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6367U -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6367U
CN219126367U CN202220934616.6U CN202220934616U CN219126367U CN 219126367 U CN219126367 U CN 219126367U CN 202220934616 U CN202220934616 U CN 202220934616U CN 219126367 U CN219126367 U CN 219126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lamping
groove
guid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346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书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she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she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she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sheng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346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6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6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6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包括限位筒、直线驱动组件、采血针固定组件以及深度调节组件;直线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心设置于限位筒内的按钮、驱动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按钮的顶壁和驱动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限位筒内设置有限位件,驱动杆和限位件之间设置第二弹簧;采血针固定组件包括导轴、上连接端和采血针卡合件,导轴贯穿限位件设置,第三弹簧两端分别由限位件和上连接端的底壁进行限位,第四弹簧分别由限位件和采血针卡合件的顶壁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笔通过将外筒和内筒合为一体成为限位筒,通过进行工艺开槽以及内部结构优化,降低成本,且便于组装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血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背景技术
采血笔是用于与采血针配合使用在指端或手臂采用微量末梢血液的医用装置。目前最广泛地应用是在糖尿病领域,患者用于个人检测血糖提供微量血液样本。随着快速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微量末梢血液的应用及采血笔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广泛,诸如维生素D检测等方面。
现有的采血笔通常需要设置有外筒和内筒两个分离的物件配合使用来将按键以及驱动机构进行组装固定,在生产时需要分别生产外筒和内筒以及进行运输,存放时也需要单独进行存放从而增加整体的成本;且现有的采血笔需要先上档后再按压出针,步骤多且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本实用新型中的采血笔通过将外筒和内筒合为一体成为限位筒,通过进行工艺开槽以及内部结构优化,降低成本,且便于组装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笔的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只需要按压即可实现出针,无需上档一系列操作,便于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包括限位筒、直线驱动组件、采血针固定组件以及深度调节组件;
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心设置于限位筒内的按钮、驱动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所述按钮沿限位筒滑动设置,所述按钮的顶壁和驱动杆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
所述限位筒内固定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驱动杆和限位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所述采血针固定组件包括导轴,所述导轴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连接端和用于固定安装采血针的采血针卡合件,所述导轴贯穿限位件设置,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导轴上且两端分别由限位件和上连接端的底壁进行限位;
所述深度调节组件卡设固定在限位筒的底部。
另外,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导轴上且两端分别由限位件和采血针卡合件的顶壁进行限位;第四弹簧和第三弹簧配合设置,可以将采血针固定组件更好地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筒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导槽,所述限位导槽设置于限位筒的上部且顶部形成开口,所述限位筒的内壁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设置于限位导槽的下方位置;
所述按钮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支臂,所述支臂上开设有导向通槽,所述限位凸块卡设在所述导向通槽内;所述按钮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导块,所述导块卡设在所述限位导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块的侧壁由下向上呈斜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导槽以及其配合设置的导块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圆周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由驱动头和底部的驱动竖杆一体形成,所述驱动头的顶部突出形成第一夹爪;
所述按钮内部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相对设置且均开设有夹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外侧且其端头分别卡设在相对应的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头上设置有对接斜面,所述按钮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驱动肋板,所述驱动肋板设置于对接斜面的正上方,以便于向下移动时按压在对接斜面上以带动驱动头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筒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顶部限位件和转动卡合限位件,所述顶部限位件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转动卡合限位件包括第二竖板、第二横板和第三竖块,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均沿限位筒的内壁竖直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限位通槽;
所述第一横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竖板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板的第二端则远离第二竖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竖板和第三竖块,所述第三竖块设置于第二横板远离第一竖板的一端;在竖向位置上,所述第一横板位于第二横板的上侧;
所述驱动头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顶部卡设块和滑动导向块,所述顶部卡设块和滑动导向块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且两者相邻设置;所述顶部卡设块卡设于顶部限位件的第一竖板与第一横板的连接处;所述滑动导向块则卡设于转动卡合限位件的第二横板与第三竖块的交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通槽的槽宽大于滑动导向块的宽度。
进一步地,两个配合使用的所述顶部卡设块和滑动导向块形成一组驱动头限位组件,该驱动头限位组件至少设置有一组,当设置有多组时沿圆周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一个限位盘,该限位盘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导轴贯穿通孔设置;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向下延伸到限位盘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筒上还设置有退针组件,所述退针组件包括退针移动件以及退针卡持件;
所述退针移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移动按钮、卡持件移动臂以及退针臂,所述移动按钮、卡持件移动臂和退针臂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卡持件移动臂为自由端到固定端之间呈Z字形设置,所述移动按钮的底壁形状与卡持件移动臂同样呈Z字形设置且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保持一致;
所述退针卡持件包括卡持块和固定在卡持块顶部的圆导柱,所述卡持块与圆导柱之间开设有第一穿设通槽,所述卡持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穿设通槽使得两端形成限位卡端;
所述卡持件移动臂插入到第一穿设通槽内设置,所述圆导柱位于移动按钮和卡持件移动臂之间,所述退针臂卡入第二穿设通槽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环和导向筒,所述限位环固定在限位筒内且朝向按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筒;
所述导轴内部中空设置且与采血针卡合件的中空部位相连通;所述导轴套设在导向筒内,所述导轴的侧壁上开设有退针导向槽和与退针导向槽相连通的限位槽;所述导向筒紧邻限位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的第一卡槽位于退针导向槽的正外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导轴上且设置于导向筒和上连接端之间,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导轴上且设置于限位环和采血针卡合件之间;
所述限位筒的外壁上开设有按钮通槽,所述移动按钮位于限位筒的外壁上且其底面沿限位筒滑动设置,所述卡持件移动臂插设限位筒内,所述退针臂通过第一卡槽以及退针导向槽插设在导轴的内部;所述退针卡持件的限位卡端设置于第二卡槽内,以便于向下移动卡入到限位槽中以将导轴进行限位卡设。
进一步地,所述深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限位件、升降件和旋转限位头,所述固定限位件由一体设置的上固定环、中间档位调节环和底部卡设环相互之间呈台阶式连接组成,且上固定环、中间档位调节环和底部卡设环的环径依次减小;
所述升降件套设在底部卡设环上,所述升降件的外壁上开设有斜向上的滑槽,所述底部卡设环的外壁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卡设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升降件的底壁上开设有供采血针的针尖穿过的通孔;
所述旋转限位头套设在中间档位调节环上,所述中间档位调节环的底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卡块,所述旋转限位头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内槽,所述卡块卡设在环形内槽内;所述旋转限位头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导块,所述升降件的外壁上开设有竖直槽,所述限位导块卡设在竖直槽内,所述限位导块设置于环形内槽的下侧,所述旋转限位头的底壁上同样开设有供采血针的针尖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卡设凸块,所述限位筒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卡设凹槽,所述限位筒插设在上固定环内且卡设凸块卡设固定在卡设凹槽内,以将限位筒和上固定限位件进行卡设固定;
所述中间档位调节环的外壁上通过开槽形成有档位调节件,所述档位调节件的活动一端端部设置有凸起,所述旋转限位头与中间档位调节环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档位凹槽,所述凸起卡设在其中一个档位凹槽内;所述旋转限位头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档位凹槽相对应的深度指示条。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采血笔通过将外筒和内筒合为一体成为限位筒,通过进行工艺开槽以及内部结构优化,降低成本,且便于组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笔结构简单,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采血笔的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只需要按压即可实现出针,无需上档一系列操作,便于使用,同时在使用时运行稳定,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拆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按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按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筒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筒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采血针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深度调节组件的拆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限位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拆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限位筒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限位筒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限位筒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采血针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退针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退针卡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限位筒,1-1、限位件,1-1-1、限位环,1-1-1-1、第一卡槽,1-1-1-2、第二卡槽,1-1-2、导向筒,1-1-3、通孔,1-2、限位导槽,1-3、限位凸块,1-4、顶部限位件,1-4-1、第一竖板,1-4-2、第一横板,1-5、转动卡合限位件,1-5-1、第二竖板,1-5-2、第二横板,1-5-3、第三竖块,1-6、限位通槽,1-8、卡设凹槽;
2、直线驱动组件,21、按钮,21-1、支臂,21-2、导向通槽,21-3、导块,21-4、第二夹爪,21-5、驱动肋板,22、驱动杆,22-1、驱动头,22-1-1、第一夹爪,22-1-2、对接斜面,22-1-3、顶部卡设块,22-1-4、滑动导向块,22-2、驱动竖杆,23、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第三弹簧,26、第四弹簧;
3-采血针固定组件,3-1、导轴,3-1-1、退针导向槽,3-1-2、限位槽,3-2、上连接端,3-3、采血针卡合件,
4-深度调节组件,41、固定限位件,41-1、上固定环,41-1-1、卡设凸块,41-2、中间档位调节环,41-2-1、卡块,41-2-2、档位调节件,41-2-3、凸起,41-3、底部卡设环,41-3-1、滑块,42、升降件,42-1、滑槽,42-2、竖直槽,43、旋转限位头,43-1、环形内槽,43-2、限位导块,43-3、档位凹槽,43-4、深度指示条;
5-退针组件,51-退针移动件,51-1、移动按钮,51-2、卡持件移动臂,51-3、退针臂,52-退针卡持件,52-1、卡持块,52-1-1、第一穿设通槽,52-1-2、第二穿设通槽,52-2、圆导柱,52-3、限位卡端;
7、采血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到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包括限位筒1、直线驱动组件2、采血针固定组件3以及深度调节组件4;其中,限位筒1用将其他的组件进行固定安装,直线驱动组件2用于按压以及驱动采血针固定组件3带动采血针7进行出针和回缩,深度调节组件4用于调节采血针7的出针深度,以便于适用于不同组织厚度的皮肤进行采血使用;
直线驱动组件2包括同轴心设置于限位筒1内的按钮21、驱动杆22、第一弹簧23、第二弹簧24、第三弹簧25以及第四弹簧26;按钮21沿限位筒1滑动设置,按钮21的顶壁和驱动杆22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24;限位筒1内固定设置有限位件1-1,驱动杆22和限位件1-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4;采血针固定组件3包括导轴3-1,导轴3-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连接端3-2和用于固定安装采血针7的采血针卡合件3-3,导轴3-1贯穿限位件1-1设置,第三弹簧25套设在导轴3-1上且两端分别由限位件1-1和上连接端3-2的底壁进行限位,第四弹簧26套设在导轴3-1上且两端分别由限位件1-1和采血针卡合件3-3的顶壁进行限位;
深度调节组件4卡设固定在限位筒1的底部,深度调节组件4设于底部可有效调节出针底面的高度,从而调节出针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限位筒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导槽1-2,限位导槽1-2设置于限位筒1的上部且顶部形成开口,限位筒1的内壁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块1-3,限位凸块1-3设置于限位导槽1-2的下方位置;参照图4和图5,按钮2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支臂21-1,支臂21-1上开设有导向通槽21-2,限位凸块1-3卡设在导向通槽21-2内;按钮2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导块21-3,导块21-3卡设在限位导槽1-2内。其中,导块21-3卡设在限位导槽1-2内,在进行下移时其导块21-3沿限位导槽1-2下移,可以保证按钮21实现直线按压,限位凸块1-3卡设在导向通槽21-2内,在正常状态下,可以抵制第一弹簧23的弹力,使得按钮21紧密安装在限位筒1内,保持两者安装稳定。
其中,限位凸块1-3的侧壁由下向上呈斜面设置。将限位凸块1-3的侧壁设置为斜面,便于在装配时将按钮21进行安装,节省用力。限位导槽1-2以及其配合设置的导块21-3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圆周均匀设置。设置两个及以上的导块21-3以及与其限位导槽1-2以便于在卡设限位时更均匀,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保持整个采血笔的结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8,驱动杆22由驱动头22-1和底部的驱动竖杆22-2一体形成,驱动头22-1的顶部突出形成第一夹爪22-1-1;
按钮21内部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夹爪21-4,第一夹爪22-1-1和第二夹爪21-4相对设置且均开设有夹槽;第一弹簧2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夹爪22-1-1和第二夹爪21-4的外侧且其端头分别卡设在相对应的夹槽内。第一弹簧23的两端设置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分别卡设在第一夹爪22-1-1和第二夹爪21-4的夹槽内,从而使得端部进行固定,当按钮21按动驱动杆22旋转时,第一弹簧23产生扭力,当驱动杆22上移时该第一弹簧23恢复原状时会带动驱动杆22反向转动恢复原状。此设置便于实现驱动杆22的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5,驱动头22-1上设置有对接斜面22-1-2,按钮2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驱动肋板21-5,驱动肋板21-5设置于对接斜面22-1-2的正上方,以便于向下移动时按压在对接斜面22-1-2上以带动驱动头22-1进行转动。驱动肋板21-5正对对接斜面22-1-2设置时,便于在按钮21下移时,其驱动肋板21-5压持在对接斜面22-1-2上,按钮21继续下移时可以使得驱动头22-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限位筒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顶部限位件1-4和转动卡合限位件1-5,顶部限位件1-4包括第一竖板1-4-1和第一横板1-4-2;转动卡合限位件1-5包括第二竖板1-5-1、第二横板1-5-2和第三竖块1-5-3,第一竖板1-4-1和第二竖板1-5-1均沿限位筒1的内壁竖直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限位通槽1-6;第一横板1-4-2的第一端与第一竖板1-4-1的顶端连接,第一横板1-4-2的第二端则远离第二竖板1-5-1的方向延伸;第二横板1-5-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竖板1-5-1和第三竖块1-5-3,第三竖块1-5-3设置于第二横板1-5-2远离第一竖板1-4-1的一端;在竖向位置上,第一横板1-4-2位于第二横板1-5-2的上侧;参照图8,驱动头22-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且两者相邻设置;顶部卡设块22-1-3卡设于顶部限位件1-4的第一竖板1-4-1与第一横板1-4-2的连接处;滑动导向块22-1-4则卡设于转动卡合限位件1-5的第二横板1-5-2与第三竖块1-5-3的交接处。设置顶部限位件1-4和转动卡合限位件1-5用于将驱动杆22进行限位卡合,使其位置保持稳定;另外,在进行使用时,当按钮21按压时,其驱动肋板21-5压制到对接斜面22-1-2上,因第一横板1-4-2的限制作用,驱动杆22不会下移,仅仅进行旋转,由此,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同时随之转动,当滑动导向块22-1-4转动到限位通槽1-6的位置处时,因再无第二横板1-5-2对滑动导向块22-1-4进行卡设,且此时第一弹簧23蓄能到极点,在第一弹簧23的反弹力的作用下,急速带动驱动杆22下移,此时滑动导向块22-1-4则沿限位通槽1-6向下滑动,且在限位通槽1-6的限位作用下,可以保证直线移动;驱动杆22下移则同时带动采血针固定组件3实现出针。而按钮21按到底后随之放开,在第二弹簧24的反弹力作用下带动驱动杆22又上移,当滑动导向块22-1-4滑出限位通槽1-6后,在第一弹簧23的扭力作用下反向旋转返回原位,此时顶部限位件1-4和转动卡合件1-5再次分别将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再次卡设进行固定。
其中,限位通槽1-6的槽宽略大于滑动导向块22-1-4的宽度,此设置便于在滑动导向块22-1-4转动到限位通槽1-6位置处时快速卡入且下移,保证正常使用。
另外,两个配合使用的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形成一组驱动头限位组件,该驱动头限位组件至少设置有一组,当设置有多组时沿圆周均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驱动头限位组件,设置有两组可以保证受力平衡且稳定,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组。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限位件1-1为一个限位盘,该限位盘中心处开设有通孔1-1-3,导轴3-1贯穿通孔1-1-3设置;第一竖板1-4-1和第二竖板1-5-1向下延伸到限位盘位置。通孔1-1-3便于导轴2-1进行设置,以便于采血针固定组件3出针移动不受阻碍,若有阻力则会影响出针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0-13,深度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限位件41、升降件42和旋转限位头43,固定限位件41由一体设置的上固定环41-1、中间档位调节环41-2和底部卡设环41-3相互之间呈台阶式连接组成,且上固定环41-1、中间档位调节环41-2和底部卡设环41-3的环径依次减小;
升降件42套设在底部卡设环41-3上,升降件42的外壁上开设有斜向上的滑槽42-1,底部卡设环41-3的外壁上设置有滑块41-3-1,滑块41-3-1卡设在滑槽42-1内,升降件42的底壁上开设有供采血针7的针尖穿过的通孔;滑块41-3-1滑动设置在滑槽42-1内,在转动升降件42时,可以使得滑块41-3-1沿滑槽42-1进行滑动,从而改变升降件42底壁的高度,实现出针高度的调节
旋转限位头43套设在中间档位调节环41-2上,中间档位调节环41-2的底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卡块41-2-1,旋转限位头43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内槽43-1,卡块41-2-1卡设在环形内槽43-1内;卡块41-2-1与环形内槽43-1卡设连接,用以将旋转限位头43和固定限位件41进行限位安装,使得两者不脱离;旋转限位头43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导块43-2,升降件42的外壁上开设有竖直槽42-2,限位导块43-2卡设在竖直槽42-2内,限位导块43-2卡设在竖直槽42-2内用以将升降件42与限位导块43-2进行卡设,使得在转动固定限位件41时,带动升降件42进行转动,又因滑块41-3-1的限制从而使得升降件42在旋转时同时沿限位导块43-2上下移动,从而保证其移动方向,实现升降件42上下位置的调节;限位导块43-2设置于环形内槽43-1的下侧,旋转限位头43的底壁上同样开设有供采血针7的针尖穿过的通孔。
另外,上固定环41-1的内壁上设置有卡设凸块41-1-1,限位筒1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卡设凹槽1-8,限位筒1插设在上固定环41-1内且卡设凸块41-1-1卡设固定在卡设凹槽1-8内,以将限位筒1和上固定限位件41进行卡设固定;卡设凸块41-1-1卡入卡设凹槽1-8内后,即可将上固定环41-1与限位筒1进行固定安装,保持安装稳定;
中间档位调节环41-2的外壁上通过开槽形成有档位调节件41-2-2,档位调节件41-2-2的活动一端端部设置有凸起41-2-3,旋转限位头43与中间档位调节环41-2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档位凹槽43-3,凸起41-2-3卡设在其中一个档位凹槽43-3内;旋转限位头4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档位凹槽43-3相对应的深度指示条43-4。该设置便于在转动时进行定位,每个档位凹槽43-3为一个旋转卡位,便于控制调节的深度,且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凸起41-2-3卡入到相应的档位凹槽43-3内进行定位,从而方便使用;当需要再次调节时,只需要再次转动旋转限位头43即可继续调节。
本实施例的采血笔在使用时:
将深度调解组件4取下,将采血针7插入到采血针卡合件3-3内从而将采血针7进行固定;安装完采血针7之后将深度调节组件4再次组装好;
通过深度调节组件4调节出针深度,通过转动旋转限位头43使得升降件42上下移动,调节到适应深度后,相应的凸起41-2-3卡设到相应的档位凹槽43-3中将位置进行固定,以便于下次使用时不在进行调试;
向下按动按钮21,其导块21-3沿限位导槽1-2向下移动,在按钮21下移时,第一弹簧23被压缩蓄能;当按钮21上的驱动肋板21-5压制到驱动杆的对接斜面22-1-2时,因第一横板1-4-2的限制作用,驱动杆22不会下移,仅仅进行旋转,旋转时第一弹簧23产生扭力蓄力,且由此,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同时随之转动,当滑动导向块22-1-4转动到限位通槽1-6的位置处时,因再无第二横板1-5-2对滑动导向块22-1-4进行卡设,且此时第一弹簧23蓄能到极点,在第一弹簧23的反弹力的作用下,急速带动驱动杆22下移,此时滑动导向块22-1-4则沿限位通槽1-6向下滑动,且在限位通槽1-6的限位作用下,可以保证直线移动;驱动杆22下移则同时带动采血针固定组件3下移,与此同时采血针7下移穿出深度调节组件4实现出针。
而按钮21按到底后随之放开,同时出针完成后在第二弹簧24的反弹力作用下驱动杆22又上移,当滑动导向块22-1-4滑出限位通槽1-6后,且在第一弹簧23的扭力作用下反向旋转返回原位,此时顶部限位件1-4和转动卡合件1-5再次分别将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再次卡设进行固定;而按钮21则在第一弹簧23的反弹力下也返回原位;同时采血针固定组件3则在第三弹簧25(或第三弹簧25和第四弹簧26配合)的作用下返回原位同时带动采血针7收回;
最后,再次将深度调节组件4取下,将采血针7拔下即可。当下次使用时,再次安装新的采血针7即可继续使用,操作简单方便,直接按压即可使用,省略上档等一系列步骤,适用于各种人群。
实施例2:
参照图14到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设置有退针组件5,通过移动退针组件5可以将采血针7进行推动从而由采血针固定组件3中退出,且限位筒1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其具体结构如下:
其中,可同时参照图14、图16、图21和图22,退针组件5包括退针移动件51以及退针卡持件52;退针移动件51包括一体成型的移动按钮51-1、卡持件移动臂51-2以及退针臂51-3,移动按钮51-1、卡持件移动臂51-2和退针臂51-3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卡持件移动臂51-2为自由端到固定端之间呈Z字形设置,移动按钮51-1的底壁形状与卡持件移动臂51-2同样呈Z字形设置且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保持一致;
退针卡持件52包括卡持块52-1和固定在卡持块52-1顶部的圆导柱52-2,卡持块52-1与圆导柱52-2之间开设有第一穿设通槽52-1-1,卡持块5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穿设通槽52-1-2使得两端形成限位卡端52-3;
卡持件移动臂51-2插入到第一穿设通槽52-1-1内设置,圆导柱52-2位于移动按钮51-1和卡持件移动臂51-2之间,退针臂51-3卡入第二穿设通槽52-1-2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7到图19,限位件1-1包括限位环1-1-1和导向筒1-1-2,限位环1-1-1固定在限位筒1内且朝向按钮2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筒1-1-2;
参照图20,导轴3-1内部中空设置且与采血针卡合件3-3的中空部位相连通;导轴3-1套设在导向筒1-1-2内,导轴3-1的侧壁上开设有退针导向槽3-1-1和与退针导向槽3-1-1相连通的限位槽3-1-2;导向筒1-1-2紧邻限位环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1和第二卡槽1-1-1-2,的第一卡槽1-1-1-1位于退针导向槽3-1-1的正外侧,第三弹簧25套设在导轴3-1上且设置于导向筒1-1-2和上连接端3-2之间,第四弹簧26套设在导轴3-1上且设置于限位环1-1-1和采血针卡合件3-3之间;
限位筒1的外壁上开设有按钮通槽1-7,移动按钮51-1位于限位筒1的外壁上且其底面沿限位筒1滑动设置,卡持件移动臂51-2插设限位筒1内,退针臂51-3通过第一卡槽1-1-1-1以及退针导向槽3-1-1插设在导轴3-1的内部;退针卡持件52的限位卡端52-3设置于第二卡槽1-1-1-2内,以便于向下移动卡入到限位槽3-1-2中以将导轴3-1进行限位卡设。该设置在推动移动按钮51-1时,带动卡持件移动臂51-2和退针臂51-3同时移动,随着移动退针卡持件52下移卡入到限位槽3-1-2内,从而将导轴3-1固定,使其不移动,以保证退针臂51-3顺利将采血针击出。
本实施例的采血笔在使用时:
将深度调解组件4取下,将采血针7插入到采血针卡合件3-3内从而将采血针7进行固定;安装完采血针7之后将深度调节组件4再次组装好;
通过深度调节组件4调节出针深度,通过转动旋转限位头43使得升降件42上下移动,调节到适应深度后,相应的凸起41-2-3卡设到相应的档位凹槽43-3中将位置进行固定,以便于下次使用时不在进行调试;
向下按动按钮21,其导块21-3沿限位导槽1-2向下移动,在按钮21下移时,第一弹簧23被压缩蓄能;当按钮21上的驱动肋板21-5压制到驱动杆的对接斜面22-1-2时,因第一横板1-4-2的限制作用,驱动杆22不会下移,仅仅进行旋转,旋转时第一弹簧23产生扭力蓄力,且由此,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同时随之转动,当滑动导向块22-1-4转动到限位通槽1-6的位置处时,因再无第二横板1-5-2对滑动导向块22-1-4进行卡设,且此时第一弹簧23蓄能到极点,在第一弹簧23的反弹力的作用下,急速带动驱动杆22下移,此时滑动导向块22-1-4则沿限位通槽1-6向下滑动,且在限位通槽1-6的限位作用下,可以保证直线移动;驱动杆22下移则同时带动采血针固定组件3下移,与此同时采血针7下移穿出深度调节组件4实现出针。
而按钮21按到底后随之放开,同时出针完成后在第二弹簧24的反弹力作用下驱动杆22又上移,当滑动导向块22-1-4滑出限位通槽1-6后,且在第一弹簧23的扭力作用下反向旋转返回原位,此时顶部限位件1-4和转动卡合件1-5再次分别将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再次卡设进行固定;而按钮21则在第一弹簧23的反弹力下也返回原位;同时采血针固定组件3则在第三弹簧25(或第三弹簧25和第四弹簧26配合)的作用下返回原位同时带动采血针7收回;
最后,再次将深度调节组件4取下,手动向下滑动移动按钮51-1,则带动退针臂51-3向下移动从而将采血针7从采血卡合件3-3内推出,之后将移动按钮51-1复位,即可更换新的采血针即可再次使用,操作简单,便于操作,同时无需手动拔针,保证安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筒(1)、直线驱动组件(2)、采血针固定组件(3)以及深度调节组件(4);
所述直线驱动组件(2)包括同轴心设置于限位筒(1)内的按钮(21)、驱动杆(22)、第一弹簧(23)、第二弹簧(24)以及第三弹簧(25);所述按钮(21)沿限位筒(1)滑动设置,所述按钮(21)的顶壁和驱动杆(22)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23);
所述限位筒(1)内固定设置有限位件(1-1),所述驱动杆(22)和限位件(1-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4);
所述采血针固定组件(3)包括导轴(3-1),所述导轴(3-1)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上连接端(3-2)和用于固定安装采血针(7)的采血针卡合件(3-3),所述导轴(3-1)贯穿限位件(1-1)设置,所述第三弹簧(25)套设在导轴(3-1)上且两端分别由限位件(1-1)和上连接端(3-2)的底壁进行限位;
所述深度调节组件(4)卡设固定在限位筒(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导槽(1-2),所述限位导槽(1-2)设置于限位筒(1)的上部且顶部形成开口,所述限位筒(1)的内壁上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凸块(1-3),所述限位凸块(1-3)设置于限位导槽(1-2)的下方位置;
所述按钮(2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支臂(21-1),所述支臂(21-1)上开设有导向通槽(21-2),所述限位凸块(1-3)卡设在所述导向通槽(21-2)内;所述按钮(2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导块(21-3),所述导块(21-3)卡设在所述限位导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2)由驱动头(22-1)和底部的驱动竖杆(22-2)一体形成,所述驱动头(22-1)的顶部突出形成第一夹爪(22-1-1);
所述按钮(21)内部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夹爪(21-4),所述第一夹爪(22-1-1)和第二夹爪(21-4)相对设置且均开设有夹槽;所述第一弹簧(2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夹爪(22-1-1)和第二夹爪(21-4)的外侧且其端头分别卡设在相对应的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头(22-1)上设置有对接斜面(22-1-2),所述按钮(2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驱动肋板(21-5),所述驱动肋板(21-5)设置于对接斜面(22-1-2)的正上方,以便于向下移动时按压在对接斜面(22-1-2)上以带动驱动头(22-1)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顶部限位件(1-4)和转动卡合限位件(1-5),所述顶部限位件(1-4)包括第一竖板(1-4-1)和第一横板(1-4-2);所述转动卡合限位件(1-5)包括第二竖板(1-5-1)、第二横板(1-5-2)和第三竖块(1-5-3),所述第一竖板(1-4-1)和第二竖板(1-5-1)均沿限位筒(1)的内壁竖直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限位通槽(1-6);
所述第一横板(1-4-2)的第一端与第一竖板(1-4-1)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横板(1-4-2)的第二端则远离第二竖板(1-5-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板(1-5-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竖板(1-5-1)和第三竖块(1-5-3),所述第三竖块(1-5-3)设置于第二横板(1-5-2)远离第一竖板(1-4-1)的一端;在竖向位置上,所述第一横板(1-4-2)位于第二横板(1-5-2)的上侧;
所述驱动头(22-1)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所述顶部卡设块(22-1-3)和滑动导向块(22-1-4)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且两者相邻设置;所述顶部卡设块(22-1-3)卡设于顶部限位件(1-4)的第一竖板(1-4-1)与第一横板(1-4-2)的连接处;所述滑动导向块(22-1-4)则卡设于转动卡合限位件(1-5)的第二横板(1-5-2)与第三竖块(1-5-3)的交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1)为一个限位盘,该限位盘中心处开设有通孔(1-1-3),所述导轴(3-1)贯穿通孔(1-1-3)设置;所述第一竖板(1-4-1)和第二竖板(1-5-1)向下延伸到限位盘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1)上还设置有退针组件(5),所述退针组件(5)包括退针移动件(51)以及退针卡持件(52);
所述退针移动件(51)包括一体成型的移动按钮(51-1)、卡持件移动臂(51-2)以及退针臂(51-3),所述移动按钮(51-1)、卡持件移动臂(51-2)和退针臂(51-3)的其中一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卡持件移动臂(51-2)为自由端到固定端之间呈Z字形设置,所述移动按钮(51-1)的底壁形状与卡持件移动臂(51-2)同样呈Z字形设置且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保持一致;
所述退针卡持件(52)包括卡持块(52-1)和固定在卡持块(52-1)顶部的圆导柱(52-2),所述卡持块(52-1)与圆导柱(52-2)之间开设有第一穿设通槽(52-1-1),所述卡持块(5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穿设通槽(52-1-2)使得两端形成限位卡端(52-3);
所述卡持件移动臂(51-2)插入到第一穿设通槽(52-1-1)内设置,所述圆导柱(52-2)位于移动按钮(51-1)和卡持件移动臂(51-2)之间,所述退针臂(51-3)卡入第二穿设通槽(52-1-2)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1)包括限位环(1-1-1)和导向筒(1-1-2),所述限位环(1-1-1)固定在限位筒(1)内且朝向按钮(2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筒(1-1-2);
所述导轴(3-1)内部中空设置且与采血针卡合件(3-3)的中空部位相连通;所述导轴(3-1)套设在导向筒(1-1-2)内,所述导轴(3-1)的侧壁上开设有退针导向槽(3-1-1)和与退针导向槽(3-1-1)相连通的限位槽(3-1-2);所述导向筒(1-1-2)紧邻限位环(1-1-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1-1)和第二卡槽(1-1-1-2),所述的第一卡槽(1-1-1-1)位于退针导向槽(3-1-1)的正外侧,所述第三弹簧(25)套设在导轴(3-1)上且设置于导向筒(1-1-2)和上连接端(3-2)之间,所述导轴(3-1)上还设置有第四弹簧(26),所述第四弹簧(26)套设在导轴(3-1)上且设置于限位环(1-1-1)和采血针卡合件(3-3)之间;
所述限位筒(1)的外壁上开设有按钮通槽(1-7),所述移动按钮(51-1)位于限位筒(1)的外壁上且其底面沿限位筒(1)滑动设置,所述卡持件移动臂(51-2)插设限位筒(1)内,所述退针臂(51-3)通过第一卡槽(1-1-1-1)以及退针导向槽(3-1-1)插设在导轴(3-1)的内部;所述退针卡持件(52)的限位卡端(52-3)设置于第二卡槽(1-1-1-2)内,以便于向下移动卡入到限位槽(3-1-2)中以将导轴(3-1)进行限位卡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限位件(41)、升降件(42)和旋转限位头(43),所述固定限位件(41)由一体设置的上固定环(41-1)、中间档位调节环(41-2)和底部卡设环(41-3)相互之间呈台阶式连接组成,且上固定环(41-1)、中间档位调节环(41-2)和底部卡设环(41-3)的环径依次减小;
所述升降件(42)套设在底部卡设环(41-3)上,所述升降件(42)的外壁上开设有斜向上的滑槽(42-1),所述底部卡设环(41-3)的外壁上设置有滑块(41-3-1),所述滑块(41-3-1)卡设在所述滑槽(42-1)内,所述升降件(42)的底壁上开设有供采血针(7)的针尖穿过的通孔;
所述旋转限位头(43)套设在中间档位调节环(41-2)上,所述中间档位调节环(41-2)的底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卡块(41-2-1),所述旋转限位头(43)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内槽(43-1),所述卡块(41-2-1)卡设在环形内槽(43-1)内;所述旋转限位头(43)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导块(43-2),所述升降件(42)的外壁上开设有竖直槽(42-2),所述限位导块(43-2)卡设在竖直槽(42-2)内,所述限位导块(43-2)设置于环形内槽(43-1)的下侧,所述旋转限位头(43)的底壁上同样开设有供采血针(7)的针尖穿过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环(41-1)的内壁上设置有卡设凸块(41-1-1),所述限位筒(1)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卡设凹槽(1-8),所述限位筒(1)插设在上固定环(41-1)内且卡设凸块(41-1-1)卡设固定在卡设凹槽(1-8)内,以将限位筒(1)和上固定限位件(41)进行卡设固定;
所述中间档位调节环(41-2)的外壁上通过开槽形成有档位调节件(41-2-2),所述档位调节件(41-2-2)的活动一端端部设置有凸起(41-2-3),所述旋转限位头(43)与中间档位调节环(41-2)相接触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档位凹槽(43-3),所述凸起(41-2-3)卡设在其中一个档位凹槽(43-3)内;所述旋转限位头(4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档位凹槽(43-3)相对应的深度指示条(43-4)。
CN202220934616.6U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Active CN219126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34616.6U CN219126367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34616.6U CN219126367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6367U true CN21912636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6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34616.6U Active CN219126367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63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52966A (zh) 一种定位导向的骨科复位钳
US6126609A (en) Apparatus for taking blood samples from a patient
CN219126367U (zh) 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的采血笔
CN114371029B (zh) 一种原位土壤非扰动采样设备
CN108143620B (zh) 具有旋转底座的针灸针推进器
CN207567425U (zh) 一种起绒针刺机
CN112798350A (zh) 液态食品检测取样装置
CN211155823U (zh) 一种多头血糖采血笔
CN112220477A (zh) 一种基于人体手指操作的自触式血糖仪
CN116165017A (zh) 一种水厂用水质取样器
CN219126366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新型采血笔
CN215762829U (zh) 一种改进型轴承保持架
CN114762598A (zh) 用于多针采血笔的自动换针结构及其多针采血笔
CN219126364U (zh) 一种新型可退针采血笔
CN209027817U (zh) 一种手动式液压制样机
CN114631815A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新型采血笔
CN215191592U (zh) 用于多针采血笔的自动换针结构及其多针采血笔
CN212228744U (zh) 一种自动退Tip头排枪装置
CN108940400B (zh) 一种用于批量过滤进样液的固定架
CN207567426U (zh) 一种起绒针刺机
CN219126368U (zh) 一种操作便捷的采血笔
CN213993575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采血笔
CN220833073U (zh) 一种负压穿刺针
CN211202644U (zh) 一种增压合套机构
CN215078605U (zh) 多头采血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