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85882U - 一种三工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工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85882U
CN219085882U CN202222557326.7U CN202222557326U CN219085882U CN 219085882 U CN219085882 U CN 219085882U CN 202222557326 U CN202222557326 U CN 202222557326U CN 219085882 U CN219085882 U CN 219085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 arm
grounding
split
opening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73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志行
苏瑞强
徐文
金贺啸
钱江奇
许杰
李恩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73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85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85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85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工位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主轴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之间设置有储能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储能装置联动并控制储能装置储能和释能,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主轴装置联动,通过主轴装置向负荷开关输出合分闸扭矩和接地扭矩,分合闸装置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设置为模块化结构,电机驱动模块可替换地安装于机架,本实用新型对机构的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改进相关机构,提高机构零部件模块化的设计,提高不同配置之间快速转化的效率,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三工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负荷开关领域,涉及一种三工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采用相对传统工艺进行制造而成,传统机构制造工艺水平相对较低,零部件大多数采用铸件等制造而成,造成结构笨重以及复杂的传动不能准确指示负荷开关所处位置的问题,另外钢结构的零部件必须做防锈等处理,安装时必须涂抹润滑油,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工位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工位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主轴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之间设置有储能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储能装置联动并控制储能装置储能和释能,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主轴装置联动,分合闸装置包括分合缓冲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通过支柱组件固设连接,后机构板与前机构板形成第一安装腔,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储能装置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设置有若干压筋。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分合储能拐臂、接地储能拐臂和储能压簧,分合储能拐臂与分合闸装置的分合操作轴转动连接,分合储能拐臂的自由端设有分合传动销,接地储能拐臂固设在接地装置的接地操作轴,接地储能拐臂的自由端设有接地传动销,储能压簧的上压簧头和下压簧头分别与分合传动销和接地传动销配合,分合闸装置包括分合操作轴和分合闸传动机构,分合操作轴与机架转动连接,分合闸传动机构包括分合拐臂,分合拐臂与分合操作轴转动连接,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操作轴和接地传动机构,接地操作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接地传动机构包括接地拐臂,接地拐臂与接地操作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分合闸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动传动机构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电机和电动传动机构的可拆卸连接,连接机构分别连接电机和电动传动机构,连接机构包括拐臂套和连接轴,拐臂套与机架转动连接,连接轴固设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轴设置至少一个扁位,拐臂套与连接轴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传动机构与储能装置联动,电动传动机构包括连杆、电机拐臂和电动传动销,电机拐臂与拐臂套的输出端固设连,电机拐臂的自由端固设活动槽,连杆通过销与限制传动板转动连接,连杆的两端为自由端,连杆的一端固设有电动传动销,电动传动销设置在活动槽,连杆的另一端固设有凸起,分闸状态时凸起位于分合储能拐臂上方且与分合储能拐臂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分合拐臂包括第一分合拐臂板和第二分合拐臂板,第一分合拐臂板和第二分合拐臂板固设连接,第一分合拐臂板固设有分合滑槽,分合传动销位于分合滑槽,并与分合滑槽滑动连接,第一分合拐臂板的两侧边分别固设有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第二分合拐臂板固设有分合传动杆,分合传动杆设置在分合闸弧槽并与分合闸弧槽滑动连接,分合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第二分合拐臂板的侧边固设有第三缓冲槽,第三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相对,或分合拐臂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固设有分合滑槽,分合传动销位于分合滑槽,并与分合滑槽滑动连接,第二端面固设有分合传动杆,分合传动杆设置在分合闸弧槽并与分合闸弧槽滑动连接,分合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
进一步的,所述分合闸装置还包括分合缓冲机构,分合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分别固设在机架的后机构板,第一缓冲件包括缓冲轴、缓冲垫和缓冲轴套,缓冲垫套设安装在缓冲轴外表面,缓冲轴套将缓冲垫和缓冲轴固设在后机构板,分闸状态时分合拐臂与第一缓冲件相抵,合闸状态时分合拐臂与第二缓冲件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拐臂包括第一接地拐臂板和第二接地拐臂板,第一接地拐臂板和第二接地拐臂板固设连接,第一接地拐臂板固设有接地滑槽,接地传动销位于接地滑槽,并与接地滑槽滑动连接,第二接地拐臂板固设有接地传动杆,接地传动杆设置在接地弧槽并与接地弧槽滑动连接,接地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或接地拐臂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三端面固设有分接地滑槽,接地传动销位于接地滑槽,并与接地滑槽滑动连接,第四端面固设有接地传动杆,接地传动杆设置在接地弧槽并与接地弧槽滑动连接,接地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装置还包括接地限位机构,接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位于接地传动机构的两侧,负荷开关处于接地状态时,接地储能拐臂与第四支柱相抵。
进一步的,还包括微动开关装置,所述微动开关装置包括微动开关和微动凸轮,微动开关固设在机架,微动凸轮与指示装置的指示主轴或负荷开关的主轴固设连接,通过微动凸轮的凸起端与微动开关相抵切换微动开关信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对机构的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制造,改进相关机构,提高机构零部件模块化的设计,提高不同配置之间快速转化的效率,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
2)本实用新型在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设置压筋,压筋通过压筋成型而成可提高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的强度,减少用材的同时使其强度保持不变分,同时合闸弧槽和接地弧槽两端的弧槽端部设置有分合闸加强筋,以加强分合闸弧槽的强度,降低分合闸装置以及分合闸弧槽端部所受的冲击力。
3)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传动板的第一限制凸起和第二限制凸起与分合传动销的碰撞停止,降低了分合拐臂所受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对分合拐臂强度要求,进而降低了对分合拐臂加工要求以及材质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合缓冲机构有效降低了分合拐臂分合闸所受的冲击力。
5)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机构实现电机和电动传动机构之间运动的联动和分离,在不影响电动传动机构的情况下,实现电机的快速拆装驱动装置,并有效简化了三工位机构,提升三工位机构的整体水平,实现了机构的零部件模块化设计。
6)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拐臂和分合拐臂采用铆接,接地拐臂和分合拐臂的零部件可预先加工,通过铆接进行连接,制作简单,对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从而有效提高了接地拐臂和分合拐臂的生产效率。
7)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地储能拐臂与第三支柱或第四支柱碰撞进行限位,不依靠通过接地拐臂碰撞进行停止,从而降低了对接地拐臂强度要求,进而降低了对接地拐臂加工要求以及材质的要求。
8)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拐臂和分合拐臂采用注塑件,注塑件具有免维护,无需做防锈以及热处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工位机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工位机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机构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主轴装置和后机构板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主轴装置和后机构板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传动板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接地储能拐臂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分合拐臂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分合拐臂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接地拐臂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接地拐臂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指示装置、微动开关装置和主轴装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接地储能拐臂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分合拐臂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接地拐臂示意图。
图中标识:机架1、后机构板11、前机构板12、中间板15、压筋111、分合闸弧槽112、第一分合闸通孔114、接地弧槽116、第一接地通孔117、第二支柱132、第三支柱133、第四支柱134、连接机构20、分合操作轴21、分合拐臂22、第一缓冲件23、第二缓冲件24、电动传动机构25、电机27、第一分合拐臂板221、第二分合拐臂板222、分合传动杆223、分合滑槽2211、第一缓冲槽2212、第二缓冲槽2213、第三缓冲槽2221、缓冲轴231、缓冲轴套232、连杆251、电机拐臂252、电动传动销253、凸起2511、活动槽2521、中间板支柱151、拐臂套201、连接孔202、连接轴203、电机输出轴271、电动固定件272、分合传动销28、分合储能拐臂29、接地操作轴31、接地拐臂32、限制传动板36、第一接地拐臂板321、第二接地拐臂板322、接地传动杆323、接地滑槽3211、限制传动孔361、第一限制凸起362、第二限制凸起363、储能压簧37、接地传动销38、接地储能拐臂39、底板391、侧板392、第一安装孔394、第二安装孔393、凸轮片41、指示主轴42、指示牌43、微动开关44、微动凸轮45、接地轨迹槽410、分合闸限制弧槽411、接地限制弧槽4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向、纵向……)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因安装误差等原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指的平行关系可能实际为近似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可能实际为近似垂直关系。
实施例一:
如图1-14所示,一种三工位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安装有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主轴装置、指示装置和微动开关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之间设置有储能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储能装置联动并控制储能装置储能和释能,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主轴装置联动,通过主轴装置向负荷开关输出合分闸扭矩和接地扭矩,指示装置与主轴装置连接,指示装置包括指示主轴42,微动开关装置包括微动开关44和微动凸轮45,微动凸轮45固设在指示主轴42,分合闸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设置为模块化结构,驱动装置可替换地安装于机架1。
机架1包括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通过支柱组件固设连接,支柱组件位于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之间,且两端分别与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固设连接,后机构板11与前机构板12形成第一安装腔(图未标识),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储能装置设置于第一安装腔,本实施例中,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平行设置。
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为薄板结构,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设置有若干压筋111,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的压筋通过压筋成型而成提高薄板的强度,减少用材的同时使其强度保持不变。
后机构板11上固设有分合闸弧槽112、第一分合闸通孔114、接地弧槽116和第一接地通孔117,前机构板12固设有第二分合闸通孔(图未标识)和第二接地通孔(图未标识),第一分合闸通孔114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分合闸通孔的中心轴线共线,第一接地通孔117的中心轴线和第二接地通孔的中心轴线共线,分合闸弧槽112和接地弧槽116两端的弧槽端部设置有分合闸加强筋113,以加强分合闸弧槽112的强度,降低分合闸装置以及分合闸弧槽112端部所受的冲击力。
第一分合闸通孔114和第一接地通孔117设置翻边115,增大对应轴与第一分合闸通孔114和第一接地通孔117的接触面积,增强强度,以满足功能使用要求。
支柱组件包括第二支柱132、第三支柱133和第四支柱134,根据图1-2的视觉角度,第二支柱132位于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的上端,且第二支柱132的两端分别与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固设连接,第三支柱133和第四支柱134位于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的下端,且第三支柱133和第四支柱134的两端分别与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固设连接,第二支柱132、第三支柱133和第四支柱134呈三角分布在后机构板11和前机构板12之间,保证机架1的稳定性。
储能装置包括分合储能拐臂29、接地储能拐臂39和储能压簧37,分合储能拐臂29与分合操作轴21转动连接,分合储能拐臂29的自由端设有分合传动销28,接地储能拐臂39固设在接地操作轴31,能随接地操作轴31转动,接地储能拐臂39的自由端设有接地传动销38,储能压簧37采用现有结构,储能压簧37的上压簧头和下压簧头分别与分合传动销28和接地传动销38配合,使分合储能拐臂29或接地储能拐臂39在转动过程中,储能压簧37实现储能和释能。
本实施例中接地储能拐臂39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底板391和两件侧板392,两件侧板392对称固设在底板391的两侧,形成类U型结构,侧板392固设有第一安装孔394和第二安装孔393,第一安装孔394用于接地装置的接地操作轴31安装,第二安装孔393用于接地传动销38的安装。
储能装置还包括限制传动板36,限制传动板36与分合操作轴21固设连接,随分合操作轴21进行转动,限制传动板36上设置限制传动孔361,分合闸装置的分合操作轴21贯穿限制传动孔361,并使限制传动板36随分合操作轴21进行转动。
限制传动板36固设第一限制凸起362和第二限制凸起363,第一限制凸起362和第二限制凸起363形成限制区间,分合传动销28位于限制区间内,负荷开关进行分闸时,在储能装置释能过程中,分合储能拐臂29带动分合传动销28转动,分合传动销28带动分合拐臂22转动,通过主轴装置向负荷开关输出分闸扭矩,在到位后分合传动销28与第二限制凸起363碰撞停止,分合拐臂22与分合缓冲机构碰撞进行缓冲,负荷开关进行合闸时,在储能装置释能过程中,分合储能拐臂29带动分合传动销28转动,分合传动销28带动分合拐臂22转动,在到位后分合传动销28与第一限制凸起362碰撞停止,分合拐臂22与分合缓冲机构碰撞进行缓冲,通过第一限制凸起362和第二限制凸起363与分合传动销28的碰撞停止,降低了分合拐臂22所受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对分合拐臂22强度要求,进而降低了对分合拐臂22加工要求以及材质的要求。
分合闸装置包括分合操作轴21和分合闸传动机构,分合操作轴21贯穿后机构板11的第一分合闸通孔114和前机构板12的第二分合闸通孔,并与第一分合闸通孔114和第二分合闸通孔转动连接。
分合闸传动机构包括分合拐臂22,分合拐臂22与分合操作轴21转动连接,分合拐臂22包括第一分合拐臂板221和第二分合拐臂板222,第一分合拐臂板221和第二分合拐臂板222固设连接,优选铆接,第一分合拐臂板221固设有分合滑槽2211,分合传动销28位于分合滑槽2211,并与分合滑槽2211滑动连接,第一分合拐臂板221的两侧边分别固设有第一缓冲槽2212和第二缓冲槽2213,第二分合拐臂板222固设有分合传动杆223,分合传动杆223设置在分合闸弧槽112并与分合闸弧槽112滑动连接,分合传动杆223与主轴装置联动,第二分合拐臂板222的侧边固设有第三缓冲槽2221,第三缓冲槽2221和第二缓冲槽2213相配。
分合闸装置还包括分合缓冲机构,分合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件23和第二缓冲件24,第一缓冲件23和第二缓冲件24分别固设在后机构板11,第一缓冲件23和第二缓冲件24结构相同,以第一缓冲件23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缓冲件23包括缓冲轴231、缓冲垫和缓冲轴套232,缓冲垫套设安装在缓冲轴231外表面,缓冲轴套232将缓冲垫和缓冲轴231固设在后机构板11,进行分闸操作时,储能装置释能带动分合拐臂22转动,第一缓冲槽2212与第一缓冲件23相抵,从而实现分合拐臂22分闸时的限位缓冲,减少分合闸装置分闸时所受的冲击力;进行合闸操作时储能装置释能带动分合拐臂22转动,第三缓冲槽2221和第二缓冲槽2213与第二缓冲件24相抵,从而实现分合拐臂22合闸时的限位缓冲,减少分合闸装置合闸时所受的冲击力;本实施例通过分合缓冲机构有效降低了分合拐臂22分合闸所受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三工位机构集手动和电动于一体,三工位机构的分合闸装置包括电动的驱动装置和手动分合闸机构,手动分合闸机构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赘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27、电动传动机构25和连接机构20,连接机构20分别连接电机27和电动传动机构25,连接机构20控制电机27和电动传动机构25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通过中间板15与机架1固设连接,中间板15位于前机构板12和后机构板11之间,且通过中间板支柱151分别与前机构板12和后机构板11固设连接。
电机27设置于机架1,本实施例中,电机27通过电动固定件272安装在前机构板12的正面,正面设为前机构板12背离后机构板11的端面,相较于现有的将电机27安装在前机构板12和后机构板11之间的方式,本申请将电机27设置于前机构板12的正面,便于电机27的拆装,电机27的电机输出轴271面向后机构板11,电机27的电机输出轴271与前机构板12转动连接并延伸至前机构板12和后机构板11之间,电机27可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连接机构20包括拐臂套201和连接轴203,拐臂套201固设有连接孔202,连接轴203插入连接孔202,实现拐臂套201和连接轴203插接,连接轴203固设在电机输出轴271,拐臂套201与机架1的中间板15转动连接,连接轴203设置至少一个扁位,连接孔202与连接轴203适配,连接轴203的扁位数量和连接孔202的扁位数量相同,使连接轴203可带动拐臂套201转动,且避免连接轴203和拐臂套201之间发生自转,本实施例通过连接轴203的扁位结构,连接轴203可带动拐臂套201转动,实现运动传递,本实施例中,连接轴203设置六扁位,形成六棱柱结构。
本实施例需要更换电机27时,先旋松电动固定件272,再将连接轴203拔出脱离拐臂套201,将电机27整体脱离机架1,从而实现电机27快速拆装的功能,
本实施例电机27的拆装方向为水平方向,可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电动传动机构25与储能装置联动,进而控制分合闸装置进行分合闸操作。
电动传动机构25包括连杆251、电机拐臂252和电动传动销253,电机拐臂252与拐臂套201的输出端固设连接,电机拐臂252随拐臂套201进行转动,电机拐臂252的自由端固设活动槽2521。
连杆251通过销与限制传动板36转动连接,根据销的位置使连杆251形成类杠杆结构,连杆251的两端为自由端,连杆251的一端固设有电动传动销253,电动传动销253设置在活动槽2521,连杆251的另一端固设有凸起2511,分闸状态时凸起2511位于分合储能拐臂29上方且与分合储能拐臂29相抵。
驱动装置进行合闸操作时,电机272启动使电机输出轴271以及连接轴203转动,连接轴203转动带动拐臂套201沿图6的箭头方向转动,拐臂套201转动带动电机拐臂252转动沿图6的箭头方向转动,电机拐臂252带动连杆251转动,使带有电动传动销253的连杆251自由端上移,带有凸起2511的连杆251自由端下移,凸起2511与分合储能拐臂29相抵并在连杆251的转动作用下控制分合储能拐臂29下移进行储能直至达到最大储能位置,此时电机272停止运行,在惯性作用下分合储能拐臂29继续转动并使储能压簧37转过最大储能位置,释放储能并通过分合传动销28带动分合拐臂22转动,进而通过主轴装置向负荷开关输出合闸扭矩。
本实施例通过连接机构20实现电机27和电动传动机构25之间运动的联动和分离,在不影响电动传动机构25的情况下,实现电机27的快速拆装。
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操作轴31和接地传动机构,接地操作轴31贯穿后机构板11的第一接地通孔117和前机构板12的第二接地通孔,并与第一接地通孔117和第二接地通孔转动连接。
接地传动机构包括接地拐臂32,接地拐臂32与接地操作轴31转动连接,接地拐臂32包括第一接地拐臂板321和第二接地拐臂板322,第一接地拐臂板321和第二接地拐臂板322固设连接,优选铆接,因而第一接地拐臂板321和第二接地拐臂板322可预先加工再进行铆接,通过铆接进行连接,制作简单,对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从而有效提高了接地拐臂32的生产效率。
第一接地拐臂板321固设有接地滑槽3211,接地传动销38位于接地滑槽3211,并与接地滑槽3211滑动连接,第二接地拐臂板322固设有接地传动杆323,接地传动杆323设置在接地弧槽116并与接地弧槽116滑动连接,接地传动杆323与主轴装置联动。
接地装置还包括接地限位机构,接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支柱133和第四支柱134,第三支柱133和第四支柱134位于接地传动机构的两侧,负荷开关处于分闸状态进行接地操作时,外力驱动接地操作轴31转动,接地操作轴31带动接地储能拐臂39转动,接地储能拐臂39带动接地传动销38沿接地滑槽321滑动,进而带动储能压簧37进行储能,当转动到使储能压簧37到达最大储能位置时,撤除外力,接地装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并使储能压簧37转过最大储能位置,释放储能并通过接地传动销38带动接地拐臂32转动,直至接地储能拐臂39与第四支柱134碰撞并停止,复位过程中,外力驱动接地操作轴31反向转动,直至接地储能拐臂39与第三支柱133碰撞并停止,本实施例中在到位后通过接地储能拐臂39与第三支柱133或第四支柱134碰撞进行限位,不依靠通过接地拐臂32碰撞进行停止,从而降低了对接地拐臂强度要求,进而降低了对接地拐臂加工要求以及材质的要求。
主轴装置包括凸轮片41,凸轮片41位于机架1的后机构板11和负荷开关之间,凸轮片41与负荷开关的主轴连接,凸轮片41设置接地轨迹槽410、分合闸限制弧槽411和接地限制弧槽412,接地轨迹槽410和分合闸限制弧槽411连通,分合传动杆223插入分合闸限制弧槽411并沿分合闸限制弧槽411滑动,实现分合闸装置和主轴装置的联动,接地传动杆323插入接地限制弧槽412并沿接地限制弧槽412滑动,接地装置和主轴装置的联动,三工位机构进行接地操作时,分合传动杆223位于接地轨迹槽410,接地轨迹槽410的轨迹与接地传动杆323的移动轨迹相同,从而避免分合闸操作和接地操作的干涉,主轴装置与分合闸装置以及接地装置之间采用现有的联动关系,在此不作赘述。
指示装置用于显示负荷开关的状态,包括指示主轴42和指示牌43,指示主轴42与负荷开关的主轴连接,指示牌43与指示主轴42连接,用于显示负荷开关的状态,从而提高了指示的准确度。
三工位机构还包括微动开关装置,微动开关装置包括微动开关44和微动凸轮45,微动开关44固设在机架1,微动凸轮45固设在指示主轴42或负荷开关的主轴,负荷开关的状态直接通过指示主轴42进行传递,在此过程中,微动凸轮45的凸起端与微动开关44相抵,进而驱动微动开关44,切换微动开关信号,相较于现有的通过连杆机构间接驱动微动开关44,本申请的结构更加简单,运动传递更加直接和高效,有效提高了微动开关信号切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微动开关44和微动凸轮4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主轴装置采用现有结构的传动机理,传动机理并不是本申请的创新点,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三工位机构还包括联锁装置、互锁装置,联锁装置确保分合操作轴21和接地操作轴31不会同时操作,互锁装置实现只有在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都处于分闸状态时,才能进行接地或者合闸的操作。
本实施例三工位机构未说明的其他结构采用现有设备,未说明的其他结构并不是本申请的创新点在此不作说明。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接地储能拐臂39包括底板391和两件侧板392,接地储能拐臂39为一体成型结构,而本实施例中,接地储能拐臂39包括两件侧板392和连接杆395,连接杆395位于两件侧板392之间,连接杆395与侧板392铆接。
实施例三: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分合拐臂22包括第一分合拐臂板221和第二分合拐臂板222,第一分合拐臂板221和第二分合拐臂板222铆接,而本实施例中,分合拐臂22为一体式结构,分合拐臂22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固设有分合滑槽2211,第二端面固设有分合传动杆223,分合拐臂22的两侧边分别固设有第一缓冲槽2212和第二缓冲槽2213。
本实施例中,分合拐臂22采用注塑件,注塑件免维护,无需做防锈以及热处理。
实施例四: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接地拐臂32包括第一接地拐臂板321和第二接地拐臂板322,第一接地拐臂板321和第二接地拐臂板322铆接,第一接地拐臂板321固设有接地滑槽3211,第二接地拐臂板322固设有接地传动杆323,而本实施例中,接地拐臂32为一体式结构,接地拐臂32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三端面固设有分接地滑槽3211,第四端面固设有接地传动杆323。
本实施例中,接地拐臂32采用注塑件,注塑件免维护,无需做防锈以及热处理。
上述实施例中注塑件采用现有的注塑工艺,在此不作赘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主轴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之间设置有储能装置,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储能装置联动并控制储能装置储能和释能,分合闸装置和接地装置与主轴装置联动,分合闸装置包括分合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通过支柱组件固设连接,后机构板与前机构板形成第一安装腔,分合闸装置、接地装置和储能装置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后机构板和前机构板设置有若干压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分合储能拐臂、接地储能拐臂和储能压簧,分合储能拐臂与分合闸装置的分合操作轴转动连接,分合储能拐臂的自由端设有分合传动销,接地储能拐臂固设在接地装置的接地操作轴,接地储能拐臂的自由端设有接地传动销,储能压簧的上压簧头和下压簧头分别与分合传动销和接地传动销配合,分合闸装置包括分合操作轴和分合闸传动机构,分合操作轴与机架转动连接,分合闸传动机构包括分合拐臂,分合拐臂与分合操作轴转动连接,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操作轴和接地传动机构,接地操作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接地传动机构包括接地拐臂,接地拐臂与接地操作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闸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动传动机构和连接机构,连接机构控制电机和电动传动机构的可拆卸连接,连接机构分别连接电机和电动传动机构,连接机构包括拐臂套和连接轴,拐臂套与机架转动连接,连接轴固设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连接轴设置至少一个扁位,拐臂套与连接轴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传动机构与储能装置联动,电动传动机构包括连杆、电机拐臂和电动传动销,电机拐臂与拐臂套的输出端固设连,电机拐臂的自由端固设活动槽,连杆通过销与限制传动板转动连接,连杆的两端为自由端,连杆的一端固设有电动传动销,电动传动销设置在活动槽,连杆的另一端固设有凸起,分闸状态时凸起位于分合储能拐臂上方且与分合储能拐臂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拐臂包括第一分合拐臂板和第二分合拐臂板,第一分合拐臂板和第二分合拐臂板固设连接,第一分合拐臂板固设有分合滑槽,分合传动销位于分合滑槽,并与分合滑槽滑动连接,第一分合拐臂板的两侧边分别固设有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第二分合拐臂板固设有分合传动杆,分合传动杆设置在分合闸弧槽并与分合闸弧槽滑动连接,分合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第二分合拐臂板的侧边固设有第三缓冲槽,第三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相对,或分合拐臂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固设有分合滑槽,分合传动销位于分合滑槽,并与分合滑槽滑动连接,第二端面固设有分合传动杆,分合传动杆设置在分合闸弧槽并与分合闸弧槽滑动连接,分合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闸装置还包括分合缓冲机构,分合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分别固设在机架的后机构板,第一缓冲件包括缓冲轴、缓冲垫和缓冲轴套,缓冲垫套设安装在缓冲轴外表面,缓冲轴套将缓冲垫和缓冲轴固设在后机构板,分闸状态时分合拐臂与第一缓冲件相抵,合闸状态时分合拐臂与第二缓冲件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拐臂包括第一接地拐臂板和第二接地拐臂板,第一接地拐臂板和第二接地拐臂板固设连接,第一接地拐臂板固设有接地滑槽,接地传动销位于接地滑槽,并与接地滑槽滑动连接,第二接地拐臂板固设有接地传动杆,接地传动杆设置在接地弧槽并与接地弧槽滑动连接,接地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或接地拐臂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三端面固设有分接地滑槽,接地传动销位于接地滑槽,并与接地滑槽滑动连接,第四端面固设有接地传动杆,接地传动杆设置在接地弧槽并与接地弧槽滑动连接,接地传动杆与主轴装置联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装置还包括接地限位机构,接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位于接地传动机构的两侧,负荷开关处于接地状态时,接地储能拐臂与第四支柱相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工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动开关装置,所述微动开关装置包括微动开关和微动凸轮,微动开关固设在机架,微动凸轮与指示装置的指示主轴或负荷开关的主轴固设连接,通过微动凸轮的凸起端与微动开关相抵切换微动开关信号。
CN202222557326.7U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三工位机构 Active CN219085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7326.7U CN219085882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三工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7326.7U CN219085882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三工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85882U true CN219085882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1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7326.7U Active CN219085882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三工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85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6391C (zh) 弹簧操动机构
CN201886919U (zh) 高压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
CN219085882U (zh) 一种三工位机构
CN201886918U (zh) 高压断路器纵向布置用弹簧操动机构
CN111477514A (zh)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装置
CN211125537U (zh)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装置
CN102983016A (zh) 一种断路器手、电动一体化操作机构
CN201750081U (zh) 手车式断路器的底盘车联锁装置
CN104992856A (zh) 操动机构及其框架组件
CN201508787U (zh) 手动操作装置
CN103325629B (zh) 双断点断路器的复位机构
CN204497158U (zh) 一种断路器及其底座
CN101630613B (zh) 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15719689A (zh) 一种三工位机构
CN219513003U (zh) 一种带快速分闸功能的三工位机构
CN211125535U (zh)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装置
CN211208366U (zh)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装置
CN211125534U (zh)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装置
CN108173156A (zh) 智能断路器联锁机构
CN209413657U (zh) 一种玻璃升降器蜗
CN115719690A (zh) 一种带快速分闸功能的三工位机构
CN218849404U (zh) 一种具有重合闸功能的操动机构
CN202905491U (zh) 一种断路器手、电动一体化操作机构
CN102664111B (zh) 一种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
CN208608617U (zh) 固体绝缘柜模块化操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