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9893U -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9893U
CN219089893U CN202223436318.3U CN202223436318U CN219089893U CN 219089893 U CN219089893 U CN 219089893U CN 202223436318 U CN202223436318 U CN 202223436318U CN 219089893 U CN219089893 U CN 219089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display
hinge
shell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63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静
李满梅
韩毳
郝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34363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9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9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9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内镜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及与所述图像采集器电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图像采集器采集的图像信息,还包括:手柄,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固定钩,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端,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泪管的钩子;所述图像采集器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图像采集器的采集端朝向所述钩子设置;所述显示器设于所述第二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持内镜装置通过将图像采集器与固定钩集成到一端,能够采用图像采集器对鼻腔内进行观察,同时还能够采用固定钩对鼻腔内的泪管进行固定,无需多人操作,医生也可单独将人工泪管取出,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泪管清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那就必须要先了解一下人体的泪液系统的解剖学及生理学。泪腺的眼窝部分位于颞部眼窝处,用于产生泪膜的泪液层。泪管从泪腺的眼窝部分穿过相邻的睑泪腺,在上部终端处排空。上下眼睑内的小辅助泪腺也可产生泪液。泪液浸没眼睛的表面,然后排入到上下中部眼睑的泪孔及泪管内。泪液从泪管流入泪囊内,并沿鼻泪管进入鼻内。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会导致鼻泪管堵塞。当鼻泪管发生堵塞时,泪液无法从眼睛表面经由泪液系统排入鼻内。泪液会充满眼框,并从眼睑溢出到面部上。患者必须不停地用纸巾擦拭眼睛。此外,泪液滞留在泪囊内后,便会滋生细菌,在许多情况下泪囊会受到感染(泪囊炎)。泪囊炎会使泪囊肿胀发红,产生疼痛。脓液会从泪囊内渗出并不断地遮盖住眼睛。此时抗菌素对泪囊炎无效,只能暂时控制感染,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可改善这一状况。
如图1所示,目前鼻泪管堵塞可以通过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解决。但由于患者在进行泪囊鼻腔造口术后,其鼻腔内分泌物增多,鼻黏膜容易在吻合口处修复生长出新的鼻黏膜,从而阻塞吻合口,这会导致手术失败,故需要经常到医院复查。如果是到医院复查术后情况,需要采用如图2所示的鼻内镜对鼻腔进行检查。而如果是需要取人工泪管,则需要采用鼻窥镜对鼻腔内进行观察,同时还需要用如图3所示的钩子对鼻腔内的泪管进行固定,以实现取出泪管的目的,需要多人操作,十分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内镜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取人工泪管,需要用鼻窥镜对鼻腔内进行观察,同时还需要用钩子对鼻腔内的泪管进行固定,以实现取出泪管的目的,需要多人操作,十分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持内镜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及与图像采集器电连接的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采集器采集的图像信息,还包括:手柄包括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固定钩的一端设于第一端,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泪管的钩子;图像采集器设于第一端,图像采集器的采集端朝向钩子设置;显示器设于第二端。
进一步的,手持内镜装置还包括转动座,转动座设置于第一端与固定钩和/或图像采集器之间,转动座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端。
进一步的,固定钩可拆卸地连接于转动座远离手柄的一端。
进一步的,固定钩的一端设有卡接块,卡接块上设有卡接凸起;转动座远离手柄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的侧壁上设有与卡接凸起相适配的卡接槽;通过将卡接凸起设置于卡接槽内的方式,实现了固定钩与转动座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卡接块上设有U型槽。
进一步的,固定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钩子内设有标记线。
进一步的,手柄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可拆卸连接;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形成有过线腔;第一外壳和/或第二外壳上设有配重块,配重块位于过线腔内。
进一步的,显示器通过铰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端。
进一步的,铰接件的一端设有铰接孔,铰接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显示器的一侧面;第二端设有铰接凸起,铰接凸起与铰接孔相适配;通过将铰接凸起设置于铰接孔内的方式,实现了显示器与第二端的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持内镜装置,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持内镜装置通过将图像采集器与固定钩集成到一端,能够采用图像采集器对鼻腔内进行观察,同时还能够采用固定钩对鼻腔内的泪管进行固定,无需多人操作,医生也可单独将人工泪管取出,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持内镜装置属于便携式设备,不仅占地面积小、便于存放,同时也便于医生的携带。
2、当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组合成手柄时,第一外壳上的配重块与第二外壳上的配重块对称设置,能够进一步优化手柄的重量,也能进一步平衡手柄与显示器的重量。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一个或一个以上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视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内镜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内镜装置的手柄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内镜装置的手柄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内镜装置的固定钩、图像采集器及转动座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B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的C部放大图;
图11是图8的D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内镜装置的显示器与铰接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内镜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柄;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3、过线槽;14、过线腔;15、配重块;16、第一端;17、第二端;18、弧形缺口;19、限位槽;2、固定钩;21、钩子;22、卡接块;23、卡接凸起;24、U型槽;25、标记线;3、图像采集器;31、采集端;32、接线端;33、照明模块;4、显示器;41、显示外壳;42、充电孔;43、显示屏;44、开关;45、过线孔;5、转动座;51、限位边沿;52、凹槽;53、卡接槽;6、铰接件;61、铰接孔;62、固定孔;7、铰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组”表示两组或两组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持内镜装置,该手持内镜装置包括手柄1、固定钩2、图像采集器3及显示器4。手柄1包括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上均构造有过线槽13。用螺钉将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固定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的可拆卸连接。当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固定连接形成手柄1,此时,第一外壳11的过线槽13与第二外壳12的过线槽13共同形成了过线腔14。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外壳11上设置有配重块15。例如,用螺钉将长条状的配重块15固定于第一外壳11的过线槽13内。当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组合成手柄1时,配重块15位于手柄1的过线腔14内。在手柄1内设置配重块15能够平衡手持内镜装置的重量,避免出现手柄1重量轻、显示器4重量重的现象,进而改善医生在使用该手持内镜装置的手感。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外壳12上设置有配重块15。例如,用螺钉将长条状的配重块15固定于第二外壳12的过线槽13内。当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组合成手柄1时,配重块15位于手柄1的过线腔14内。在手柄1内设置配重块15能够平衡手持内镜装置的重量,避免出现手柄1重量轻、显示器4重量重的现象,进而改善医生在使用该手持内镜装置的手感。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上均设置有配重块15。例如,用螺钉将长条状的配重块15固定于第一外壳11的过线槽13内及第二外壳12的过线槽13内。当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组合成手柄1时,第一外壳11上的配重块15与第二外壳12上的配重块15对称设置,能够进一步优化手柄1的重量,也能进一步平衡手柄1与显示器4的重量。
如图4所示,当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组合成手柄1时,手柄1的一端可视为手柄1的第一端16,手柄1的另一端可视为手柄1的第二端17,第一端16与第二端17相对设置。
可选地,如图4所示,固定钩2的一端弯曲成如图4所示的钩子21,该钩子21用于勾住且固定人工泪管。将钩子21的端部打磨处理成半球状,能够防止钩子21在勾人工泪管时对鼻腔内的鼻粘膜造成损伤。固定钩2远离钩子21的一端直接固定于手柄1的第一端16。图像采集器3同样固定于手柄1的第一端16,且图像采集器3的采集端31朝向钩子2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钩子2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钩子21可以采用钛合金制成。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固定钩2的结构强度及耐腐蚀性。将固定钩2与手柄1做成一体化的设计,能够防止固定钩2的丢失,但每次使用后,需要对固定钩2进行消毒。
可选地,如图6、图7、图8所示,手持内镜装置还包括转动座5。转动座5的形状呈圆台状,其直径大的一端构造有限位边沿51,限位边沿51围绕转动座5的边缘设置一圈。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上均构造有呈半圆形的弧形缺口18,且弧形缺口18内构造有与限位边沿51相适配的限位槽19。先将转动座5的一部分限位边沿51设置于第一外壳11的限位槽19内,之后将第二外壳12固定于第一外壳11上,转动座5的另一部分限位边沿51位于第二外壳12的限位槽19内,此时,转动座5即位于手柄1的第一端16,通过限位边沿51设置限位槽19内的方式,实现了转动座5与第一端16的转动连接。通过旋转转动座5的方式,便于医生能够灵活的对患者的左鼻腔及右鼻腔进行检查或取人工泪管。
可选地,如图8、图9、图10所示,固定钩2的一端弯曲成如图10所示的钩子21,该钩子21用于勾住且固定人工泪管。钩子21的端部呈半球状,能够防止钩子21在勾人工泪管时对鼻腔内的鼻粘膜造成损伤。固定钩2远离钩子2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块22,卡接块22上设置有多个半球状的卡接凸起23,例如,卡接凸起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接凸起23分别位于卡接块22的左、右两侧面。而转动座5的直径小的一端构造有凹槽52,凹槽52内的侧壁上构造有卡接槽53,卡接槽53与卡接凸起23相适配以通过将卡接凸起23设置于卡接槽53内的方式,实现了转动座5与固定钩2的可拆卸连接。这样的可拆卸式设计为固定钩2的一次性使用设计,无需在固定钩2每次使用后对其进行消毒,在每次固定钩2使用结束后将固定钩2丢掉即可。
可选地,如图9所示,卡接块22远离固定钩2的一侧构造有U型槽24。在卡接块22上设置U型槽24能够增加卡接块22的柔性性能,在卡接块22进入转动座5的凹槽52内时,卡接块22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确保卡接凸起23能够顺利与卡接槽53完成卡接。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固定钩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而在固定钩2的钩子21部分内设置有标记线25。例如,固定钩2可以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例如,固定钩2可以采用现有的模具工艺进行加工。例如,在固定钩2进行加工时,先通过模具获得固定钩2的一半,之后再通过模具获得固定钩2的另一半,并在固定钩2的另一半上用黑色马克笔画一条细线,该细线位于固定钩2的钩子21部分,即该细线可以视为标记线25。最后将两部分的固定钩2进行粘接并获得一个完整的固定钩2。固定钩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便于图像采集器3对鼻腔内的情况进行采集,而标记线25便于定位钩子21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8、图11所示,图像采集器3倾斜地设置于转动座5上。例如,图像采集器3可以采用现有的鼻内镜。图像采集器3包括接线端32及采集端31,接线端32贯穿转动座5,且接线端32位于过线腔14内。采集端31位于过线腔14外,且采集端31朝向固定钩2的钩子21设置。这样的设置便于图像采集器3通过采集端31对鼻腔内的钩子21的位置进行图像信息采集。也便于医生判断钩子21是否勾住并将泪管进行固定。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图像采集器3的侧壁上设置有照明模块33,照明模块33位于图像采集器3的采集端31处,能够为采集端31的图像采集提供照明。例如,照明模块33可以采用LED灯珠模块。
可选地,如图4所示,显示器4固定于手柄1的第二端17,便于医生对鼻腔内的情况进行观察。
可选地,如图6、图12、图13所示,显示器4通过铰接件6可转动地连接于手柄1的第二端17。铰接件6的形状呈L型,铰接件6的一端构造有铰接孔61,铰接件6的另一端构造有固定孔62。第一外壳11或第二外壳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构造有铰接凸起7,铰接凸起7与铰接孔61相适配。当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组合成手柄1时,铰接凸起7位于手柄1的第二端17。例如,显示器4可以采用现有的显示器。显示器4包括显示外壳41、充电孔42及显示屏43。显示外壳41上设置有充电孔42,便于医生采用手机充电器对显示器4进行充电。显示屏43设置于显示外壳41的一侧面上。显示外壳41上还设置有开关44,开关44用于控制显示屏43的工作状态,同时也能够控制图像采集器3的工作状态。显示外壳41上构造有过线孔45。用螺钉贯穿铰接件6上的固定孔62,并将铰接件6固定于显示外壳41构造有过线孔45的一侧面。在本实施例中,铰接件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铰接件6分别设置于过线孔45的两侧。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显示器4与手柄1的第二端17的转动连接,能够便于医生在使用时灵活地调节显示器4,以供医生能够更好地查看显示器4。在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器3与显示器4电连接。例如,如图5、图12所示,图像采集器3的接线端32能够依次穿设过线腔14及过线孔45,最后进入显示器4内并与显示器4进行连接。对于图像采集器3与显示器4具体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经验完成图像采集器3与显示器4的连接,以确保显示器4能够将显示图像采集器3采集的图像信息显示到显示屏43上。
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应用场景:
如图1至13所示,如果医生需要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检查时,医生无需将固定钩2安装于转动座5上,仅需采用图像采集器3的采集端31对鼻腔进行检查即可,这样的设计更加便于医生的检查。如果患者需要取人工泪管,医生仅需将固定钩2安装于转动座5,并将固定钩2的钩子21部分及图像采集器3的采集端31一同伸入鼻腔内,并打开开关44使得显示屏43及图像采集器3同时工作,图像采集器3工作时,位于采集端31处的照明模块33会亮起,便于图像采集器3的图像信息采集并将图像信息呈现到显示屏43上。医生能够根据显示屏43实时显示的信息从而调整钩子21的位置,以确保钩子21勾住人工泪管的系绑处并将人工泪管进行固定。之后用手术剪将位于眼角处的人工泪管剪断,之后将固定钩2从鼻腔内抽出,同时并带出人工泪管,即可完成取人工泪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持内镜装置通过将图像采集器3与固定钩2集成到一端,能够采用图像采集器3对鼻腔内进行观察,同时还能够采用固定钩2对鼻腔内的泪管进行固定,无需多人操作,医生也可单独将人工泪管取出,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持内镜装置属于便携式设备,不仅占地面积小、便于存放,同时也便于医生的携带。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手持内镜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器(3)及与所述图像采集器(3)电连接的显示器(4),所述显示器(4)用于显示所述图像采集器(3)采集的图像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1),包括第一端(16)及与所述第一端(16)相对设置的第二端(17);
固定钩(2),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端(16),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泪管的钩子(21);
所述图像采集器(3)设于所述第一端(16),所述图像采集器(3)的采集端(31)朝向所述钩子(21)设置;所述显示器(4)设于所述第二端(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动座(5),设置于所述第一端(16)与所述固定钩(2)和/或所述图像采集器(3)之间;
所述转动座(5)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钩(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转动座(5)远离所述手柄(1)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钩(2)的一端设有卡接块(22),所述卡接块(22)上设有卡接凸起(23);
所述转动座(5)远离所述手柄(1)的一端设有凹槽(52),所述凹槽(52)内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23)相适配的卡接槽(53);
通过将所述卡接凸起(23)设置于所述卡接槽(53)内的方式,实现了所述固定钩(2)与所述转动座(5)的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块(22)上设有U型槽(2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钩(2)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钩子(21)内设有标记线(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1)包括第一外壳(11)及第二外壳(12),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1)与所述第二外壳(12)之间形成有过线腔(14);所述第一外壳(11)和/或所述第二外壳(12)上设有配重块(15),所述配重块(15)位于所述过线腔(1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4)通过铰接件(6)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端(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接件(6)的一端设有铰接孔(61),所述铰接件(6)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显示器(4)的一侧面;
所述第二端(17)设有铰接凸起(7),所述铰接凸起(7)与所述铰接孔(61)相适配;
通过将所述铰接凸起(7)设置于所述铰接孔(61)内的方式,实现了显示器(4)与所述第二端(17)的转动连接。
CN202223436318.3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Active CN219089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6318.3U CN219089893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6318.3U CN219089893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9893U true CN219089893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8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6318.3U Active CN219089893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9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9363B (zh) 一种综合内窥镜手术平台
CN110769734B (zh) 医疗设备
US11172825B1 (en) Handheld multipurpose medical diagnostic instrument for examination of ears, eyes, nose, throat, and body temperature
CN107049210A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腔镜显示控制系统
CN207679421U (zh) 一种耳鼻喉观察镜
CN219089893U (zh) 一种手持内镜装置
JP7273830B2 (ja) 耳下手術のための可視化デバイス
CN107080595A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用诊疗终端
CN108685558A (zh) 一种麻醉视频喉镜
CN210300932U (zh) 一种带有双摄像头的口腔内窥镜
CN208573717U (zh) 一种消化内窥镜装置
WO201708358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ervical cancer and tuberculosis
CN106725254B (zh) 一种医用亲肤型内窥镜
CN115005891A (zh) 鼻腔置入鼻息肉取样装置
CN109106328A (zh) 一种牙科医疗用口腔镜及其使用方法
CN211093925U (zh) 一种旋转式内窥装置
CN211270668U (zh) 一种便携式内科胸腔镜
CN210810925U (zh) 一种新型牙科口镜
CN209661594U (zh) 一种模块化体内模拟人眼的3d微型摄像头
CN208464033U (zh) 一种耳鼻喉科用检查镜
CN203524644U (zh) 一种手持式数码广角检眼镜
CN209518911U (zh) 便携式可视异物钳
CN209733942U (zh) 一种麻醉视频喉镜
CN208864279U (zh) 腹腔镜
CN210990176U (zh) 一种喉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