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1579U - 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61579U CN219161579U CN202223587663.7U CN202223587663U CN219161579U CN 219161579 U CN219161579 U CN 219161579U CN 202223587663 U CN202223587663 U CN 202223587663U CN 219161579 U CN219161579 U CN 2191615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bottom plate
- pressing
- plate
- press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属于密封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密封件检测设备不适用于粗加工后的工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包括底板、压板、连杆、加压组件以及工件。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对粗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人们需要将工件放置于底盘上,并将压板盖在工件的顶部,之后,通过多个连杆将压板与底板连接在一起,以使得压板与底板之间具有挤压力,使得工件在压板与底板之间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此后,加压组件对工件进行加压,如此,便可快速检测出该工件的气密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
背景技术
市面上生产的一种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密封件,产品精加工后需进行压力试验,其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和客户的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渗漏气。但由于密封件在精加工之前,需要进行粗加工,而粗加工工序无法像精加工后那样依靠产品本身的密封槽和螺纹孔进行密封和紧固,就会导致粗加工后,无法进行气密性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对工件在粗加工后的气密性检测的密封件打压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包括:
底板;
压板,设于底板的正上方,所述底板与压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杆可拆卸连接;
加压组件,设于压板上,所述底板与压板之间设有夹持有一个工件或者两个工件。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底板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呈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中心与密封槽的中心重合。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密封槽内设有下密封圈。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底板朝向压板的一侧面上设有下凸块,所述下凸块的中心与底板的中心重合。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压板朝向底板的一侧面上设有上凸块,所述上凸块的中心与压板的中心重合。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压板的边沿处开设有用于穿设对应连杆的上穿孔,所述底板的边沿处开设有用于穿设对应连杆的下穿孔。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上螺母,所述上螺母抵住压板。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下螺母,所述下螺母抵住底板。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压板绕其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透孔,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气管以及压力表。
在上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中,所述上凸块上开设有与气管联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凸块上还设有与压力表联通的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对粗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时,人们需要将工件放置于底盘上,并将压板盖在工件的顶部,之后,通过多个连杆将压板与底板连接在一起,以使得压板与底板之间具有挤压力,使得工件在压板与底板之间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此后,加压组件对工件进行加压,如此,便可快速检测出该工件的气密性。
2、当采用该打压工装对两个工件进行同时检测时,人们需要将一个工件的凸环抵住在底板的下凸块上,并将该工件称为下工件,再将另一个工件叠放在下工件的上方,对该工件称为上工件,并将上工件的底环盘叠放至下工件的底环盘上,而在此过程中,需要将一个密封圈放置于两个底环盘之间,此后,将压板叠放至上工件的凸环上,之后,通过多个连杆将压板与底板压紧,以使得两个工件在做气密性检测时,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加压组件对上工件进行通气,因上工件与下工件通过两个底环盘连通,因此,在对上工件通气时,下工件也会通入气体,如此,便可实现该打压工装同时对两个工件进行气密性检测。
3、压板绕其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透孔,通过多个透孔的设置,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该透孔,观察到工件的上端面,如此,便可方便人们看到工件的上端面是否发生漏气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压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中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的工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的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四中另一种加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在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和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包括底板100、压板200、连杆300、加压组件400以及工件500。
压板200设于底板100的正上方,所述底板100与压板200之间通过多个连杆300可拆卸连接,加压组件400设于压板200上,所述底板100与压板200之间设有夹持有一个工件500或者两个工件500,当对工件500进行气密性检测时,人们需要将工件500放置于底盘上,并将压板200盖在工件500的顶部,之后,通过多个连杆300将压板200与底板100连接在一起,以使得压板200与底板100之间具有挤压力,使得工件500在压板200与底板100之间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此后,加压组件400对工件500进行加压,如此,便可快速检测出该工件500的气密性,当检测完成后,通过加压组件400对工件500进行泄压,再将压板200拆除,便可重复检测一下组的工件500,以达到方便人们使用的功效。
每个工件500的一端上设有凸环510,所述工件500的另一端上设有底环盘520,其中,凸环510的内部与工件500的内部联通,底环盘520的内部与工件500的内部联通,底板100上设有环槽110,所述环槽110内设有呈环形的密封槽120,所述密封槽120的中心与密封槽120的中心重合,密封槽120内设有下密封圈(图中未标注),通过该下密封圈的设置,使得工件500与底板100之间不会发生气体泄漏,压板200朝向底板100的一侧面上设有上凸块210,所述上凸块210的中心与压板200的中心重合,当该打压工装仅对一个工件500进行气密性检测时,人们需要将底环盘520放置在环槽110内,并将底环盘520抵住下密封圈,此后,将压板200放置在工件500上,并使得上凸块210抵住凸环510,如此,当压板200与底板100压紧后,加压组件400便可对工件500进行加压。
进一步的,在检测过程中,人们可在凸环510与上凸块210之间垫上一个上密封圈700,以进一步加强凸环510与上凸块210之间的气密性。
底板100朝向压板200的一侧面上设有下凸块130,所述下凸块130的中心与底板100的中心重合,当采用该打压工装对两个工件500进行同时检测时,人们需要将一个工件500的凸环510抵住在底板100的下凸块130上,并将该工件500称为下工件500,再将另一个工件500叠放在下工件500的上方,对该工件500称为上工件500,并将上工件500的底环盘520叠放至下工件500的底环盘520上,而在此过程中,需要在两个底环盘520之间放置一个中密封圈800,此后,将压板200叠放至上工件500的凸环510上,之后,通过多个连杆300将压板200与底板100压紧,以使得两个工件500在做气密性检测时,不会发生错位移动的情况,然后,通过加压组件400对上工件500进行通气,因上工件500与下工件500通过两个底环盘520连通,因此,在对上工件500通气时,下工件500也会通入气体,如此,便可实现该打压工装同时对两个工件500进行气密性检测。
进一步的,在检测过程中,人们可在下工件的凸环与下凸块之间放置一个密封垫900,以增强凸环与下凸块之间的密封性。
压板200的边沿处开设有用于穿设对应连杆300的上穿孔220,所述底板100的边沿处开设有用于穿设对应连杆300的下穿孔140,连杆30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上螺母310,所述上螺母310抵住压板200,连杆30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下螺母320,所述下螺母320抵住底板100,当人们将工件500放置于压板200与底板100之间后,就需要多个连杆300的下端穿过对应的下穿孔140,并将下螺母320安装在连杆300的下端,以实现下螺母320压住底板100,之后,将多个连杆300的上端穿过对应的上穿孔220,并将上螺母310安装在连杆300的上端,以实现上螺母310压住压板200,如此,便可实现压板200与底板100的可拆卸连接。
压板200绕其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透孔230,通过多个透孔230的设置,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该透孔230,观察到工件500的上端面,如此,便可方便人们看到工件500的上端面是否发生漏气的情况。
加压组件400包括气管410以及压力表420,上凸块210上开设有与气管410联通的第一通孔211,所述上凸块210上还设有与压力表420联通的第二通孔212,在检测时,人们便可将外界的气体通过气管410与第一通孔211通入至工件500的内部,而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二通孔212,便可时刻监测工件500的内部气压。
在压板与底板的边沿处均设有多个吊耳600,通过该吊耳的设置,便可方便人们悬吊压板与底板,以方便人们移动压板与底板。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工件500的第一种结构。
具体的,凸环510上开设有卡位槽511,该卡位槽511可用于放置密封圈(图中未标注),以增大上凸块210与凸环510之间的密封性。
实施例三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工件500的第二种结构。
工件500位于凸环510的一端上还设有顶环盘530,所述顶环盘530与凸环510同轴设置,在对单个工件500进行检测时,人们可将顶环盘530抵住压板200的边沿处,以增大工件500与压板2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单个工件500在检测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对两个工件500进行同时检测时,人们可将顶环盘530卡进环槽110内,以增大工件500与底板1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两个工件500在检测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改变了加压组件的结构。
加压组件400包括设于压板上的管路430,该管路与上凸块连通,在该管路上设有阀体450以及气压表440,如此,气压表集成在管路上,减少压板的制作步骤,其次,当加压过程中,可随时通过阀体将气体阻断,或者通过阀体将工件内的气体排出。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压板,设于底板的正上方,所述底板与压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杆可拆卸连接;
加压组件,设于压板上,所述底板与压板之间设有夹持有一个工件或者两个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呈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中心与密封槽的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内设有下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朝向压板的一侧面上设有下凸块,所述下凸块的中心与底板的中心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朝向底板的一侧面上设有上凸块,所述上凸块的中心与压板的中心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边沿处开设有用于穿设对应连杆的上穿孔,所述底板的边沿处开设有用于穿设对应连杆的下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上螺母,所述上螺母抵住压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下螺母,所述下螺母抵住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绕其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透孔,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气管以及压力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块上开设有与气管联通的第一通孔,所述上凸块上还设有与压力表联通的第二通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7663.7U CN219161579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87663.7U CN219161579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61579U true CN219161579U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6638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87663.7U Active CN219161579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61579U (zh) |
-
2022
- 2022-12-29 CN CN202223587663.7U patent/CN2191615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61579U (zh) | 一种密封件打压工装 | |
CN214621635U (zh) | 一种平衡轴框架气密性检测工装 | |
CN110625525A (zh) | 一种平面磨床通用真空吸盘 | |
CN214010732U (zh) | 一种尾喷管试压工装 | |
CN105547610A (zh) | 一种气密性试验机 | |
CN211103419U (zh) | 一种平面磨床通用真空吸盘 | |
CN213812774U (zh) | 一种带有气密检测轮毂轴承轴轮定位的夹具装置 | |
CN110646144A (zh) | 一种集成试压装置 | |
CN210154751U (zh) | 一种具有内孔封堵功能的气密检测机 | |
CN210464829U (zh) | 一种检测缸体外壳泄漏装置 | |
CN210625977U (zh) | 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装 | |
CN212780909U (zh) | 一种用于航天电子元器件测试夹具装置 | |
CN210051483U (zh) | 一种夹具用带气密性检测的支撑座 | |
CN208833439U (zh) | 一种线圈接插头气密性测试工装 | |
CN210981691U (zh) | 一种适用于半导体石英管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 |
CN110726519A (zh) | 一种检测声测管内外部压力密封性的专用一体式试验机 | |
CN219200715U (zh) | 适用于定位工装的油路和气路结构 | |
CN211121833U (zh) | 试压工装 | |
CN211042600U (zh) | 一种用于气密测试的孔类接口密封工装 | |
CN212931243U (zh) | 辅助限位装夹装置及测量组件 | |
CN210242628U (zh) | 一种汽车左侧围总成检具 | |
CN218775696U (zh) | 一种车床高精度气密防错夹具 | |
CN216815880U (zh) | 一种手拧固定式油堵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10664889U (zh) | 气密工装 | |
CN215768155U (zh) | 一种固定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