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5187U -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5187U
CN219135187U CN202223236485.3U CN202223236485U CN219135187U CN 219135187 U CN219135187 U CN 219135187U CN 202223236485 U CN202223236485 U CN 202223236485U CN 219135187 U CN219135187 U CN 219135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frame
tray
chassis
stacking
gu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364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继军
鲁亮
孙士国
丛秀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CIMC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364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5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5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5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其中,托盘包括底盘和两个端架,每个端架可枢转地连接至底盘以使得托盘在折叠状态和组立状态之间切换。底盘在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角立柱,角立柱形成有沿垂直于底盘的方向延伸且开口向上的连接插槽,角立柱的下方设置有堆码槽构件,堆码槽构件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堆码槽。两个端架分别设置至托盘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端架包括两根端架立柱以及端架上梁,端架上梁的内侧设置有至少部分地凸出于端架上梁的定位件。在两个托盘沿垂直于底盘的方向堆码时,位于组立状态的托盘,其端架立柱的底端位于连接插槽内,顶端位于上层的托盘的堆码槽内,定位件抵接上层托盘的堆码槽构件,实现堆码定位并保证堆码稳定。

Description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集装箱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可折式框架托盘具有一个底盘和铰接在底盘的两个短边的两个短侧壁,两个短侧壁可以折叠至底盘以方便空托盘的储存和运输,这样可以降低托盘成本,并方便从托盘的两侧装卸形状不规整的货物。
托盘组立时,由于没有长侧壁与短侧壁连接,存在短侧壁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托盘在组立后采用马蹄形堆码脚碗的形式堆码,即在底盘的四角底部设置马蹄形堆码脚碗,堆码时,马蹄形堆码脚碗套在侧壁立柱的柱头上,这样就可以避免侧壁立柱在运输中与马蹄形堆码脚碗脱离,以保证托盘的稳定性和堆码可靠。
由于马蹄形堆码脚碗需要套在侧壁立柱的柱头上,所以马蹄形堆码脚碗的外尺寸会超出侧壁立柱,也即局部凸出于托盘的最大外尺寸。这种情况下,当托盘的长度尺寸接近集装箱的内宽尺寸时,在托盘装入集装箱的过程中,装货后的托盘的马蹄形堆码脚碗易将集装箱的侧壁划伤。如果不采用马蹄形堆码脚碗,而是增加短侧壁与底盘的连接部分的尺寸,以增加短侧壁的稳定性,则会增加托盘的折叠高度,增加空托盘的储运成本。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托盘,用于集装箱,所述托盘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在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角立柱,所述角立柱至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底盘的顶表面,所述角立柱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方向延伸且开口向上的连接插槽,所述角立柱的下方设置有堆码槽构件,所述堆码槽构件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堆码槽;以及
两个端架,所述两个端架分别设置至所述托盘的沿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每个所述端架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底盘以使得所述托盘在折叠状态和组立状态之间切换,每个所述端架包括设置至所述托盘的沿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端架立柱以及连接在两根所述端架立柱之间的端架上梁,每个所述端架立柱的底端连接有枢转轴,所述枢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端架上梁的内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至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端架上梁的顶表面;
其中,所述角立柱在所述连接插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枢转轴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孔具有靠近所述连接插槽的所述开口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组立状态时,所述端架立柱的底端位于所述连接插槽内,所述枢转轴位于所述导向孔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二端的尺寸与所述枢转轴的尺寸匹配;
在两个所述托盘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方向堆码时,位于所述组立状态的所述托盘的所述端架立柱的顶端能够位于上层的所述托盘的所述堆码槽内,且所述定位件能够抵接上层所述托盘的所述堆码槽构件。
可选地,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一端的尺寸,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二端的尺寸。
可选地,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向孔的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连接插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插槽,所述端架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插槽配合的限位块,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组立状态时,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限位插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插槽卡紧。
可选地,所述底盘包括位于所述端架下方的底端梁和位于两个所述端架之间的底侧梁,所述底端梁和所述底侧梁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所述角立柱包括连接并形成有所述连接插槽的侧壁的外端板、内端板、外侧板以及内侧板,所述内端板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内端板的顶部与所述底盘的顶表面平齐,所述外侧板开设有所述导向孔;
所述内侧板连接至所述底端梁,所述内侧板开设有所述限位插槽。
可选地,两个所述定位件间隔开设置至所述端架上梁的内侧;并且/或者
所述枢转轴构造为螺栓,所述端架立柱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凸出于所述端架上梁的顶表面,并且所述导向部构造为从所述端架上梁的顶表面向所述托盘内侧倾斜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底盘包括位于所述端架下方的底端梁和位于两个所述端架之间的底侧梁,所述底端梁和所述底侧梁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所述堆码槽构件不超出于所述底盘的外轮廓,所述堆码槽构件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设置至所述角立柱;
端支腿,所述端支腿构造为折弯板,所述端支腿连接至所述底端梁,所述端支腿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与所述底盘平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角立柱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
侧支腿,所述侧支腿构造为折弯板,所述侧支腿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侧支腿具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支撑部构造为与所述底盘平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角立柱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构成所述堆码槽的侧壁,所述底壁一体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构造为从所述堆码槽的槽底向所述底端梁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所述第二侧壁构造为从所述堆码槽的槽底向所述底侧梁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托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托盘,包括两个端架和底盘。底盘在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角立柱,角立柱形成有沿垂直于底盘的方向延伸且开口向上的连接插槽,连接插槽的侧壁设置有沿垂直于底盘的方向延伸的导向孔,角立柱的下方设置有堆码槽构件,堆码槽构件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堆码槽。两个端架分别设置至托盘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端架可枢转地连接至底盘以使得托盘在折叠状态和组立状态之间切换,每个端架包括两根端架立柱以及端架上梁,端架上梁的内侧设置有至少部分地凸出于端架上梁的定位件。端架立柱的底端通过枢转轴连接至导向孔,在两个托盘沿垂直于底盘的方向堆码时,位于组立状态的托盘的端架立柱的底端位于连接插槽内,枢转轴与导向孔配合使端架立柱与角立柱紧固连接,位于组立状态的托盘的顶端位于上层的托盘的堆码槽内,位于组立状态的托盘的定位件抵接上层托盘的堆码槽构件,实现堆码定位并保证堆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托盘的底盘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1所示托盘的端架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图7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托盘 110:底盘
111:底端梁 112:底侧梁
120:端架 121:端架立柱
122:端架上梁 123:定位件
123A:导向部 124:下连接件
124A:连接孔 125:上封板
130:角立柱 131:连接插槽
132:导向孔 132A:第一端
132B:第二端 133:外端板
134:内端板 135:外侧板
136:内侧板 136A:限位插槽
140:枢转轴 150:堆码槽构件
151:端支腿 151A:第一侧壁
151B:第一支撑部 152:侧支腿
152A:第二侧壁 152B:第二支撑部
153:堆码槽 154:底壁
161:限位块 171:加强板
181:叉车槽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集装箱的托盘100,包括两个端架120和底盘110。其中,端架120可枢转地连接至底盘110,以使得托盘100能够在折叠状态和组立状态之间切换。
参见图1和图5,底盘110在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角立柱130。角立柱130构造为至少部分地凸出于底盘110的顶表面。角立柱130形成有沿垂直于底盘110的方向延伸且开口向上的连接插槽131(见图3和图6)。角立柱130的下方还设置有堆码槽构件150(见图1),堆码槽构件150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堆码槽153(见图5)。
两个端架120分别设置至托盘100的沿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见图1)。每个端架120包括两根端架立柱121和端架上梁122。两根端架立柱121设置至托盘100的沿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端架上梁122连接在两根端架立柱121之间。端架上梁122位于端架立柱121的靠近顶端的位置。
每个端架立柱121的底端连接有枢转轴140,枢转轴140沿宽度方向设置。每个角立柱130上还开设有用于和枢转轴140配合的导向孔132,导向孔132沿垂直于底盘110的方向延伸。导向孔132具有靠近连接插槽131的顶部开口的第一端132A和与第一端132A相反的第二端132B。导向孔132的第二端132B的尺寸与枢转轴140的尺寸匹配。
当托盘100位于组立状态时(如图1和图3中所示),端架立柱121的底端位于连接插槽131内,枢转轴140位于导向孔132的第二端132B,通过枢转轴140与导向孔132的配合,使端架立柱121与角立柱130稳定连接,从而使端架120稳定保持在组立状态,提高托盘100在组立状态下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当移动端架立柱121使枢转轴140位于第一端132A时,端架立柱121能够相对于底盘110绕枢转轴140的轴线转动,以使得每个端架120能够向内折叠放置于底盘110。当端架立柱121位于连接插槽131内时,枢转轴140位于第二端132B,枢转轴140与导向孔132紧固连接,端架立柱121不能绕枢转轴140转动。
可以理解,当四根端架立柱121分别插接在四个连接插槽131内时,枢转轴140位于导向孔132内且与第二端132B配合,限制端架立柱121相对于底盘110转动,此时托盘100处于组立状态。当移动端架立柱121,使得枢转轴140沿导向孔132移动至靠近第一端132A时,端架立柱121从连接插槽131内被移动至靠近连接插槽131的顶部开口的位置,此时端架立柱121能够从连接插槽131的顶部开口进出。当端架立柱121相对于底盘110绕枢转轴140的轴线转动时,端架120就能够向内折叠收纳至底盘110,此时托盘100处于折叠状态。
端架上梁122的内侧设置有定位件123。定位件123至少部分地凸出于端架上梁122的顶表面以形成限位(见图4)。在两个托盘100沿垂直于底盘110的方向叠放时,下层位于组立状态的托盘100的顶端位于上层托盘100的堆码槽153内,且下层托盘100的定位件123抵接上层托盘100的堆码槽构件150。有助于减小上下两个托盘100发生相对晃动,进一步提高托盘100在组立状态进行堆码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角立柱130处设置连接端架120的连接插槽131,并且在连接插槽131的侧壁设置用于限制端架120晃动的导向孔132,确保端架立柱121能够与连接插槽131紧固连接,以使得托盘100稳定地处于组立状态。同时在端架上梁122的内侧设置定位件123,使托盘100在组立状态进行堆码时,依旧能够保持稳定。
可以理解,由于定位件123设置在了端架上梁122的内侧,不受托盘100外尺寸的限制,也不用担心定位件123凸出于托盘100外尺寸的问题。因此定位件123与堆码槽构件150的配合间隙可以较大。这样,处于组立状态的托盘100在进行堆码时,即使端架立柱121顶端与上层托盘100的堆码槽153的相对位置有一定变化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定位件123方便可靠地完成组立状态下的托盘100的堆码。
因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托盘100是能够通过定位件123实现组立状态下托盘100的堆码和定位,允许端架立柱121的顶端有一定的摆动,并且也不用加高角立柱130来减小端架立柱121顶端的摆动。可以使托盘100的角立柱130的高度较低,从而降低托盘100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高度,降低托盘100折叠后的储运成本。
如图1和图7中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每根端架上梁122的内侧间隔开设置有两个定位件123。能够更好地实现组立状态下托盘100的堆码和定位
可以理解,为了方便端架120的折叠,端架立柱121的底端与连接插槽131为间隙配合。
优选地,可以将导向孔132的尺寸设计为从第一端132A至第二端132B逐渐减小,并且设计导向孔132在第二端132B的尺寸与枢转轴140的尺寸匹配。枢转轴140能够沿导向孔132滑动,当枢转轴140移动至第一端132A时,端架立柱121能够在第一端132A处相对于底盘110灵活绕枢转轴140的轴线转动。当枢转轴140移动至第二端132B时,枢转轴140能够与导向孔132紧固配合,从而使端架立柱121能够稳定处于连接插槽131内,减小端架立柱121绕枢转轴140的摆动幅度。换句话说,可以减小端架120相对于底盘110产生的晃动。
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导向孔132在第一端132A和第二端132B之间的尺寸大于导向孔132在第一端132A的尺寸,导向孔132在第一端132A和第二端132B之间的尺寸大于导向孔132在第二端132B的尺寸,导向孔132在第二端132B的尺寸与枢转轴140的尺寸匹配。换句话说,导向孔132在两端的尺寸与枢转轴140匹配,导向孔132在中间段的尺寸大于枢转轴140的尺寸。
在这种情况下(导向孔132中间段尺寸大于枢转轴140的尺寸、导向孔132两端尺寸与枢转轴140的尺寸匹配),枢转轴140可以在导向孔132的中间段灵活移动,避免枢转轴140移动时由于间隙小而被卡阻。当枢转轴140移动到导向孔132的第一端132A位置处时,托盘100位于折叠状态,枢转轴140也能够和导向孔132卡紧,使托盘100稳定保持在折叠状态,减小处于折叠状态下,端架立柱121相对于导向孔132的晃动幅度,进而减小端架120与底盘110发生相对移动。使端架120在组立状态和折叠状态均能保持稳定,同时又能保证端架120在从组立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可以移动灵活。
可以理解,导向孔132中尺寸最小处与枢转轴140之间的间隙小于端架立柱121的底端与连接插槽131之间的间隙。
为了进一步提高组立状态下托盘100的稳定性,参见图6和图8,在角立柱130的内侧板136上开设有限位插槽136A,同时在端架立柱12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限位插槽136A配合的限位块161。当端架立柱121插入连接插槽131内,也即枢转轴140移动至第二端132B时,限位块161插入限位插槽136A内以限制端架立柱121在连接插槽131内晃动。
端架立柱121的底端与连接插槽131之间的间隙同样大于限位块161与限位插槽136A之间的间隙。并且,不仅便于端架120的折叠操作,同时又能够确保组立状态下,端架120与底盘110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
本实施方式中,底盘110包括位于端架120下方的底端梁111和位于两个端架120之间的底侧梁112,底端梁111和底侧梁112均连接至角立柱130(见图2)。底端梁111和底侧梁112之间连接有由底横梁和底纵梁连接构成的井格状的框架,形成托盘100在底部的支撑主体部分。
参见图6,角立柱130包括外端板133、内端板134、外侧板135和内侧板136。内端板134连接至底侧梁112,外端板133、内端板134、外侧板135、内侧板136和堆码槽构件150连接并形成有连接插槽131,内端板134的顶部与底盘110的顶表面平齐。外侧板135开设有长形的导向孔132,导向孔132的第一端132A高于内端板134的顶部。内侧板136连接至底端梁111。优选地,外端板133、外侧板135和内侧板136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内侧板136与底端梁111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71。如图6所示,加强板171为U形板。U形板的开口朝向角立柱130的内侧板136并与内侧板136的外表面连接,以加强角立柱130的限位插槽136A处的强度。
可以理解,托盘100的堆码包括组立状态下的堆码和折叠状态下的堆码。当两个组立状态下的托盘100沿上下方向堆码时,下层托盘100的端架立柱121的顶端插入上层托盘100的堆码槽153内。当折叠状态下的托盘100进行堆码时,下层处于折叠状态的托盘100的角立柱130直接插入上层托盘100的堆码槽153内。因此,角立柱130的顶部应该构造为高于底盘110的顶表面。
为了实现更好的堆码效果,例如为了使堆码后上下两个托盘100稳定连接,避免产生晃动,本实施方式中,堆码槽153的尺寸、端架立柱121的顶端的外轮廓尺寸以及角立柱130凸出于底盘110的顶表面的外轮廓尺寸匹配。这样,在两个托盘100上下叠放时,堆码槽153能够很好地容纳下层托盘100的端架立柱121的顶端或容纳下层托盘100的角立柱130。
具体地,端架立柱121的顶端连接有上封板125(见图4),沿底端梁111的延伸方向,加强板171的位置和上封板125的位置相匹配(结合图3和图4)。加强板171连接至角立柱130后,角立柱130在顶端开口位置处的外轮廓形状与上封板125的外轮廓形状大致相同。这样可以确保:托盘100在折叠状态堆码时加强板171与堆码槽153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与托盘100在组立状态堆码时上封板125与堆码槽153侧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基本相同。从而同时满足折叠堆码定位和组立堆码定位。避免造成组立状态下的堆码间隙大于折叠状态下的堆码间隙的问题。
优选地,堆码槽构件150不超出于底盘110的周向外轮廓。这样,托盘100在应用于集装箱等具有侧壁的室内环境时,堆码槽构件150不至于损坏集装箱箱体。通过在端架上梁122的内侧设置定位件123,配合不超出于底盘110周向外轮廓的堆码槽构件150,实现了托盘100的堆码和限位功能,使堆码部分不凸出托盘100。解决了托盘100装入集装箱时对集装箱侧壁划伤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2所示,堆码槽构件150形成有堆码槽153。在两个托盘100上下叠放时,堆码槽153能够容纳下层托盘100的端架立柱121的顶端。
优选地,堆码槽153的侧壁位置构造为从堆码槽153的槽底向外倾斜的斜面,以使得堆码槽153在槽口位置的尺寸大于堆码槽153在槽底位置的尺寸,从而方便下层托盘100的端架立柱121的顶端与堆码槽153对准,且下层托盘100的端架立柱121的顶端能够沿着斜面进入堆码槽153内。
为了方便单个托盘100能够稳定支撑在平面上,堆码槽构件150在堆码槽153的槽口位置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构造为与底盘110平行的支撑平面。
具体地,参见图2、图3和图6,本实施方式中,堆码槽构件150包括端支腿151、侧支腿152和底壁154。如图2所示,端支腿151和侧支腿152均为折弯板。端支腿15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底端梁111的底表面,端支腿151的另一端连接至角立柱130。侧支腿15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底侧梁112的底表面,侧支腿152的另一端连接至角立柱130。如图3所示,底壁154连接至角立柱130。
具体地,端支腿151包括第一侧壁151A和第一支撑部151B,侧支腿152包括第二侧壁152A和第二支撑部152B。第一支撑部151B和第二支撑部152B平齐,且与底盘110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侧壁151A连接至角立柱130和第一支撑部151B,第二侧壁152A连接至角立柱130和第二支撑部152B。第一侧壁151A和第二侧壁152A分别位于底壁154的两侧,第一侧壁151A和第二侧壁152A分别构成堆码槽153的两个侧壁。
底壁154、第一侧壁151A和第二侧壁152A共同构成堆码槽153。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端支腿151或侧支腿152连接至角立柱130的部分构造为堆码槽153的底壁154。堆码槽153的底壁154同时也是连接插槽131的槽底。
为了方便堆码,第一侧壁151A和第二侧壁152A均为从堆码槽153的槽底向外倾斜的斜面:第一侧壁151A构造为从堆码槽153的槽底向底端梁111的方向倾斜的斜面,第二侧壁152A构造为从堆码槽153的槽底向底侧梁112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本申请的堆码槽构件150,以达到便于堆码且不超出于底盘110周向外轮廓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端支腿151和侧支腿152的形式仅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7和图8,端架立柱121的底端设置有下连接件124,下连接件12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枢转轴140的连接孔124A。本实施方式中,枢转轴140为螺栓,连接孔124A为与螺栓匹配的螺纹孔(见图8)。
回见图4,定位件123具有导向部123A。导向部123A构造为从端架上梁122的顶表面向托盘100内侧倾斜的平面。在两个托盘100沿上下方向堆码时,导向部123A能够起到引导堆码作用。以引导上层托盘100堆码至下层托盘100的顶部。具体地,定位件123与端架上梁122的内侧固定,导向部123A超出于端架上梁122的顶表面。
当两个托盘100沿上下方向堆码时,下层托盘100的定位件123的导向部123A抵接上层托盘100的端支腿151的靠近托盘100内侧的表面,上层托盘100的端支腿151一定程度上限制下层托盘100的端架120向托盘100外侧翻转,从而保证下层托盘100的端架立柱121与上层托盘100的堆码槽153不脱离。实现上下两个托盘100的定位和限位。
优选地,底盘110上还设置有叉车槽构件181,以方便叉车操作运输托盘100。回见图1,叉车槽构件181连接在底侧梁112的底表面。
在本申请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底盘110和端架120还可以分别铺设覆板。两个端架120也可以沿底盘11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底盘110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装箱,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托盘100,具有托盘100相同的优点。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托盘,用于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在四个角部分别设置有角立柱,所述角立柱至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底盘的顶表面,所述角立柱形成有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方向延伸且开口向上的连接插槽,所述角立柱的下方设置有堆码槽构件,所述堆码槽构件形成有开口向下的堆码槽;以及
两个端架,所述两个端架分别设置至所述托盘的沿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每个所述端架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底盘以使得所述托盘在折叠状态和组立状态之间切换,每个所述端架包括设置至所述托盘的沿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的端架立柱以及连接在两根所述端架立柱之间的端架上梁,每个所述端架立柱的底端连接有枢转轴,所述枢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端架上梁的内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至少部分地凸出于所述端架上梁的顶表面;
其中,所述角立柱在所述连接插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枢转轴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孔具有靠近所述连接插槽的所述开口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组立状态时,所述端架立柱的底端位于所述连接插槽内,所述枢转轴位于所述导向孔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二端的尺寸与所述枢转轴的尺寸匹配;
在两个所述托盘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方向堆码时,位于所述组立状态的所述托盘的所述端架立柱的顶端能够位于上层的所述托盘的所述堆码槽内,且所述定位件能够抵接上层所述托盘的所述堆码槽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一端的尺寸,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向孔在所述第二端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向孔的尺寸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插槽,所述端架立柱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插槽配合的限位块,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组立状态时,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限位插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插槽卡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位于所述端架下方的底端梁和位于两个所述端架之间的底侧梁,所述底端梁和所述底侧梁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所述角立柱包括连接并形成有所述连接插槽的侧壁的外端板、内端板、外侧板以及内侧板,所述内端板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内端板的顶部与所述底盘的顶表面平齐,所述外侧板开设有所述导向孔;
所述内侧板连接至所述底端梁,所述内侧板开设有所述限位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件间隔开设置至所述端架上梁的内侧;并且/或者
所述枢转轴构造为螺栓,所述端架立柱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连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具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凸出于所述端架上梁的顶表面,并且所述导向部构造为从所述端架上梁的顶表面向所述托盘内侧倾斜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位于所述端架下方的底端梁和位于两个所述端架之间的底侧梁,所述底端梁和所述底侧梁连接至所述角立柱;
所述堆码槽构件不超出于所述底盘的外轮廓,所述堆码槽构件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设置至所述角立柱;
端支腿,所述端支腿构造为折弯板,所述端支腿连接至所述底端梁,所述端支腿具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支撑部构造为与所述底盘平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角立柱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
侧支腿,所述侧支腿构造为折弯板,所述侧支腿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侧支腿具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支撑部构造为与所述底盘平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所述角立柱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构成所述堆码槽的侧壁,所述底壁一体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构造为从所述堆码槽的槽底向所述底端梁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所述第二侧壁构造为从所述堆码槽的槽底向所述底侧梁的方向倾斜的斜面。
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托盘。
CN202223236485.3U 2022-12-02 2022-12-02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Active CN219135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6485.3U CN219135187U (zh) 2022-12-02 2022-12-02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36485.3U CN219135187U (zh) 2022-12-02 2022-12-02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5187U true CN21913518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6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36485.3U Active CN219135187U (zh) 2022-12-02 2022-12-02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5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53763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EP0366780B1 (en) Collapsible pallet cage
US5918744A (en) Shipping container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same
US4735330A (en) Collapsible bin
US9493295B2 (en) Reusable pallet container
US5862931A (en) Collapsible shipping container
US4230227A (en) Shipping container
JP5779093B2 (ja) 折り畳み式コンテナおよび折り畳まれたコンテナを輸送する方法
US4162737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GB2431921A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KR19990067821A (ko) 적재가능한 조립식 박스
US20050230392A1 (en) Knock-down crate with walls stored in base and method employing such a crate
CN219135187U (zh) 托盘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KR20210126139A (ko) 화물 유닛
CN110641849A (zh) 托盘箱
EP3524536B1 (en) Pallet
KR102371405B1 (ko) 접이식 박스형 카트
EP1744965B1 (en) A container having sidewalls that are pivotally and detachable attached by menas of hinge and a method of use
WO2007129986A1 (en) Collapsible container
US7347340B2 (en) Folding container
JP3225848U (ja) 折り畳み式ラック
JP2006525201A (ja) コンテナおよびセットならびにコンテナ形成方法
JP3714451B2 (ja) 梱包用コンテナ
CN110641850A (zh) 托盘箱
WO2003055755A2 (en) Cr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