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0477U - 一种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0477U
CN219090477U CN202222428203.3U CN202222428203U CN219090477U CN 219090477 U CN219090477 U CN 219090477U CN 202222428203 U CN202222428203 U CN 202222428203U CN 219090477 U CN219090477 U CN 219090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er
frame
opening
assembly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282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雪芳
温振英
申淑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4282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0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0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0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架,包括:夹子;连接杆,其一端连接于夹子,连接杆可形变;撑开组件,其连接于连接杆的另一端,撑开组件具有至少两个撑开部,至少两个撑开部之间形成撑开空间。首先将夹子夹紧在病床的旁侧且靠近病患脸部的位置,然后弯折连接杆,从而使撑开组件位于病患脸部的正上方,且使撑开组件与病患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最后在两个撑开部上铺设无菌毛巾,即无菌毛巾和病患的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减少病患的恐惧感和不适感;另外,至少两个撑开部能增大与无菌毛巾的接触面积,无菌毛巾能较为稳定的铺设在撑开组件上。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支撑架。
背景技术
病患透析时需要在身上插管,插设的管道会绕过病患的脸部,由于病患的脸部会带有一定的细菌,而绕过病患的脸部的管道会携带细菌,从而影响透析的效果。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管道的污染,会在病患的脸部铺设无菌毛巾,通过无菌毛巾隔开管道和病患的脸部,由于透析时间较长,被无菌毛巾覆盖着脸部的病患会产生极大的恐惧和不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支撑架,包括:夹子;连接杆,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夹子,所述连接杆可形变;撑开组件,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撑开组件具有至少两个撑开部,至少两个所述撑开部之间形成撑开空间。
首先将夹子夹紧在病床的旁侧且靠近病患脸部的位置,然后弯折连接杆,从而使撑开组件位于病患脸部的正上方,且使撑开组件与病患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最后在两个撑开部上铺设无菌毛巾,即无菌毛巾和病患的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减少病患的恐惧感和不适感;另外,至少两个撑开部能增大与无菌毛巾的接触面积,无菌毛巾能较为稳定的铺设在撑开组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开组件包括具有弹性的撑开杆,所述撑开杆设置有多条,多条所述撑开杆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撑开部位于所述撑开杆的另一端。
多条撑开杆间隔设置,且由于撑开杆具有弹性,弯折多条撑开杆从而形成伞状的结构,从而能完全撑开无菌毛巾;多条撑开杆对无菌毛巾形成多点支撑,减少无菌毛巾在使用时掉落的情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开组件包括:连接架,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撑开架,其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两个,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位于下侧的所述撑开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的底部,所述撑开部位于所述撑开架的顶面。
上侧的撑开架和下侧的撑开架相对滑动,且由于下侧的撑开架滑动连接于上侧的撑开架,因此下侧的撑开架的滑动路径受到限定,进而能限定两个撑开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便于无菌毛巾铺设在撑开组件上;且由于两个撑开架为上下两层,两层撑开架上可分别放置无菌毛巾,透析管道可以在两条管道之间经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撑开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连接架和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的相对位置。
当病患平躺或者侧躺时,病患的脸部和撑开组件之间的间距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上侧的撑开架和连接架之间形成的角度,从而调节撑开架和病患的脸部之间的间距;另外,不使用支撑架时,将撑开架贴紧在连接架的侧壁,起到便于收纳的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穿设所述连接架和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
限位螺栓连接于连接架和撑开架,上述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操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开组件包括:连接框,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撑开框,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撑开框连接于所述连接框,所述撑开部位于所述撑开框的顶部。
无菌毛巾铺设在两个撑开框上,通过撑开框以限定无菌毛巾与患者的脸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撑开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框,两个所述撑开框的转动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撑开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限定所述连接框和两个所述撑开框之间的相对位置。
通过定位件限定连接框和撑开框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两个撑开部之间形成的间距,进而适配无菌毛巾铺开的面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包括两个定位螺栓,两个所述定位螺栓均穿设所述连接框且分别穿设两个所述撑开框。
定位螺栓限定连接框和撑开框的相对位置,上述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夹子;2、连接杆;3、撑开组件;31、撑开部;32、撑开杆;33、连接架;331、第一连接板;332、第二连接板;3321、限位座;34、撑开架;341、第一撑开杆;3411、滑动板;342、第二撑开杆;35、限位件;36、连接框;37、撑开框;371、第三撑开杆;372、第四撑开杆;38、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撑架作出如下实施例1:
一种支撑架包括夹子1、连接杆2和撑开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夹子1为现有技术,具体是用于夹持物品的带弹簧的夹子1,夹子1在使用时可以单手操作,较为方便,且夹子1可以夹持在不同厚度的床板上,较为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子1也可以替换为嵌设板,嵌设板卡接在床垫和床板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的一端与夹子1连接,连接杆2可发生形变。
具体的,由于连接杆2可发生形变,即连接杆2可以折成任意形状,从而改变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夹子1之间形成的间距,且由于连接杆2的形状可调,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单手可操作,较为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与连接杆2的另一端连接,撑开组件3具有撑开部31,且撑开部3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撑开部31之间形成撑开空间。
首先将夹子1夹紧在病床的旁侧且靠近病患脸部的位置,然后弯折连接杆2,从而使撑开组件3位于病患脸部的正上方,且使撑开组件3与病患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最后在两个撑开部31上铺设无菌毛巾,即无菌毛巾和病患的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减少病患的恐惧感和不适感;另外,至少两个撑开部31能增大与无菌毛巾的接触面积,无菌毛巾能较为稳定的铺设在撑开组件3上。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包括撑开杆32,撑开杆32具有弹性,且撑开杆32设置有多条,多条撑开杆32的其中一端均与连接杆2的另一端连接,撑开部31位于撑开杆32的另一端。
具体的,多条撑开杆32形成八爪状或者伞状的结构。
多条撑开杆32间隔设置,且由于撑开杆32具有弹性,弯折多条撑开杆32从而形成伞状的结构,从而能完全撑开无菌毛巾;多条撑开杆32对无菌毛巾形成多点支撑,减少无菌毛巾在使用时掉落的情形。
在使用支撑架时,首先将夹子1夹紧在病患旁侧且靠近于病患的脸部,然后按压连接杆2从而使撑开组件3位于脸部的正上方,调节撑开杆32的形状,最后将无菌毛巾铺设在撑开部31上,则可以使无菌毛巾和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进而减少病患的恐惧。
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撑架作出如下实施例2:
一种支撑架包括夹子1、连接杆2和撑开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夹子1为现有技术,具体是用于夹持物品的带弹簧的夹子1,夹子1在使用时可以单手操作,较为方便,且夹子1可以夹持在不同厚度的床板上,较为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子1也可以替换为嵌设板,嵌设板卡接在床垫和床板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的一端与夹子1连接,连接杆2可发生形变。
具体的,由于连接杆2可发生形变,即连接杆2可以折成任意形状,从而改变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夹子1之间形成的间距,且由于连接杆2的形状可调,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单手可操作,较为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与连接杆2的另一端连接,撑开组件3具有撑开部31,且撑开部3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撑开部31之间形成撑开空间。
首先将夹子1夹紧在病床的旁侧且靠近病患脸部的位置,然后弯折连接杆2,从而使撑开组件3位于病患脸部的正上方,且使撑开组件3与病患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最后在两个撑开部31上铺设无菌毛巾,即无菌毛巾和病患的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减少病患的恐惧感和不适感;另外,至少两个撑开部31能增大与无菌毛巾的接触面积,无菌毛巾能较为稳定的铺设在撑开组件3上。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包括连接架33和撑开架34。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33与连接杆2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的,连接架33包括第一连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板332,第一连接板331呈水平设置,第二连接板332呈竖直设置,第二连接板33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板33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331的两端,则第一连接板331和两个第二连接板332连接形成类似H形的结构。
具体的,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3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架34设置有两个,两个撑开架34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的,撑开架34包括第一撑开杆34132和第二撑开杆34232,第一撑开杆34132垂直于连接架33,第一撑开杆34132设置有两条,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相互平行,且第二撑开杆34232设置有多条,多条第二撑开杆34232连接于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之间,且多条第二撑开杆34232间隔设置,第一撑开杆34132和第二撑开杆34232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侧的撑开架34连接于连接架33。
具体的,位于上侧的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板332上。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下侧的撑开架34滑动连接于位于上侧的撑开架34的底部,且位于下侧的撑开架34的滑动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
具体的,位于上侧的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滑动板3411,位于下侧的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分别穿设于两个滑动板3411,且位于下侧的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其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部31位于撑开架34的顶面。
具体的,撑开部31位于第一撑开杆34132和第二撑开杆34232形成的面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侧的撑开架34与连接架33转动连接,位于上侧的撑开架34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
具体的,位于上侧的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分别转动连接于两块第二连接板332。
上侧的撑开架34和下侧的撑开架34相对滑动,且由于下侧的撑开架34滑动连接于上侧的撑开架34,因此下侧的撑开架34的滑动路径受到限定,进而能限定两个撑开部31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便于无菌毛巾铺设在撑开组件3上。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还包括限位件35,限位件35连接于连接架33,限位件35用于限定连接架33和位于上侧的撑开架34的相对位置。
具体的,在两块第二连接板332上均连接有限位座3321,且位于上侧的两条第一撑开杆34132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限位座3321。
当病患平躺或者侧躺时,病患的脸部和撑开组件3之间的间距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上侧的撑开架34和连接架33之间形成的角度,从而调节撑开架34和病患的脸部之间的间距;另外,不使用支撑架时,将撑开架34贴紧在连接架33的侧壁,起到便于收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5包括限位螺栓,限位螺栓穿设连接架33和位于上侧的撑开架34。
具体的,限位螺栓设置有一条,限位螺栓穿设相邻的对应限位座3321和第一撑开杆34132。
限位螺栓连接于连接架33和撑开架34,上述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操作
在使用支撑架时,首先将夹子1夹紧在病患旁侧且靠近于病患的脸部,然后按压连接杆2从而使撑开组件3位于脸部的正上方,松开限位螺栓,转动上侧的第一撑开杆34132,直至上侧的撑开架34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再次将限位螺栓插入对应的限位座3321和第一撑开杆34132上,然后推动下侧的撑开架34,最后将无菌毛巾铺设在撑开部31上,则可以使无菌毛巾和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进而减少病患的恐惧。
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撑架作出如下实施例3:
一种支撑架包括夹子1、连接杆2和撑开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夹子1为现有技术,具体是用于夹持物品的带弹簧的夹子1,夹子1在使用时可以单手操作,较为方便,且夹子1可以夹持在不同厚度的床板上,较为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子1也可以替换为嵌设板,嵌设板卡接在床垫和床板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的一端与夹子1连接,连接杆2可发生形变。
具体的,由于连接杆2可发生形变,即连接杆2可以折成任意形状,从而改变连接杆2的另一端与夹子1之间形成的间距,且由于连接杆2的形状可调,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单手可操作,较为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与连接杆2的另一端连接,撑开组件3具有撑开部31,且撑开部31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撑开部31之间形成撑开空间。
首先将夹子1夹紧在病床的旁侧且靠近病患脸部的位置,然后弯折连接杆2,从而使撑开组件3位于病患脸部的正上方,且使撑开组件3与病患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最后在两个撑开部31上铺设无菌毛巾,即无菌毛巾和病患的脸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减少病患的恐惧感和不适感;另外,至少两个撑开部31能增大与无菌毛巾的接触面积,无菌毛巾能较为稳定的铺设在撑开组件3上。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包括连接框36和撑开框37。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框36连接于连接杆2的另一端。
具体的,连接框36呈C字形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框37设置有两个,两个撑开框37均连接于连接框36,撑开部31位于撑开框37的顶部。
具体的,两个撑开框37的结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具体的,撑开框37包括第三撑开杆37132和第四撑开杆37232,第三撑开杆37132设置有两条,第四撑开杆37232连接于两条第三撑开杆37132之间,两条第三撑开杆37132连接于连接框36,撑开部31位于第四撑开杆37232上。
无菌毛巾铺设在两个撑开框37上,通过撑开框37以限定无菌毛巾与患者的脸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撑开框37均转动连接于连接框36,且两个撑开框37的转动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具体的,四条第三撑开杆37132均转动连接于连接框36,且四条第三撑开杆37132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不同撑开框37上的同一侧的对应的第三撑开杆37132的转动点为同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撑开组件3还包括定位件38,定位件38用于限定连接框36和两个撑开框37之间的相对位置。
通过定位件38限定连接框36和撑开框37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两个撑开部31之间形成的间距,进而适配无菌毛巾铺开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38包括两个定位螺栓,两个定位螺栓均穿设连接框36,且两个定位螺栓分别穿设两个支撑框。
具体的,两个定位螺栓分别穿设两个撑开框37上的同一侧的对应的第三撑开杆37132。
定位螺栓限定连接框36和撑开框37的相对位置,上述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使用者使用。
在使用支撑架时,首先将夹子1夹紧在病患旁侧且靠近于病患的脸部,然后按压连接杆2从而使撑开组件3位于脸部的正上方,松开定位螺栓,转动两个撑开框37,直至两个撑开部31之间的间距适配毛巾的规格,再次将定位螺栓插入对应的连接框36和撑开框37上,最后将无菌毛巾铺设在撑开部31上,则可以使无菌毛巾和脸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进而减少病患的恐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子(1);
连接杆(2),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夹子(1),所述连接杆(2)可形变;
撑开组件(3),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所述撑开组件(3)具有至少两个撑开部(31),至少两个所述撑开部(31)之间形成撑开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组件(3)包括具有弹性的撑开杆(32),所述撑开杆(32)设置有多条,多条所述撑开杆(3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所述撑开部(31)位于所述撑开杆(32)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组件(3)包括:
连接架(33),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
撑开架(34),其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两个,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34)连接于所述连接架(33),位于下侧的所述撑开架(34)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34)的底部,所述撑开部(31)位于所述撑开架(34)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34)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33),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34)的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撑开组件(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架(33)的限位件(35),所述限位件(35)用于限定所述连接架(33)和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34)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5)包括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穿设所述连接架(33)和位于上侧的所述撑开架(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组件(3)包括:
连接框(36),其连接于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
撑开框(37),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撑开框(37)连接于所述连接框(36),所述撑开部(31)位于所述撑开框(37)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撑开框(37)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框(36),两个所述撑开框(37)的转动轴线均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撑开组件(3)还包括定位件(38),所述定位件(38)用于限定所述连接框(36)和两个所述撑开框(37)之间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38)包括两个定位螺栓,两个所述定位螺栓均穿设所述连接框(36)且分别穿设两个所述撑开框(37)。
CN202222428203.3U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支撑架 Active CN219090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8203.3U CN219090477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28203.3U CN219090477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0477U true CN219090477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28203.3U Active CN219090477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0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6201B1 (en) Maternity pillow
US3753557A (en) Support for leg during knee surgery
US20030090132A1 (en) Support apparatus for seated patient
CN219090477U (zh) 一种支撑架
CN208130117U (zh) 一种肾病血液透析用床
CN210447733U (zh) 一种肾内科用透析管固定装置
CN207768678U (zh) 一种穿刺用床
CN214343118U (zh) 一种用于肝胆外科护理的支撑装置
CN216908136U (zh) 一种关节外科手术固定支撑装置
CN206391149U (zh) 一种医疗专用托架装置
CN205145011U (zh) 侧卧位手术用手臂托架
CN211271746U (zh) 一种胸外科患者专用轮椅
CN209019268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下肢抬高装置
CN207627531U (zh) 多功能下肢调节装置
CN209932972U (zh) 手术大单支撑架
CN209032937U (zh) 可调式支架被
CN208808895U (zh) 一种picc护理床
CN208626116U (zh) 一种可调节胸腔穿刺患者用座椅
CN214484766U (zh) 一种医用特殊幼儿背带
CN208756443U (zh) 手术台头架
CN211156871U (zh) 一种可调节辅助侧身装置
CN2223092Y (zh) 可调病人翻身支撑架
CN215023770U (zh) 一种急诊输液护理装置
CN215020980U (zh) 一种折叠式衣被架
CN207253347U (zh) 一种普外科手术用牵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