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9207U -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9207U
CN219089207U CN202223541845.0U CN202223541845U CN219089207U CN 219089207 U CN219089207 U CN 219089207U CN 202223541845 U CN202223541845 U CN 202223541845U CN 219089207 U CN219089207 U CN 219089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winding
endoscope
tension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18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锋
黎静
张跃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ed Pin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18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9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9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9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内窥镜包括壳体、张紧组件及牵引线,张紧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利用壳体实现支撑保护张紧组件。牵引线连接于绕线件上,且绕线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轮上。当牵引线由于装配问题或使用问题松弛时,通过绕线件相对于转轮朝张紧牵引线的张紧方向转动使得绕线件张紧牵引线,此时转轮上的第一防退结构与绕线件上的第二防退结构相配合,避免绕线件朝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保证牵引线张紧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及稳定性。

Description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内窥镜技术,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使用时,内窥镜经人体天然孔道或经手术形成的切口进入患者体内,内窥镜导入待检测的器官后,医生可直接窥视相关部位的病变情况。然而,内窥镜上绕设在转轮上的牵引线常会发生松弛的情况,导致在使用时转轮无法有效控制插入人体内的先端头到达指定角度或预定位置,影响窥视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张紧牵引线的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一种内窥镜的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转轮及绕线件,所述转轮上设置有第一防退结构;所述绕线件用于连接牵引线,所述绕线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轮上,且所述绕线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轮朝使牵引线张紧的张紧方向转动,所述绕线件上设置有第二防退结构,所述第二防退结构与所述第一防退结构相配合,用于防止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朝使所述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所述松弛方向为所述张紧方向的反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退结构为防退齿条,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朝所述张紧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防退结构为防退齿条,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朝所述张紧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退结构与所述第二防退结构两者中的一者为防退齿条,另一者为防退齿牙,所述防退齿牙及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均朝所述张紧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退齿条为弧形齿条,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的转动轴线穿过所述弧形齿条的圆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轮包括支撑部及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防退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绕线件上设置有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转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轮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轴线同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为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上开设有配合孔,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配合孔内使所述绕线件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绕线件围绕所述转轮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轴线布置,且两个所述绕线件上的第二转动结构均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件朝向及背向所述转轮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防退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绕线件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同一侧,且所述绕线件为扇状结构,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的转动轴线穿过所述扇状结构的圆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还包括可解锁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件,所述锁定件用于将所述绕线件锁定在所述转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轮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绕线件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朝所述张紧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调节孔能够保持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相连通,所述锁定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
一种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包括壳体、如上所述张紧组件及牵引线,所述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牵引线连接于所述绕线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窥镜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转轮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定位部穿过所述连接孔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
上述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张紧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利用壳体实现支撑保护张紧组件。牵引线连接于绕线件上,且绕线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轮上。当牵引线由于装配问题或使用问题松弛时,通过绕线件相对于转轮朝张紧牵引线的张紧方向转动使得绕线件张紧牵引线,此时转轮上的第一防退结构与绕线件上的第二防退结构相配合,避免绕线件朝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保证牵引线张紧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窥镜省略部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的张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张紧组件的分解图;
图6为图5中的转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内窥镜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内窥镜;100、壳体;110、连接孔;120、限位槽;200、张紧组件;210、转轮;211、第一防退结构;212、支撑部;213、第一转动结构;214、第一调节孔;215、定位槽;216、限位部;217、安装孔;218、第一装配孔;219、螺母;220、绕线件;221、第二防退结构;222、第二转动结构;223、配合孔;224、固线孔;225、第二调节孔;230、锁定件;300、把手;310、定位部;320、第二装配孔;400、插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内窥镜10,包括壳体100、张紧组件200及牵引线,所述张紧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牵引线连接于所述张紧组件200上,所述张紧组件200用于张紧牵引线。
参阅图4及图5,具体地,所述张紧组件200包括转轮210及绕线件220,所述转轮210上设置有第一防退结构211;所述绕线件220用于连接牵引线,所述绕线件22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轮210上,且所述绕线件220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轮210朝使牵引线张紧的张紧方向b转动,所述绕线件220上设置有第二防退结构221,所述第二防退结构221与所述第一防退结构211相配合,用于防止所述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朝使所述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所述松弛方向为所述张紧方向b的反方向。
上述内窥镜10及其张紧组件200,张紧组件200设置于壳体100内,利用壳体100实现支撑保护张紧组件200。牵引线连接于绕线件220上,且绕线件220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轮210上。当牵引线由于装配问题或使用问题松弛时,通过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朝张紧牵引线的张紧方向b转动使得绕线件220张紧牵引线,此时转轮210上的第一防退结构211与绕线件220上的第二防退结构221相配合,避免绕线件220朝使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保证牵引线张紧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内窥镜10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及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退结构211为防退齿条,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朝所述张紧方向b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防退结构221为防退齿条,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朝所述张紧方向b倾斜设置。转轮210上的防退齿条与绕线件220上的防退齿条相啮合,通过朝张紧方向b倾斜设置的齿牙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避免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朝使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保证牵引线在张紧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转轮210上的防退齿条与绕线件220上的防退齿条均为弧形齿条,所述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的转动轴线穿过弧形齿条的圆心。如此,保证绕线件220在转动的过程中,转轮210上的防退齿条与绕线件220上的防退齿条的有效啮合。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退结构211与所述第二防退结构221两者中的一者为防退齿条,另一者为防退齿牙,所述防退齿牙及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均朝所述张紧方向b倾斜设置。防退齿牙能够啮合于所述防退齿条的相邻两个齿牙之间,进而利用朝张紧方向b倾斜设置的齿牙,防止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朝使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保证牵引线在张紧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防退齿条为弧形齿条,所述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的转动轴线穿过弧形齿条的圆心。如此,保证绕线件220在转动的过程中,防退齿条与防退齿牙的有效啮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防退结构211与第二防退结构221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防止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朝使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的配合结构。
一实施例中,第一防退结构211一体成型于转轮210上,保证第一防退结构211在转轮210上设置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防退结构211还可以通过螺钉、焊接等方式设置于转轮210上。
一实施例中,第二防退结构221一体成型于绕线件220上,保证第二防退结构221在绕线件220上设置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防退结构221还可以通过螺钉、焊接等方式设置于绕线件220上。
参阅图4及图5,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轮210包括支撑部212及第一转动结构213,所述第一转动结构213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12上,所述第一防退结构211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12上;所述绕线件220上设置有第二转动结构222,所述第二转动结构222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213转动配合。通过第一转动结构213与第二转动结构222的配合,保证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轮210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内,所述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轮210相对于所述壳体100的转动轴线同轴。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结构213为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0内,所述第二转动结构222上开设有配合孔223,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配合孔223内使所述绕线件220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通过转动轴与配合孔223的配合,不仅使得绕线件220能够稳定围绕转动轴相对于转轮210转动,而且能够便于将绕线件220限制于转轮210上,实现绕线件220在转轮210上的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结构222为圆环结构,圆环结构的内孔为所述配合孔223,所述圆环结构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进一步地,圆环结构设置于绕线件220上。更进一步地,圆环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绕线件220上,保证圆环结构与绕线件220连接的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结构213可以为转动孔,第二转动结构222可以为配合轴,所述配合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孔内使所述绕线件220能够在所述转动孔内转动。或者,第一转动结构213与第二转动结构22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保证绕线件220与转轮210通过第一转动结构213与第二转动结构222实现转动配合即可。
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件2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绕线件220围绕所述转轮210相对于所述壳体100的转动轴线布置,且两个所述绕线件220上的第二转动结构222均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213。通过设置两个绕线件220便于牵引线的张紧控制,且第一转动结构213能够同时供两个绕线件220的第二转动结构222转动配合装配。在其他实施例中,绕线件220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绕线件220张紧牵引线的张紧方向b相反。例如,在初始状态下,两个绕线件220紧邻设置,一绕线件220的张紧方向b背向于另一绕线件220的张紧方向b。
具体地,所述牵引线的数量为一条,所述牵引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绕线件220上。通过两个绕线件220控制张紧牵引线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牵引线的数量还可以为两条,两条牵引线分别连接于两个绕线件220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件220上开设有固线孔224,牵引线穿设并固定于所述固线孔224内。通过设置固线孔224便于牵引线的固定,当牵引线穿设于固线孔224内后,可以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
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绕线件220设置于所述转轮210的同一侧,且所述绕线件220为扇状结构,所述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的转动轴线穿过所述扇状结构的圆心。通过将绕线件220设置为扇形结构,能够保证两个绕线件220稳定设置于转轮210的同一侧,保证内窥镜1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绕线件220还可以设置于转轮210的不同侧,而绕线件220可以为其他形状结构,只要能够稳定在转轮210上转动即可。
一实施例中,所述绕线件220朝向及背向所述转轮210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防退结构22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转轮210上设置有两个绕线件220,且两个绕线件220的张紧方向b相反,通过在绕线件220的相背对的两表面均设置第二防退结构221,能够使得在一个绕线件220的一面朝向转轮210,而另一个绕线件220的另一面朝向转轮210的情况下,两个绕线件220上的第二防退结构221均能够与转轮210上的第一防退结构211配合,避免因为设置两个绕线件220而加工两个结构不同的绕线件220,提高绕线件220的适配性。
一实施例中,张紧组件200还包括可解锁的锁定件230,所述锁定件2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轮21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件220,所述锁定件230用于将所述绕线件220锁定在所述转轮210上。当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转动以张紧牵引线后,通过锁定件230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转轮210和绕线件220上,实现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的固定,进而保证牵引线的张紧稳定。
具体地,所述转轮210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214,所述绕线件220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225,所述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朝所述张紧方向b转动时,所述第一调节孔214能够保持与所述第二调节孔225相连通,所述锁定件230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214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225内。通过相连通的第一调节孔214与第二调节孔225,便于锁定件230的设置。
进一步地,锁定件230为螺钉,其中,第一调节孔214为螺纹孔,锁定件230由第二调节孔225穿设于第一调节孔214内,并通过旋拧锁定件230实现绕线件220与转轮210的锁定。或者,第二调节孔225为螺纹孔,锁定件230由第一调节孔214穿设于第二调节孔225内。或者,第一调节孔214与第二调节孔225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孔214与所述第二调节孔225两者中的一者为弧形孔,另一者为圆孔,弧形孔与圆孔连通。其中,绕线件220相对于转轮210的转动轴线穿过弧形孔的圆心。所述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朝所述张紧方向b转动的角度为所述弧形孔的弧长对应的角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孔214与所述第二调节孔225两者中的一者为圆形连接孔,另一者为多个围绕绕线件220相对于所述转轮210的转动轴线布置的圆孔,其中圆形连接孔能够与任意圆孔对应连通。或者,第一调节孔214与第二调节孔225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孔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张紧后第一调节孔214与第二调节孔225对应连通,以便于锁定件230的穿设即可。
一并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转轮210背向于绕线件220的一侧设置有螺母219,螺母219的螺纹孔与转轮210的第一调节孔214连通。锁定件230的一端穿过第一调节孔214能够进一步穿设于螺母219的螺纹孔内,更进一步保证锁定件230锁定的稳定性。
当需要调节张紧牵引线时,通过将锁定件230拧松,以便于绕线件220能够相对于转轮210转动,从而调节张紧牵引线。当张紧牵引线后,将锁定件230拧紧,以使绕线件220锁定在转轮210上,保证牵引线的张紧稳定。
参阅图6及图7,一实施例中,内窥镜10还包括把手300,所述把手300上形成有定位部310,所述转轮210上开设有定位槽215,所述壳体100上开设有连接孔110,所述定位部310穿过所述连接孔110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215内,所述把手3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孔110内。通过定位槽215与定位部310的配合,保证把手300与转轮210的连接,进而通过把手300驱动转轮210转动。
一实施例中,转轮210未设置有绕线件220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部216,壳体100上形成有限位槽120,限位部216穿设于限位槽120内,限位槽120与连接孔110对应连通。具体地,限位部216为轴状结构,限位部216的轴线与转轮210相对于壳体100的转动轴线同轴。通过限位槽120与限位部216的配合,保证转轮210在壳体100上的转动设置。
具体地,定位槽215开设于限位部216上,转轮210的转动轴上开设有安装孔217,安装孔217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装配孔218,所述安装孔217通过第一装配孔218与所述定位槽215连通;把手300的定位部310上开设有第二装配孔320,定位部310穿设于所述定位槽215内后,以使第二装配孔320与第一装配孔218连通。连接螺钉通过安装孔217穿设于第一装配孔218及第二装配孔320内,实现把手300与转轮210的连接。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内窥镜10还包括插入组件400,牵引线连接于插入组件400。通过转动把手300驱动转轮210在壳体100内转动,进而驱动牵引线控制插入组件400调节到指定角度或预定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组件包括:
转轮,所述转轮上设置有第一防退结构;及
绕线件,所述绕线件用于连接牵引线,所述绕线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轮上,且所述绕线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轮朝使牵引线张紧的张紧方向转动,所述绕线件上设置有第二防退结构,所述第二防退结构与所述第一防退结构相配合,用于防止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朝使所述牵引线松弛的松弛方向转动,所述松弛方向为所述张紧方向的反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退结构为防退齿条,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朝所述张紧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防退结构为防退齿条,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朝所述张紧方向倾斜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防退结构与所述第二防退结构两者中的一者为防退齿条,另一者为防退齿牙,所述防退齿牙及所述防退齿条的齿牙均朝所述张紧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齿条为弧形齿条,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的转动轴线穿过所述弧形齿条的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包括支撑部及第一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第一防退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绕线件上设置有第二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轮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轴线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为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上开设有配合孔,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配合孔内使所述绕线件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绕线件围绕所述转轮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轴线布置,且两个所述绕线件上的第二转动结构均转动配合于所述第一转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件朝向及背向所述转轮的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防退结构;和/或,
两个所述绕线件设置于所述转轮的同一侧,且所述绕线件为扇状结构,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的转动轴线穿过所述扇状结构的圆心。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解锁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绕线件,所述锁定件用于将所述绕线件锁定在所述转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的张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绕线件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绕线件相对于所述转轮朝所述张紧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调节孔能够保持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相连通,所述锁定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
1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及
牵引线,所述牵引线连接于所述绕线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转轮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定位部穿过所述连接孔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内。
CN202223541845.0U 2022-12-29 2022-12-29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Active CN219089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845.0U CN219089207U (zh) 2022-12-29 2022-12-29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1845.0U CN219089207U (zh) 2022-12-29 2022-12-29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9207U true CN219089207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1845.0U Active CN219089207U (zh) 2022-12-29 2022-12-29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9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41882A (en) Medical screw particularly for surgery and emplacement tool
US20080272254A1 (en) Medical Device Safety Support with Infinite Positioning
CN219089207U (zh)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KR20020005136A (ko) Lcd 모니터용 힌지 어셈블리
RU2564607C2 (ru) Держатель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передней панели
CN211213489U (zh) 多向导向器及手术机器人
US8578960B2 (en) Gas supply system
CN115886686A (zh) 内窥镜及其张紧组件
EP0723789B1 (en) Locking device
US2005023442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justment of the length of an infusion tubing
CN219906598U (zh) 一种可伸缩的监护仪电缆线收纳盒
CN111904577A (zh) 髓内钉瞄准器及包含其的手术器械箱
WO2001045575A1 (fr) Appareil d'osteosynthese transosseuse
CN220998781U (zh) 卷线器
CN211750046U (zh) 驱动盒、操作臂以及手术机器人
CN115137484A (zh) 手术机器人的拖曳臂及其组装方法
US20220184402A1 (en) Leadless pacemaker and leadless pacemaker system
CN215739369U (zh) 用于脊柱矫形的连接杆组件
CN112076357A (zh) 可调节的氧合器固定装置
CN211704795U (zh) 一种横连器
CN214966467U (zh) 一种肱骨近端外固定支架
JP7049093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209951212U (zh) 口腔检查镜
CN210990265U (zh) 心电图导线支架
CN113520562A (zh) 用于脊柱矫形的连接杆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