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9497U - 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9497U
CN219039497U CN202320002921.6U CN202320002921U CN219039497U CN 219039497 U CN219039497 U CN 219039497U CN 202320002921 U CN202320002921 U CN 202320002921U CN 219039497 U CN219039497 U CN 219039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adjusting unit
wearable device
unit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029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承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029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9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9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9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部、调整部和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外力作用下,第一调节单元能够朝向或远离第二调节单元运动,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中两者之一设置于固定部,两者另一设置于调整部;第一状态下,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连接,固定部与调整部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二状态下,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分离,调整部能够相对固定部运动。本公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调整组件能够尽可能小地占用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通过外力对第一调节单元进行简单控制,使其远离第二调节单元即可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节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在佩戴之前,例如VR/AR眼镜,通常需要调节松紧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传统可穿戴设备中,用于调节松紧度的相关配件所占空间较大,不具轻便性,因此不便于外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是对本公开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部、调整部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运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中两者之一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两者另一设置于所述调整部;
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调整部的位置相对固定;
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分离,所述调整部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卡接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多个卡接槽,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接部伸入至多个所述卡接槽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避让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配合区域伸入至所述避让部中;
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避让部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安装杆和套设于所述安装杆的弹性件;
所述第一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施加作用力,所述卡接部伸入至所述卡接槽中;
所述第二状态下,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暴露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表面,所述按压部被按压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节面;
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具有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和所述调节面;
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所述调节面暴露于外界环境。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调节面的长度大于所述配合区域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部,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可视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整部呈弧形,所述弧形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调整组件能够尽可能小地占用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通过外力对第一调节单元进行简单控制,使其远离第二调节单元即可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节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示出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的伸缩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可穿戴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可穿戴结构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穿戴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的位置关系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穿戴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可穿戴结构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穿戴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的位置关系图。
图中:
1、固定部;101、容置区域;102、安装槽;101’、导向槽;2、调整部;201、调节面;3、调节组件;301、第一调节单元;3011、卡接部;3012、避让部;3013、安装杆;3014、弹性件;3015、按压部;3011’、卡接结构;3012’、导向杆;3013’、限位区域;3014’、限位结构;3015’、提拉部;302、第二调节单元;3021、配合区域;3021a、卡接槽;4、限位槽;5、可视部;6、调整结构;601、第一调整单元;602、第二调整单元;7、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可穿戴设备在佩戴之前,例如VR/AR眼镜,通常需要调节松紧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传统可穿戴设备中,用于调节松紧度的相关配件所占空间较大,不具轻便性,因此不便于外携,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为满足可穿戴设备的松紧度的调节,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调整结构6,调整结构6包括第一调整单元601、第二调整单元602和旋钮7,旋钮7分别与第一调整单元601和第二调整单元602连接,通过转动旋钮7使第一调整单元601和第二调整单元602卷曲或展开,达到灵活调节可穿戴设备的松紧度的目的。但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抓取旋钮7并转动,旋钮7通常设置的体积较大,占用了较大空间,造成可穿戴设备不便于携带的问题,降低了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其调整组件能够尽可能小地占用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通过外力对第一调节单元进行简单控制,使其远离第二调节单元即可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节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如图2至图11所示,可穿戴设备包括固定部1、调整部2和调节组件3,可穿戴设备比如可以是头戴式设备,比如AR或VR眼镜,固定部1和调整部2均可以佩戴在用户的头部,并可以通过调节组件3对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进行调节,以适应用户头部的尺寸,提升用户佩戴舒适性。
参照图5和图6,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外力作用下,第一调节单元301能够朝向或远离第二调节单元302运动,其中,外力作用比如可以是通过按压作用力或者通过拉拽作用力等,以使第一调节单元301能够朝向或远离第二调节单元302运动,以使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或者,第二调节单元302和第一调节单元301之间的位置可以调整,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位置调整。
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中两者之一设置于固定部1,两者另一设置于调整部2,只要确保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即可。其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调节单元301与第二调节单元302连接,固定部1与调整部2的位置相对固定,此状态下,可穿戴设备的佩戴尺寸确定;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调节单元301与第二调节单元302分离,调整部2能够相对固定部1运动,此状态下,可穿戴设备的尺寸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头部尺寸需求。
本实施例中,需要调节松紧度时,可先将可穿戴设备调整至第二状态,在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相互分离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拖拽固定部1或者调整部2,使固定部1和调整部2相互分离或者靠近,改变固定部1与调整部2之间的空间大小。以此方式调节可穿戴设备的松紧度,当固定部1与调整部2之间的空间大小适宜时,用户可将可穿戴设备调整至第一状态使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的配合关系,限制调整部2以及固定部1的相对运动,以固定调整部2和固定部1的相对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调整部2的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的其中之一可以设置在调整部2内部,另一可设置在固定部1的内部,以最大化利用固定部1和调整部2的内部空间,其调整组件3尽可能小地占用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通过外力对第一调节单元301进行简单控制,使其远离第二调节单元302即可调整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节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一调节单元301包括卡接部3011,第二调节单元302包括配合区域3021,配合区域3021包括多个卡接槽3021a,第一状态下,卡接部3011伸入至多个卡接槽3021a中的一个中,以限制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的相对位置。
配合区域3021可以固定设置在固定部1和调整部2的两者另一上,例如可以设置在固定部1和调整部2的相接一端,以尽可能降低可穿戴设备的外部空间占有率,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卡接部3011卡接于卡接槽3021a内,以固定调整部2与固定部1的相对位置,使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可以通过按压或者拉拽方式,将卡接部3011移出卡接槽3021a,以使调整部2与固定部1分离,并使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可以任意调整固定部1与调整部2之间的位置,以使可穿戴设备的尺寸适合用户的头部尺寸,直至调节好之后,外力消失,卡接部3011卡接于卡接槽3021a中,将固定部1与调整部2之间的位置固定下来。卡接部3011与卡接槽3021a的结构相对简单,且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关系,可较好地调节调整部2与卡接部3011的位置关系,调节精度良好且易于把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一调节单元301还包括贯穿第一调节单元301的避让部3012,第二调节单元302的配合区域3021伸入至避让部3012中,以方便固定部1与调整部2之间相对运动,卡接部3011设置于避让部3012的底面,以在外力消失时,卡接部3011能够直接伸入至卡接槽3021a中。
在调整第一调节单元301和和第二调节单元302的位置关系时,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产生相对位移,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避让部3012,不仅可以方便配合区域3021通过,还可有效限制第一调节单元301的最大位移,避免第一调节单元301产生松动或脱落的问题,此外,避让部3012也可有效避免因歪斜而造成的的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不能正常卡接的问题。
示例性地,参照图5和图6,避让部3012可以为方形或圆形的通孔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卡接部3011可以设置于该通孔结构的底部孔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一调节单元301还包括安装杆3013和套设于安装杆3013的弹性件3014。当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弹性件3014(其底部有其他结构支撑)向第一调节单元301施加作用力,卡接部3011伸入至卡接槽3021a中;当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件3014被压缩,卡接部3011与卡接槽3021a分离。
可以通过按压的方式对第一调节单元301施加外力至图6所示的状态,使卡接槽3021a与卡接部3011相互分离,此时可通过拖拽调整部2或固定部1,以使调整部2和固定部1改变相对位置,达到调节可穿戴设备松紧度的目的,当调整部2与固定部1之间的空间大小适宜时,可停止按压第一调节单元301,带有自动复位功能的弹性件3014可使第一调节单元301复位至图5所示的第一状态,卡接部3011重新卡接与卡接槽3021a内,上述过程中,控制第一调节单元301和第二调节单元302的方式简便,易于操作,其中,安装杆3013可很好地限制弹性件3014的相对位置,避免弹性件3014脱离第一调节单元301。其中,弹性件3014比如可以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一调节单元301还包括按压部3015,按压部3015暴露于可穿戴设备的表面,外力作用下,按压部3015被按压时,弹性件3014被压缩,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可以任意调整固定部1与调整部2之间的位置,以使可穿戴设备的尺寸适合用户的头部尺寸;当外力消失时,弹性件3014在与其相连的结构的支撑下,向卡接部3011施加向上(以图5中示出的方位为准)的作用力,从而使卡接部3011卡入至卡接槽3021a中,是固定部1与调整部2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用户在调节可穿戴设备的松紧度时,可先对按压部3015施加外部作用力,第一调节单元301的卡接部3011远离第二调节单元302的卡接槽3021a,以在后续过程中调节调整部2和固定部1的相对位置,松紧度调至适宜程度时,用户可停止对按压部3015施加外部作用力,重新固定调整部2和固定部1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暴露设置在可穿戴设备的外表面的按压部3015所占用的外部空间极小,另外,通过按压调整可穿戴设备松紧度的方法极为简便,相对于传统的旋钮6,本公开中的按压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损坏,因此可降低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9所示,参考图5,第一调节单元301设置于固定部1,第二调节单元302设置于调整部2,调整部2包括调节面201。固定部1的内部具有容置区域101,容置区域101用于容置第二调节单元302和调节面201,调整部2与固定部1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调节面201暴露于外界环境。调节面201的长度大于配合区域3021的长度。
其中,预设距离为可穿戴设备所能够允许调节的最小距离,也即当可穿戴设备为最小尺寸时,调节面201隐藏在调整部2中;当需要将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大时,增大调整部2与固定部1之间的距离,调节面201暴露出来,以保持外观美观性。调整部2与固定部1之间的距离增大多少,调节面201暴露出来的尺寸即为多少,当调节面201全部暴露出来,可穿戴设备的尺寸调整至最大。
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单元302和调节面201均位于容置区域101内,因此第二调节单元302完全不会占用可穿戴设备的外部空间,最大化利用固定部1的内部空间,保证可穿戴设备整体的轻便性,其中,预设距离可根据设计自行调节,用户可根据调节面201的外露状态,判定可穿戴设备的松紧调节状况,例如,当预设距离可以为固定部1和调整部2之间的最小距离时,只要用户调整了固定部1和调整部2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面露于外界。
示例性地,调整面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标记结构(图中未示),例如,标记结构可以为刻度,通过标记结构直接向用户展示调整部2和固定部1的相对距离,用户可根据相对距离判定可穿戴设备的松紧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部1设置安装槽102,第一调节单元301安装于安装槽102中。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02可以用于放置部分按压部3015,安装槽102可对第一调节单元301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避免第一调节单元301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02相互偏离、第一调节单元301无法正常与第二调节单元302卡接的问题,此外,部分设置于安装槽102内的按压部3015能够进一步减少可穿戴设备的外部空间占有率。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所示,第一调节单元301可以包括卡接结构3011’、导向杆3012’、限位区域3013’、限位结构3014’和提拉部3015’;卡接结构3011’用于与第二调节单元302的卡接槽3021a配合,第一状态下,参考图10,卡接结构3011’伸入至多个卡接槽3021a中的一个,第二状态下,参考图11,卡接结构3011’与卡接槽3021a相脱离,如图8所示,固定部1可以设置有导向槽101’,导向杆3012’可以设置于导向槽101’内,导向杆3012’的两端分别连接卡接结构3011’和提拉部3015’,提拉部3015’的至少部分结构暴露于外界;限位区域3013’包括至少一个限位槽4,当限位区域3013’包括一个限位槽4时且当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限位结构3014’卡接与限位槽4内,固定调整部2和固定部1的相对位置,当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限位结构3014’与限位槽4脱离,当限位区域3013’包括两个及以上个限位槽4时且当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一状态,限位结构3014’卡接与其中一个限位槽4内,当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状态,限位结构3014’卡接与另一限位槽4内,以方便后续调整调整部2和固定部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用户可将第一调节单元301转动90°,使第一调节单元301中的导向杆3012’位于如图10所示的位置状态,之后可捏住提拉部3015’,以轴向移动第一调节单元301,当可穿戴设备处于第二位置状态时,即可调整固定部1和调整部2的位置关系,当限位槽4包括两个以上时,可将第一调节单元301中的限位结构3014’卡接与另一个限位槽4内,固定第一调节单元301的位置,避免后续调整部2与固定部1相对位移时,卡接结构3011’滑落于卡接槽3021a内,造成卡顿的问题。
示例性的,卡接结构3011’的形状可以为圆台状或圆柱状,其外表面为光滑曲面;卡接部3011的形状可以为棱台状、圆台状圆柱状或长方体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部5,调整部2与可视部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包括眼镜、VR眼镜或AR眼镜,可视部5可以为眼部辅助工具,例如对应的可以包括眼镜镜片、VR镜片、AR镜片,使用时,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头围大小调节调整部2和固定部1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将可穿戴设备佩戴于眼部。
一实施例中,调整部2呈弧形,弧形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调节组件3与固定部1连接。本实施例中,弧形的调整部2更容易满足人体的佩戴需求,例如可以满足头部、颈部、腿部、腕部等的佩戴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调整部2还可以呈“匚”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根据外部美观的原则自行设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调整部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运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和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中两者之一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两者另一设置于所述调整部;
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调整部的位置相对固定;
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分离,所述调整部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卡接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多个卡接槽,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接部伸入至多个所述卡接槽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避让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配合区域伸入至所述避让部中;
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避让部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安装杆和套设于所述安装杆的弹性件;
所述第一状态下,无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施加作用力,所述卡接部伸入至所述卡接槽中;
所述第二状态下,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接槽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暴露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表面,所述按压部被按压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节面;
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具有容置区域,所述容置区域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和所述调节面;
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所述调节面暴露于外界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面的长度大于所述配合区域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可视部,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可视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呈弧形,所述弧形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CN202320002921.6U 2023-01-03 2023-01-03 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219039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2921.6U CN219039497U (zh) 2023-01-03 2023-01-03 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2921.6U CN219039497U (zh) 2023-01-03 2023-01-03 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9497U true CN219039497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02921.6U Active CN219039497U (zh) 2023-01-03 2023-01-03 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9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1023U (zh) 一种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
EP3217684B1 (en) Adjustable head-mounted display
CN107577052B (zh) 瞳距调节结构及虚拟现实显示设备
CN210427955U (zh) 眼镜壳体和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8681072A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US20160045018A1 (en) Universal retaining device for a mobile multimedia terminal
CN108710213B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111929902B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107290850B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的头托及头戴显示器
CN109791288A (zh) 一种用于视频眼镜的头带主体及视频眼镜
CN208888485U (zh) 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和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US20240345404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smart device
CN205139466U (zh) 环形头带及具有该头带的头戴式设备
CN219039497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4575982U (zh) 多型号适配型手机3d眼镜
CN209388055U (zh) 一种可更换镜片的眼镜
CN216485797U (zh) 一种头戴式电子设备
CN208872947U (zh) 智能眼镜
CN208847955U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屈光度调节数显装置
CN208459690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204240023U (zh) 转轴卡扣搭配式佩戴设备
CN208834004U (zh) 移动端虚拟现实设备
CN219049345U (zh) 一种护眼仪
CN207408680U (zh) 一种外挂屏可调式vr眼镜
CN221844052U (zh) 一种穿戴织带及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