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3960U - 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23960U CN219123960U CN202223512195.7U CN202223512195U CN219123960U CN 219123960 U CN219123960 U CN 219123960U CN 202223512195 U CN202223512195 U CN 202223512195U CN 219123960 U CN219123960 U CN 219123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harge
- battery
- coil
-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线圈、信号收发电路、充放电切换电路和电池,信号收发电路连接线圈,充放电切换电路连接电池与信号收发电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来自线圈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充放电切换电路根据线圈输出的电能对电池充电。在线圈接收到了来自其他设备耦合的电能时,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来自线圈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使充放电切换电路根据线圈输出的电能为电池充电,实现为电池的无线充电,用户无需再依靠数据线来使用移动电源,提高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电子产品(例如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传统的移动电源在工作时,通过数据线与外部设备连接,数据线可以为移动电源充电,也可以将移动电源存储的电量传输至待充电设备,使用便捷。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常常会忘记带数据线,或带的数据线与外部设备不匹配,导致移动电源无法正常工作,使用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
一种移动电源,包括线圈、信号收发电路、充放电切换电路和电池,所述信号收发电路连接所述线圈,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
所述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来自所述线圈的电能,并输送至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根据所述线圈输出的电能对所述电池充电。
上述移动电源,包括线圈、信号收发电路、充放电切换电路和电池,信号收发电路连接线圈,充放电切换电路连接电池与信号收发电路,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来自线圈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充放电切换电路根据线圈输出的电能对电池充电。在线圈接收到了来自其他设备耦合的电能时,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来自线圈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使充放电切换电路根据线圈输出的电能为电池充电,实现为电池的无线充电,用户无需再依靠数据线来使用移动电源,提高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电源的结构框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电源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电源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电源,如图1所示,移动电源内置电池400,可用于为移动设备等电子产品充电,例如为手机和为电脑充电。移动电源包括线圈100、信号收发电路2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和电池400,信号收发电路200连接线圈1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连接电池400与信号收发电路200,信号收发电路200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对电池400充电。在线圈100接收到了来自其他设备耦合的电能时,信号收发电路200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使充放电切换电路300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为电池400充电,实现为电池400的无线充电,用户无需再依靠数据线来使用移动电源,提高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移动电源可以接收外部的电能为内置的电池400充电,也能将内置的电池400存储的能量通过线圈100耦合至待充电设备,给待充电设备充电。线圈100是实现能量传输的重要器件,无线充电时,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线圈100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当移动电源在为待充电设备充电时,线圈100作为初级线圈100,将移动电源内置的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耦合出去,为待充电设备充电。当移动电源在被充电时,线圈100作为次级线圈100,耦合接收来自外部提供电能的设备中线圈100的能量,为内置的电池400充电。
信号收发电路200与线圈100连接,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信号收发电路200具有接收通道,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线圈100的电能发送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此时充放电切换电路300为充电工作状态,可以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对电池400充电,增加电池400内存储的电量。电池400通常包括多个串联的电芯,不同结构的电池400能存储的电量不同,一般来说,电池400包含的电芯的数量越多,电池400的容量越大。
上述移动电源,默认工作在电能接收状态,当移动电源中的线圈100接收到了来自其他设备耦合的电能时,信号收发电路200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使充放电切换电路300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为电池400充电,实现为电池400的无线充电,用户无需再依靠数据线来使用移动电源,使用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移动电源还包括输入装置500,输入装置500连接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接收来自输入装置500的触发信号,发送放电信号至信号收发电路200,信号收发电路200接收放电信号,将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输送至线圈100,给待充电设备充电。
输入装置500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当输入装置500接收到用户指令时,考虑此时用户需要移动电源为待充电设备充电。输入装置500在接收到用户指令后,发送触发信号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切换为放电工作状态,发送放电信号至信号收发电路200。信号收发电路200具有发送通道,在接收到放电信号后,将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输送至线圈100,通过线圈100将电能耦合出去,给待充电设备充电。如此,移动电源在接收到输入装置500的触发信号后未待充电设备充电,实现对待充电设备的按需充电,可以避免移动电源长期待机造成的能量浪费,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具体地,输入装置50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按键,按键设置于移动电源的外壳上,便于用户操作。按键连接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当用户按下按键时,按键发送触发信号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使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切换为放电工作状态,信号收发电路200将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输送至线圈100,通过线圈100将电能耦合出去,给待充电设备充电。进一步地,按键可以为实体按键或触摸按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即可。或者,输入装置500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器件,例如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当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移动电源上时,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发送触发信号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使移动电源为待充电设备充电,使用便捷。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装置50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器件,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信号收发电路200包括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发码电路210、电压解码电路220和充放电接口CON1,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连接线圈100,发码电路210连接线圈100,且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电压解码电路220连接线圈100,且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通过充放电接口CON1连接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充放电接口CON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充放电接口CON1连接,连接后的一端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另一端连接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用于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或将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输送至线圈100;发码电路210用于根据线圈100接收的电能发送对应的信号至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电压解码电路220用于采集线圈100处的电参数信息,并发送至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
具体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连接线圈100,且通过充放电接口CON1连接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可作为功率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配置为接收机或发射机模式。当配置为接收机模式时,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输出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当配置为发射机模式时,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接收来自充放电切换电路300的放电信号,将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输送至线圈100。当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在发射器工作模式时,通常具有整流桥,整流桥是全桥或半桥,有PWM发生器,可以用于通信的嵌入式双通道解调。当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在接收工作模式时,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可以接收交流电源,然后通过嵌入式高效同步全桥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源。
发码电路210和电压解码电路220用于配合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工作。发码电路210连接线圈100,且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当线圈100接收到电能时,发码电路210根据线圈100接收的电能发送对应的信号至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发码电路21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在本实施例中,发码电路210包括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31、电容C32、开关管Q9和开关管Q8,线圈100的第一端F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的AC1引脚,线圈100的第二端S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的AC2引脚。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线圈100的第二端,电阻R19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31连接开关管Q9的第二端。开关管Q9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8的第一端均接地,开关管Q9的控制端和开关管Q8的控制端均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的ASK引脚。开关管Q8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32和电阻R20连接线圈100的第一端。此外,信号收发电路200还可以包括谐振电路240,谐振电路240包括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和电容C28,并联后的第一端连接线圈100的第一端,并联后的第二端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的AC1引脚,以及电阻R20远离电容C32的一端。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开关管可以为MOS管,具体可以为N沟道型MOS管或N沟道型MOS管,开关管的控制端对应MOS管的栅极,开关管的第一端可以为源极或漏极,开关管的第二端可以为源极或漏极,可根据MOS管类型及实际需求连接。
电压解码电路220连接电压解码电路220连接线圈100,且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进一步地,电压解码电路22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压解码电路220包括二极管D12、电阻R18、电容C23、电阻R17和电容C22。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线圈100的第一端,二极管D12的阴极依次与电阻R18、电阻R17和电容C22串联,电容C22未连接电阻R17的一端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的CODE-IN引脚,通过CODE-IN引脚与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进行通讯。电容C2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8和电阻R17的公共端,电容C23和电阻R18构成RC滤波电路,电容C23的第二端接地。当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配置为发射机模式时,电压解码电路220采集线圈100处电参数信息,电参数信息包括电压和电流等信息,并发送至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
充放电接口CON1包括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包括线圈100到电池400,以及电池400到线圈100的双向通道。充放电接口CON1连接在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与充放电切换电路300之间,当线圈100接收到的电能为电池400充电时,充放电接口CON1为电源输出位,当电池400存储的电能通过线圈100放电时,充放电接口CON1作为电压输入端,配合移动电源的其他器件实现移动电源的充电和放电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信号收发电路200还包括电流解码电路230,电流解码电路230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用于进行电流解码。进一步地,电流解码电路23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流解码电路230包括电阻R21、电容C29和电容C33。电容C29的第一端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的P14引脚,电容C29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33接地。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9和电容C33的公共端,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的P15引脚。当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配置为发射机模式时,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接收到来自充放电切换电路300的放电信号后,电流解码电路230进行电流解码,保障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U3正常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包括充放电控制电路310和主控电路320,信号收发电路200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310连接电池400,充放电控制电路310连接主控电路320。主控电路320可以作为移动电源工作控制的核心部分,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310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310处于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还可以连接其他器件,控制其他器件的工作。充放电控制电路310接收主控电路320的控制,可以切换自身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当充放电控制电路310处于充电状态时,充放电控制电路310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对电池400充电。当充放电控制电路310处于放电状态时,发送放电信号至信号收发电路200,信号收发电路200接收放电信号,将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输送至线圈100,给待充电设备充电。
如图5所示,主控电路320包括主控芯片U6,主控芯片U6用于与连接的各器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来自其他器件的反馈信号,也能发送控制信号至其他器件,实现对其他器件的工作控制,功能丰富。当移动电源还包括输入装置500时,主控电路320还包括输入信号识别电路322,以输入装置500为实体按键为例,输入信号识别电路322包括开关S1和电阻R45,开关设置于实体按键下,当按下实体按键时,开关S1导通。电阻R45的第一端接入电压,电阻R45的第二端连接开关S1,电阻R45和开关的公共端连接主控芯片U6的KEY引脚。当按下实体按键时,主控芯片U6的KEY引脚接收到触发信号,考虑此时需要利用移动电源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电控制电路310包括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和开关电路312,信号收发电路200通过开关电路312连接电池400,开关电路312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连接主控电路320。
具体地,主控电路320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连接开关电路312,主控电路320通过控制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开关电路312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信号收发电路200通过开关电路312连接电池400,当开关电路312工作在充电状态时,开关电路312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对电池400充电。当开关电路312工作在放电状态时,开关电路312将电池400存储的电能输送至线圈100,给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对移动电源充电或放电状态的切换。
开关电路312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在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312包括开关管Q12、开关管Q13和开关管Q15,开关管Q12的控制端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HD1引脚,开关管Q13的控制端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HD2引脚,开关管Q15的控制端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LD1引脚,开关管Q12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15的第二端均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SW1引脚,开关管Q12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15的第二端还通过电感L2连接开关管Q13的第一端,开关管Q13的第一端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SW2引脚。开关管Q12、开关管Q13和开关管Q15均受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控制,切换自身处于导通或关断状态。开关管Q12的第一端连接信号收发电路200,具体可连接信号收发电路200中的充放电接口CON1。开关管Q13的第二端连接电池400正极,开关管Q13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15的第一端均连接电池400负极。
当开关电路312工作在充电状态时,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控制开关管Q12导通,给电感L2充电,且控制开关管Q13导通。当电压超过限值时,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控制开关管Q12关断,且控制开关管Q15就导通,来提供续流保证回路。当开关电路312工作在放电状态时,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控制开关管Q12断开、开关管Q13导通、开关管Q15导通,给电感L2充电,当开关管Q15断开,开关管Q12导通时,电感的能量加上开关管Q13的能量使电压升高,给待充电设备充电。进一步地,开关电路312还可以包括开关管Q14,开关管Q14的控制端连接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的LD2引脚,开关管Q14的第一端连接电池400负极,开关管Q14的控制端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Q13的第一端。当电池400自身的电压与要输出的电压,或与要接入的电压不同时,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U4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管Q14的导通时机和导通时间,调整输入至电池400的电压和调整电池400输出的电压,使移动电源的适用范围更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充放电控制电路310还包括采样电路314,采样电路314连接开关电路312,并连接主控电路320。采样电路314可以是设置在开关电路312的输入侧和/或输出侧。采样电路314可以采集开关电路312所处回路上的参数信息,包括电压和/或电流等信息,并发送至主控电路320。主控电路32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电压或电流大小进行进一步的控制,例如控制开关电路312的工作状态等,以对充放电控制电路310进行更好的监测。
采样电路314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在本实施例中,采样电路314包括采样电阻,采样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信号收发电路200,第二端连接开关电路312,采样电阻和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连接主控电路320,具体可分别连接主控电路320中主控芯片U6的不同采样引脚。信号收发电路200输出的电压经过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的第二端之后产生压降,然后再传输至开关电路312。主控芯片U6通过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压差,可以判断电流的流向和大小,进而判断回路上的电流是否满足需求,还可判断当前电池400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进行反馈调节,有利于提高移动电源的工作性能。
采样电路314包括的采样电阻的数量并不是唯一的,可根据需求,在电路的不同位置设置采样电阻,以丰富电路功能。例如,当充放电控制电路310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316和第二滤波电路318时,开关电路312通过第一滤波电路316连接信号收发电路200,开关电路312通过第二滤波电路318连接电池400,第一滤波电路316和第二滤波可以滤除杂波,提高电能质量。第一滤波电路316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容C37、电容C38、电容C39、电容C40和电容C41,并联后的一端连接采样电路314,并联后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滤波电路316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容C42、电容C43、电容C44、电容C45和电容C46,并联后的一端连接采样电路314,并联后的另一端接地。
此时,采样电路314包括采样电阻R24、采样电阻R25和采样电阻R26,信号收发电路200通过采样电阻R24连接第一滤波电路316,第一滤波电路316通过采样电阻R25连接开关电路312,开关电路312通过采样电阻R26连接第二滤波电路318。采样电阻R2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控芯片U6的SNSP和SNSN引脚,采样电阻R2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控芯片U6的SNS1P和SNS1N引脚,采样电阻R2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控芯片U6的SNS2P和SNS2N引脚。采样电阻R24、采样电阻R25和采样电阻R26可以将不同位置处的电压或电流反馈至主控芯片U6,便于更好地对电路进行监测。
此外,采样电路314还可以包括串联的采样电阻R27和采样电阻R28,串联后的一端连接采样电阻R24和第一滤波电路316的公共端,串联后的另一端接地,采样电阻R27和采样电阻R28的公共端连接主控芯片U6的FBC引脚。通过采样电阻R27和采样电阻R28,可以检测回路上的电压大小,便于主控芯片U6进行后续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充放电控制电路310还包括电压保护电路319,信号收发电路200通过电压保护电路319连接开关电路312,电压保护电路319连接主控电路320。电压保护电路319可以接收主控电路320的控制,控制开关电路312与信号收发电路200之间的电路通断,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压保护电路319包括开关管Q10和开关管Q11,开关管Q10和开关管Q11的控制端均连接主控电路320,具体可连接主控电路320中主控芯片U6的GATE引脚,开关管Q10的第二端连接信号收发电路200,开关管Q10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11的第一端,开关管Q11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电路312。主控芯片U6可以控制开关管Q10和开关管Q11的导通或关断。例如,当移动电源为被充电状态时,当接收到的电压达到电压门槛值时,主控芯片U6才会控制开关管Q10和开关管Q11导通,使电能可以传输至电池40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压保护电路319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池保护电路6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通过电池保护电路600连接电池400。电池保护电路600与电池400连接,对电池400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提高电池400的工作性能,还能延长电池400的使用寿命。
电池保护电路60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池保护电路600包括电池保护芯片U5和保护外围电路61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连接保护外围电路610,保护外围电路610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5,电池保护芯片U5连接电池400。保护外围电路610用于与电池保护芯片U5配合工作,对电池400起到保护作用。电池保护芯片U5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一般具有保护电池400过充或过放的功能的芯片皆可。当电池400包括多个电芯时,每一个电芯可以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5的不同引脚,使电池保护芯片U5可以监测各个电芯的工作状态,对电池400进行更好的保护。
保护外围电路61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保护外围电路610包括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9、电阻R50、二极管D15、开关管Q16和开关管Q17。电池保护芯片U5的VCC引脚连接电池400正极,电池保护芯片U5的ISEN引脚通过电阻R48连接电池400负极。二极管D15的阳极和电阻R47的第一端均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5的CO引脚,二极管D15的阴极和电阻R47的第二端均通过电阻R50接地。开关管Q16的控制端连接电阻R47的第二端,开关管Q16的第一端接地,开关管Q16的第二端连接开关管Q17的第二端,开关管Q17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48连接电池400正极,开关管Q17的第一端还通过电阻R49连接开关管Q17的控制端,开关管Q17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46连接电池保护芯片U5的DO引脚。电池保护芯片U5根据检测到的电池400的工作状态,对保护外围电路610进行控制,控制保护外围电路610中的开关管导通或关断,从而实现对电池400的保护。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保护电路60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上述移动电源,包括线圈100、信号收发电路2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和电池400,信号收发电路200连接线圈1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连接电池400与信号收发电路200,信号收发电路200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对电池400充电。在线圈100接收到了来自其他设备耦合的电能时,信号收发电路200接收来自线圈100的电能,并输送至充放电切换电路300,使充放电切换电路300根据线圈100输出的电能为电池400充电,实现为电池400的无线充电,用户无需再依靠数据线来使用移动电源,提高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电源包括线圈100、信号收发电路200、充放电切换电路300、电池保护电路600、输入装置500和电池400,输入装置500为按键。移动电源的工作过程请参见图7,移动电源默认为RX接收功能,即接收来自外部的电能为电池400充电。当移动电源充满电,或者从TX端(发送端)拿开的时候,判断信号收发电路200中的发送使能开关是否打开,若没有,移动电源转换为待机休眠模式,此时需要使能移动电源的时候,可通过按键触发,使移动电源执行放电功能,从而对手机等设备进行充电。当发送使能开关打开时,移动电源为无线充主回路供电,无线充进入pin状态。pin状态是指无线充使能放电功能之后并且没有待充电设备放上来之前,等待待充电设备的一个待机动作。在pin成功时,移动电源开始为待充电设备充电。这样,可以使移动电源携带更方便,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做防水防尘等处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信号收发电路、充放电切换电路和电池,所述信号收发电路连接所述线圈,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
所述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来自所述线圈的电能,并输送至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根据所述线圈输出的电能对所述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
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接收来自所述输入装置的触发信号,发送放电信号至所述信号收发电路;所述信号收发电路接收所述放电信号,将所述电池存储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线圈,给待充电设备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包括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发码电路、电压解码电路和充放电接口,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线圈,所述发码电路连接所述线圈和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电压解码电路连接所述线圈和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通过所述充放电接口连接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
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线圈的电能,或将所述电池存储的电能输送至所述线圈;所述发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线圈接收的电能发送对应的信号至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电压解码电路用于采集所述线圈处的电参数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还包括电流解码电路,所述电流解码电路连接所述双模无线充电控制芯片,用于进行电流解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包括充放电控制电路和主控电路,所述信号收发电路通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用于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包括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和开关电路,所述信号收发电路通过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电池,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所述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通过控制所述充放电控制电源芯片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主控电路;所述采样电路用于采集所述开关电路所处回路上的参数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主控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压保护电路,所述信号收发电路通过所述电压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电压保护电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所述电压保护电路接收所述主控电路的控制,控制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之间的电路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保护电路,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通过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用于保护所述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电池保护芯片和保护外围电路,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连接所述保护外围电路,所述保护外围电路连接所述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电池保护芯片连接所述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12195.7U CN219123960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移动电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12195.7U CN219123960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移动电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23960U true CN219123960U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24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12195.7U Active CN219123960U (zh) | 2022-12-28 | 2022-12-28 | 移动电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23960U (zh) |
-
2022
- 2022-12-28 CN CN202223512195.7U patent/CN2191239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51671B2 (en) |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system | |
US9142999B2 (en)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mall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modes | |
US9191075B2 (en) | Wireless power control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a wakeup signal to prevent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 |
RU2306653C1 (ru) | Беспроводная зарядная система с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ью | |
US6097973A (en) | Electronic circuit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1164192A (zh) | 电池组及其连接系统 | |
US20090212735A1 (en) | Reconfigurable charging control module | |
KR101171937B1 (ko) | 자기공진유도 방식을 이용한 멀티노드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및 무선 충전기기 | |
CN117691764A (zh) |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 |
US20230103280A9 (en) |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 |
CN202513680U (zh) | 一种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一种手机电池、手机 | |
US8810207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charge system and an AC adapter | |
US20120001589A1 (en) | Bidirectional wireless charging/discharging device | |
CN104685761A (zh) | 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及其供给电力控制方法 | |
EP3518371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n the basis of back cover-type mobile power supply | |
CN219123960U (zh) | 移动电源 | |
US20150065201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hereof | |
CN203260874U (zh) | 移动设备转接器 | |
KR101667884B1 (ko) | Rf 에너지 하비스팅을 이용하여 스마트 기기에 전력을 공급하는 케이스 | |
JP3806675B2 (ja) | パック電池とパック電池及び電気機器 | |
CN210444071U (zh) | 一种反向充电的智能锁 | |
KR100521025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용자 데이터 손실 방지 제어장치 및그 제어방법 | |
CN214412343U (zh) |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充电设备 | |
CN219322106U (zh) | 充电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219591552U (zh) | 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