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23396U -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23396U
CN219123396U CN202320372578.4U CN202320372578U CN219123396U CN 219123396 U CN219123396 U CN 219123396U CN 202320372578 U CN202320372578 U CN 202320372578U CN 219123396 U CN219123396 U CN 219123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vity
cover
cooling medium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25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俊
王庆
林志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25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23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23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23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盖体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用于填充冷却介质;其中,所述盖体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打开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空腔并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本申请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填充有冷却介质的至少部分第一空腔能够在热失控所产生的热量作用下打开,以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进行灭火,由此,使得盖体对电池箱体中的电池起到密封及物理防护的基础上,还能够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进行灭火,使盖体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

Description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箱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箱体是用于容纳电池单体,以及保护电池的结构。其中,电池箱体的箱本体为电池单体提供容纳空间,而盖体盖合于箱本体上,只能对电池起到密封及物理防护的作用,使得盖体的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电池箱体中,盖体只能对电池起到密封及物理防护的作用,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盖体,用于盖合在容纳电池单体的箱本体上,盖体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用于填充冷却介质;
其中,盖体被配置为能够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打开至少部分第一空腔并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
一方面,当电池正常工作时,盖体内部的第一空腔能够有效吸收电池所释放的热量,从而提高盖体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当电池内的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高温气体能够将盖体烧穿,使得填充有冷却介质的至少部分第一空腔打开,冷却介质流出,从而对热失控的位置进行灭火。由此,盖体在实现原有的密封及物理防护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吸收电池所释放的热量,以及对电池中热失控的位置进行灭火,从而使盖体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腔,全部第一子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盖体的内部;
其中,第一方向与箱本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一致。
一方面,将冷却介质填充于各第一子腔内,能够降低盖体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当多个电池单体组沿第一方向排布于箱本体中时,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被冲开时,电池单体内部的高温气体从泄压机构中冲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打开对应的第一子腔,并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以实现灭火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内部开设有与第一空腔相互独立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用于填充隔热材料。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空腔内部的隔热材料可以提升盖体的隔热性能,第一空腔内部的冷却介质能够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而烧穿盖体时,通过冷却介质对电池单体进行灭火,提高电池的可靠性。由此,两种材料相互配合,使盖体的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提高盖体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腔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腔,全部第二子腔与全部第一子腔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全部第二子腔中填充隔热材料,全部第一子腔中填充冷却介质,并且全部第二子腔与全部第一子腔沿第一方向交替布设。由此,使得盖体能够通过第二子腔内的隔热材料提升自身的隔热性能,同时,能够通过第一子腔内部的冷却介质实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的灭火功能,使得盖体的功能更加丰富多样。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包括盖本体及加强件,全部第一子腔开设于盖本体内,加强件沿盖本体的厚度方向凸设于盖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
通过在盖本体上凸出设置加强件,能够提高盖本体的结构强度,提升盖本体对于电池单体的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包括至少两个加强子件,全部加强子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在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各加强子件与第一子腔至少部分重合,并且被配置为其内部与该第一子腔连通。
由此,冷却介质可以同时填充在第一子腔及与该第一子腔连通的加强子件内部,从而增加冷却介质的储存量,提高冷却介质对于电池单体的灭火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体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空腔中靠近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上设置有供液部,供液部被配置为能够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打开以释放冷却介质。
供液部的设置能够提高填充有冷却介质的第一空腔的打开速率,加快冷却介质流出的速度,使得冷却介质对电池单体的灭火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体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空腔靠近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中至少部分区域减薄设置,并被构造为供液部。
通过将供液部进行减薄设置,使得盖体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通过热失控时高温气体烧穿供液部而打开第一空腔,释放冷却介质,操作更加简便,能够提高冷却介质流出的速度,提高灭火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包括:
箱本体,其内部开设容纳腔;
如上所述的盖体,盖合于箱本体上,以密封容纳腔。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如上所述的电池箱体;
多个电池单体组,容纳于电池箱体的容纳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第一子腔沿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间隔设置于盖体的内部,每个电池单体组包括沿与排布方向相交的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其中,各第一子腔的延伸方向与当前所在的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的排布方向一致。
通过上述结构,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内部的高温气体冲开泄压机构后,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打开填充有冷却介质的第一空腔,使第一空腔中的冷却介质快速流出,更准确地对电池单体进行灭火。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体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空腔靠近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中至少部分区域减薄设置。其中,减薄设置的至少部分区域与各电池单体上的泄压机构一一对应设置。
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高温气体从泄压机构冲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冲开对应的供液部,从而使冷却介质从供液部的位置快速流出,提高灭火效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
上述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在盖体内部开设第一空腔,并且在第一空腔内填充冷却介质,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填充有冷却介质的至少部分第一空腔能够在热失控所产生的热量作用下打开,以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进行灭火,由此,使得盖体对电池箱体中的电池起到密封及物理防护的基础上,还能够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进行灭火,使盖体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盖体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盖体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盖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0、电池;100、电池箱体;200、电池单体;10、盖体;20、箱本体;11、第一空腔;12、第二空腔;13、盖本体;14、加强件;21、容纳腔;111、第一子腔;112、供液部;121、第二子腔;141、加强子件;a、第一方向;b、盖本体的厚度方向;c、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在电池结构中,通常包括电池箱体及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可容纳于电池箱体内,即电池箱体用于为电池单体提供容纳空间。其中,电池箱体可以包括箱本体及盖体,箱本体与盖体相互盖合,以将容纳于其内部的电池单体进行密封。
然而,目前的盖体通常采用复合材料进行模压成型,或者采用钣金进行冲压成型。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盖体面向箱本体内部的一侧表面上粘贴云母纸等材料以实现热防护的功能。
由此,目前的盖体只能实现密封及物理防护的作用,功能单一,不利于提高盖体的利用率。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目前的电池箱体中,盖体只能起到密封及物理防护的作用,从而导致盖体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设计了一种盖体,在盖体的内部开设第一空腔,并且在第一空腔内填充冷却介质。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填充有冷却介质的至少部分第一空腔能够在热失控的热量作用下打开,以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进行灭火,由此,使得盖体对电池箱体中的电池起到密封及物理防护的基础上,还能够对热失控的电池单体进行灭火,使盖体的使用功能更加丰富。
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10,用于盖合在容纳电池单体的箱本体上。盖体10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11,第一空腔11用于填充冷却介质。其中,盖体10被配置为能够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打开至少部分第一空腔11并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当盖体10及箱本体应用于电池结构中时,盖体10与箱本体相互盖合,以对内部的电池单体进行密封防护。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盖体10及与之配合的箱本体也可以用于对其他结构的密封防护,例如用于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密封防护。
盖体10与箱本体相互盖合,两者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密封空间。可以理解地,箱本体可以设置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盖体10可以设置为板状结构,盖体10盖合于箱本体的开口侧。当然,箱本体与盖体10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盖体10的开口侧盖合于箱本体的开口侧。此外,盖体10与箱本体盖合之后,可以形成多种形状,例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盖体10内部开设第一空腔11,具体可以是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组合成型,具体的成型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在此不做赘述。
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内部产生的高温气体会从泄压机构等泄压机构处释放至电池单体外部。高温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冲击至盖体10上,并将盖体10烧穿,使盖体10中填充有冷却介质的至少部分第一空腔11被打开,冷却介质流出,可以对发生热失控的位置进行灭火。
为了便于冷却介质更迅速地从第一空腔11内流出,可以将冷却介质设置为冷却液,其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能够在第一空腔11被打开时更快速地流出,以对发生热失控的位置进行迅速灭火。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形式的冷却介质,例如气态冷却介质等,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由于盖体10内部开设第一空腔11,即盖体10的结构为中空设计,能够提高盖体10的保温性能。具体地,当电池正常工作向外散热时,盖体10内部的第一空腔11能够有效吸收热量,降低对电池内部及周围环境的温度影响,提高电池及周围环境中的部件正常工作的概率。
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当电池正常工作时,盖体10内部的第一空腔11能够有效吸收电池所释放的热量,从而提高盖体10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当电池内的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高温气体能够将盖体10烧穿,使得填充有冷却介质的至少部分第一空腔11打开,冷却介质流出,从而对热失控的位置进行灭火。
盖体10在实现原有的密封及物理防护作用的基础上,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吸收电池所释放的热量,提高盖体10对于电池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盖体10内的冷却介质能够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对热失控的位置进行灭火。由此,能够使盖体10所具有的功能更加丰富。
请参看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1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腔111,全部第一子腔111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于盖体10的内部。其中,第一方向a与箱本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池单体容纳于箱本体中时,通常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组,且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与第一方向a一致。其中,每一个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跟随该电池单体组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
因此,将全部第一子腔111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于盖体10的内部,能够使得各第一子腔111与每一个电池单体组中的泄压机构对应设置。一方面,将冷却介质填充于各第一子腔111内,能够降低盖体10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当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被冲开时,电池单体内部的高温气体从泄压机构中冲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打开对应的第一子腔111,并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以实现灭火功能。
请参看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内部开设有与第一空腔11相互独立的第二空腔12,第二空腔12用于填充隔热材料。
具体地,第一空腔11与第二空腔12相互独立设置,即第一空腔11与第二空腔12的内部空间互不影响。
由此,第一空腔11内的冷却介质能够实现对电池单体的灭火功能,而第二空腔12内的隔热材料能够提升盖体10的隔热性能,并且两者互不影响,使得盖体10的功能更加丰富多样。
可选地,第二空腔12内部所填充的隔热材料可以是气凝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隔热材料,在此不做赘述。
通过上述结构,第二空腔12内部的隔热材料可以提升盖体10的隔热性能,第一空腔11内部的冷却介质能够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而烧穿盖体10时,通过冷却介质对电池单体进行灭火,提高电池的可靠性。由此,两种材料相互配合,使盖体10的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提高盖体10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腔1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腔121,全部第二子腔121与全部第一子腔111沿第一方向a交替设置。
具体地,全部第二子腔121内均填充隔热材料,全部第一子腔111内均填充冷却介质。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盖体10的整体隔热性能。
此外,各第一子腔111与各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即各第一子腔11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电池单体组的泄压机构的正上方。而全部第二子腔121与全部第一子腔111沿第一方向a交替布设,即每一第二子腔121沿第一方向a设置于每相邻两个第一子腔111之间,从而提高盖体10的整体隔热性能。
通过上述结构,全部第二子腔121中填充隔热材料,全部第一子腔111中填充冷却介质,并且全部第二子腔121与全部第一子腔111沿第一方向a交替布设。由此,使得盖体10能够通过第二子腔121内的隔热材料提升自身的隔热性能,同时,能够通过第一子腔111内部的冷却介质实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的灭火功能,使得盖体10的功能更加丰富多样。
请参看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包括盖本体13及加强件14,全部第一子腔111开设于盖本体13内,加强件14沿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凸设于盖本体13的至少一侧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盖本体13是指实际与对应的箱本体进行盖合的结构。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是指,当盖本体13盖合于箱本体上时,由箱本体的内部指向盖本体13的方向。
加强件14沿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凸设于盖本体13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具体地,盖本体13沿自身厚度方向b具有面向箱本体内部的内表面及背向箱本体内部的外表面。加强件14可以凸出设置于盖本体13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凸出设置于盖本体13的内表面上,还可以同时凸出设置于盖本体13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上。
可以理解地,为了使箱本体内部能够容纳更多的电池单体,提高箱本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箱本体内部除了用于容纳电池单体之外的其他空间往往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占用箱本体内部的空间,可以将加强件14凸出设置于盖本体13的外表面上。
当盖体10内部开设第一空腔11时,相比于实心结构的盖体10,中空设计的盖体10在结构强度上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通过在盖本体13上凸出设置加强件14,能够提高盖本体13的结构强度,弥补上述问题。
由此,通过在盖本体13上凸出设置加强件14,能够提高盖本体13的结构强度,提升盖本体13对于电池单体的防护效果。
请一并参看图3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4包括至少两个加强子件141,全部加强子件141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且在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上,各加强子件141与第一子腔111至少部分重合,并且被配置为其内部与该第一子腔111连通。
具体地,在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上,当加强子件141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子腔111至少部分重合时,可以将该加强子件141的内部中空设置。
由此,冷却介质可以同时填充在第一子腔111及与该第一子腔111连通的加强子件141内部,从而增加冷却介质的储存量,提高冷却介质对于电池单体的灭火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体1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空腔11中靠近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上设置有供液部112,供液部112被配置为能够在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打开以释放冷却介质。
具体地,盖体10的厚度方向与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一致,即供液部112沿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设置于第一空腔11靠近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上。供液部112与填充有冷却介质的至少部分第一空腔11对应设置,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从电池单体内部释放的高温气体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将供液部112烧穿,从而使填充有冷却介质的第一空腔11打开,冷却介质流出,并对电池单体进行灭火。
由此,供液部112的设置能够提高填充有冷却介质的第一空腔11的打开速率,加快冷却介质流出的速度,使得冷却介质对电池单体的灭火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体1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空腔11靠近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中至少部分区域减薄设置,并被构造为供液部112。
具体地,由于供液部112的厚度小于盖本体13上其他位置的厚度,当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从电池单体内部冲出的高温气体首先将供液部112烧穿,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更快速地流出,对电池单体进行灭火。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供液部112与盖本体13上的其他位置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提高整体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进行组合成型,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供液部11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将供液部112设置为相互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及阀门,通过温度传感器感应箱本体内部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高度控制阀门的启闭,从而控制冷却介质的流出。
通过将供液部112进行减薄设置,使得盖体10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通过热失控时高温气体烧穿供液部112而打开第一空腔11,释放冷却介质,操作更加简便,能够提高冷却介质流出的速度,提高灭火效率。
请参看图7,基于与上述盖体1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箱体100,包括箱本体20及如上所述的盖体10。其中,箱本体20内部开设容纳腔21。盖体10盖合于箱本体20上,以密封容纳腔21。
基于与上述电池箱体10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100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组及如上所述的电池箱体100。其中,多个电池单体组容纳于电池箱体100的容纳腔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第一子腔111沿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间隔设置于盖体10的内部,每个电池单体组包括沿与排布方向相交的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其中,各第一子腔111的延伸方向与当前所在的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的排布方向一致。
具体地,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与第一方向a一致,且每个电池单体组包括沿与第一方向a相交的第二方向c并排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200。
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c相互垂直,即各个电池单体组及每个个电池单体组中的各电池单体200分别沿箱本体2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排布。由于各电池单体200的尺寸相同,使得每组中的各电池单体200上的泄压机构沿第二方向c对齐排布。
由此,将每一个第一子腔111沿第二方向c延伸设置,并且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使得各第一子腔111与每个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对齐,即第一子腔11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个电池单体组中泄压机构的正上方。
当电池单体20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0内部的高温气体首先冲开泄压机构,并从泄压机构向外释出。因此,将第一子腔11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个电池单体组中泄压机构的正上方泄压机构,能够使高温气体更快、更准确地冲开盖体10中填充有冷却介质的第一空腔11,使得第一空腔11内的冷却介质能够更快流出,以便于对电池单体200进行灭火。
通过上述结构,泄压机构当电池单体20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0内部的高温气体冲开泄压机构后,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打开填充有冷却介质的第一空腔11,使第一空腔11中的冷却介质快速流出,更准确地对电池单体200进行灭火。
请一并参看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盖体1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空腔11靠近箱本体20一侧的腔壁中至少部分区域减薄设置。其中,减薄设置的至少部分区域与各电池单体200上的泄压机构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第一空腔11沿盖本体13的厚度方向b靠近箱本体20一侧的腔壁中减薄设置的至少部分区域即为供液部112。当电池单体20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气体从泄压机构冲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冲开对应的供液部112,从而使冷却介质从供液部112的位置快速流出,提高灭火效率。
此外,由于每一个电池单体200的泄压机构的正上方均对应设置一供液部112,当其中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20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气体从对应的泄压机构中冲出,能够更快速地冲开正上方对应的供液部112,使冷却介质更快速地流出,提高灭火效率。
基于与上述电池100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1000。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盖本体13的内部开设相互独立的第一空腔11及第二空腔12,并且在第一空腔11中填充冷却介质,在第二空腔12中填充隔热材料。在第二空腔12的隔热材料的作用下,能够提升盖体10的隔热性能。并且第一空腔11中的冷却介质能够在电池单体200发生热失控时流出,以进行灭火。
进一步地,盖本体13背向箱本体20内部的一侧表面上凸设有加强子件141,每一加强子件141沿第二方向c延伸设置。此外,各加强子件141之间沿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并与第一空腔11中的各第一子腔111一一对应连通。
其中,每一个第一子腔111及对应连通的加强子件141内部均填充有冷却介质,第二空腔12中的每一个第二子腔121中均填充有气凝胶,气凝胶能够提高盖体10的整体隔热性能。
当各电池单体200容纳于容纳腔21内时,盖体10盖合于箱本体20上,并且每一个加强子件141对应设置于每个电池单体组上泄压机构的正上方。
当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200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单体200内部的高温气体冲开泄压机构,并将正上方所对应的供液部112烧穿,使得冷却介质流出,并对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200进行快速灭火。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盖体,其特征在于,用于盖合在容纳电池单体的箱本体上,所述盖体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填充冷却介质;
其中,所述盖体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打开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空腔并释放其内部的冷却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腔,全部所述第一子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箱本体内的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互独立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用于填充隔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腔,全部所述第二子腔与全部所述第一子腔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盖本体及加强件,全部所述第一子腔开设于所述盖本体内,所述加强件沿所述盖本体的厚度方向凸设于所述盖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至少两个加强子件,全部所述加强子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所述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各所述加强子件与所述第一子腔至少部分重合,并且被配置为其内部与该所述第一子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空腔靠近所述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上设置有供液部,所述供液部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时打开以释放冷却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空腔靠近所述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中至少部分区域减薄设置,并被构造为所述供液部。
9.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本体,其内部开设容纳腔;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盖体,盖合于所述箱本体上,以密封所述容纳腔。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箱体;
多个电池单体组,容纳于所述电池箱体的所述容纳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腔,全部所述第一子腔沿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组的排布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盖体的内部;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组包括沿与所述排布方向相交的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
其中,各所述第一子腔的延伸方向与当前所在的所述电池单体组上的泄压机构的排布方向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空腔靠近所述箱本体一侧的腔壁中至少部分区域减薄设置;
其中,减薄设置的至少部分区域与各所述电池单体上的泄压机构一一对应设置。
13.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CN202320372578.4U 2023-03-03 2023-03-03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19123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578.4U CN219123396U (zh) 2023-03-03 2023-03-03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2578.4U CN219123396U (zh) 2023-03-03 2023-03-03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23396U true CN219123396U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2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2578.4U Active CN219123396U (zh) 2023-03-03 2023-03-03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23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03800A1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KR102030726B1 (ko) 배터리 팩
CN107431157A (zh) 电池模块
CA2177589A1 (en) Encapsulation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ttery
CN217334363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0791060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热失控控制装置
CN217182277U (zh) 一种储能预制箱和换电站
KR20220070835A (ko) 열확산 억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9123396U (zh) 盖体、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KR102273195B1 (ko) 개선된 냉각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CN112018288B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电池包、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
CN218887412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WO2015058376A1 (en) Vehicle battery and vehicle using the same
CN216529115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0400827U (zh) 电池包用泄压组件、电池包及汽车
CN220544135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及车辆
CN218498294U (zh) 一种电池盖板、单体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8569116U (zh) 电池包盖板和电池包
CN21541837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盖板
CN220774641U (zh) 一种具有热扩散防护结构的大圆柱电芯电池
CN220628072U (zh) 电池包
CN220324609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CN219832884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9497923U (zh) 吸热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9350553U (zh) 单体电池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