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8934U -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8934U
CN219138934U CN202320047096.1U CN202320047096U CN219138934U CN 219138934 U CN219138934 U CN 219138934U CN 202320047096 U CN202320047096 U CN 202320047096U CN 219138934 U CN219138934 U CN 219138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curtain
protocol
roller shutt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470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雍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sheng Light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sheng Light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sheng Light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sheng Lighting Desig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470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8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8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8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智能窗帘设有温度感应模块、室内人员感应模块,以及包括通讯模块的智能控制器。智能窗帘在室内有人时能够单独现场控制;在室内无人时可上传感应数据、受控于所在建筑物统一控制平台,自动闭合窗帘遮光,从而可减少室内空调电能浪费,尤其在夏季有阳光天气时。楼宇智能窗帘系统包括上述智能窗帘,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窗帘,也涉及包括该智能窗帘的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家庭及办公楼大量使用电动窗帘。现有电动窗帘,使用遥控器或语音控制开启和闭合,通常是一室一户分散控制,使用功能单一。
建筑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用电中空调占比较大。尤其玻璃幕墙的写字楼,户外阳光及高气温通过外墙与窗户对室内温度有很大影响。现有的解决手段是,采用保温隔热、密封良好的玻璃门窗或玻璃幕墙。
电动窗帘的智能化,有助于协调室内光照与温度。对整栋写字楼,所有窗帘整体统一控制,可在夏季阻隔阳光加热,从而节约室内空调用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进电动窗帘,实现建筑物窗帘的智能化和统一控制。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智能窗帘。
该智能窗帘,用于安装到一个窗户的室内上方,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电动卷帘和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智能控制器,所述电动卷帘包括卷帘布和卷帘电机;该智能窗帘还包括温度感应模块和室内人员感应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接收和处理温度感应模块、室内人员感应模块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卷帘电机,设有用于接入一个通讯网络的通讯模块。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通讯模块:支持用于接入互联网的标准TCP/IP协议和UDP协议,并且支持用于控制所述卷帘电机的USITT DMX512-1990协议(可简称DMX512协议)及相应拓展协议,支持用于控制所述卷帘电机的全面兼容RDM的标准协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拓展协议为标准DMX512-A协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电动卷帘还包括:
卷帘轴管,用于收卷所述卷帘布;
一对安装座,通过枢轴装配在卷帘轴管两端,用于将该智能窗帘安装到所述窗户的室内上方;
以及管状电机集成,设置在卷帘轴管内,包括所述卷帘电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卷帘布朝向室外的一侧设有阳光反射层,所述卷帘布还包括隔热保温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控制盒设有投射模块,所述投射模块以所述卷帘布朝向室外的一侧为投射显示屏。
采用上述结构,该智能窗帘可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建筑物立面的所有窗户内,从而组成一个建筑景观系统,并且可以接入一个主控台。在夜间,全部或部分电动卷帘由主控台控制闭合时,投射模块投射灯光图案到卷帘布外侧面,灯光图案透过窗户形成“万家灯火”的楼宇内透效果,美化城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投射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使用标准DMX512协议通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包括光敏探头与温控探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敏探头与所述温控探头设置在所述控制盒上或室内预定位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的,所述室内人员感应模块包括微波雷达和红外探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波雷达和所述红外探头设置在所述控制盒上或室内预定位置。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一种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该楼宇智能窗帘系统包括若干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窗帘。
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智能窗帘设有温度感应模块、室内人员感应模块,以及设有通讯模块的智能控制器。智能窗帘在室内有人时能够单独现场控制;在室内无人时可上传感应数据、受控于所在建筑物统一控制平台,自动闭合窗帘遮光,从而可减少室内空调电能浪费,尤其在夏季有阳光天气时。楼宇智能窗帘系统包括上述智能窗帘,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后面的附图应结合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使用。附图中:
图1是实施例一的电控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卷帘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电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通讯-供电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一个网络节点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注分别代表:
110-电动卷帘,111-卷帘布,1111-阳光反射层,1112-隔热保温层,1113-装饰层,112-卷帘轴管,安装座113;
120-控制盒,121-电源线,122-控制线,130-温度感应模块,140-室内人员感应模块,150-卷帘电机,160-投射模块,160a-有效投影区,170-智能控制器,171-通信模块;
810-窗户,820-天花板,830-地板,840-接线盒,900-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理解本申请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介绍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及“外”等方位指示词,是基于附图所示的观察角度。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公开一种智能窗帘。
该智能窗帘,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窗户810的室内上方,位于天花板820与地板830之间。
该智能窗帘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电动卷帘110和控制盒120,还包括设置在控制和120上面的温度感应模块130、室内人员感应模块140和投射模块160。
电动卷帘110包括卷帘布111、卷帘轴管112、安装座113和管状电机集成。卷帘轴管112用于收卷卷帘布111,即卷帘布111缠绕在卷帘轴管112外。安装座113有一对,分别通过枢轴装配在卷帘轴管112的两端,用于将该智能窗帘安装到天花板820上。管状电机集成,设置在卷帘轴管112内,包括一个卷帘电机150。
具体地,卷帘轴管112为铝合金构件。一对安装座113设置在一个安装板的两端,从而共同属于一个构件。
控制盒120的一端设有电源线121,电源121连接一个内置在天花板820的接线盒840。控制盒120的一端设有控制线122,控制线122与电动卷帘110连接。
控制盒120内设有智能控制器170。智能控制器170用于接收和处理温度感应模块130和室内人员感应模块140的感应信号,还用于控制卷帘电机150和投射模块160。智能控制器170设有通讯模块171,通讯模块171用于接入一个通讯网络。
具体地,通讯模块171:支持用于接入互联网的标准TCP/IP协议和UDP协议,支持用于控制卷帘电机150和投射模块160的USITT DMX512-1990协议(可简称DMX512协议)及相应拓展协议,支持用于控制卷帘电机150的全面兼容RDM的标准协议。
更具体地,上述拓展协议为标准DMX512-A协议。DMX512-A协议是基于DMX 512-1990协议衍生,原协议仅为控制系统发送DMX512信号至卷帘电机端。DMX512-A协议支持双向通路,其电机可反馈数据至控制系统(下述主控台,位于服务器900内),上述数据包含电机的电流、电压、开启及闭合运行状态等信息。
卷帘布111:朝向室外的一侧设有阳光反射层1111,朝向室内的一侧设有装饰层1113。阳光反射层1111和装饰层1113之间夹设一个隔热保温层1112。
采用上述结构,卷帘布111的阳光反射层1111可以反射室外阳关的辐射,减少夏季阳关直接加热室内,隔热保温层1112可以进一步减少室外夏季较高气温的影响,装饰层1113作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
另外,投射模块160以卷帘布110朝向室外的一侧为投射显示屏。具体地,控制盒120设置在安装座113上,并且位于卷帘布110与窗户810之间的上方。投射模块160是一个LED投影射灯,设置在控制盒120的底部。卷帘布110的幅面大部分在投射模块160的有效投影区160a之内。
采用上述结构,若干该智能窗帘可以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一个建筑物立面的所有窗户内,组成一个建筑景观系统,接入一个主控台(又称集中控制平台,位于服务器900内)。在夜间,全部或部分电动卷帘100由主控台控制闭合时,投射模块160投射灯光图案到卷帘布111外侧面,灯光图案透过窗户810形成“万家灯火”的楼宇内透效果,美化城市。
温度感应模块130包括光敏探头与温控探头,设置在控制盒120上。
室内人员感应模块140包括微波雷达和红外探头,设置在所述控制盒上。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公开一种智能窗帘。
该智能窗帘是对实施例一的改进,主要改进之处是:取消投射模块160。
该智能窗帘的其他方面,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
在另一近似实施例中,温度感应模块130可以只包括光敏探头或温控探头,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设置在室内的预定地方。例如对于卧室,温控探头设置在卧床附近。夏季室内温度受阳光照射会有很大变动,用光敏探头检测室内的阳光辐射强度,可预测室内的温度变化,在温控探头检测到温度升高之间就关闭窗帘。
在另一近似实施例中,室内人员感应模块140可以只包括微波雷达或红外探头,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设置在室内的预定地方,例如对于会议室,设置在会议桌的上方。
在另一近似实施例中,投射模块160是一个短焦激光投影仪或图案投影灯,设置在窗户810之上,或者窗户810的下方。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和图6,公开一种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该楼宇智能窗帘系统包括若干实施例一的智能窗帘。上述智能窗帘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一个或若干建筑物的外立面的所有窗户内,并且使用DMX-512协议组网,接入一个主控台。
该楼宇智能窗帘系统,能根据户外阳光照射、室内外气温高低及室内有无人员活动情况等现场数据,通过后台总控制系统及时控制大楼所有窗帘闭合及开启,并及时反馈窗帘闭合、开启情况,从而填补现有电动窗帘只能现场室内分散控制的不足。
该楼宇智能窗帘系统有两种控制模式。
一种是局部分散模式,即每室每户通过遥控器或语音控制电动窗帘的开启和闭合,这种模式与现有电动窗帘功能相同。
另一种是室内无人状态下,通过控制盒120上微波雷达采集室内人员动态,通过光敏探头与温控探头同时探测从户外透过玻璃射入的阳光时等信号,通过网线将信号传入主控台。卷帘电机150预设编码地址,可将电动卷帘110的开启或闭合状态反馈至主控台。主控台通过DMX512控制系统可以批量关闭相同室内状态下的电动卷帘110。从而减少室内阳光照射升温,减少空调制冷电力消耗。
当某些房间信号发生变化时,即房间来人或光敏探头感测到无阳光入射时,该变化信号反馈至主控台,主控台将这些房间的卷帘电机150暂时解除控制,从而恢复这些房间内电动卷帘110为局部分散模式。
这二种模式提高了电动卷帘110使用功能和范围,尤其是在炎热夏天时,避免室内无人时阳光透窗射入而室内温度大幅度提升。
另有一种夜晚亮化模式,控制盒120底部的投射模块160,采用DMX512控制,也接入主控台。在夜间,全部或部分电动卷帘100由主控台控制闭合时,投射模块160投射灯光图案到卷帘布111外侧面,灯光图案透过窗户810形成“万家灯火”的楼宇内透效果,美化城市。
通过主控台将楼宇电动窗帘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一方面令电动卷帘110既可以在人为控制下日常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整体受控。窗帘本体及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操作便捷、泛用性广等特点,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以上所有实施例,旨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和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对上述实施例的简单改动或等效变换,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窗帘,用于安装到一个窗户的室内上方,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电动卷帘和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智能控制器,所述电动卷帘包括卷帘布和卷帘电机,其特征是:
该智能窗帘还包括温度感应模块和室内人员感应模块,所述智能控制器:接收和处理温度感应模块、室内人员感应模块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卷帘电机,设有用于接入一个通讯网络的通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通讯模块:支持用于接入互联网的标准TCP/IP协议和UDP协议,支持用于控制所述卷帘电机的USITT DMX512-1990协议及相应拓展协议,支持用于控制所述卷帘电机的全面兼容RDM的标准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拓展协议为标准DMX512-A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电动卷帘还包括:
卷帘轴管,用于收卷所述卷帘布;
一对安装座,通过枢轴装配在卷帘轴管两端,用于将该智能窗帘安装到所述窗户的室内上方;
以及管状电机集成,设置在卷帘轴管内,包括所述卷帘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卷帘布朝向室外的一侧设有阳光反射层,所述卷帘布还包括隔热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盒设有投射模块,所述投射模块以所述卷帘布朝向室外的一侧为投射显示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投射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使用标准DMX512协议通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温度感应模块包括光敏探头与温控探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敏探头与所述温控探头设置在所述控制盒上或室内预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帘,其特征是,所述室内人员感应模块包括微波雷达和红外探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波雷达和所述红外探头设置在所述控制盒上或室内预定位置。
10.一种楼宇智能窗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窗帘。
CN202320047096.1U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Active CN219138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7096.1U CN219138934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47096.1U CN219138934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8934U true CN219138934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47096.1U Active CN219138934U (zh) 2023-01-04 2023-01-04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8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3649B2 (en) Window treatment control using bright override
US20230033397A1 (en)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having an antenna illuminated with visible light
US9013059B2 (en)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n energy savings mode
US9124130B2 (en) Wall-mount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a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n energy savings mode
US816571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ical insulating shutter system
US8946924B2 (en) Load control system that operates in an energy-savings mode when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is charging a vehicle
US9141093B2 (en)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n energy savings mode
US8901769B2 (en)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n energy savings mode
US8975778B2 (en) Load control system providing manual override of an energy savings mode
US8866343B2 (en) Dynamic keypad for controlling energy-savings modes of a load control system
US8666555B2 (en)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an energy savings mode
CN201802240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
KR102658440B1 (ko) 실시간 차양 장치 복합 제어를 통한 조명 및 냉난방 제어에 특화된 건물 에너지 관리 시스템
CN219138934U (zh) 一种智能窗帘及楼宇智能窗帘系统
WO2015023843A1 (en) Window treatment control using bright override
CN214413101U (zh) 基于plc技术的多层架构的照明控制系统
EP3369082B1 (en)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having an antenna illuminated with visible light
CN210714334U (zh) 一种多功能门窗
KR20220060310A (ko) 에너지 소비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1930021A (zh) 居住建筑室内人行为监测系统
JPH1181579A (ja) 温度管理方法および温度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