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8854U -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8854U
CN219148854U CN202221945020.2U CN202221945020U CN219148854U CN 219148854 U CN219148854 U CN 219148854U CN 202221945020 U CN202221945020 U CN 202221945020U CN 219148854 U CN219148854 U CN 219148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device body
artificial airway
patient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450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960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960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960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filed Critical 960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2219450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8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8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8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套信封或塑料袋来处理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固定困难,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技术问题。该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中:装置本体呈圆柱体结构,装置本体的一个底面设置有与装置本体内部连通的人工气道连接管;装置本体的另一个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通气阀,装置本体的曲面设置有第二通气阀。本实用新型用于在重症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患者出现过度通气导致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改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

Description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背景技术
过度通气综合征是一组由于呼吸中枢调节异常造成通气过度的症候群。多因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呼吸加深加快造成吸入氧气与呼出CO2过多,导致CO2分压(PCO2)原发性降低、血液酸碱度升高,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呼吸性碱中毒促进体内离子钙转为结合钙,可使体内血钙水平升高,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出现手足抽搐,严重者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血浆中碳酸浓度减少可使体内PH值升高,出现烦躁、唇周刺痛感,若未及时纠正可累及肝脏、肾脏,导致脏器衰竭。
CO2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活动重要的刺激因子,体内约5%的CO2通过物理溶解入血形成PCO2,保持呼吸系统兴奋性,同时对维持肺泡张力、避免肺泡萎陷也有一定作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对于人工气道患者由于过度通气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通常采用套信封或者塑料袋等方法。使用这种传统方法,信封或者塑料袋很难连接固定到人工气道上,且不美观,患者感受差;同时也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信封或者塑料袋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由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而出现酸中毒。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采用套信封或塑料袋来处理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固定困难,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套信封或塑料袋来处理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固定困难,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中:
装置本体呈圆柱体结构,装置本体的一个底面设置有与装置本体内部连通的人工气道连接管;装置本体的另一个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通气阀,装置本体的曲面设置有第二通气阀。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通气阀的数量设置为一个,且第一通气阀设置于装置本体底面的中央。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二通气阀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其中每两个第二通气阀为一组,一组的两个第二通气阀分别设置在装置本体曲面的相对两侧。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通气阀和第二通气阀的内侧均设置有网状结构层。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第一通气阀和第二通气阀的尺寸为4cm*4cm。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装置本体的底面直径为6-7cm,装置本体的高度为20-25cm。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装置本体的底面直径为6.4cm,装置本体的高度为22cm。
在可选地实施例中,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的材质为医用塑料。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装置本体呈圆柱体结构,装置本体的一个底面设置有与装置本体内部连通的人工气道连接管;装置本体的另一个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通气阀,装置本体的曲面设置有第二通气阀。
现有技术中,对于人工气道患者由于过度通气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通常采用套信封或者塑料袋等方法。使用这种传统方法,信封或者塑料袋很难连接固定到人工气道上,且不美观,患者感受差;同时也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信封或者塑料袋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由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而出现酸中毒。
过度通气患者主要的问题是因为过度通气导致患者出现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利用人工气道连接管将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安装固定到人工气道口处,人工气道连接管为标准口径,能与患者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接口连接,固定起来方便快捷,易于操作,能增加患者的无效通气腔,增加患者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患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另外,通过第一通气阀和第二通气阀控制二氧化碳潴留装置的通气程度:当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低时,通过关闭第一通气阀和第二通气阀,增加吸入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并能根据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的血气结果,通过及时调整通气阀的开关数量实时调控患者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方便。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套信封或塑料袋来处理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固定困难,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装置本体;11、第一通气阀;12、第二通气阀;13、网状结构层;2、人工气道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中:
装置本体1呈圆柱体结构,装置本体1的一个底面设置有与装置本体1内部连通的人工气道连接管2;装置本体1的另一个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通气阀11,装置本体1的曲面设置有第二通气阀12。
现有技术中,对于人工气道患者由于过度通气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通常采用套信封或者塑料袋等方法。使用这种传统方法,信封或者塑料袋很难连接固定到人工气道上,且不美观,患者感受差;同时也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信封或者塑料袋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由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而出现酸中毒。
过度通气患者主要的问题是因为过度通气导致患者出现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利用人工气道连接管2将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安装固定到人工气道口处,人工气道连接管2为标准口径,能与患者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接口连接,固定起来方便快捷,易于操作,能增加患者的无效通气腔,增加患者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患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另外,通过第一通气阀11和第二通气阀12控制二氧化碳潴留装置的通气程度:当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低时,通过关闭第一通气阀11和第二通气阀12,增加吸入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并能根据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的血气结果,通过及时调整通气阀的开关数量实时调控患者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方便。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采用套信封或塑料袋来处理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固定困难,无法及时调整以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通气阀1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且第一通气阀11设置于装置本体1底面的中央。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制造,便于通气。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通气阀12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其中每两个第二通气阀12为一组,一组的两个第二通气阀12分别设置在装置本体1曲面的相对两侧。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制造,三组六个第二通气阀12能够满足调节装置本体1内部形成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需求,每组第二通气阀12设置在相对两侧便于通气。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通气阀11和第二通气阀12的内侧均设置有网状结构层13。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制造,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也可以用其他过滤结构替代。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通气阀11和第二通气阀12的尺寸为4cm*4cm。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制造,打开时能满足通气需求,又不至于呼出到装置本体1内部的二氧化碳完全流出;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尺寸为更大或者更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装置本体1的底面直径为6-7cm,装置本体1的高度为20-25cm。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制造,该尺寸使装置本体1内部容量接近于正常人平均潮气量;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尺寸为更大或者更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装置本体1的底面直径为6.4cm,装置本体1的高度为22cm。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制造,该尺寸使装置本体1内部容量接近于正常人平均潮气量;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尺寸为更大或者更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的材质为医用塑料。上述结构便于加工制造,材质较轻,便于安装,也便于进行消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8)

1.一种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其中:
所述装置本体呈圆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个底面设置有与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连通的人工气道连接管;所述装置本体的另一个底面上设置有第一通气阀,所述装置本体的曲面设置有第二通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阀的数量设置为一个,且所述第一通气阀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底面的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阀的数量设置为六个,其中每两个所述第二通气阀为一组,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二通气阀分别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曲面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阀和所述第二通气阀的内侧均设置有网状结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阀和所述第二通气阀的尺寸为4cm*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面直径为6-7cm,所述装置本体的高度为20-25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面直径为6.4cm,所述装置本体的高度为22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的材质为医用塑料。
CN202221945020.2U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Active CN219148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5020.2U CN219148854U (zh)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45020.2U CN219148854U (zh)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8854U true CN219148854U (zh) 2023-06-09

Family

ID=86636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45020.2U Active CN219148854U (zh) 2022-07-26 2022-07-26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8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49947U (zh) 麻醉通气循环系统
CN205924633U (zh) 一种简易的麻醉呼吸管路
CN108498926A (zh) 一种医疗用带有加湿功能的小儿辅助呼吸设备
US4661092A (en) Peritoneal artificial lung
Bonner et al. Sciatic nerve palsy following uneventful sciatic nerve block
CN219148854U (zh) 用于人工气道过度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二氧化碳潴留装置
CN206275893U (zh) 一种具有润滑层的多功能气管插管
CN105963836A (zh) 一种医用新型呼吸机
CN204864785U (zh) 呼吸功能锻炼器
CN206007741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吸氧人工呼吸器
Sutcliffe et al. Severe tracheal stenosis and operative delivery
Nunn Isoflurane as a routine anaesthetic in general surgical practice
Gilbert et al. Biphasic carbon dioxide elimination waveform with right mainstem bronchial intubation
CN207886504U (zh) 一种气管切开病人高压氧治疗面罩
CN202459735U (zh) 呼吸内科用辅助呼吸装置
CN208492896U (zh) 一种改进的麻醉呼吸装置
Senapathi et al. Low flow anesthesia will gain 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Mui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5. Ho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N208229196U (zh) 一种麻醉回路装置
Mackenzie et al. Low-flow endobronchial insufflation with air for 2 hours of apnea provides ventilation adequate for survival
CN215741174U (zh) 无创peep缓冲正压通气面罩
CN217661016U (zh) 可调式重复呼吸储气袋
Kamm et al. A Short Review of th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ffeldt et al. Ventilatory aspects of poliomyelitis.
CN209237091U (zh) 一次性使用单腔支气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