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6870U - 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和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和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6870U
CN219056870U CN202222448884.XU CN202222448884U CN219056870U CN 219056870 U CN219056870 U CN 219056870U CN 202222448884 U CN202222448884 U CN 202222448884U CN 219056870 U CN219056870 U CN 219056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lastic container
bottom section
arch
method compri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488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斯蒂安·蒂斯莫
马丁·辛德麦尔
彼得·克纳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rones AG
Original Assignee
Kron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ones AG filed Critical Krones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6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6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 B65D1/0284Bottom construction having a discontinuous contact surface, e.g. discrete f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18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everal blowing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1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accessories, Packages
    • B29L2031/7158Bott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和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该塑料容器(1)具有:底部部段(102);基体(106),基体在容器的纵向方向(L)上连接于底部部段(102),基体构成塑料容器(1)的内部容积,在塑料容器内可以容纳液体;和具有嘴口(108)的嘴口部段,其特征在于,底部部段(102)构成多个立脚区域(115),其中在相邻的两个立脚区域115之间设置有沿径向方向(R)延伸的拉力带(150),并且底部部段(102)具有带有注入点(11O)的第一拱形结构(130),使得注入点(11O)沿塑料容器(1)的纵向方向(L)朝塑料容器(1)的嘴口(108)的方向伸出并且第二拱形结构(140)沿径向方向向外连接于第一拱形结构(130)。

Description

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和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容器,特别是用于容纳液体,比如饮料的塑料容器,以及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背景技术
这种容器在现有技术中长期已知,并且越来越多地取代玻璃瓶作为饮料容器。该塑料容器的优点尤其在于其较低的重量、在设计方面优化的可操作性,并且部分地在于可多次使用。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不同尺寸的各种瓶,无论是对于200ml范围内的小填充量还是直至对于5l的大填充量。在此,这些容器具有各种形状。在制造方法的范围中,预成型件例如借助于空气压力被吹塑或膨胀成塑料容器,为此目的,通常将预成型件置入模具中并相对于该模具膨胀。
为了节省成本,尝试以越来越少的材料耗费和能量耗费(特别是压缩空气和加热功率)来制造塑料容器。然而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对瓶的稳定性与对所用材料量相比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地,塑料容器的底部尤为关键。一方面,底部也必须用作容器的站立表面,并且另一方面,底部有时还必须承受更高的内部压力。同时,底部还应在越来越少的材料耗费的情况下来制造。
为了便于运输,借助氮气(N2)或二氧化碳(CO2),在容器(例如PET瓶)中对食品工业中的产品进行稳定。氮气和二氧化碳是食品工业中的添加剂,并且主要用于保护食品。该气体置换氧气,从而防止食物快速变质。该气体还确保食物保持其颜色和气味。
制造商并不总是希望在其瓶下存在花瓣形底部(5脚底或多脚底),这些花瓣形底部可以承受直至5.0bar的内部压力。该瓶应看起来更像静水瓶(Stillwasserflasche),但仍然可以承受通过氮气或其他气体引起的直至3.0bar的内部压力。
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所谓的静水(Stillwasser)和加压产品的容器。在这些产品中,可以仅借助超过30bar的最终吹塑压力尤其将瓶底部的脚半径压印在底部的凹槽处。然而,这意味着:在这种容器的制造中增加了能量耗费。此外,用于成型底部设计的凹槽的脚半径的、超过30bar的这样高的最终吹塑压力在没有匹配处于填充好的状态下的瓶的情况下也不具有对于压力稳定性的任何保障。
从DE 10 2013 101 332 A1中已知一种塑料容器。该塑料容器具有带有圆顶状结构的底部部段,其中注入点本身构成在圆顶状的子结构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出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制造塑料容器,该塑料容器仍然也承受特定的内部压力。在此,尤其应提供一种塑料容器,其也可以以较低的最终吹塑压力来生产。在填充静(still)饮料、尤其是非碳酸饮料时,塑料容器也必须承受低的内部压力,该内部压力例如可能由于塑料容器环境中的外部温度的升高而引起。
用于容纳液体和尤其饮料的根据本发明的塑料容器、特别是吹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和特别是拉伸吹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具有底部部段,底部部段构成至少部分环绕的站立表面。此外,塑料容器具有基体,基体在塑料容器的纵向方向上连接于底部部段,基体构成塑料容器的内部容积(用于容纳液体)并且在基体内可容纳液体;以及具有嘴口的嘴口部段,经由嘴口可以将液体填入到塑料容器中。
根据本发明,底部部段构成(或具有)多个立脚区域,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立脚区域之间(分别)设置有沿(塑料容器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加强肋和/或沿径向方向延伸的拉力带,且底部部段(特别是在中央区域中)具有带有注入点的第一圆顶状结构,使得注入点沿塑料容器的纵向方向朝塑料容器的嘴口的方向伸出,并且第二拱形的和/或圆顶状的结构沿(塑料容器的)径向方向向外连接于第一拱形的(和/或圆顶状的)结构,其中第二圆顶状结构朝塑料容器的嘴口的方向拱起,并且其中第一圆顶状结构的曲率半径至少分部段地并且优选完全地小于第二圆顶状结构的曲率半径,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拉力带具有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优选分别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优选彼此间隔开。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替代或附加的)实施方式中,底部部段的总重量大于2g,优选大于3g,优选大于5g,优选大于7g,并且优选大于8g。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部部段的总重量小于30g,优选小于25g,优选小于20g。
优选地,至少一个拉力带至少分部段地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加宽。优选地,至少一个拉力带的第一部段、尤其拉力带的径向更内置的部段沿径向方向向内加宽。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此为连续加宽。(拉力带的宽度在此特别是沿底部部段的环周方向观察)。
特别优选地,至少一个拉力带和优选地每个拉力带的所述第一或内置的部段加宽至少10%,优选至少20%,优选至少30%,优选至少40%和特别优选至少5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拉力带的至少一个部段的宽度并且特别是拉力带的径向内置的部段的宽度大于该拉力带距相邻拉力带的间距。
优选地,在拉力带的至少一个部段中并且特别是在拉力带的径向内置的部段中,其宽度不小于该拉力带距相邻拉力带的间距的90%,优选地不小于该间距的80%(其中拉力带之间的间距沿底部部段的圆周方向来观察)。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拉力带沿径向方向向外至少分部段地加宽。优选地,拉力带的至少一部段沿径向方向向外加宽。优选地,所有拉力带的至少一部段沿径向方向向外加宽。优选地,至少一个拉力带的部段加宽至少10%,优选至少20%,优选至少30%并且优选至少40%。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站立表面在容器的圆周方向上至少中断一次并且优选中断多次。站立表面优选地在拉力带所处的区域中中断。站立表面中断的数量优选地对应于站立表面区域的数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站立表面环形地构成。
优选地,站立表面在容器的径向方向上具有以下宽度,该宽度大于0.5mm,优选大于0.8mm,优选大于1.0mm,特别优选大于1.5mm,特别优选大于2mm,并且特别优选大于5mm。优选地,站立表面在容器径向方向上具有以下宽度,该宽度小于3cm,优选小于2.5cm,优选小于2cm,并且优选小于1.5cm。
优选地,底部部段延伸到容器的基体中,或者当容器的环周形状或环周壁部基本上沿容器的纵向方向延伸时,底部部段终止。底部部段优选地是通过吹塑成型构成借助于吹塑模具的底部部件产生的区域。
优选地,使用多件式的且尤其三件式的吹塑模具来制造塑料容器,该吹塑模具优选具有底部部件和两个侧部部件。在此,底部部件用于成型塑料容器的底部部段。塑料容器的通过底部部件产生的部件优选具有上述重量或上述质量。
通过在此描述的底部部段的显著质量实现的是:底部部段具有足够的稳定性。然而,另一方面,底部部段的重量也保持尽可能低,以整体上降低整个容器的重量。
优选地,底部部段占塑料容器的总重量的重量份额大于10%,优选大于15%,优选大于20%。优选地,底部部段占塑料容器的总重量的重量份额小于50%,优选小于40%,优选小于35%。
中央区域优选地圆形地构成和/或具有圆形横截面。如果容器的整体结构圆形地构成,则这是尤其适用的。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圆顶状或拱形的结构的高度与底部部段的高度的比例在0.25至0.80之间。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圆顶状和/或弓形的结构的高度与底部部段的高度的比例小于0.5。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底部部段经由样条过渡到基体中,其中样条的曲率走向可以通过n次多项式来描述并且该次数优选在2至7之间。
n次样条是分段由最多n次多项式组成的函数。在此,在两个多项式段相交的点处设置特定条件,例如样条次数是连续可微的。
通过容器的该设计方案使得可行的是:可以将容器的最终吹塑压力降低到小于20bar。在该最终吹塑压力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底部几何形状可以非常良好地成型。此外,在此描述的底部设计的特征在于:在填充状态下对于压力稳定性有所保障,并且在填充状态下也在超过24小时的大于38°的热稳定性测试之后是压力稳定的。在此,容器可以经受住小于0.5bar的范围内的压力。在一个优选的、下文更准确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经受住至少0.8bar、优选至少1.0bar、优选至少2.0bar、优选至少2.5bar范围内的压力。
有利地,所述中央区域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如上所述,以圆顶状或拱顶状的方式构成。以该方式,容器本身的注入点朝内部容积的方向伸出,这引起即使在注入点压力负荷下也不沿容器的纵向方向向下突出并妨碍其稳定性。
注入点有利地设置在塑料容器的外表面处。注入点优选地设置在如下区域内,该区域(在塑料容器直立的情况下)基本上水平地伸展。在此,该区域可以构成第一拱形结构的最上方部段。
第二圆顶状或拱形的结构也特别用于吸收压力或抵消压力。中央区域(该中央区域包含注入点)优选地在其整个区域中具有比第二圆顶状结构更大的曲率半径。在此可行的是:曲率半径可以是恒定的,但也可以考虑:曲率半径在壁部的径向伸展中变化。
优选地,底部部段的至少两个部段切向连续地过渡到底部部段的各另一部段中。因此,例如可行的是:中央区域的半径(或弯曲部段)切向地连续地过渡到过渡区域的向外连接的第一半径(或第一弯曲部段)中。
过渡区域的第一半径(或弯曲部段)也可以切向连续地过渡到过渡区域的另一径向外置的区域中。此外,弯曲区域的半径也可以切向连续地过渡到容器的脚的半径中。此外,还可行的是:容器的脚区域的弯曲部段切向连续地过渡到容器的壁部的一部段中。
第二圆顶状或拱形的结构优选地以相对于容器的纵向方向大于20°、优选地大于30°、优选地大于40°并且优选地大于50°的角度伸展。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圆顶状结构或圆顶状部段以相对于容器的纵向方向小于80°、优选小于70°的角度伸展。这些参数可如下来理解:贴靠圆顶状或拱形结构(并且还沿底部部段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的第二切线并且优选每个切线总是以相对于纵向方向所提出的角度伸展。
优选地,容器的所有立脚区域以相同类型的方式构成。底部部段特别优选地具有至少三个、优选地至少四个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五个立脚区域。底部部段特别优选地具有少于10个、优选地少于9个并且特别优选地少于8个立脚区域。
特别优选地,底部部段的加强肋或拉力带分别以相同类型的方式构成。特别优选地,仅设有一种类型的这种加强肋和/或所有加强肋或拉力带都具有相同的长度。在本申请的范围中,术语加强肋和拉力带同义地使用。
特别优选地,底部部段仅具有立脚区域和位于其之间的拉力带。因此特别优选地,仅设有一种类型的拉力带。如以下更详细描述的那样,该拉力带可以一件式地或多件式地或以一个连续的部段或以多个部段构成。
特别优选地,至少一个立脚区域并且优选地多个立脚区域并且优选地所有立脚区域在底部部段的径向方向上与中央区域和/或第一圆顶状结构间隔开。该间距特别优选地大于0.2mm,优选地大于0.4mm。在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间距小于7mm。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容器的基圆直径和外径之间的比例在0.615至0.835之间,并且优选在0.63至0.77之间,并且特别优选在0.65至0.75之间。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拉力带和/或加强肋至少分部段地直线伸展(在沿塑料容器的纵向方向的投影中观察)。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拉力带和/或加强肋两件式地构成。因此可行的是:拉力带和/或加强肋在径向方向上中断。因此,拉力带可以具有在预设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径向部段以及在相同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段,其中这些部段优选地通过接片等来中断。在此,优选地,拉力带的第二部段比第一部段更长,其中第二部段在底部部段的径向方向上比第一部段更靠外。
然而还可行的是:拉力带和/或加强肋的造型沿径向方向改变。因此,例如,拉力带可以分部段地具有第一横截面造型,并且在另一径向部段中具有与第一造型不同的第二造型。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拉力带和/或加强肋具有选自以下的横截面组中的横截面:梯形横截面、圆区段形横截面、椭圆形横截面、三角形横截面、矩形横截面等或者各横截面的混合造型。在此可行的是:横截面沿底部部段的径向方向变化。因此,例如可行的是:拉力带和/或其横截面在径向方向上加宽。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底部部段的所有拉力带都以相同类型的方式来构成。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部部段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拉力带和/或所有拉力带以相同方式来设计。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拉力带的数量(或由两个或更多分部段构成的拉力带的数量)对应于立脚区域的数量。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底部部段具有至少一个且优选多个在底部部段的环周方向上环绕的槽。在此,槽的数量优选地匹配和/或对应于立脚区域的数量。槽特别优选地在底部部段中设置在立脚区域之上或者设置在如下区域中,底部部段在这些区域中过渡到基体中。此外,或还可行的是:槽设置在上述拉伸带和/或稳定区域的区域中。
槽也有助于稳定底部部段。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上述类型的塑料容器的方法。在此,首先,提供塑料预成型件。此外,将塑料预成型件加热并且最后将塑料预成型件在吹塑模具内膨胀,其中吹塑模具的底部部件设计成,使得其产生根据本发明的塑料容器的底部部段。
根据本发明,塑料预成型件为了其膨胀而加载有具有至少两种不同压力水平的气态介质,其中压力水平之一是最终吹塑压力并且最终吹塑压力低于30bar,优选低于25bar并且特别优选低于20bar。
如上所述,通过这些所选择的压力级可以在重成型时实现显着的能量节约。然而,另一方面,这些压力级足以产生相应的底部部段。优选地,加载最终吹塑压力的持续时间为在0.9秒至2.2秒之间,优选在0.9秒至2.0秒之间并且优选在0.9秒至1.8秒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将上述类型的塑料容器用于以经加压饮料来进行填充的用途。这种饮料优选地在容器内在其闭合状态下产生直至2.5bar、优选直至3.0bar的内部压力。
塑料容器优选地由PET制成。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塑料容器具有以下容积,该容积在200ml至5.0l之间,优选在300ml至4.0l之间,优选在500ml至3.0l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上述类型的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在此,吹塑模具具有适合于产生用于上述类型的塑料容器的底部部段的底部部件。有利地,吹塑模具还具有两个侧部部件,侧部部件用于产生塑料容器的环周壁部。
附图说明
其他的优点和实施方式从附图中得出。
其中示出:
图1a至图1d示出塑料容器的四个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部部段的视图;
图3示出替选的底部部段的视图;
图4示出曲率走向的视图;
图5示出曲率走向的另一视图;
图6示出底部部段的立体图;
图7示出底部部段的细节图;
图8示出拉力带的弯曲走向的视图;
图8a示出拉力带的弯曲走向的另一视图;
图9示出底部部段的另一部分视图;
图10示出底部部段的视图;
图11示出拉力带的立体图;
图12示出拉力带或加强肋的截面图;
图13示出拉力带或加强肋的截面图;
图14示出拉力带或加强肋的视图;
图15示出拉力带或加强肋的视图;
图16示出底部部段的立体图;
图17示出图16中的底部部段的细节图;
图18a、图18b示出底部部段的两个侧视图;
图19示出底部部段的截面图;
图20示出底部部段的详细侧视图;
图21a-图21d示出底部部段的四个视图;
图22a、图22b示出底部部段的另外两个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图1d示出根据申请人的内部现有技术的容器1的四个视图。容器具有底部部段102和在纵向方向L上连接于底部部段102的基体106,基体构成容器1的内部容积的重要部段。
附图标记108表示塑料容器的嘴口或嘴口部段。附图标记132表示塑料容器的站立区域。在此,站立区域可以构成为圆形并且特别是构成为带有中断的圆形。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底部部段的立体图。底部部段具有设置在第一拱形或圆顶状的结构130中的注入点110。此外,设有多个底部区域115,并且在立脚区域之间存在拉力带或加强肋。
附图标记140表示连接于第一拱形结构130的第二拱形或圆顶状的结构。附图标记122表示底部部段的中央区域,中央区域特别包含两个拱形结构130和140。中央区域122特别是位于基圆132内的区域(参见图1a)。
第一拱形结构130优选地以在底部部段102的圆周方向上环绕地和/或无中断的方式构成。第二拱形结构140特别优选地以在环周方向上分部连续或中断的方式构成。更确切地说,第二拱形结构在环周方向上通过拉力带150和加强肋150来中断。
拉力带尤其可以承受增加的径向负荷和尤其是拉力载荷。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经修改的静水底部并不满足所有要求:
在38℃下进行24小时的热稳定性测试,内部压力超过0.5bar的情况下以获得正的底部间隙。然而,在这种设计中尚未达到低于25.0bar的最终吹塑压力。这种塑料容器的其他标准尤其是在没有白裂纹情况下的底部几何形状的可成型性以及通过跌落测试。
通过大量测试发现了根据本发明的底部几何形状。底部几何形状是通常理解为纯静水底部和花瓣状底部或克朗斯列确(NitroHotfill)橙色底部设计构成的混合物,其中两种设计的优点以特别有利的方式相互结合并且利用相应的协同效应。
测试表明:张紧带或加强肋、提高的注入点、特定数量的脚和特定的底部重量有利地实现期望的结果。为了满足上述要求,附加有利的是:在制造范围中使用底部冷却来改善结果。
申请人用1.85升、直径为100毫米、底部高度为23.0毫米的瓶和针对具有该直径的静水底部的标准化底部高度来执行测试。使用多个在28.0g至38.0g之间的、具有相同的嘴部件的预制件重量。
该测试的部分结果是:底部重量对于该直径或该容积平均不应小于7.0g,以保持2.0bar的内部压力(通过热测试和跌落测试)。这也适用于0.5bar至3.0bar的内部压力。
图3示出替代的底部设计,其中在此注入点不以图2所示的提高的方式来设置。如果底部中央设计为没有提高的注入点,即类似于花瓣状底部,则实现1.0bar的内部压力,其通过了热测试和跌落测试。在此,底部重量平均为10.0g。
申请人已经确定:对于其他的直径或容积需要特定的底部重量,以达到或保持内部压力。换言之,所需的底部重量也与容器的尺寸,如容积或高度相关。此外,存在与底部直径的相关性和与坯净重和坯毛重的相关性。
图4示出立脚区域中的底部部段102的基本轮廓的走向。
根据本发明的底部部段的基本轮廓在图4所示的设计方案中通过(特别是直线的)部段1、连接于该直线部段1的弯曲部段2(该弯曲部段构成上述第一拱形结构130)以及连接于该弯曲部段(或半径)2的(尤其相反弯曲的)部段3。优选地,部段2中的曲率半径的值大于弯曲部段3中的曲率半径。注入点(未示出)设置在直线部段1的区域中。
通过样条描述的(尤其弯曲的)部段4连接于弯曲部段3(该部段4尤其构成第二拱形结构140),并且脚半径部段5(该脚半径部段优选也构成站立表面132)连接于部段4。通过样条描述的其他部段6连接于该脚半径部段并且(优选直线的)部段7连接于部段6。
底部几何形状的外表面通过围绕旋转轴线(轴线M)旋转从轮廓中产生。
各个弯曲部段、直线部段1、小圆顶半径(或弯曲部段)2以及弯曲部段3的过渡优选地至少部段地并且特别优选地全部是切向连续的。
在点A中从弯曲部段3到桥接曲线或部段4的过渡和/或在点B中从部段4到脚半径部段5的过渡可以优选地是曲率连续的,但是优选至少是切向连续的。
在点C中从脚半径部段5到部段6的过渡和/或在点D中从部段6到直线部段7的过渡优选地是曲率连续的,特别优选在任何情况下切向地连续。
桥接曲线或部段4可以在点A和B中通过切向矢量的值来控制。切向矢量可以在A和B中相等,或者在A中大于B或在A中小于B。切向矢量的值优选在0至2.0之间,优选在0.2至1.0之间,特别优选在0.3至0.8之间。
部段4和6的曲率走向可以优选地通过n次多项式来描述。在此,多项式的第n次可以特别优选地在2至7之间。
图5示出底部部段的另一视图。
底部部段的外部尺寸通过外径16和底部高度14来确定。
基圆直径13的大小优选地通过与外径16的比例来确定。该比例优选在0.615至0.835之间,优选在0.63至0.80之间,特别优选在0.65至0.75之间。
小圆顶半径或弯曲部段2的高度11优选地通过与外径16的比例或通过与底部高度14的比例来描述。与底部高度的比例优选地在0.25至0.80之间。
部段4的高度10优选地通过与外径16的比例来描述。然而,部段10的高度优选总是小于底部高度14的一半。
部段6的起始点C优选通过G和F之间的直线产生。直线FG特别优选与脚半径相切。部段5的起始点C可以优选地借助于点E和F之间在脚半径部段5上的角度15来确定。该角度15优选地大于5°和/或小于30°。
图6示出借助上述曲率走向产生的底部部段102的视图。底部部段在此具有七个立脚区域115,立脚区域分别通过径向伸展的拉力带彼此界定。又可以识别出第一拱形结构130和注入点110。需要说明的是:注入点不是几何意义上的点,而是更准确地说为注入区域,该注入区域例如可以具有圆形的轮廓。注入点在注塑方法中在塑料预成型件的制造中出现。
图7示出了在拉力带150的区域中的底部部段的细节图。拉力带150的几何形状优选地通过内部横截面轮廓IQK、引导轮廓FK和外部横截面轮廓AQK来描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拉力带具有彼此分开的两个部段。
图8和图8a示出拉力带的区域中的曲率走向。
拉力带150的引导轮廓通过直线走向20来描述,弯曲部段21和22连接于该直线走向。
弯曲部段或可通过样条描述的桥接曲线23连接于弯曲部段。直线或弦24连接于该弯曲部段并且弯曲部段25又连接于直线或弦。
点L在点A和B之间在弯曲部段4(图4)上移动。直线20(图8)的高度39(图8a)优选地具有距高度10(图4)的预设间距。该间距优选地与底部高度14(图5)成比例。
半径或部段21、22、23、24、25和部段20(图8)的过渡优选地至少部分地、特别优选地全部是切向连续的。从部段或半径25到外径16的过渡优选地也是切向连续的。
如果半径23通过样条表示,则过渡可以描述如下:
在点N中从弯曲部段或半径22到桥接曲线或部段或样条23的过渡和/或在点O中从部段23到直线的或弯曲的部段或直线或半径24的过渡可以是曲率连续的,但是可以至少是切向连续的。
可以通过切向矢量的值在点N和O中控制部段或桥接曲线或样条23。切向矢量在N和O中可以相同,或者在N中大于在O中,或者在N中小于在O中。切向矢量的值在0到2.0之间、优选在0.5到1.0之间移动。
样条23的曲率走向可以通过n次多项式来描述。多项式的n次优选在2和7之间。
图8a示出曲率走向的另一视图。
如果部段24构成为点O和P之间的直线,则该直线可以经由角度33来描述。该角度可以在5°至18°之间移动,优选地在7°至15°之间移动。
间距尺寸30、31和32优选地与外径16成比例。比例是不同的并且优选地在0.10至0.5之间移动。
尺寸35、36、37和38与底部高度14成比例。
比例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在0.05至0.7之间移动。此外,可以设想:尺寸35、36、37和38与尺寸39成比例,而不是与底部高度成比例。
图9示出底部部段的另一立体细节图。在此,可见立脚115的区域中以及拉力带150的区域中的走向曲线。
图10示出底部部段102的另一视图。在该视图中尤其可见脚区域115距第一拱形结构130具有一定的(径向的)间距DF。
拱形结构和圆顶130一方和立脚区域或脚之间的间距DF可以经由尺寸39(图8a)进行设定。对于这种应用,必须选择短的间距至几乎没有任何间距,优选小于0.5毫米。但是,可以考虑选择直至7mm的更大的间距。
图11示出拉力带区域中的底部部段的另一视图。横截面轮廓的多种变型是可行的,例如梯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通过一个或多个拉力带产生的脚的数量优选均匀地围绕底部部段102的环周分布。环周处的脚的数量可以在2到10之间移动,优选在5到8之间,特别优选在6到7之间移动。
优选的是靠近拉力带的引导轮廓走向处的第一拱形结构或小圆顶的内横截面轮廓(IQK)和在点Q中(参见图8a)与外径相交的外横截面轮廓(AQK)。
借助在点K中垂直于引导轮廓的内横截面轮廓IQK和在点Q中垂直于引导轮廓的外横截面轮廓AQK,表面体部沿着引导轮廓构成拉力带(FZ)并且优选从外轮廓(AK)的体积体部中被减去(参见图11)。
拉力带的内横截面轮廓(IQC)和外横截面轮廓可以是相同大小的、具有相同参数、或是不同大小的和/或具有不同的参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轮廓在拉力带的径向方向上连续过渡到彼此中。
因此,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引导带的横截面轮廓在底部部段的径向方向上改变。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拉力带在径向内置的区域中具有U形轮廓或V形或三角形轮廓(或这种横截面)并且在外部部段中具有梯形轮廓。
图12和图13示出拉力带的可能的轮廓或横截面轮廓。
因此,径向内置的轮廓可以优选地构成为具有等腰边的三角形轮廓。
优选地,具有特别优选光滑和等腰边的三角形轮廓经由半径40、高度42和张角41来限定。张角优选地在5°至150°之间,优选地在10°至120°之间。
此外,轮廓也可以构成为等腰和/或对称梯形轮廓。
梯形的内横截面轮廓IQK优选地经由半径50、梯形的短边51、高度52和张角54来限定。张角54可以在0°至120°之间,优选地在10°至90°之间。
图14示出外横截面轮廓的视图。梯形的外横截面轮廓AQK优选地经由半径56、梯形的短边57、高度58和张角59来限定。张角59优选具有5°至150°之间的值,优选15°至90°之间的值。
外横截面轮廓AQK可以在点Q中优选垂直于引导轮廓具有0至3.0mm的间距55,以便确定拉力带几何形状的浇口在环周处的高度。
图15示出经修改的横截面轮廓的视图。
代替梯形的短边,梯形的内部和外部横截面轮廓也可以具有圆弧(半径),该圆弧特别构成为弦。借助限定弦曲率的尺寸60,梯形的短边62、高度63和张角64经由半径61来限定。
该张角优选具有5°至150°之间的值,并且特别优选15°至90°之间的值。
外横截面轮廓AQK可以在点Q中尤其垂直于引导轮廓具有0至3.0mm的间距,以便确定张紧带几何形状的浇口在环周处的高度。
图16和17示出在拉力带的区域中的底部部段的另外两个视图。在这些视图中可见:所示的拉力带和特别是其第二部段径向向外加宽。此外可见:拉力带的第一部段、即径向内置的部段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加宽。
如上所述,拉力带可以在底部部段的径向方向上向外扩展或加宽。拉力带的横截面优选地至少在径向方向上从内向外至少分部段地增加。
例如在基圆直径的高度上可以执行拉力带的这种加宽,以便改进可吹塑性或可成型性,进而以便进一步降低吹塑压力。
三角形形式的断面轮廓优选地在从底部部段的下边缘直至弧形部段的上边缘的线上移动。优选地,经由底部高度的百分比值来控制断面轮廓的起始点或进入底部部段中的沉入深度。
断面轮廓的大小优选经由三角形70的高度和张角71来控制。张角71可以取45°到150°的值,优选在60°到120°之间的值。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拉力带在径向方向上两件式构成,其中拉力带的该至少两个部段中的轮廓特别优选地不同。
图18a和图18b示出底部部段的两个侧视图。
尤其中断的凹槽92可以有助于在内压下稳定底部部段的侧表面并且有助于避免拉力带之上的凸起(所谓的“晕圈”)。这些中断的凹槽——优选居中地——位于每个拉力带(图18a)之上。该数量优选地与脚或立脚区域的数量一致。但是,也可以省略这些中断的凹槽(图18b)。
图19示出中断的肋的截面图。中断的凹槽的几何形状可以具有任意的几何形状,例如优选三角形几何形状或起伏的几何形状。图19中的三角形转动90°并代替起伏的几何形状使用。
具有光滑和等腰边的三角形轮廓优选地经由半径80、高度82和张角81来限定。张角优选在5°至150°之间,并且特别优选在10°至120°之间。
特别地,如上所述,凹槽92是中断的。这些凹槽92优选地在底部部段的环周方向上具有比位于这些凹槽92之间的中断94更大的长度。凹槽92特别优选地垂直于塑料容器的纵向方向延伸。
图20示出用于说明凹槽92的截面图。凹槽几何形状的沉入深度优选地经由尺寸85(图20)来控制,并且底部的上边缘的高度借助尺寸86(图20)来控制。中断的凹槽的张角取决于底部的脚在环周处的数量,并且优选在60°至90°之间。
图21a-图21d示出不同设计方案的底部部段102的四个视图。在所有的设计方案中,中央区域分别设有注入点110,其中分别设有上述的第一拱形结构130还有第二拱形结构。
图21a-图21d中所示的底部部段的不同之处在于立脚区域或立脚的数量。
在图21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有五个立脚区域,在图21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六个立脚区域,在图21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八个立脚区域,并且在图21d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有七个立脚区域。
此外,在图21d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凹槽92设置在底部部段的环周方向上。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凹槽也可以设置在图21a-图21c所示的设计方案中。
在图21a-图21d所示的所有设计方案中,拉力带分别两件式地构成,并且具有沿径向方向R延伸的第一部段150a和沿径向方向R延伸的第二部段150a。
第一部段150a优选地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渐缩,特别优选地连续地渐缩。拉力带的第二部段150b优选地在径向方向R上向外加宽。
第一部段150a和第二部段150b优选地通过沿圆周方向伸展的接片150c彼此分开。在此,这些接片150c优选地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大于0.1mm、优选地大于0.2mm并且优选地大于0.5mm的长度。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这些接片150c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小于3mm、优选地小于2mm、优选地小于1mm的长度。
图22a和图22b示出底部部段的另外两个视图。底部部段分别具有凹槽92以及位于凹槽之间的部段94。在这些设计方案中,拉力带分别两件式地构成。
图22a中所示的底部部段具有六个立脚区域,并且图22b中所示的底部部段具有七个立脚区域。
申请人保留要求保护在本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征作为本发明实质内容的权利,只要所述特征单独地或组合地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颖的。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各个附图中也描述了本身能够有利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直接地认识到,附图中描述的特定的特征在没有采用附图中其他特征的情况下也能够是有利的。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通过更多在各个或不同附图中示出的特征的组合也能够获得优点。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1),包括:底部部段(102),所述底部部段(102)构成至少部分环绕的站立表面(132);基体(106),所述基体在所述容器的纵向方向(L)上连接于所述底部部段(102),所述基体构成所述塑料容器(1)的内部容积,在所述基体内能够容纳液体;和具有嘴口(108)的嘴口部段,经由所述嘴口能够将液体填入到所述塑料容器(1)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部段(102)具有多个立脚区域(115),其中在相邻的两个立脚区域(115)之间设置有沿径向方向(R)延伸的拉力带(150),并且所述底部部段(102)具有带有注入点(11O)的第一拱形结构(130),使得所述注入点(11O)沿所述塑料容器(1)的所述纵向方向(L)朝所述塑料容器(1)的所述嘴口(108)的方向伸出,并且第二拱形结构(140)沿所述径向方向向外连接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130),其中所述第二拱形结构朝所述塑料容器(1)的所述嘴口(108)的方向拱起,其中所述第一拱形结构(130)的曲率半径至少分部段地小于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40)的曲率半径,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拉力带(150)具有第一部段(150a)和第二部段(150b),所述第一部段和所述第二部段分别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部段(102)占所述塑料容器(1)的总重量的重量份额大于10%和/或所述底部部段(102)占所述塑料容器的总重量的重量份额小于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部段(102)的总重量大于3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拱形结构(130)的高度与所述底部部段(102)的高度的比例在0.25至0.80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40)的高度与所述底部部段(102)的高度的比例小于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部段(102)经由能够通过样条描述的部段(6)过渡到所述基体(106)中,其中所述样条的曲率走向能够通过n次多项式来描述并且次数在2至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40)相对于纵向方向成大于20°的角度,和/或截锥形的部段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成小于80°的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有立脚区域(115)以相同类型的方式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立脚区域(115)在径向方向(R)上与中央区域和/或所述第一拱形结构(130)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的基圆直径和外径之间的比例在0.615至0.83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拉力带至少分部段地直线伸展。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力带具有选自以下的横截面组中的横截面:梯形横截面、圆区段形横截面、椭圆形横截面、三角形横截面和矩形横截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部段(102)具有至少一个在所述底部部段(102)的环周方向上环绕的槽。
13.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1)的吹塑模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塑模具具有底部部件,所述底部部件适合于且旨在产生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塑料容器(1)的底部部段(102)。
CN202222448884.XU 2021-10-19 2022-09-15 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和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Active CN2190568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27061.8A DE102021127061A1 (de) 2021-10-19 2021-10-19 Kunststoffbehältnis zur Aufnahme von Getränken mit verbesserter Stabilität
DE102021127061.8 2021-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6870U true CN219056870U (zh) 2023-05-23

Family

ID=83692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48884.XU Active CN219056870U (zh) 2021-10-19 2022-09-15 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和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9605A1 (zh)
EP (1) EP4169840A1 (zh)
CN (1) CN219056870U (zh)
DE (1) DE10202112706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49083A1 (en) * 2009-09-01 2011-03-03 Scott Anthony J Base for pressurized bottles
DE102013101332A1 (de) * 2013-02-11 2014-08-14 Krones Ag Kunststoffbehältnis
FR3007392B1 (fr) * 2013-06-25 2016-02-05 Sidel Participations Recipient mini petaloide rainure
FR3057246B1 (fr) * 2016-10-06 2022-12-16 Sidel Participations Fond petaloide a vallee brisee
DE102019119984A1 (de) 2019-07-24 2021-01-28 Krones Ag Kunststoffbehältnis mit Zugbandgeometrie am Bodenbereich
DE202019105777U1 (de) 2019-10-18 2019-11-07 Krones Ag Kunststoffbehältnis mit druckbeständigem Bod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9840A1 (de) 2023-04-26
US20230119605A1 (en) 2023-04-20
DE102021127061A1 (de)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7759B2 (en) Plastic container with strapped base
US20200255178A1 (en) Plastic Container With Strapped Base
AU650137B2 (en) Footed hot-fill container
US9758271B2 (en) Container having a bottom provided with a vault with a double indentation
US10358250B2 (en) Plastics material container
US20060118508A1 (en) Hot-fill type plastic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US10196168B2 (en) Container having a bottom provided with a stepped arch
AU2009324844A1 (en) Plastic container having a deep-inset base
JP2005535526A (ja) 装飾的くぼみ特徴を備えたプラスチック容器、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関連方法と装置
CN214452600U (zh) 用于饮料的塑料容器以及用于生产塑料容器的吹塑装置
CN110770134A (zh) 具有设置有凹口的底部基座的容器
CN219056870U (zh) 用于容纳液体的塑料容器和用于制造该塑料容器的吹塑模具
US5850932A (en) Base design for one piece self-standing blow molded plastic containers
CN110740941B (zh) 具有双凹入的拱起部的容器底部基座
RU2656481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ыдувного пластмассового сосуда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пластмассовый сосуд
AU2019250198B2 (en) Plastic container with strapped base
US11897656B2 (en) Plastic container having a movable base
US11794939B2 (en) Thermoplastic material container
US20240109682A1 (en) Plastic container having a movable base
CN110621584A (zh) 具有可枢转底部的塑料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