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9300U - 环扣编织布 - Google Patents

环扣编织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9300U
CN219059300U CN202320031286.4U CN202320031286U CN219059300U CN 219059300 U CN219059300 U CN 219059300U CN 202320031286 U CN202320031286 U CN 202320031286U CN 219059300 U CN219059300 U CN 219059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unit
surface layer
buckle
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12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诚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Paih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Paih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Paih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Paih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9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9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扣编织布,包含编织布本体以及环扣线。编织布本体包含表层、底层及中间层,中间层设置于表层及底层之间,中间层连接表层及底层。表层包含表层编织单元,表层由表层编织单元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环扣线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的表层,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至少一个侧边。借此,可有效地提升环扣编织布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环扣编织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编织布,尤其是一种环扣编织布。
背景技术
市面上已见一种具有环扣的编织布,其可设置于衣物、背袋或帽子等随身物品,并可用以供使用者手指拉取或吊提物品,可应用在随身物品上,以使其在使用上更为便利。另外,更可将具有环扣的编织布设置在鞋面上,供鞋带穿设,达到束紧的效果。
然而,目前环扣结构的固定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将环扣以热熔贴粘或车缝等手法直接固定于产品或编织布上,其制造工序甚为繁杂,且布面结构不稳定,在拉扯环扣的同时,容易对布面造成破坏,导致应用性降低。
有鉴于此,如何增加环扣编织布的结构稳定性,遂为相关领域人员值得研究的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扣编织布,通过将编织布本体配置为复层结构,并配合编织布本体与环扣线特殊的结构关系,进而有效地提升环扣编织布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环扣编织布,包含编织布本体以及环扣线。编织布本体包含表层、底层及中间层,中间层设置于表层及底层之间,中间层连接表层及底层。表层包含表层编织单元,表层由表层编织单元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环扣线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的表层,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至少一个侧边。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单元可包含第一环扣单元以及第二环扣单元,第一环扣单元具有第一转折部,第一转折部与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一环扣距离,第二环扣单元具有第二转折部,第二转折部与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二环扣距离,其中第一环扣距离大于第二环扣距离。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编织布本体可包含至少二个侧边,第一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一个侧边,第二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所述一个侧边以及编织布本体的另一个侧边。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二个第一环扣单元之间可相隔多个第二环扣单元。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单元可包含第一环扣单元以及第二环扣单元,第一环扣单元具有第一环扣宽度,第二环扣单元具有第二环扣宽度,其中第一环扣宽度大于第二环扣宽度。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编织布本体可包含至少二个侧边,第一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一个侧边,第二环扣单元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的所述一个侧边以及编织布本体的另一个侧边。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二个第一环扣单元之间可相隔多个第二环扣单元。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线的直径可大于表层编织单元的直径。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环扣线的颜色可不同于表层编织单元的颜色。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表层的表层编织单元可编织成经平组织。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表层编织单元可包含第一方向编织单元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且各环扣单元的二侧分别受第一方向编织单元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部分覆盖。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中间层可为经编结构。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环扣编织布,其中底层可包含经向单元及纬向单元,经向单元及纬向单元相互交织形成底层。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剖面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表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的另一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环扣编织布 110:编织布本体
120:环扣线 130:表层
140:中间层 150:底层
151:经向单元 152:纬向单元
160:环扣单元 161:第一环扣单元
162:第二环扣单元 163:第一转折部
164:第二转折部 170:表层编织单元
171:第一方向编织单元 172:第二方向编织单元
H1:第一环扣距离 H2:第二环扣距离
W1:第一环扣宽度 W2:第二环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习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之。
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剖面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表层13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绘示依照图1实施例的环扣编织布100的另一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环扣编织布100包含编织布本体110及环扣线120,环扣线120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110,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160,环扣单元160凸出于编织布本体110的至少一个侧边,其中环扣单元160可用以供使用者手指拉取或吊提物品。在图1实施方式中,环扣单元160凸出于编织布本体110的两个侧边。
仔细地说,如图2所示,编织布本体110包含表层130、中间层140及底层150。中间层140设置于表层130及底层150之间,中间层140连接表层130及底层150,环扣线120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110的表层130。
表层130包含表层编织单元170,表层130由表层编织单元170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如图3所示,表层编织单元170可编织成经平(tricot)组织。
中间层140用以将表层130连接底层150,其中中间层140可为经编结构,借此可加强表层130及底层150之间的连结强度。
如图4所示,底层150可包含经向单元151及纬向单元152,经向单元151及纬向单元152相互交织形成底层150。更仔细地说,纬向单元152可为编链结构(chain stich)。借此,通过经纬交织的结构配置,底层150可提供良好的支撑性,而可有助于增加环扣编织布100的结构强度。
通过上述结构配置,可有助于提升环扣编织布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由前述内容可知,编织布本体110为三层结构,其结构扎实而稳定,再者,环扣线120仅织入表层130,当拉扯环扣单元160时,环扣线120仅会施力并作用于表层130,而不牵动及影响中间层140及底层150的结构,中间层140及底层150仍可继续提供良好的支撑性。借此,可有效地避免环扣编织布100受拉扯而解体的风险,进而可提升环扣编织布100使用时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环扣线120来回织入编织布本体110的表层130,且环扣线120部分受表层编织单元170压制,据此,可限制环扣线120的位移。另外,如图2所示,环扣线120可凸起于表层130的表面,使表层130的表面呈现凹凸立体的质感。
另外,如图3所示,表层编织单元170可编织成经平组织,仔细地说,表层编织单元170可包含第一方向编织单元171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172,第一方向编织单元171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172相连并形成V字结构。如图1所示,各环扣单元160的二侧分别受第一方向编织单元171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172部分覆盖,借此,第一方向编织单元171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172可提供不同方向的压制力,而可提升环扣单元160的稳定性。
环扣线120的直径可大于表层编织单元170的直径,且环扣线120的颜色可不同于表层编织单元170的颜色,其中所述直径表示的是纱线的粗细程度。借此,可凸显环扣线120及环扣单元160的视觉效果。仔细地说,第一方向编织单元171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172在环扣单元160的二侧可形成不同方向的斜纹效果,借此可加强产品的视觉印象,提升产品辨识力。
如图1及图4所示,环扣单元160可包含第一环扣单元161及第二环扣单元162,第一环扣单元161相邻于第二环扣单元162。第一环扣单元161具有第一转折部163,第一转折部163与编织布本体110间具有第一环扣距离H1,且第一环扣单元161具有第一环扣宽度W1。第二环扣单元162具有第二转折部164,第二转折部164与编织布本体110间具有第二环扣距离H2,且第二环扣单元162具有第二环扣宽度W2。在图1实施方式中,第一环扣单元161的第一环扣距离H1大于第二环扣单元162的第二环扣距离H2,且第一环扣单元161的第一环扣宽度W1大于第二环扣单元162的第二环扣宽度W2。借此,第一环扣单元161及第二环扣单元162可提供不同尺寸的结构,而可增加环扣编织布100使用的便利性。
在图1实施方式中,编织布本体110包含至少二个侧边,第一环扣单元161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110的一个侧边,第二环扣单元162可凸出于编织布本体110的所述一个侧边以及编织布本体110的另一个侧边。借此,第一环扣单元161及第二环扣单元162可以提供不同方向的扣合功能。此外,通过设置单一环扣线120,即可提供不同方向的扣合功能,进而可减少环扣编织布100的重量,使环扣编织布100具有轻便效果,而可便于灵活应用。
另外,在图1实施方式中,二个第一环扣单元161之间可相隔多个第二环扣单元162。换句话说,二个第一环扣单元161之间的距离可大于二个第二环扣单元162之间的距离,以此提供不同间距。
特别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环扣单元的尺寸大小、设置位置、设置方向以及数量皆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不以此揭示内容为限。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环扣编织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编织布本体为三层结构,结构扎实而稳定;其二,环扣线来回织入表层,而当环扣线受拉扯时,仅会施力并作用于表层,而不牵动及影响中间层及底层的结构,中间层及底层仍可继续提供良好的支撑性,进而可有效地提升环扣编织布整体节的稳定性;其三,通过单一环扣线来回织入表层,而可提供不同方向的扣合功能,进而可减少环扣编织布的重量;其四,通过表层为经平组织的设置,除了可稳定地压制环扣线,同时还可在环扣单元上展现丰富的视觉效果,而有助于增加产品的辨识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包含:
编织布本体,包含:
表层,包含表层编织单元,该表层由该表层编织单元以经编方式编织而成;
底层;及
中间层,设置于该表层及该底层之间,该中间层连接该表层及该底层;以及
环扣线,来回织入该编织布本体的该表层,并形成多个环扣单元,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至少一个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包含:
第一环扣单元,其具有第一转折部,该第一转折部与该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一环扣距离;以及
第二环扣单元,其具有第二转折部,该第二转折部与该编织布本体间具有第二环扣距离,其中该第一环扣距离大于该第二环扣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编织布本体包含至少二个该侧边,该第一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一个该侧边,该第二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一个该侧边以及该编织布本体的另一个该侧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二个该第一环扣单元之间相隔多个该第二环扣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扣单元包含:
第一环扣单元,其具有第一环扣宽度;以及
第二环扣单元,其具有第二环扣宽度,其中该第一环扣宽度大于该第二环扣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编织布本体包含至少二个该侧边,该第一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一个该侧边,该第二环扣单元凸出于该编织布本体的一个该侧边以及该编织布本体的另一个该侧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二个该第一环扣单元之间相隔多个该第二环扣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环扣线的直径大于该表层编织单元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环扣线的颜色不同于该表层编织单元的颜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表层的该表层编织单元编织成经平组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表层编织单元包含第一方向编织单元及第二方向编织单元,且各该环扣单元的二侧分别受该第一方向编织单元及该第二方向编织单元部分覆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中间层为经编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扣编织布,其特征在于,该底层包含经向单元及纬向单元,且该经向单元及该纬向单元相互交织形成该底层。
CN202320031286.4U 2022-10-07 2023-01-06 环扣编织布 Active CN2190593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1003U TWM637615U (zh) 2022-10-07 2022-10-07 環扣編織布
TW111211003 2022-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9300U true CN219059300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1286.4U Active CN219059300U (zh) 2022-10-07 2023-01-06 环扣编织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9300U (zh)
TW (1) TWM63761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7615U (zh) 2023-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8712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と同テープを使っ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トリンガー
TWI250860B (en) Knitted slide fastener
CN110042529B (zh) 多色的三明治布及使用其制成的衣物
TW497962B (en) Reflecting warp-knit tape for slide fastener
TW200414878A (en) Textile touch fastener
CN110612369A (zh) 形成三维导电编织织片的方法
JPH0910016A (ja) 面ファスナー
CN219059300U (zh) 环扣编织布
WO2018012008A1 (ja) 編込み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JP3618243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
CN117845424A (zh) 环扣编织布
JPH11244010A (ja)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099085B1 (ja) 経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12194511U (zh) 一种具有四面弹性和柔软手感的经编提花织物
CN110678591B (zh) 合并至少一个结合元件的织物
CN114134612B (zh) 弹力缓冲织带及编织方法、编织设备
JPH11244009A (ja)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
KR20010049866A (ko) 루프에 손상이 적은 훅 패스너 부재
US5480709A (en) Elastic fabric for support articles
CN220394050U (zh) 环扣编织布
TW202415824A (zh) 環扣編織布
CN219405712U (zh) 一种蕾丝晶片绣花布
JP2007138323A (ja) パイピングテープ
CN220116782U (zh) 针织结构
CN220116796U (zh) 毛面布料结构及毛面粘扣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