时,差分输出的第一总线A线和第二总线B线遵循数据输入D处的逻辑状态。当数据输入D处的逻辑为高电平时,使第一总线A线转为高电平、第二总线B线转为低电平。在这种情况下,差分输出电压VOD=VA-VB为正。当数据输入D处的逻辑为低电平时,输出状态反转,使第二总线B线转为高电平、第一总线A线转为低电平,差分输出电压VOD=VA-VB为负。
当RS485收发器U2的使能引脚DE为低电平时,第一总线A线和第二总线B线两个输出都变成高阻抗。在这种情况下,输出电压与数据输入D处的逻辑状态不相关。
表1RS485收发器作为发送器的真值表
Figure BDA0003985269230000091
当RS485收发器U2作为接收器时,真值表如下表2所示。当RS485收发器U2的使能引脚RE为低电平时,RS485收发器U2的接收器被激活。当差分输入电压VID=VA–VB为正且高于正输入阈值VIT+时,RS485收发器U2作为接收器的输出R变为高电平。当差分输入电压VID=VA–VB为负且低于负输入阈值VIT-时,RS485收发器U2作为接收器的输出R变为低电平。如果差分输入电压VID在正输入阈值VIT+和负输入阈值VIT-之间,则输出不确定。当RS485收发器U2的使能引脚RE为高电平或者悬空时,RS485收发器U2的接收器输出为高阻抗,差分输入电压VID的大小和输出无关。
表2RS485收发器作为接收器的真值表
Figure BDA0003985269230000092
Figure BDA000398526923000010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通讯收发模块3还包括双极性瞬变二极管TVS,双极性瞬变二极管TVS的一端与RS485收发器U2的第一总线引脚A电连接,双极性瞬变二极管TVS的另一端与RS485收发器的第二总线引脚B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双极性瞬变二极管TVS提高通讯电路的抗浪涌特性,同时防止静电对RS485收发器U2的影响或者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通讯收发模块3还包括热敏电阻RT,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RS485收发器U2的第二总线引脚B电连接,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与第二总线B线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热敏电阻RT对RS485收发器U2进行限流保护,防止总线上的电流过大对RS485收发器U2造成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通讯收发模块3还包括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
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RS485收发器U2的第一总线引脚A电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V485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第二总线引脚B电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作为上拉电阻,对RS485收发器U2的第一总线引脚A的电压进行上拉。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作为下拉电阻,对RS485收发器U2的第二总线引脚B的电压进行下拉接地,用于保护RS485收发器U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智能电能表向外发送数据时,智能电能表的控制模块MCU作为主机,主机输出控制信号485_Ctrl为高电平,经过数字隔离器,输出RS845_Ctrl,控制RS485收发器的DE引脚,将RS485收发器设置为发送模式。主机输出发送信号TX485,经数字隔离器后,输出通讯接收信号RS485_DI至RS485收发器的第四管脚DI。RS485收发器发送一个字节,将A线和B线上的位流转换为差分位流,数据离开RS485收发器后,主机的MCU立即将RS485收发器的模式切换为接收模式。
从机和主机是类似的,当智能电能表接收外部数据时,智能电能表的控制模块MCU作为从机,从机输出控制信号485_Ctrl为低电平,经过数字隔离器,输出RS845_Ctrl,控制RS485收发器的/RE引脚,将RS485收发器设置为接收模式。从机开始接收外部主机发送来的比特流,将其转换为单端信号,从RS485收发器U2的RO输出通讯发送信号RS485_RO,经数字隔离器后,被从机的RX线接收。当从机准备好响应时,它按主机原来的方式进行发送,而主机则变为接收。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电能表,包括通讯电路10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讯电路100可以安装于智能电能表内,通过控制模块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并接收外部输入信号,通过数字隔离模块实现控制模块与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通过通讯收发模块根据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根据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通讯输入信号,从而使通讯电路不存在温漂问题,同时能够满足较高的传输速率要求。其中,智能电能表还可以为物联智能电能表。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智能电能表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通讯电路,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通讯电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智能电能表,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多接口智能电能表,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数字隔离模块和通讯收发模块;
所述数字隔离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生成使能控制信号和外部发送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数字隔离模块,以及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接收外部输入信号;
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被配置为实现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并将所述使能控制信号转换为通讯控制信号,将所述外部发送信号转换为通讯发送信号,将通讯输入信号转换为所述外部输入信号;
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通讯控制信号切换为发送模式或者接收模式,根据所述通讯发送信号向远程终端发送信号,以及接收所述远程终端发送的所述通讯输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包括数字隔离器;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入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外部发送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入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使能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出引脚与所述控制模块的外部接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的通讯接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出引脚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的通讯控制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入引脚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的通讯发送引脚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电源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电源引脚通过所述第六电阻与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输出引脚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三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数字隔离器和所述控制模块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接地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一电源引脚电连接,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接地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数字隔离器的第二电源引脚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包括RS485收发器;
所述RS485收发器的通讯发送引脚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通讯控制引脚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通讯接收引脚与所述数字隔离模块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一总线引脚与第一总线电连接,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二总线引脚与第二总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还包括双极性瞬变二极管,所述双极性瞬变二极管的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一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双极性瞬变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二总线引脚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还包括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二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线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收发模块还包括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RS485收发器的第一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线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0.一种智能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讯电路。
CN202223284753.9U 2022-12-07 2022-12-07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Active CN219164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4753.9U CN219164565U (zh) 2022-12-07 2022-12-07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4753.9U CN219164565U (zh) 2022-12-07 2022-12-07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4565U true CN219164565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4753.9U Active CN219164565U (zh) 2022-12-07 2022-12-07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4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1491B (zh) 一种实现自发自收的rs485通讯电路及方法
CN205302279U (zh) 串行接口数据协议转换器
CN219164565U (zh) 通讯电路及智能电能表
CN110865956A (zh) 一种rs-422通信隔离电路
CN214042313U (zh) Rs-485协议转uart串口协议的转换装置
CN107273330B (zh) 三线制串行通信接口隔离电路模块
CN103118143B (zh) 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的复用电路
CN210075211U (zh) 信号传输电路和设备
CN214707733U (zh) 一种监控设备的通信电路
CN213244036U (zh) 隔离通信电路及装置
CN101290607B (zh) 一种芯片调试接口装置
CN211349345U (zh) 一种全双工通信电路及全双工通信装置
CN206224464U (zh) 一种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通信装置
CN200996972Y (zh) 单相多费率有功电能表
CN113849437B (zh) 通讯接口装置
CN210780766U (zh) 一种带复位功能的rs485全双工通信电路
CN106488152B (zh) 遥感ccd相机高速差分信号转换电路
CN215498960U (zh) 一种高速can隔离传输电路和can收发器
CN214751855U (zh) Rs485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7824967U (zh) 通信电路、通信装置及rs485通信系统
CN213601207U (zh) 集线扩展电路及集线器
CN217956959U (zh) 接口转接装置以及rs232接口装置
CN216670542U (zh) 一种can总线接口电路
CN216772411U (zh) 基于防浪涌技术的4通道rs485拓展板
CN215642689U (zh) 带隔离结构的ttl电平转串口通讯接口的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