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90089U - 视力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视力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90089U
CN219090089U CN202223244018.5U CN202223244018U CN219090089U CN 219090089 U CN219090089 U CN 219090089U CN 202223244018 U CN202223244018 U CN 202223244018U CN 219090089 U CN219090089 U CN 219090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coil
lens barrels
magnetic attraction
vision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40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龙
李培文
张志平
李吉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uanji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440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90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90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90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视力治疗仪,视力治疗仪包括支撑板、镜筒、磁吸件和电磁线圈,镜筒设置于支撑板上且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镜筒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磁吸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镜筒固定连接;电磁线圈固定于支撑板上,且电磁线圈设置于两个镜筒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力治疗仪,当电磁线圈正向通电时,电磁线圈与两个磁吸件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两个镜筒相向移动;当电磁线圈反向通电时,电磁线圈与两个磁吸件之间产生的磁斥力使两个镜筒背向移动,进而实现两个镜筒之间的距离调节,以满足用户的瞳距需求,调节精度高,使用方便,且使用时无噪音,运行平稳。

Description

视力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力治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青少年视力问题以得到广泛的关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疗设备,如近视治疗仪和弱视治疗仪。
现有技术中,由于每个用户的人眼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即瞳距不同,近视治疗仪和弱视治疗仪一般均通过拨动调节手轮使镜筒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实现瞳距的调节。而手动调节的方式调节精度低,影响仪器的治疗效果,且使用上不是很方便,影响用户体验。因此,亟需一种视力治疗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力治疗仪,使用方便,且调节精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视力治疗仪,包括:
支撑板;
镜筒,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镜筒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磁吸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镜筒固定连接;
电磁线圈,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电磁线圈设置于两个所述镜筒之间;其中,
当所述电磁线圈正向通电时,所述电磁线圈与两个所述磁吸件之间均能产生磁吸力以使两个所述镜筒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向移动;
当所述电磁线圈反向通电时,所述电磁线圈与两个所述磁吸件之间均能产生磁斥力以使两个所述镜筒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移动。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镜筒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导向两个所述镜筒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光轴,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光轴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滑动轴承,两个所述镜筒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光轴一一对应设置的滑动部,每个所述滑动部均连接有所述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滑动套设于所述光轴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电磁线圈固定于所述支撑块上。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板的两个位置传感组件,所述位置传感组件与所述镜筒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位置传感组件用于检测相对应的所述镜筒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位置传感组件包括:
位置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上;
感应片,两个所述镜筒上均设置有所述感应片,所述位置传感器能检测到所述感应片置于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感应槽内。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所述位置传感器。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控制板,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电磁线圈的通电方向。
可选地,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和第二触发开关,通过所述第一触发开关能使所述电磁线圈正向通电,通过所述第二触发开关能使所述电磁线圈反向通电。
可选地,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电磁线圈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力治疗仪,当电磁线圈正向通电时,电磁线圈与两个磁吸件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两个镜筒相向移动;当电磁线圈反向通电时,电磁线圈与两个磁吸件之间产生的磁斥力使两个镜筒背向移动,通过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实现两个镜筒之间的距离调节,以满足用户的瞳距需求,调节精度高,使用方便,且使用时无噪音,运行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力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力治疗仪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力治疗仪的工作电原理示意图。
图中:
100、支撑板; 110、支撑块; 120、支撑条;
200、镜筒; 210、滑动部;
300、磁吸件;
400、电磁线圈;
500、光轴;
600、位置传感器;
710、控制板;720、第一触发开关;730、第二触发开关;74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治疗仪,视力治疗仪包括支撑板100、镜筒200、磁吸件300和电磁线圈400。具体地,镜筒200设置于支撑板100上且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镜筒200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磁吸件30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镜筒200固定连接;电磁线圈400固定于支撑板100上,且电磁线圈400设置于两个镜筒200之间。其中,当电磁线圈400正向通电时,电磁线圈400与两个磁吸件300之间均能产生磁吸力以使两个镜筒200沿第一方向相向移动;当电磁线圈400反向通电时,电磁线圈400与两个磁吸件300之间均能产生磁斥力以使两个镜筒200沿第一方向背向移动。具体地,图1中的a方向为第一方向,b方向为第二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磁线圈400正向通电时,电磁线圈400与两个磁吸件300之间产生的磁吸力使两个镜筒200相向移动;当电磁线圈400反向通电时,电磁线圈400与两个磁吸件300之间产生的磁斥力使两个镜筒200背向移动,通过电磁线圈400产生的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实现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调节,以满足用户的瞳距需求,调节精度高,使用方便,且使用时无噪音,运行平稳。
具体地,支撑板100的材质为电木材质。优选地,支撑板100的厚度为10mm-12mm。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00通过控机床铣出轮廓后,需用油和清漆的混合物或擦拭型清漆进行擦拭,再于支撑板100表面喷涂一层合成漆进行保护。当然,支撑板100还可以为其他材质,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具体地,镜筒200包括外筒和设置于外筒内的激光装置(图中未示出外筒和激光装置),通过激光装置发出的激光光束治疗用户。其中,镜筒200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外筒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碳纤维、塑胶材料。进一步地,镜筒200内部喷涂黑色哑光漆以防止激光光束被外界光影响,喷涂完成后需放入高温灭菌室进行消杀。
优选地,镜筒200可以由纳米碳纤维材料制成。具体地,线径0.01mm的碳纤维纳米管丝在成型胎具上进行叠层绕制,层数为4-6层,织出镜筒200的骨架后在表面喷涂UV胶,然后使用紫外线固化灯照射1-2分钟,固化后镜筒200和成型胎具分离,进而得到所需形状尺寸的高强度超轻盈镜筒200。
优选地,镜筒200长160mm-200mm,外径20mm-30mm,内径16mm-18mm。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示,视力治疗仪还包括设置于两个镜筒200与支撑板100之间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导向两个镜筒20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进而保证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调节精度。
具体地,导向组件包括光轴500和滑动轴承(未示出),光轴500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固定于支撑板100上,光轴500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两个镜筒200均设置有多个与光轴500一一对应设置的滑动部210,每个滑动部210均连接有滑动轴承,滑动轴承滑动套设于光轴500上,多组光轴500和滑动轴承相配合以实现对两个镜筒200移动的导向,结构简单,且镜筒200移动稳定无噪音。优选地,光轴500设置有两个。当然,导向组件还可以为滑轨滑块组件或其他具有导向作用的组件,在此不再做过多限定。
值得一提的是,因导向组件的设计,使镜筒200与支撑板100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使镜筒200距支撑板100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保证磁吸件300和电磁线圈400之间产生沿第一方向的磁斥力或磁吸力,于支撑板100上设置支撑块110,电磁线圈400固定于支撑块110上,通过支撑块110抬高电磁线圈400相对于支撑板100的高度,以使磁吸件300和电磁线圈400沿第一方向正对。
优选地,支撑块110的材质为碳纤维或塑胶材料。
进一步地,两个磁吸件300设置于两个镜筒200之间的空间内,以保证磁吸件300和电磁线圈400之间具有足够大的磁斥力或磁吸力。
于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视力治疗仪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00的两个位置传感组件,位置传感组件与镜筒200一一对应设置,位置传感组件用于检测相对应的镜筒200的位置信息,有效保证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调节精度。
具体地,位置传感组件包括位置传感器600和感应片(未示出),其中,位置传感器600固定于支撑板100上,两个镜筒200上均设置有感应片,位置传感器600能检测到感应片置于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槽内。
优选地,位置传感器600为槽型光电开关,位置传感器600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部和接收部,红外光线从发射部发出并射向接收部,当感应片置于发射部和接收部之间的感应槽内时,感应片阻断红外光线,位置传感器600产生感应信号。
优选地,感应片为黑色片体。
值得一提的是,感应片置于位置传感器600时,镜筒200的位置为镜筒200的初始位置,通过位置传感器600和感应片的设计,每次使用时初始化镜筒200位置,即将镜筒200移动至初始位置处,有效保证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调节精度,在不使用视力治疗仪时,将镜筒200调至初始位置,方便收纳。具体地,镜筒200在初始位置时,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为55mm-75mm的任一尺寸。优选地,镜筒200在初始位置时,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为60mm。
具体地,支撑板10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条120,支撑条120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位置传感器600。进一步地,支撑条120上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让位槽,让位槽与安装槽相交呈十字状。在本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600通过螺钉安装于安装槽内,支撑条120位于镜筒200的下方,且感应片设置于镜筒200的下方,将位置传感器600安装于支撑条120的安装槽内,以使位置传感器600靠近镜筒200,当感应片置于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槽内时,镜筒200具有一定的遮光作用,提高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灵敏度。
优选地,支撑条120的材质为碳纤维或塑胶材料。具体地,支撑条120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160mm-200mm,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为10mm-20mm,厚度为5mm-8mm。
于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视力治疗仪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00上的控制板710,电磁线圈400和位置传感器600均与控制板710电连接,通过控制板710控制电磁线圈400的通电方向,且控制板710能接收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信号,实现视力治疗仪的自动化控制,增强用户体验。
具体地,控制板710包括但不限于单片机控制板。
具体地,控制板710的基板采用复合层压树脂纤维覆铜印刷电路板经POB制版工艺设计、涂胶、掩膜、曝光、蚀刻、清洗烘干等工序加工制作而成。
具体地,控制板710上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720和第二触发开关730,通过第一触发开关720能使电磁线圈400正向通电,通过第二触发开关730能使电磁线圈400反向通电,操作方便,增强用户体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发开关720和第二触发开关730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控制板710连接。
具体地,控制板710上设置有电池740,电池740用于给电磁线圈400供电,使视力治疗仪可以于多种场合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710上还设置有充电插口,通过充电插口可以为电池740充电。
优选地,电池740为锂电池740。具体地,电池740采用3V-5V且容量为200mA/h-500mA/h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740,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控制板710连接。
示例性地,当需要缩小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时,按下第一触发开关720,电池740通过控制板710使电磁线圈400正向通电,电磁线圈400与两个磁吸件300之间产生磁吸力,在磁吸力及导向组件的作用下,两个镜筒200相向移动。
示例性地,当需要扩大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时,按下第二触发开关730,电池740通过控制板710使电磁线圈400反向通电,电磁线圈400与两个磁吸件300之间产生磁斥力,在磁斥力及导向组件的作用下,两个镜筒200背向移动。
示例性地,当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缩小后需回到初始位置时,按下第二触发开关730,电磁线圈400反向通电,两个镜筒200背向移动直至感应片置于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槽内,控制板710接收到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信号并控制电磁线圈400自动断电。
示例性地,当两个镜筒200之间的距离扩大后需回到初始位置时,按下第一触发开关720,电磁线圈400正向通电,两个镜筒200相向移动直至感应片置于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槽内,控制板710接收到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信号并控制电磁线圈400自动断电。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100);
镜筒(20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0)上且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镜筒(200)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磁吸件(30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镜筒(200)固定连接;
电磁线圈(400),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0)上,且所述电磁线圈(400)设置于两个所述镜筒(200)之间;其中,
当所述电磁线圈(400)正向通电时,所述电磁线圈(400)与两个所述磁吸件(300)之间均能产生磁吸力以使两个所述镜筒(200)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向移动;
当所述电磁线圈(400)反向通电时,所述电磁线圈(400)与两个所述磁吸件(300)之间均能产生磁斥力以使两个所述镜筒(200)沿所述第一方向背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镜筒(200)与所述支撑板(100)之间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被配置为导向两个所述镜筒(2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光轴(500),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0)上,所述光轴(50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滑动轴承,两个所述镜筒(200)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光轴(500)一一对应设置的滑动部(210),每个所述滑动部(210)均连接有所述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滑动套设于所述光轴(50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0)上设置有支撑块(110),所述电磁线圈(400)固定于所述支撑块(1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板(100)的两个位置传感组件,所述位置传感组件与所述镜筒(20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位置传感组件用于检测相对应的所述镜筒(200)的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传感组件包括:
位置传感器(600),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0)上;
感应片,两个所述镜筒(200)上均设置有所述感应片,所述位置传感器(600)能检测到所述感应片置于所述位置传感器(600)的感应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0)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条(120),所述支撑条(120)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所述位置传感器(60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00)上的控制板(710),所述电磁线圈(400)与所述控制板(710)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板(710)控制所述电磁线圈(400)的通电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10)上设置有第一触发开关(720)和第二触发开关(730),通过所述第一触发开关(720)能使所述电磁线圈(400)正向通电,通过所述第二触发开关(730)能使所述电磁线圈(400)反向通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10)上设置有电池(740),所述电池(740)用于给所述电磁线圈(400)供电。
CN202223244018.5U 2022-12-05 2022-12-05 视力治疗仪 Active CN219090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4018.5U CN2190900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视力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4018.5U CN2190900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视力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90089U true CN219090089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4018.5U Active CN2190900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视力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90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59879B2 (ja) 結合された光活性化可能配合物アプリケータ
EP3089784A2 (en) Wearable apparatus for delivery of power to a retinal prosthesis
US20120253334A1 (en)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Device with One or More Multi-Emitter Laser Diode
CN219090089U (zh) 视力治疗仪
US556396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hemispherical microlens at the end of optical fiber
EP2058027A4 (en) ROTATING RADIATION THERAPY DEVICE
CN106901833B (zh) 一种可调光斑尺寸的激光治疗手具
CN105116114B (zh) 一种生化分析仪智能光源故障判断及更换的方法
CN203630392U (zh) 一种光纤端面抛光设备
KR20120125499A (ko) 저준위 레이저 치료 시스템 및 장치
JP5346597B2 (ja) 眼組織治療装置
US2021023197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capable of recovering vision
CN108742686A (zh) 一种影像科防辐射装置
DE60117373D1 (de) Verwendung von ophthalmischen zusammensetzungen mit niedriger ionenstärke
CN207898536U (zh) 一种可调光斑尺寸的激光治疗手具
CN107485800B (zh) 一种由滚轮控制出光的激光治疗手具
CN108744299A (zh) 一种波长可选的激光发生器和激光治疗仪
CN108955638A (zh) 一种顶部装修用水平检测装置
KR101800817B1 (ko) 탄소봉 간극조정 제어장치가 구비되는 탄소광선치료기
KR101163377B1 (ko) 비강 치료장치
CN210182691U (zh) 一种rfid自动充电桩的充电枪
CN107479208B (zh) 眼镜
CN2662936Y (zh) 一种鼻腔换能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CN110543024A (zh) 一种智能眼镜
KR20230166260A (ko) 레이저 조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