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8535U -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8535U
CN219048535U CN202222901277.4U CN202222901277U CN219048535U CN 219048535 U CN219048535 U CN 219048535U CN 202222901277 U CN202222901277 U CN 202222901277U CN 219048535 U CN219048535 U CN 219048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lamping
picc
main body
in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12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温荣
田红梅
张文静
卢晓华
刘俐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9012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8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8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8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心电转换夹,机械性能差、使用寿命短、使用效果差,不便于操作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导联片、第二主体以及弹性件,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一夹持部和连接部,第一夹持部与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的两侧;导联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本体、夹持端和连接端,本体设置于第一腔体内,夹持端和连接端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部与连接部内;第二主体包括第二腔体和第二夹持部,第二腔体的两侧均设置卡接柱,第一腔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卡接柱配合连接的卡接槽,弹性件设置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效果好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背景技术
PICC作为一个静脉通路,不仅能为危重抢救病人提供一条生命的通路,同时可以为肿瘤化疗病人、全静脉营养病人保护血管,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目前国内PICC作为一种常规的静脉输液工具已经广泛应应用于临床。
心电图定位技术可以在前端开口式PICC导管放置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整,在确保无菌状态下,保证了PICC导管尖端的理想定位,简便有效,避免辐射放射,安全性高。
目前的心电转换夹由塑料壳、导联片组成,用于将香蕉叉样式的心电导联线连接。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目前的心电转换夹,一般采用两夹片配合使用的方式,部分采用金属导联片自身作为弹性件使用,存在机械性能差、使用寿命短、使用效果差,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心电转换夹,一般采用两夹片配合使用的方式,部分采用金属导联片自身作为弹性件使用,存在机械性能差、使用寿命短、使用效果差,不便于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包括第一主体、导联片、第二主体以及弹性件,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一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
所述导联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本体、夹持端和连接端,其中,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夹持端和所述连接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内;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腔体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均设置卡接柱,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柱配合连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柱设置于所述卡接槽内;
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部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弧形的第三腔体,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设置弹片,所述弹片倾斜设置,其中:
所述弹片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接端连接;
所述弹片的第二侧沿所述第三腔体伸出至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且设置所述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一侧。
优选地,所述夹持端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导联片一体成型且凸出于所述导联片设置;
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夹持孔,所述夹持孔与所述夹持结构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多个矩形的夹持片,多个所述夹持片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多个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导联片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卡接柱的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卡接槽的上方设置滑道,所述滑道的两侧设置止挡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设置防滑结构,其中:
所述防滑结构采用椭圆形结构,所述椭圆形结构内设置防滑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把持部,所述把持部位于所述卡接槽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其中:
所述把持部采用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设置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通过设置第一主体、导联片、第二主体以及弹性件,第一主体包括用于容置导联片和弹性件的第一腔体,第一夹持部与连接部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的两侧,第一夹持部用于夹住针头,实现传导作用,连接部用于与香蕉插头连接,导联片设置于第一主体内,用于实现传导作用,通过在第二主体的第二腔体的两侧均设置卡接柱,第一腔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卡接柱配合连接的卡接槽,卡接柱设置于卡接槽内,用于通过卡接柱在卡接槽内的转动,配合弹性件,实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夹紧与松开,连接稳定性好,机械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中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中第一主体背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中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体;11、第一腔体;110、止挡结构;111、卡接槽;112、滑道;12、第一夹持部;13、连接部;130、第三腔体;14、把持部;140、防滑纹;2、第二主体;21、第二腔体;210、凸柱;211、卡接柱;22、第二夹持部;220、夹持孔;23、防滑结构;230、防滑凸起;3、弹性件;4、导联片;40、容置结构;41、本体;42、夹持端;420、夹持片;43、连接端;431、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主体1、导联片4、第二主体2以及弹性件3。
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的背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包括第一腔体11、第一夹持部12、和连接部13,第一夹持部12与连接部13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11的两侧。其中,第一腔体11用于容置导联片4和弹性件3,第一夹持部12用于夹住针头,实现传导作用,连接部13用于与香蕉插头连接。
导联片4用于实现传导作用,导联片4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本体41、夹持端42和连接端43,其中,本体41设置于第一腔体11内,夹持端42和连接端43分别设置于第一夹持部12与连接部13内。
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主体2包括第二腔体21和第二夹持部22,第二腔体21的两侧均设置卡接柱211,第一腔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卡接柱211配合连接的卡接槽111,卡接柱211设置于卡接槽111内,用于通过卡接柱211在卡接槽111内的转动,配合弹性件3,实现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的夹紧与松开。
弹性件3设置于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21内。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弹性件3采用弹簧结构。在第一主体1内设置的导联片4上设置弹性件3的容置结构40,在第二腔体21内设置凸柱210,使用时,弹性件3的一端套设于凸柱210上,弹性件3的另一端位于容置结构内,使弹性件与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均稳定连接。
在实际的使用时,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对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弹性件3进行的拆装,若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部件坏掉,可对其进行拆卸更换,更换后即可使用,不用整体丢弃,可节省部分费用。
此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通过设置第一主体1、导联片4、第二主体2以及弹性件3,第一主体1包括用于容置导联片4和弹性件3的第一腔体11,第一夹持部12与连接部13分别设置于第一腔体11的两侧,第一夹持部12用于夹住针头,实现传导作用,连接部13用于与香蕉插头连接,导联片4设置于第一主体1内,用于实现传导作用,通过在第二主体2的第二腔体21的两侧均设置卡接柱211,第一腔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卡接柱211配合连接的卡接槽111,卡接柱211设置于卡接槽111内,用于通过卡接柱211在卡接槽111内的转动,配合弹性件3,实现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的夹紧与松开,连接稳定性好,机械性能好、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夹持部22倾斜设置,且第二夹持部22与第二腔体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通过卡接柱211与卡接槽111配合连接后,使用时,第一主体1位于底部,第二主体2位于第一主体1的上方。第一夹持部12呈水平结构,第二夹持部22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与第一夹持部12接触,当按压第二主体2的尾端时,由于设置第二夹持部22倾斜向上翘起,可更快速的使第一夹持部12与第二夹持部22分开,使用效果更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图7是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连接部13包括弧形的第三腔体130,连接端43位于第三腔体130内,通过设置第三腔体130,且第三腔体130弧形结构,可对香蕉插头进行有效的限位,避免香蕉插头滑动,使连接的稳定性更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端43设置弹片431,弹片431倾斜设置。用于卡住位于第三腔体130内的香蕉插头,避免香蕉插头脱落。
其中,弹片431的第一侧与连接端43连接,弹片431的第二侧沿第三腔体130伸出至第一腔体11内,并且设置第二侧高于第一侧。
本实施例中,弹片431与连接端43为一体式结构,以使弹片431与连接端43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具体的,加工时,通过对连接端43进行裁切,使弹片431的一端与连接端43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弹片431与连接端43之间设置锐角的夹角。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夹持端42设置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与导联片4一体成型且凸出于导联片4设置。
具体地,第二夹持部22设置夹持孔220,夹持孔220与夹持结构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包括多个矩形的夹持片420,多个夹持片420均匀分布,以实现更好的夹持效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腔体11内设置多个止挡结构110,止挡结构110均匀的分布于导联片4的两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止挡结构110采用“L”型结构,用于对导联片4的两端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止挡限位,使导联片4与第一主体的连接稳定性更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卡接柱211的截面为半圆弧形,卡接槽111设置为圆角矩形,卡接槽111的上方设置滑道112,滑道112的两侧设置止挡结构。
使用时,卡接柱211沿滑道112滑落入卡接槽111内,并且通过卡接柱211的截面为半圆弧形,可使卡接柱211在卡接槽111内实现一定范围的转动作用,用以实现夹持或者松开的效果。
在实际的生产和使用时,卡接柱211的截面也可以设置为圆形,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设置卡接柱211、卡接槽111为其他结构形式,确保卡接柱211与卡接槽111配合转动,且连接稳固即可。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主体2的顶部设置防滑结构23,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23采用椭圆形结构,且椭圆形结构内设置防滑凸起230。
优选的,设置椭圆形结构向第二主体2的内侧凹陷,防滑凸起230为颗粒状的防滑凸点。通过设置防滑结构23位于第二主体2的顶部,并且设置防滑结构23为椭圆形,可与操作者的手指接触,避免操作时由于与操作者的手部摩擦力较小脱落的问题。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把持部14,把持部14位于卡接槽111与连接部13之间。
其中,把持部14采用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内设置防滑纹140,本实施例中,防滑纹140采用柱状凸起结构,柱状凸起结构沿弧形结构均匀分布,便于操作把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导联片、第二主体以及弹性件,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一夹持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
所述导联片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本体、夹持端和连接端,其中,所述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夹持端和所述连接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连接部内;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腔体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腔体的两侧均设置卡接柱,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柱配合连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柱设置于所述卡接槽内;
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弧形的第三腔体,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设置弹片,所述弹片倾斜设置,其中:
所述弹片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接端连接;
所述弹片的第二侧沿所述第三腔体伸出至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且设置所述第二侧高于所述第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与所述导联片一体成型且凸出于所述导联片设置;
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夹持孔,所述夹持孔与所述夹持结构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多个矩形的夹持片,多个所述夹持片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多个止挡结构,所述止挡结构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导联片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的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卡接槽的上方设置滑道,所述滑道的两侧设置止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部设置防滑结构,其中:
所述防滑结构采用椭圆形结构,所述椭圆形结构内设置防滑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把持部,所述把持部位于所述卡接槽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其中:
所述把持部采用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设置防滑纹。
CN202222901277.4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Active CN219048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277.4U CN219048535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1277.4U CN219048535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8535U true CN21904853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6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1277.4U Active CN219048535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85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9354B2 (ja) 注射器保持システム
CA2755785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safety integrated catheter with universal grip
US6151520A (en) Connector for fetal probe
US8123568B2 (en) Biomedical electrode connectors
CN219048535U (zh) 一种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专用转换夹
US20190282114A1 (en) Multi-functional adapter clip
JP2023181479A (ja) ピンチクランプ
CN110585519A (zh) 无损伤针以及输液装置
CN213285171U (zh) 一种可撕开型血管鞘
CN212489914U (zh) 一种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导联线
CN213724111U (zh) 一种具有自动回弹功能的留置针
CN213488861U (zh) 一种picc心电定位转换装置
CN215690581U (zh) 三指扎针蝶翼及无损伤针
EP0007702B1 (en) Apparatus for use in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CN213789334U (zh) 输液器插头
CN216676595U (zh) 一种防止静脉留置针脱出的固定装置
CN213554450U (zh) 一次性使用护手型连接器
CN216755198U (zh) 一种多功能静脉导管止流夹
CN213883363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止血钳
CN217311386U (zh) 输液器的接头组件
CN213220013U (zh) 一种利于固定的正压接头及留置针
CN216148057U (zh) 一种推拉式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连接头
CN213312520U (zh) 一种输液管调节器
CN216366186U (zh) 防脱落的输液器插头
CN217908510U (zh) 一种分离式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