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0415U -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 Google Patents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0415U
CN219090415U CN202222431403.4U CN202222431403U CN219090415U CN 219090415 U CN219090415 U CN 219090415U CN 202222431403 U CN202222431403 U CN 202222431403U CN 219090415 U CN219090415 U CN 219090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hollow column
vacuum
automatic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14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云
陈宇飞
杜俊杰
徐永昊
胡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Specialty Medical Center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2224314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0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0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0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了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结构,所述吸引结构包括吸引头、吸引管和广口瓶,所述吸引头与所述吸引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吸引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广口瓶相连接;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放置杆,所述广口瓶置于所述放置杆上;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真空压力泵,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吸引管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真空压力泵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吸引管内液体流动过程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过低不能达到吸引血液的效果,则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启动真空压力泵补足压力,无需医护人员分散精力关注负压吸引器的工作情况。

Description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背景技术
医用负压吸引器通过产生负压,大气压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内挤压,从而达到吸引的效果,负压吸引器在医疗上应用非常广,常用于外科手术中清除血或积液,使手术视野清楚,减少污染机会,临床上用于吸痰、吸伤口渗出物,妇产科用于人工流产等等,而在负压吸引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压力不稳导致负压吸引器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无法有效吸引血液等液体,此时需要人工进行盯着,以保证负压吸引器的正常运行,在此情况下消耗医护人员精力,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手术当中,进而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以解决发明人认识到负压吸引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压力不稳导致负压吸引器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无法有效吸引血液等液体,此时需要人工进行盯着,以保证负压吸引器的正常运行,在此情况下消耗医护人员精力,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手术当中,进而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包括:
吸引结构,所述吸引结构包括吸引头、吸引管和广口瓶,所述吸引头与所述吸引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吸引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广口瓶相连接;
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放置杆,所述广口瓶置于所述放置杆上;
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真空压力泵,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吸引管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真空压力泵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广口瓶内设置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上连接有第一空心柱,且所述第一空心柱与所述吸引管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储液袋上连接有第二空心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广口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过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柱与所述第二空心柱尺寸一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引结构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空心柱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压力泵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空心柱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放置杆螺纹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开设有防护纹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万向轮。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吸引管内液体流动过程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过低不能达到吸引血液的效果,则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令真空压力泵启动,补足压力,以保证血液流通的稳定性,无需医护人员分散精力关注负压吸引器的工作情况,可有效提高实用性。
2、吸引出的液体均储存在储液袋中,不会对广口瓶造成污染,仅需后续对储液袋进行处理即可,以降低后续工作人员对负压吸引器的清洁难度。
3、可通过连通管将多个储液袋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令液体可依次存储到多个储液袋内,也可不采用连通管,将吸引管、连接管与第一空心柱、第二空心柱相连接,此时可同时对不同液体进行吸附。
4、由工作人员扶住支撑杆使其不发生转动,并转动把手,带动底座进行转动,通过改变支撑杆延伸至底座外部长度达到高度调节的效果,以满足负压吸引器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负压吸引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放置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调节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标:
100-吸引结构;101-吸引头;102-吸引管;103-广口瓶;104-密封盖;105-过孔;106-连通管;110-主体结构;111-放置杆;112-底座;113-把手;114-万向轮;120-储液袋;121-第一空心柱;122-第二空心柱;123-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包括:吸引结构100,吸引结构100包括吸引头101、吸引管102和广口瓶103,吸引头101与吸引管102的一端相连接,吸引管102的另一端与广口瓶103相连接;主体结构110,主体结构110包括放置杆111,广口瓶103置于放置杆111上;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真空压力泵,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吸引管102上,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真空压力泵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公开中压力传感器优先采用的型号为SCX100DNC,本公开中控制器优先采用的型号为CAVINCESPC,本公开中真空压力泵优先采用的型号为VN-C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设置对应阈值,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吸引管102内液体流通过程中的压力值,当压力值小于阈值时,控制器会向真空压力泵发出指令,令真空压力泵开始工作,增加吸引压力,以保证对液体的吸引压力足够,从而保证负压吸引器的正常运行,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应阈值,此处不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真空压力泵的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其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其各部分连接安装、信号传输原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
本公开中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吸引管102内液体流动过程的压力值,当压力值过低不能达到吸引血液的效果,则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令真空压力泵启动,补足压力,以保证血液流通的稳定性,无需医护人员分散精力关注负压吸引器的工作情况,可有效提高实用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广口瓶103内设置有储液袋120,储液袋120上连接有第一空心柱121,且第一空心柱121与吸引管102相连接,储液袋120上连接有第二空心柱122,广口瓶103还包括密封盖104,密封盖104上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空心柱121、第二空心柱122的过孔105,第一空心柱121与第二空心柱122尺寸一致,吸引结构100还包括连通管106,连通管106能够套设于第二空心柱122上,真空压力泵上连接有连接管123,连接管123的另一端能够套设于第二空心柱122上。
本实施例中,广口瓶103的数量为多个,本公开中优先采用的数量为四个,其中广口瓶103的使用共有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为在对同一液体进行采集时,且此种液体体积较大,此时将储液袋120放置到广口瓶103内,并将第一空心柱121、第二空心柱122穿过过孔105,随后将密封盖104盖住广口瓶103瓶口处,将吸引管102一端与吸引头101相连接,而吸引管102的另一端套设在其中一个广口瓶103上的第一空心柱121上,由于第一空心柱121、第二空心柱122的尺寸一致,连通管106套设于第二空心柱122的同时也可套设在第一空心柱121上,因此通过连通管106将不同储液袋120之间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将连接管123与其中一个储液袋120相连接,此时未连接的连接管123输出口处于密封状态,第二种使用情况为同时采集多种液体情况下,此时将储液袋120放置到广口瓶103内,并将第一空心柱121、第二空心柱122穿过过孔105,随后将密封盖104盖住广口瓶103瓶口处,将吸引管102一端与吸引头101相连接,而吸引管102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一空心柱121上,第二空心柱122与连接管123相连接,其中连接管123上设置有非接触液位传感器,本公开中优选的型号为XKCY26,且该非接触液位传感器设置于连接管123与第二空心柱122连接端口处,一旦有液体进入到连接管123时,此时非接触液位传感器会闪烁红色灯光,从而警示人们此时储液袋120已储满,需要更换储液袋120,而当液体未进入到连接管123时,此时非接触液位传感器不会闪烁灯光。
本公开中,储液袋120的设置,可对吸引出的液体进行储存,不会对广口瓶103造成污染,仅需后续对储液袋120进行处理即可,以降低后续工作人员对负压吸引器的清洁难度,同时可通过连通管106将多个储液袋120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令液体可依次存储到多个储液袋120内,也可不采用连通管106,将吸引管102、连接管123与第一空心柱121、第二空心柱122相连接,此时可同时对不同液体进行吸附。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10还包括底座112,底座112与放置杆111螺纹连接,底座112上连接有把手113,把手113上开设有防护纹路,底座112上连接有万向轮114。
本实施例中,医护人员将负压吸引器放置到适宜位置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对吸引结构100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过程中由医护人员握住放置杆111,使得放置杆111无法进行转动,随后在转动底座112,通过改变放置杆111延伸至底座112外的长度,来调节吸引结构100的高度,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提高整体实用性,同时万向轮114的设置,可有效改善负压吸引器整体位移不便的现象,位移简单化,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本公开中可由工作人员扶住支撑杆使其不发生转动,并转动把手113,带动底座112进行转动,通过改变支撑杆延伸至底座112外部长度达到高度调节的效果,以满足负压吸引器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
具体的,本公开提供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的工作原理是:医护人员推动负压吸引器到适宜位置后,将医护人员握住放置杆111,使得放置杆111无法进行转动,随后在转动底座112,通过改变放置杆111延伸至底座112外的长度,直至吸引结构100调节到适宜高度,将储液袋120放置到广口瓶103内,并将第一空心柱121、第二空心柱122穿过过孔105,随后将密封盖104盖住广口瓶103瓶口处,将吸引管102一端与吸引头101相连接,而吸引管102的另一端套设在其中一个广口瓶103上的第一空心柱121上,通过连通管106将不同储液袋120之间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将连接管123与其中一个储液袋120的第二空心柱122相连接,随后将吸引头101与液体相接触,通过负压将液体通过吸引管102抽至储液袋120内,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吸引管102内液体流通过程中的压力值,当压力值小于阈值时,控制器会向真空压力泵发出指令,令真空压力泵开始工作,增加吸引压力,以保证对液体的吸引压力足够,从而保证负压吸引器的正常运行,一旦有液体进入到连接管123时,此时非接触液位传感器会闪烁红色灯光,从而警示人们此时储液袋120已储满,需要更换储液袋12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引结构,所述吸引结构包括吸引头、吸引管和广口瓶,所述吸引头与所述吸引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吸引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广口瓶相连接;
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放置杆,所述广口瓶置于所述放置杆上;
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真空压力泵,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吸引管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真空压力泵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口瓶内设置有储液袋,所述储液袋上连接有第一空心柱,且所述第一空心柱与所述吸引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袋上连接有第二空心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口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空心柱、所述第二空心柱的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柱与所述第二空心柱尺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结构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空心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压力泵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空心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放置杆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开设有防护纹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万向轮。
CN202222431403.4U 2022-09-14 2022-09-14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Active CN219090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1403.4U CN219090415U (zh) 2022-09-14 2022-09-14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1403.4U CN219090415U (zh) 2022-09-14 2022-09-14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0415U true CN21909041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1403.4U Active CN219090415U (zh) 2022-09-14 2022-09-14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0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90415U (zh) 真空自动负压吸引器
CN110756244A (zh) 一种便于清洗移液器的固定装置
US9474843B2 (en) Fluid-storing, filtering, and gas-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hematoma evacuator based on the liquid-stroing, filtering, and air-discharging apparatus
CN107050538A (zh) 一种甲状腺外科用引流装置
CN111450347A (zh) 一种具有提醒功能的输液用悬挂装置
CN110269669A (zh) 一种妇产科防外流式破膜装置
CN105708694A (zh) 一种用于安瓿瓶的配药装置及配药方法
CN214859600U (zh) 一种新型胸腔穿刺抽液辅助装置
CN205307467U (zh) 一种引流瓶
CN214318733U (zh) 一种新型胸外科护理引流装置
US3578774A (en) Urological endoscopic irrigation machine
CN212756654U (zh) 一种可以方便吸痰管放置的吸痰器
CN211301274U (zh) 一种新生儿病房用清洁消毒护理装置
CN212592356U (zh) 一种产科可视破膜针
CN212235432U (zh) 一种儿科医生用吸痰器
CN210355505U (zh) 一种x光透视灌肠装置
CN213554209U (zh) 一种紧急护理用吸痰装置
CN217040892U (zh) 一种防堵管引流瓶
CN217199792U (zh) 一种无菌双层胎盘储存袋
CN211410527U (zh) 一种呼吸科用上药消毒装置
CN213432134U (zh) 一种新型拔罐结构
CN211611062U (zh) 一种头皮针挂夹输液器
CN213131154U (zh) 一种正负压引流装置
CN214909728U (zh) 一种可进行升降辅助搬运的透析液桶搬运拖车
CN215608020U (zh) 一种吸引器报警式引流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