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7861U - 一种新型吸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吸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7861U
CN219127861U CN202320117111.5U CN202320117111U CN219127861U CN 219127861 U CN219127861 U CN 219127861U CN 202320117111 U CN202320117111 U CN 202320117111U CN 219127861 U CN219127861 U CN 219127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nasal
tube
hole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71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璇
王幼芳
黄敦新
龙锦花
徐雪
张悦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Emergency Hospital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Emergency Hospital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Emergency Hospital,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Emergency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01171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7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7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7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主管、支管和单孔鼻塞,支管与单孔鼻塞均设置有两组,支管连接在主管与单孔鼻塞之间;支管包括连接管和可塑形管,连接管的顶端与主管连接、底端与可塑形管连接,主管与两组连接管成发箍状结构,可塑形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与单孔鼻塞连接。在使用时患者可以将两个连接管以发箍的形式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再通过可塑形管向单孔鼻塞内输送氧气,可塑形管具有弯折后保持在任意形状的特性,在固定单孔鼻塞时,操作人员可以弯折可塑形管,使单孔鼻塞处于鼻孔处但不插入鼻腔内,避免患者产生异物感,同时将可塑形管弯曲成远离患者面部的悬空形状,减少患者皮肤受压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吸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吸氧管。
背景技术
吸氧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患者的缺氧症状,适量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吸氧管是在吸氧治疗时需要的辅助设备,患者需要配备吸氧管与制氧设备连接。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6984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吸氧用鼻塞固定装置,包括输氧管,输氧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耳挂,耳挂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滑垫,输氧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鼻管,输氧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扣块,卡扣块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卡扣杆,卡扣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转动块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头带。
上述的吸氧用鼻塞固定装置通过耳挂将输氧管悬挂固定在耳部,通过固定头带将鼻塞固定在患者的头部,避免鼻塞脱落而造成安全隐患。但是部分患者需要长时间地输氧,在使用过程中鼻塞长时间地插入鼻孔内会产生异物感,使得许多患者不愿意遵医嘱吸氧,而且与鼻塞连接的管道需要紧贴患者面部,在危重科室的部分昏迷患者长时间佩戴会使得局部皮肤持续受压,造成压痕甚至皮肤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氧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输氧管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异物感,管路使患者皮肤受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主管、支管和单孔鼻塞,所述支管与所述单孔鼻塞均设置有两组,所述主管用于与制氧设备连接,所述支管连接在所述主管与所述单孔鼻塞之间,所述单孔鼻塞用于布置在患者的鼻孔位置;
所述支管包括连接管和可塑形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主管连接、底端与所述可塑形管连接,所述主管与两组所述连接管成发箍状结构,所述可塑形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单孔鼻塞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孔鼻塞包括鼻吸头、垂直布置在所述鼻吸头上的鼻吸管和可拆连接结构,所述鼻吸头与所述可塑形管连接,两组所述鼻吸头通过所述可拆连接结构可拆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拆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布置在一组所述鼻吸头上的连接杆和设置在另一组所述鼻吸头上的插孔,所述鼻吸头为弹性结构,所述插孔弹性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
优选地,所述可塑形管为波纹管。
优选地,两组所述连接管上还均布置有挂耳,所述挂耳用于钩挂在患者的耳部。
优选地,所述挂耳上还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弹性缓冲层为海绵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新型吸氧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两组支管的连接管与主管形成发箍结构,在使用时患者可以将两个连接管以发箍的形式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再通过可塑形管向单孔鼻塞内输送氧气,可塑形管具有弯折后保持在任意形状的特性,在固定单孔鼻塞时,操作人员可以弯折可塑形管,使单孔鼻塞处于鼻孔处但不插入鼻腔内,避免患者长时间佩戴产生异物感,同时将可塑形管弯曲成远离患者面部的悬空形状,减少患者皮肤受压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新型吸氧管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新型吸氧管的右视图;
图4是图3的新型吸氧管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主管,2、支管,21、连接管,22、可塑形管,3、单孔鼻塞,31、鼻吸头,32、鼻吸管,4、连接杆,5、插孔,6、挂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吸氧管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该新型吸氧管包括主管1、支管2和单孔鼻塞3,主管1用于与外设的制氧设备连接,支管2连接在主管1和单孔鼻塞3之间,单孔鼻塞3用于布置在患者的鼻孔位置,支管2用于将主管1内的氧气输送至单孔鼻塞3,以供患者吸氧。
支管2和单孔鼻塞3均布置有两组,两组支管2和两组单孔鼻塞3一一对应连接,两组支管2可分别向两组单孔鼻塞3内输送氧气。在本实施例中,主管1、支管2和单孔鼻塞3均为塑料材质,主管1、支管2和单孔鼻塞3之间相互连通。
支管2包括连接管21和可塑形管22,连接管21与可塑形管22之间相互连通,连接管21的顶端与主管1连接、底端与可塑形管22连接。两组支管2的连接管21与主管1之间形成发箍状结构,在吸氧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支管2以发箍的形式固定在患者的头部。
可塑形管22远离连接管21的一端与单孔鼻塞3连接,可塑形管22具有任意完全变形后保持在该形状的特性,在进行吸氧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完全可塑形管22将单孔鼻塞3布置在单个的鼻孔处且不插入鼻腔内,同时通过弯曲可塑形管22使得其远离患者的面部。
该新型吸氧管的两组支管2的连接管21与主管1形成发箍结构,在使用时患者可以将两个连接管21以发箍的形式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再通过可塑形管22向单孔鼻塞3内输送氧气,可塑形管22具有弯折后保持在任意形状的特性,在固定单孔鼻塞3时,操作人员可以弯折可塑形管22,使单孔鼻塞3处于鼻孔处但不插入鼻腔内,避免患者长时间佩戴产生异物感,同时将可塑形管22弯曲成远离患者面部的悬空形状,减少患者皮肤受压的风险。
优选地,单孔鼻塞3包括鼻吸头31、垂直布置在鼻吸头31上的鼻吸管32和可拆连接结构,鼻吸头31与可塑形管22连接,两组鼻吸头31通过可拆连接结构可拆连接。
鼻吸管32用于布置在鼻孔处向鼻腔内输送氧气,鼻吸头31用于连接可塑形管22以及鼻吸管32。鼻吸头31通过可拆连接结构可拆连接,使两个鼻吸头31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分开单独工作,满足不同患者单侧吸氧的需求,方便病情危重意识模糊以及清醒患者使用。
优选地,可拆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布置在一组鼻吸头31上的连接杆4和设置在另一组鼻吸头31上的插孔5,鼻吸头31为弹性结构,插孔5弹性套装在连接杆4上。
连接杆4固定在一组鼻吸头31上,可以避免连接杆4丢失。可拆连接结构由连接杆4和插孔5形成,在连接时可以将连接杆4插入插孔5内,插孔5通过弹性变形与连接杆4固定,而再拆除时只需要用力即可将连接杆4拔出,简化了拆装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拆连接结构也可以为反向螺纹套筒,反向螺纹套筒的两端设置有反向螺纹,在两组鼻吸头31上设置旋向相反的外螺纹,反向螺纹套筒与鼻吸头31螺纹连接。
优选地,可塑形管22为波纹管。
波纹管作为成熟的可塑形材料,应用在该新型吸氧管中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波纹管的伸缩、弯折调节可塑形管22的长度以及方向,使的可塑形管22远离患者面部形成悬空结构,使用方式多样。
优选地,两组连接管21上还均布置有挂耳6,挂耳6用于钩挂在患者的耳部。
两组挂耳6可以将该吸氧管挂装在患者的耳朵上,与主管1、支管2形成的发箍结构配合,提供多种固定方式。对于头部手上不能佩戴发箍的患者,可以采用挂耳6固定吸氧管。
优选地,挂耳6上还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弹性缓冲层可以在挂耳6与耳朵之间形成防护,保护患者的皮肤,避免长时间受到持续压迫而造成耳朵不适。
优选地,弹性缓冲层为海绵层。
海绵作为常用的弹性材料,弹性适中,布置在挂耳6上成本低。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缓冲层也可以为硅胶层。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吸氧管,其两组支管的连接管与主管形成发箍结构,在使用时患者可以将两个连接管以发箍的形式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再通过可塑形管向单孔鼻塞内输送氧气,可塑形管具有弯折后保持在任意形状的特性,在固定单孔鼻塞时,操作人员可以弯折可塑形管,使单孔鼻塞处于鼻孔处但不插入鼻腔内,避免患者长时间佩戴产生异物感,同时将可塑形管弯曲成远离患者面部的悬空形状,减少患者皮肤受压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支管和单孔鼻塞,所述支管与所述单孔鼻塞均设置有两组,所述主管用于与制氧设备连接,所述支管连接在所述主管与所述单孔鼻塞之间,所述单孔鼻塞用于布置在患者的鼻孔位置;
所述支管包括连接管和可塑形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与所述主管连接、底端与所述可塑形管连接,所述主管与两组所述连接管成发箍状结构,所述可塑形管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单孔鼻塞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孔鼻塞包括鼻吸头、垂直布置在所述鼻吸头上的鼻吸管和可拆连接结构,所述鼻吸头与所述可塑形管连接,两组所述鼻吸头通过所述可拆连接结构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布置在一组所述鼻吸头上的连接杆和设置在另一组所述鼻吸头上的插孔,所述鼻吸头为弹性结构,所述插孔弹性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塑形管为波纹管。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连接管上还均布置有挂耳,所述挂耳用于钩挂在患者的耳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上还设置有弹性缓冲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层为海绵层。
CN202320117111.5U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新型吸氧管 Active CN219127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7111.5U CN219127861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新型吸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7111.5U CN219127861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新型吸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7861U true CN219127861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7111.5U Active CN219127861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新型吸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7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27861U (zh) 一种新型吸氧管
CN208809249U (zh) 一种带支撑机构的鼻氧管
JP2020501627A5 (zh)
CN214912215U (zh) 一种固定牢靠防脱落鼻氧管
CN208756715U (zh) 一种呼吸内科输氧管
CN204275235U (zh) Cpap鼻面罩固定组件
CN209316760U (zh) 一种重症监护呼吸机
CN208678116U (zh) 一种改良型用于气管手术的气管插管
CN219049970U (zh) 一种经鼻支气管镜吸氧管
CN205031681U (zh) 一种防脱落鼻氧管
CN209301942U (zh) 一种新型cpap固定装置
CN213189448U (zh) 一种气管插管用喉镜片
CN216824396U (zh) 一种双侧鼻氧气导管和吸氧装置
CN213100160U (zh) 麦克风式吸氧器
CN217366832U (zh) 一种连接呼吸机的高流量面罩
CN212466781U (zh) 一种改良式一次性吸氧管
CN215309361U (zh) 一种舒适性高的佩戴型鼻氧套
CN210933276U (zh) 一种改良气管导管
CN220110224U (zh) 适用于插鼻胃管患者的吸氧管
CN210138363U (zh) 一种内科止咳护理呼吸机
CN109568754A (zh) 一种辅助呼吸治疗装置
CN213252287U (zh) 一种用于电子纤支镜检查的呼吸球囊面罩
TWM531844U (zh) 防壓瘡氧氣鼻導管
CN215275184U (zh) 一种可用于降低异物感的鼻氧管鼻塞组件
CN209809258U (zh) 一种耳廓减压式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