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441U -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7441U
CN219107441U CN202221615881.4U CN202221615881U CN219107441U CN 219107441 U CN219107441 U CN 219107441U CN 202221615881 U CN202221615881 U CN 202221615881U CN 219107441 U CN219107441 U CN 219107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abinet
contact
plc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158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桂光
韦秋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t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t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t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ti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158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7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7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7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包括:柜体以及设于所述柜体上的第一通信触点,所述柜体,用于可拆卸连接外部的待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触点,用于建立所述待通信设备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在通信柜的柜体上设有第一通信触点,且柜体与外部的待通信设备可拆卸连接,在待通信设备连接于柜体时,通过第一通信触点建立待通信设备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无需额外增设较多的PLC通信线也可实现待通信设备与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减少了通信柜内部走线数量,降低了通信柜内走线复杂度,进而降低了通信柜内的接线难度。

Description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电力载波通信)通信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电场合。比如,在通信柜中,通过PLC 技术将多个安装在通信柜中的待通信设备实现通信互联。
而在现有技术中,待通信设备与通信柜之间以及通信柜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之间均需要利用额外设置的PLC通信线实现PLC通信连接,因此需要专门进行PLC通信线的接线工作,该PLC通信方式不仅导致通信柜内部的走线复杂,在通信柜所安装的模块数量较多时,还大大增加了接线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通信柜内走线繁琐且接线难度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柜,包括柜体以及设于所述柜体上的第一通信触点,其中:
所述柜体,用于可拆卸连接外部的待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触点,用于建立所述待通信设备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柜体包括主体部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丁导轨,所述丁导轨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待通信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设于所述主体部内侧临近所述丁导轨的位置上;和/或,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设于所述丁导轨上。
可选的,所述柜体包括主体部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通信背板,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设于所述通信背板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槽;当所述通信背板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时,所述第一通信触点通过所述第一通槽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内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固定粘接于所述柜体,所述第一通信触点通过第一通信线与所述PLC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和/或,
所述柜体设有贯穿其上的定位孔,第二通信线可拆卸插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当所述第二通信线穿设于所述定位孔时,所述第二通信线远离所述PLC通信设备的一端充当所述第一通信触点。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交互系统,所述通信交互系统包括PLC 通信设备以及上述的通信柜,所述PLC通信设备设有第一通信线,所述PLC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连接,用以建立所述PLC通信设备与外部的待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交互系统,所述通信交互系统包括上述的通信柜、第二通信触点以及PLC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柜,用于可拆卸连接外部的待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触点用于建立所述待通信设备与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信交互系统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通信背板,所述第二通信触点设于所述通信背板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通信柜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槽;当所述通信背板连接于所述通信柜时,所述第二通信触点通过所述第二通槽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基于上述通信柜,在通信柜的柜体上设有第一通信触点,且柜体与外部的待通信设备可拆卸连接,在待通信设备连接于柜体时,通过第一通信触点建立待通信设备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无需额外增设较多的PLC通信线也可实现待通信设备与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减少了通信柜内部走线数量,降低了通信柜内走线复杂度,进而降低了通信柜内的接线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申请的主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丁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触点的设置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触点的设置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触点的设置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触点的设置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背板与控制柜的连接效果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背板与控制柜的连接效果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通信柜A;11、第一通信触点;12、主体部;13、丁导轨;131、第一导轨部;132、第二导轨部;133、导轨槽;14、通信背板;15、第一通槽;20、 PLC通信设备;21、第一通信线;30、待通信设备;31、第三通信触点;40、通信柜B;50、第二通信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置”、“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解决传统通信柜内走线繁琐、接线难度较大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通信柜A10,包括柜体以及设于所述柜体上的第一通信触点11,其中:
所述柜体,用于可拆卸连接外部的待通信设备30;
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用于建立所述待通信设备30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通信柜A10是指PLC(电力载波通信)柜,可实现电机开关控制的PLC电气柜,PLC通信柜A10具有过载、短路、缺相保护等保护功能。待通信设备30为接受通信柜A10控制管理的器件或设备,具体可以为但不仅限于断路器、继电器、信号隔离器或变频器,待通信设备30与通信柜A10的柜体可拆卸连接,在待通信设备30连接于柜体时,可以上传通信信号至通信柜A10,亦可接收通信柜A10发送的通信信号并按照通信柜A10发送的通信信号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待通信设备30为断路器,在断路器连接于柜体时,可以根据通信柜A10下发的通信信号实现线路断开或闭合的功能。
通信柜A10的柜体上设有第一通信触点11,第一通信触点11为能实现PLC 通信功能的金属触点,第一通信触点11可以固定于柜体上,也可以设于其他介质上,该介质与柜体存在相应的连接关系,以确保第一通信触点11与柜体之间存在连接关系。在待通信设备30连接于柜体时,可通过第一通信触点11与通信柜A10外部的PLC通信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
PLC通信设备20为任意具备PLC通信功能的设备,PLC通信设备20用于通过第一通信触点11与连接于通信柜A10的待通信设备30实现通信互联,即 PLC通信设备20与柜体上的第一通信触点11建立通信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包括:PLC通信设备20直接与第一通信触点11接触连接,亦或者,PLC通信设备20通过连接介质与第一通信触点11接触连接,其中,连接介质为能够传递PLC通信信号的介质。
通过第一通信触点11建立待通信设备30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无需额外增设较多的PLC通信线也可实现待通信设备30与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减少了通信柜A10内部走线数量,降低了通信柜A10内走线复杂度,进而降低了通信柜A10内的接线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柜体包括主体部12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2的丁导轨13,所述丁导轨13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待通信设备30。
具体的,主体部12用于对设于主体部12内的元器件或丁导轨13提供支撑作用,丁导轨13与主体部12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螺栓固定、焊接固定或背胶粘接固定。待通信设备30可拆卸连接于丁导轨13,在待通信设备30连接于丁导轨13时,丁导轨13可用于导引、固定待通信设备30,即待通信设备30可在丁导轨13上实现直线往复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设于所述主体部12内侧临近所述丁导轨13的位置上;和/或,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设于所述丁导轨13上。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丁导轨13包括第一导轨部131、第二导轨部132和导轨槽133,第一导轨部131和第二导轨部132设于导轨槽133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令待通信设备30为断路器,第一通信触点11可沿着断路器在丁导轨13 上的直线运动方向,设于第一导轨部131、第二导轨部132或导轨槽133上,如图4所示,第一通信触点11按照预设间隔分布于第一导轨部131上相对断路器的侧面上。如图5所示,第一通信触点11按照预设间隔分布于第二导轨部132 上相对断路器的侧面上。如图6所示,第一通信触点11按照预设间隔分布于导轨槽133上相对断路器的侧面上。如图4至图6所示,待通信设备30上与第一通信触点11对应设有第三通信触点31,第三通信触点31与第一通信触点11相接触以实现待通信设备30与PLC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一通信触点11还可沿着丁导轨13的导引方向设于主体部12内侧壁上且位于丁导轨13的顶部或底部,在主体部12内侧壁上第一通信触点11与丁导轨 13所处位置之间保持预设距离,预设距离用于指示待通信设备30上第三通信触点31与第一通信触点11接触连接时第一通信触点11与丁导轨13所处位置之间的距离,预设距离的大小将会影响第三通信触点31在待通信设备30上的位置,即令第一通信触点11的位置与第三通信触点31在待通信设备30上的位置相对应。如图7所示,第一通信触点11沿着丁导轨13的导引方向设于主体部12内侧壁上且位于丁导轨13的顶部,第三通信触点31设于待通信设备30上与第一通信触点11相对应的位置。
第一通信触点11可以通过打背胶的形式单独固定粘接于主体部12上或丁导轨13上,也可以在主体部12和丁导轨13上均设置有第一通信触点11,以适应于不同的待通信设备30,确保不同的待通信设备30连接于丁导轨13时可以通过第一通信触点11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包括主体部12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2 的通信背板14,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设于所述通信背板14的表面。
具体的,如图8所示,第一通信触点11可以通过打背胶的形式固定粘接于通信背板14上,通信背板14相当于第一通信触点11的搭载介质,即通信背板 14用于搭载第一通信触点11,通信背板14与PLC通信设备20之间存在PLC 通信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包括:PLC设备直接与通信背板14上的第一通信触点11接触连接,亦或者,PLC设备通过连接介质与通信背板14上的第一通信触点11接触连接,其中,连接介质为能够传递PLC通信信号的介质。在通信背板14连接于主体部12时,待通信设备30通过通信背板14上的第一通信触点 11与外部PLC通信设备20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2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槽15;当所述通信背板14连接于所述主体部12时,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通过所述第一通槽15 延伸至所述主体部12内侧。
具体的,主体部12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信触点11相对应的第一通槽15,每个第一通槽15设于临近丁导轨13的位置上,如图9所示,在通信背板14连接于主体部12时,通信背板14上的各个第一通信触点11通过主体部12上的各个第一通槽15与主体部12内待通信设备30上的第三通信触点31接触连接,在通信背板14还连接于外部PLC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下,以实现待通信设备30 与外部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PLC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固定粘接于所述柜体,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通过第一通信线21与所述PLC通信设备20通信连接;和/或,
所述柜体设有贯穿其上的定位孔,第二通信线可拆卸插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当所述第二通信线穿设于所述定位孔时,所述第二通信线远离所述PLC通信设备20的一端充当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
具体的,第一通信触点11通过打背胶的形式固定粘接于柜体,第一通信触点11通过与PLC通信设备20固定连接的第一通信线21,建立待通信设备30 与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第一通信线21为能够传递PLC信号的电力传输线,即第一通信线21相当于PLC通信设备20与第一通信触点11之间的连接介质,第一通信线21固定粘接于柜体,在PLC通信设备20连接于第一通信线21、且第一通信触点11连接于第一通信线21时,则可实现第一通信触点 11通过第一通信线21与PLC通信设备20通信连接,进而在待通信设备30连接于柜体时令第一通信触点11与第三通信触点31接触连接,从而建立待通信设备30与外部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
还可以令PLC通信设备20与第一通信触点11之间的连接介质固定于PLC 通信设备20上,即令第二通信线可拆卸连接于柜体。针对连接于PLC通信设备 20的第二通信线,柜体上设有贯穿的定位孔,第二通信线可拆卸穿设于定位孔,并将第二通信线远离PLC通信设备20的一端作为第一通信触点11,也就是将第二通信线穿设于定位孔的一端充当第一通信触点11,定位孔设于柜体上临近固定导轨的位置,即第二通信线穿过定位孔置于柜体内的一端作为第一通信触点11,并在待通信设备30连接于柜体时第一通信触点11与第三通信触点31接触连接,从而实现待通信设备30与外部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交互系统A1,所述通信交互系统A1包括PLC通信设备2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柜A10,所述PLC通信设备20设有第一通信线21,所述PLC通信设备20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21与所述第一通信触点11连接,用以建立所述PLC通信设备20与外部的待通信设备30之间的通信连接。
具体的,PLC通信设备20连接有第一通信线21,第一通信线21的一端可以通过打背胶的形式固定粘接于PLC通信设备20,第一通信线21的另一端用于与通信柜A10上的第一通信触点11接触连接,即令第一通信线21上远离PLC 通信设备20的一端与第一通信触点11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通信线21上远离PLC 通信设备20的一端与第一通信触点11接触连接时,PLC通信设备20与连接于通信柜A10的待通信设备30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交互系统A2,所述通信交互系统A2包括通信柜B40、第二通信触点50以及PLC通信设备20,其中:
所述通信柜B40,用于可拆卸连接外部的待通信设备30;
所述第二通信触点50用于建立所述待通信设备30与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柜B40为未设有通信触点的可编程控制柜,即通信柜B40与通信柜A10的区别仅在于内部未设有通信触点,其余结构均与通信柜A10 保持一致,第二通信触点50独立于通信柜B40设置,并非作为通信柜B40的部件,第二通信触点50为能够实现PLC通信功能的金属触点,第二通信触点50 可拆卸连接于通信柜B40,且第二通信触点50可与PLC通信设备20直接接触连接,亦可通过连接介质与PLC通信设备20建立连接关系,连接介质为能够传递PLC信号的介质,在第二通信触点50连接于通信柜B40、且待通信设备30 也连接于通信柜B40、且第二通信触点50连接于PLC通信设备20时,PLC通信设备20通过第二通信触点50与通信交互系统之外的待通信设备30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第二通信触点50建立待通信设备30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无需额外增设较多的PLC通信线也可实现待通信设备30与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减少了通信柜B40内部走线数量,降低了通信柜B40内走线复杂度,进而降低了通信柜B40内的接线难度。
待通信设备30上设有与第二通信触点50相对应的第三通信触点31,在待通信设备30连接于通信柜B40、且第二通信触点50连接于通信柜B40时,第三通信触点31与第二通信触点50接触连接,从而实现PLC通信设备20与外部待通信设备30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交互系统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通信背板,所述第二通信触点50设于所述通信背板的表面。
具体的,通信背板用于作为第二通信触点50的承载介质,用于实现第二通信触点50与通信柜B4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信背板与PLC通信设备20之间存在PLC通信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包括:PLC设备直接与通信背板上的第二通信触点50接触连接,亦或者,PLC设备通过连接介质与通信背板上的第二通信触点50建立通信连接,其中,连接介质为能够传递PLC通信信号的介质,连接介质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线21。第二通信触点50设于通信背板的表面,在通信背板连接于主体部时,也就是第二通信触点50连接于通信柜B40,令第二通信触点50与连接于通信柜B40的待通信设备30上的第三通信触点31接触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柜B40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槽;当所述通信背板连接于所述通信柜B40时,所述第二通信触点50通过所述第二通槽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内侧。
具体的,第二通槽具体设于通信柜B40上临近丁导轨13的位置上,在通信背板连接于通信柜B40时,通信背板上的各个第一通信触点11通过通信柜B40 上的各个第二通槽与通信柜B40内待通信设备30上的第三通信触点31接触连接,在通信背板还连接于外部PLC通信设备20的情况下,以实现待通信设备 30与外部PLC通信设备20之间的PLC通信,第二通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参考图8中第一通槽15的设置效果示意图。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柜包括柜体以及设于所述柜体上的第一通信触点,其中:
所述柜体,用于可拆卸连接外部的待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触点,用于建立所述待通信设备与外部的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主体部和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丁导轨,所述丁导轨用于可拆卸连接所述待通信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设于所述主体部内侧临近所述丁导轨的位置上;和/或,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设于所述丁导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主体部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通信背板,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设于所述通信背板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通槽;当所述通信背板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时,所述第一通信触点通过所述第一通槽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触点固定粘接于所述柜体,所述第一通信触点通过第一通信线与所述PLC通信设备通信连接;和/或,
所述柜体设有贯穿其上的定位孔,第二通信线可拆卸插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当所述第二通信线穿设于所述定位孔时,所述第二通信线远离所述PLC通信设备的一端充当所述第一通信触点。
7.一种通信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交互系统包括PLC通信设备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柜,所述PLC通信设备设有第一通信线,所述PLC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与所述第一通信触点连接,用以建立所述PLC通信设备与外部的待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8.一种通信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交互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柜、第二通信触点以及PLC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通信柜,用于可拆卸连接外部的待通信设备;
所述第二通信触点用于建立所述待通信设备与PLC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交互系统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主体部的通信背板,所述第二通信触点设于所述通信背板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柜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通槽;当所述通信背板连接于所述通信柜时,所述第二通信触点通过所述第二通槽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内侧。
CN202221615881.4U 2022-06-23 2022-06-23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Active CN219107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5881.4U CN219107441U (zh) 2022-06-23 2022-06-23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15881.4U CN219107441U (zh) 2022-06-23 2022-06-23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7441U true CN219107441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2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15881.4U Active CN219107441U (zh) 2022-06-23 2022-06-23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7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65834A3 (en) Hvac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68011A1 (en) Cable for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CN113992234B (zh) 用于车辆v2x设备的电路、车辆v2x设备以及车辆
US7920389B2 (en) Board hardware device and radio frequency blind-mate connection device
CN219107441U (zh) 通信柜以及通信交互系统
KR20010091050A (ko) 전자밸브 매니폴드
CN2482238Y (zh) 射频转换连接器
EP0778665A1 (en) Branching device
CN217825718U (zh) Plc通信系统
CN101989720B (zh) 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插座
CN217894108U (zh) 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运输设备
EP1170835A1 (en) Two-wire type wiring case
CN221446237U (zh) 一种液冷柜pcba测试装置
KR100722531B1 (ko) 직류 전원 분배반
TW200713182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rive and control device, crystal display panel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system
CN220121308U (zh) 一种多功能声光报警信号驱动卡
CN113114296A (zh) 一种433射频信号与蓝牙无线信号的转接器
CN213366763U (zh) 一种双工隔离器
CN108598943A (zh) 一种全兼容在线监控电力箱
CN221079651U (zh) 一种便于信号排线抗干扰的结构
CN218386214U (zh) 一种具有信息传输功能的电力线分配装置
CN216904903U (zh) 一种光模块
CN220934648U (zh) 防水用电器控制箱及视频控制装置
CN219611783U (zh) 一种车载专用单一信道多传输通信介质快速切换装置
CN217824970U (zh) Plc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