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6723U -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6723U
CN219066723U CN202320023712.XU CN202320023712U CN219066723U CN 219066723 U CN219066723 U CN 219066723U CN 202320023712 U CN202320023712 U CN 202320023712U CN 219066723 U CN219066723 U CN 219066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d
swing
static
movable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37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连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37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6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6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6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与衔铁相连接的动簧部分和与动簧部分对应匹配的静簧部分;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多个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柔性簧片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相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性簧片的弹性摆动,从而能够均衡多组触点压力,并且可以避免动作时多个摆动簧片之间相互干扰。

Description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公告号CN216597435U公开的一种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以及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组件、与所述电磁组件配合的衔铁、通过绝缘固定座与所述衔铁固定连接的可动接触片、以及与所述可动接触片相对设置的静触接点座;所述静触接点座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每个所述静触接点座上分别设置有数量同等的静触点;在所述可动接触片上设置有与所述静触点数量同等的可动接点台;在所述可动接点台上设置有两个动触点,且两个所述动触点分别与两个所述静触接点座上的任意一静触点对应设置。这种结构使两个可动接触台都固定在可带动接触片上,因此两个可动接触台相互之间自由性差、缺乏柔性,当其中一个可动接触台卡住无法往静触接点座方向运动时,另一个可动接触台也跟着停住,以致只有一个可动接触台连通电路或两个可动接触台都无法接触到静触点,使继电器可靠性差,并且各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闭合时,因连接触点的动簧刚性较大,触点压力不均衡。因此如何使两个动触点桥之间的运动相对自由独立,互不干扰,并使触点压力均衡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通过柔性簧片的弹性摆动,实现均衡的触点压力,并且可避免多个摆动簧片之间的互相干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与衔铁相连接的动簧部分和与动簧部分对应匹配的静簧部分;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多个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柔性簧片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相配合,通过柔性簧片的弹性摆动,从而能够均衡多组触点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柔性簧片为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分别设有桥式连接的两个动接触部,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分别设有两个静接触部;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的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从而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组动接触部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的根部分别与所述衔铁铆接相固定;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根部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根部连接成一体,从而使得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是由同一片簧片裁切条缝后形成;或者是所述第一摆动簧片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互不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由一条簧片构成;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由两条簧片构成;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一条簧片处在中间,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条簧片分处两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簧片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第一摆动簧片的加宽部中。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为动触点,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加宽部之间还连接有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分别连接在第一摆动簧片的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簧片的末端之间还连接有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为动触点,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分别连接在第二摆动簧片的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簧片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的根部朝上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衔铁相固定;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簧片的尾端向下凸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簧片的长度尺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动接触部处在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动接触部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两个第一摆动簧片上的动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之间交叉连接两条软导线,且两条软导线在中间位置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由根部向上一体连接复位簧片,复位簧片的另一端与轭铁铆接相固定;从而使衔铁的上部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摆动簧片与衔铁相固定的位置到衔铁转动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与衔铁相固定的位置到衔铁转动线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别为静触点;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两个静触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对应位置的上、下方;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的下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衔铁复位时,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第二摆动簧片的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分别是采用耐烧蚀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第二摆动簧片的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分别是采用电阻值相对较低的材料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了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与衔铁相连接的动簧部分和与动簧部分对应匹配的静簧部分;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多个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柔性簧片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相配合,通过柔性簧片的弹性摆动,从而能够均衡多组触点压力。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均衡多组触点压力,并且可以避免动作时多个摆动簧片之间相互干扰。
2、由于采用了所述动簧部分包括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分别设有桥式连接的两个动接触部,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分别设有两个静接触部;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的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从而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组动接触部相互干扰。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组动接触部相互干扰,从而避免当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其中一个动接触部卡住无法继续往静接触部方向运动时另一个也跟着停住,增强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3、由于采用了将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两个静触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对应位置的上、下方,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的下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衔铁复位时,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分离,随着衔铁继续旋转,两个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与对应动接触部分断,起弧并断开负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动、静触点相接触时,下方的动、静触点先于上方的动、静触点相接触,使得上方的动、静触点接触时不会起弧,而在动、静触点相分离时,上方的动、静触点先断开,断开时不拉弧,从而增强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4、由于采用了将所述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一摆动簧片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设置成分别是采用有利于分断、耐烧蚀的材料制作而成,同时将所述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二摆动簧片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设置成分别是采用电阻值相对较低的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上方动、静触点只载流,选用有利于接触电阻的触点材料;而接通、分断负载的下方动、静触点材料选用有利于分断、耐烧蚀的材质。进而,继电器整体即能实现低接触电阻,又能保证好的切换负载的性能,耐烧蚀的材料用于分断有利于增加继电器电寿命。故负载切换的触点材质选取有利于电寿命的材料,负载载流的触点材料选取地接触电阻材料。两组触点配合后,继电器即能满足地接触电阻的要求,又可满足电寿命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去除衔铁和动簧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翻转一个角度);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动簧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动簧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1、与衔铁1相连接的动簧部分2和与动簧部分2对应匹配的静簧部分3;所述静簧部分3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所述动簧部分2包括多个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柔性簧片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相配合,通过柔性簧片的弹性摆动,从而能够均衡多组触点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部分2的材质为不锈钢,且只负责反力,不负责载流;所述多个柔性簧片为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设有桥式连接的两个动接触部211、212,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设有桥式连接的两个动接触部221、222,所述第一静簧片31设有两个静接触部311、312,同样的,所述第二静簧片32也设有两个静接触部321,322。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接触部211、212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31的静接触部311和第二静簧片32的静接触部321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接触部221、222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31的静接触部312和第二静簧片32的静接触部322对应配合的位置,从而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个动簧片相互干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的根部分别与所述衔铁1铆接相固定;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根部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根部连接成一体,从而使得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是由同一片簧片裁切条缝后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互不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由一条簧片构成;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由两条簧片构成;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一条簧片处在中间,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条簧片分处两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簧片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接触部211、212分别设在第一摆动簧片21的加宽部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接触部211、212分别为动触点,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加宽部之间还连接有动接触桥213,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触点211、212分别连接在第一摆动簧片21的动接触桥213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末端之间还连接有动接触桥223,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接触部221、222分别为动触点,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触点221、222分别连接在第二摆动簧片22的动接触桥223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动接触桥2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的根部朝上分别与所述衔铁1相固定;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簧片的尾端向下凸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簧片的长度尺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动接触部211、212处在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动接触部221、222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接触部221、22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接触部211、212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与衔铁1相固定的位置到衔铁1转动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与衔铁1相固定的位置到衔铁1转动线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簧片31的静接触部311、312和第二静簧片32的静接触部321、322分别为静触点。所述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的两个静触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的对应位置的上、下方;衔铁2动作时,动簧部分2的下动接触部211、212与两个静簧片31、32的下静接触部311、321相对于动簧部分2的上动接触部221、222与两个静簧片31、32的上静接触部312、322先接触,衔铁2复位时,动簧部分2的上动接触部221、222与两个静簧片31、32的上静接触部312、322先分离,随着衔铁2继续旋转,两个静簧片31、32的下静接触部311、321与对应动接触部211、212分断,起弧并断开负载。具体的,所述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的下方的静触点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的上方的静触点的厚度。以第一静簧片31为例,所述第一静簧片31的静接触部311、312分别为静触点,所述第一静簧片31下方的静触点31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静簧片31上方的静触点312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簧片31、第二静簧片32的上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只载流,选用有利于接触电阻的触点材料,比如AgCuO;而接通、分断负载的所述第一静簧片31、第二静簧片32的下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选用有利于分断、耐烧蚀的材质,比如AgCuO。进而,继电器整体即能实现低接触电阻,又能保证好的切换负载的性能,耐烧蚀的材料用于分断有利于确保继电器的电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由根部向上一体连接复位簧片23;复位簧片23的另一端与轭铁4铆接相固定;从而使衔铁1的上部配合在轭铁4的刀口处。所述轭铁4呈L型,线圈架5呈卧式设置,线圈架5的后端与轭铁4的L型的一边相固定,轭铁4的L型的另一边的端头设置刀口,使衔铁1设在线圈架5的前端并配合于轭铁4的刀口处,衔铁1以轭铁5的刀口为转轴在复位簧片23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动作。
实施例二
参见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动簧片的簧片尾端向静簧部分弯折形成弯折部224,以保护触点,确保载流的触点组表面整洁。
实施例三
参见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接触部211、212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接触部221、222之间交叉连接两条柔性的软导线213、223,且两条柔性的软导线213、223在中间位置相连接。更具体的,两条柔性的软导线21、223在中间位置通过焊接相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
参见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加宽部之间还连接有柔性的软导线213,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触点211、212分别连接在第一摆动簧片21的柔性的软导线213的两端。
实施例五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加宽部之间还连接有柔性的软导线213,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触点211、212分别连接在第一摆动簧片21的柔性的软导线213的两端。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末端之间还连接有柔性的软导线223,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接触部221、222分别为动触点,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触点221、222分别连接在第二摆动簧片22的柔性的软导线223的两端。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柔性的软导线22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
实施例六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根部朝上连接成一体,其连接处与所述衔铁1相固定;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呈M型。
实施例七
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根部朝上连接成一体,其连接处与所述衔铁1相固定;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根部朝上与所述衔铁1相固定,并向上延伸与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簧片的连接处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与衔铁相连接的动簧部分和与动簧部分对应匹配的静簧部分;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多个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柔性簧片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相配合,通过柔性簧片的弹性摆动,从而能够均衡多组触点压力。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均衡多组触点压力,并且可以避免动作时多个摆动簧片之间相互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所述动簧部分2包括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和第二摆动簧片22分别设有桥式连接的两个动接触部,所述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分别设有两个静接触部;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31的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32的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31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32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从而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组动接触部相互干扰。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可以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组动接触部相互干扰,从而避免当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其中一个动接触部卡住无法继续往静接触部方向运动时另一个也跟着停住,增强了继电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第一静簧片31和第二静簧片32的两个静触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对应位置的上、下方,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的下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衔铁复位时,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分离,随着衔铁继续旋转,两个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与对应动接触部分断,起弧并断开负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在动、静触点相接触时,下方的动、静触点先于上方的动、静触点相接触,使得上方的动、静触点接触时不会起弧,而在动、静触点相分离时,上方的动、静触点先断开,断开时不拉弧,从而增强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所述第一静簧片31、第二静簧片32的下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一摆动簧片21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设置成分别是采用耐烧蚀的材料制作而成,同时将所述第一静簧片31、第二静簧片32的上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二摆动簧片22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设置成分别是采用电阻值相对较低的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上方动、静触点只载流,选用有利于接触电阻的触点材料;而接通、分断负载的下方动、静触点材料选用有利于分断、耐烧蚀的材质。进而,继电器整体即能实现低接触电阻,又能保证好的切换负载的性能,耐烧蚀的材料用于分断有利于增加继电器电寿命。故负载切换的触点材质选取有利于电寿命的材料,负载载流的触点材料选取地接触电阻材料。两组触点配合后,继电器即能满足地接触电阻的要求,又可满足电寿命的要求。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拍合式工作的衔铁、与衔铁相连接的动簧部分和与动簧部分对应匹配的静簧部分;所述静簧部分包括用于实现电流流入、流出的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多个能够各自弹性摆动的柔性簧片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相配合,通过柔性簧片的弹性摆动,从而能够均衡多组触点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柔性簧片为各自弹性摆动的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分别设有桥式连接的两个动接触部,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分别设有两个静接触部;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的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与第一静簧片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另一个静接触部对应配合的位置,从而在实现流入流出的电流在接触部处形成二路并联的同时还可避免动作时两组动接触部相互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的根部分别与所述衔铁铆接相固定;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根部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根部连接成一体,从而使得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是由同一片簧片裁切条缝后形成;或者是所述第一摆动簧片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互不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由一条簧片构成;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由两条簧片构成;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一条簧片处在中间,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条簧片分处两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簧片的末端设有向两边延伸的加宽部,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设在第一摆动簧片的加宽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为动触点,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加宽部之间还连接有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分别连接在第一摆动簧片的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簧片的末端之间还连接有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分别为动触点,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触点分别连接在第二摆动簧片的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簧片的末端分别设有向内侧一边方向延伸的加宽部,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动接触桥或者柔性的软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簧片的加宽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的根部朝上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衔铁相固定;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簧片的尾端向下凸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簧片的长度尺寸,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动接触部处在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动接触部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两个第一摆动簧片上的动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的两个动接触部之间交叉连接两条柔性的软导线,且两条柔性的软导线在中间位置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摆动簧片和第二摆动簧片由根部向上一体连接复位簧片,复位簧片的另一端与轭铁铆接相固定;从而使衔铁的上部配合在轭铁的刀口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簧片与衔铁相固定的位置到衔铁转动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摆动簧片与衔铁相固定的位置到衔铁转动线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和第二静簧片的静接触部分别为静触点;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两个静触点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对应位置的上、下方;衔铁动作时,动簧部分的下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下静接触部相对于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接触,衔铁复位时,动簧部分的上动接触部与两个静簧片的上静接触部先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下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第二摆动簧片的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分别是采用耐烧蚀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静簧片、第二静簧片的上方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一摆动簧片、第二摆动簧片的与之对应在配合的动触点分别是采用电阻值相对较低的材料制作而成。
CN202320023712.XU 2023-01-05 2023-01-05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219066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712.XU CN219066723U (zh) 2023-01-05 2023-01-05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3712.XU CN219066723U (zh) 2023-01-05 2023-01-05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6723U true CN219066723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2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3712.XU Active CN219066723U (zh) 2023-01-05 2023-01-05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6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1138B2 (en) Parallel type transfer switch contacts assemblies
EP1914766B1 (en) Movable contactor of circuit break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finger thereof
CN210956485U (zh) 分断器、分断器组件和接触器
KR20050021934A (ko) 소형 전자계전기
CN219066723U (zh) 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JP2012138173A (ja) 回路遮断器
CA2364989A1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bypass conductor commutating current out of the bimetal during short circuit interruption and method of commutating current out of bimetal
CN116053085A (zh) 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108321036B (zh) 一种能够抵抗雷击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US3182145A (en) Electric switch
JP2005340062A (ja) 電磁継電器
JPS6068526A (ja) 電気開閉器
CN107706055B (zh) 一种耐瞬时大电流冲击的高压继电器
CN112802722A (zh) 一种静触头结构、触头系统及断路器
CN212257298U (zh) 一种多触点灭弧继电器
KR101463043B1 (ko) 회로차단기의 슬라이드형 가동접촉자 어셈블리
US67708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connections in switches and relays
KR100606425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가동자 어셈블리
CN115104168A (zh) 开关设备
CN216597435U (zh) 继电器触点接触结构以及电磁继电器
CN219040365U (zh) 触头结构和继电器
CN219040358U (zh) 单驱双动继电器
CN220526804U (zh) 一种双刀型拨片式开关
CN215527492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触头模块
JPH0334234A (ja) 回路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