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9224U -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9224U
CN219039224U CN202222361033.1U CN202222361033U CN219039224U CN 219039224 U CN219039224 U CN 219039224U CN 202222361033 U CN202222361033 U CN 202222361033U CN 219039224 U CN219039224 U CN 219039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output end
input
input end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10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永
李贤灵
文晓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g Metrology & Test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g Metrology & Test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g Metrology & Test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g Metrology & Test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610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9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9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9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包括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第四检测电路;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ISN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背景技术
三相电机的星形接法是将各相电源或负载各相的一端接在一点上,另一端部用作引出线,即三相电的三条相线。在星型接法中,中点(所谓中性点)可以作为中性线引出,形成四线制,也可以直接形成三相三线制系统而无需引出,不管是否有零线,都可以加一根地线做五线制或者三相四线制。
星形接法的三相电,在三相负载平衡时,即使接了中性线,也无电流。三相负载不均时,必须接中性线,否则各相负载将分压不均。
工业上使用的三相交流电源,有的直接来自三相交流电,但大部分来自三相变压器,对于负载来看,是三相交流电。电源,大多数使用三相交流电源。四线制。
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时,三相交流电源采用星形接法(Y形)连接方式,即三个线圈的X、Y、Z端接三个共同组成的线圈,通常称为中心点或零点,用字母O表示。
供电时,引出四根线:在中心O引出的一根导线称为中线,供电时总称为零线;从三个线圈的末端引出的三根导线称为A线、B线、C线统称为相线或火线。在星形连接中,如果有一个中点接地,中线也叫地线,也叫重复接地。从标准三相电器中取出的四根线,就是有三根带电电缆和一根地线。
LISN,即线路阻抗稳定网络,是电力系统中电磁兼容测试中的一项重要辅助设备。它可以隔离电波干扰,提供稳定的测试阻抗,并起到滤波的作用。
GJB151系列标准(包含GJB151A-97、GJB152A-97和GJB151B-2013)规定了军用电子、电气及机电等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试方法,包含传导发射、传导敏感度、辐射发射、辐射敏感度四大类21项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该标准是三军通用的电磁兼容性基础标准,适用于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的论证、设计、生产、试验和订购,为研制和订购单位提供电磁兼容性设计和验收依据。
而标准中大部分测试项目(特别说明的例外)均需使用LISN(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来隔离电源干扰并为EUT提供规定的电源阻抗。LISN为军品电磁兼容试验基本配置的必须设备之一。
目前,国外有多家厂商生产并销售军标LISN(满足MIL-STD-461/GJB151标准要求),如厂商Solar,Schwarzbeck等,国内厂商也有相关LISN设备,如3Ctest。目前国内外LISN均是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配置,其内部器件及功能仅是满足标准中对LISN的要求。
目前LISN均为单线独立LISN,均能满足标准化的检测需求。但对CE102、RE102项目,无法区分“差模”和“共模”辐射,尤其当被试品发射超标需求整改时,现有LISN方案仅能提供“差模+共模”整体数据,无法精确采取“差模”和“共模”区别整改方案,不利于被试品进行针对性的防护设计。
目前LISN均为单线独立LISN,均能满足标准化的检测需求。但对CE102、RE102项目,无法区分“差模”和“共模”辐射,尤其当被试品发射超标需求整改时,现有LISN方案仅能提供“差模+共模”整体数据,无法精确采取“差模”和“共模”区别整改方案,不利于被试品进行针对性的防护设计。
目前的技术方案存在无法适用于交流三相星形供电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用新型一种能够适用于交流三相星形供电,区分差模和共模辐射的LISN系统,是本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包括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第四检测电路;
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包括电容C2和电阻R2,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包括电容C4和电阻R6,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包括电容C6和电阻R10,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包括电容C8和电阻R14,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S3、S6、S7、S10,切换开关S2、S4、S5、S9、S8、S3,电阻R3、R4,变压器T1;S2、S4、S5、S9均设有2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S3、S8均设有2个输入端,S3、S8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1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1、S12、S13、S16,切换开关S14、S15,电阻R7、R8,变压器T2;S14、S15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2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7、S19、S18、S22,切换开关S20、S21,电阻R11、R12,变压器T3;S20、S21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3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23、S24、S25、S27,切换开关S26,电阻R15、R16,变压器T4;S26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4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S1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1的输出端与S2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2的输出端和S4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4的输出端与S5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5的输出端与S9的第一输入端电性相连,S9的输出端与测量端口电性连接;S7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7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一端和S8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与T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T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一输入端、S3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9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二输入端、T2的第一输出端、S15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6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6的输出端和R4的一端电性连接;R4的另一端和S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0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另一端和S8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1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1的输出端与S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一端和S14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2的第一输入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一输出端与S15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出端、S21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2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2的输出端与R8的一端电性连接;R8的另一端与S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6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另一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7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7的输出端与S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一端和S20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入端、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3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一输出端与S2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出端和S21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8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8的输出端与R12的一端电性连接;R1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2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另一端和S20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23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3的输出端与S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一端和S26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入端、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4的第二输出端接地;S24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4的输出端与R16的一端电性连接;R1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7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另一端和S26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1、电容C1、电阻R1;电感L1的输入端分别与L1电源和C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1的输出端分别与L1相-EUT和C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1的输出端与R1的一端电性连接;C2的输出端与R2的一端电性连接,R1和R2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2、电容C3、电阻R5;电感L2的输入端分别与L2相电源和C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2的输出端分别与L2相-EUT和C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3的输出端与R5的一端电性连接;C4的输出端与R6的一端电性连接,R5和R6的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3、电容C5、电阻R9;电感L3的输入端分别与L3相电源和C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3的输出端分别与L3相-EUT和C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5的输出端与R9的一端电性连接;C6的输出端与R10的一端电性连接,R9和R10的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4、电容C7、电阻R13;电感L4的输入端分别与N相电源和C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4的输出端分别与N相-EUT和C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7的输出端与R13的一端电性连接;C8的输出端与R14的一端电性连接,R13和R14的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电阻R4、R8、R12、R16的另一端接地。
更进一步的,R1、R5、R9、R13均为5欧姆电阻。
更进一步的,R2、R6、R10、R14均为1K欧姆电阻。
更进一步的,R4、R8、R12、R16均为50欧姆电阻。
更进一步的,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1、S22、S23、S24、S25、S26均可通过机械手动切换或PLC程控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LISN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第一测试电路、第二测试电路、第三测试电路,第三测试电路使LISN电路能够满足交流交流三相星形供电EUT的标准化测试,同时适用于传导辐射骚扰的“差模”分量测试和“共模”分量测试,。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适用于交流三相星形供电,区分差模和共模辐射的问题,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的军标LISN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包括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第四检测电路;
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包括电容C2和电阻R2,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包括电容C4和电阻R6,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包括电容C6和电阻R10,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包括电容C8和电阻R14,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S3、S6、S7、S10,切换开关S2、S4、S5、S9、S8、S3,电阻R3、R4,变压器T1;S2、S4、S5、S9均设有2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S3、S8均设有2个输入端,S3、S8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1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1、S12、S13、S16,切换开关S14、S15,电阻R7、R8,变压器T2;S14、S15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2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7、S19、S18、S22,切换开关S20、S21,电阻R11、R12,变压器T3;S20、S21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3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23、S24、S25、S27,切换开关S26,电阻R15、R16,变压器T4;S26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4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S1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1的输出端与S2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2的输出端和S4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4的输出端与S5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5的输出端与S9的第一输入端电性相连,S9的输出端与测量端口电性连接;S7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7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一端和S8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与T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T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一输入端、S3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9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二输入端、T2的第一输出端、S15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6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6的输出端和R4的一端电性连接;R4的另一端和S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0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另一端和S8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1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1的输出端与S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一端和S14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2的第一输入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一输出端与S15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出端、S21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2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2的输出端与R8的一端电性连接;R8的另一端与S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6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另一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7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7的输出端与S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一端和S20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入端、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3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一输出端与S2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出端和S21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8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8的输出端与R12的一端电性连接;R1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2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另一端和S20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23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3的输出端与S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一端和S26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入端、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4的第二输出端接地;S24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4的输出端与R16的一端电性连接;R1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7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另一端和S26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包括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第四检测电路;
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包括电容C2和电阻R2,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包括电容C4和电阻R6,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包括电容C6和电阻R10,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包括电容C8和电阻R14,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S3、S6、S7、S10,切换开关S2、S4、S5、S9、S8、S3,电阻R3、R4,变压器T1;S2、S4、S5、S9均设有2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S3、S8均设有2个输入端,S3、S8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1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1、S12、S13、S16,切换开关S14、S15,电阻R7、R8,变压器T2;S14、S15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2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7、S19、S18、S22,切换开关S20、S21,电阻R11、R12,变压器T3;S20、S21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3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23、S24、S25、S27,切换开关S26,电阻R15、R16,变压器T4;S26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4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S1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1的输出端与S2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2的输出端和S4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4的输出端与S5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5的输出端与S9的第一输入端电性相连,S9的输出端与测量端口电性连接;S7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7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一端和S8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与T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T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一输入端、S3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9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二输入端、T2的第一输出端、S15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6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6的输出端和R4的一端电性连接;R4的另一端和S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0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另一端和S8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1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1的输出端与S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一端和S14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2的第一输入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一输出端与S15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出端、S21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2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2的输出端与R8的一端电性连接;R8的另一端与S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6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另一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7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7的输出端与S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一端和S20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入端、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3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一输出端与S2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出端和S21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8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8的输出端与R12的一端电性连接;R1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2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另一端和S20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23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3的输出端与S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一端和S26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入端、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4的第二输出端接地;S24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4的输出端与R16的一端电性连接;R1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7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另一端和S26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1、电容C1、电阻R1;电感L1的输入端分别与L1电源和C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1的输出端分别与L1相-EUT和C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1的输出端与R1的一端电性连接;C2的输出端与R2的一端电性连接,R1和R2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2、电容C3、电阻R5;电感L2的输入端分别与L2相电源和C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2的输出端分别与L2相-EUT和C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3的输出端与R5的一端电性连接;C4的输出端与R6的一端电性连接,R5和R6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3、电容C5、电阻R9;电感L3的输入端分别与L3相电源和C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3的输出端分别与L3相-EUT和C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5的输出端与R9的一端电性连接;C6的输出端与R10的一端电性连接,R9和R10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4、电容C7、电阻R13;电感L4的输入端分别与N相电源和C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4的输出端分别与N相-EUT和C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7的输出端与R13的一端电性连接;C8的输出端与R14的一端电性连接,R13和R14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阻R4、R8、R12、R16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R1、R5、R9、R13均为5欧姆电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R2、R6、R10、R14均为1K欧姆电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R4、R8、R12、R16均为50欧姆电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1、S22、S23、S24、S25、S26均可通过机械手动切换或PLC程控切换。
本实施例中,L1、L2、L3、L4均为50μH的电感。
本实施例中,T1、T2、T3、T4均为1:1的电压变压器。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包括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第四检测电路;
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包括电容C2和电阻R2,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包括电容C4和电阻R6,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包括电容C6和电阻R10,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包括电容C8和电阻R14,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S3、S6、S7、S10,切换开关S2、S4、S5、S9、S8、S3,电阻R3、R4,变压器T1;S2、S4、S5、S9均设有2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S3、S8均设有2个输入端,S3、S8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1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1、S12、S13、S16,切换开关S14、S15,电阻R7、R8,变压器T2;S14、S15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2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7、S19、S18、S22,切换开关S20、S21,电阻R11、R12,变压器T3;S20、S21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3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23、S24、S25、S27,切换开关S26,电阻R15、R16,变压器T4;S26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4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S1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1的输出端与S2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2的输出端和S4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4的输出端与S5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5的输出端与S9的第一输入端电性相连,S9的输出端与测量端口电性连接;S7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7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一端和S8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与T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T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一输入端、S3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9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二输入端、T2的第一输出端、S15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6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6的输出端和R4的一端电性连接;R4的另一端和S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0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另一端和S8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1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1的输出端与S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一端和S14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2的第一输入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一输出端与S15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出端、S21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2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2的输出端与R8的一端电性连接;R8的另一端与S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6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另一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7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7的输出端与S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一端和S20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入端、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3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一输出端与S2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出端和S21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8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8的输出端与R12的一端电性连接;R1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2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另一端和S20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23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3的输出端与S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一端和S26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入端、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4的第二输出端接地;S24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4的输出端与R16的一端电性连接;R1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7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另一端和S26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1、电容C1、电阻R1;电感L1的输入端分别与L1电源和C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1的输出端分别与L1相-EUT和C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1的输出端与R1的一端电性连接;C2的输出端与R2的一端电性连接,R1和R2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2、电容C3、电阻R5;电感L2的输入端分别与L2相电源和C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2的输出端分别与L2相-EUT和C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3的输出端与R5的一端电性连接;C4的输出端与R6的一端电性连接,R5和R6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3、电容C5、电阻R9;电感L3的输入端分别与L3相电源和C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3的输出端分别与L3相-EUT和C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5的输出端与R9的一端电性连接;C6的输出端与R10的一端电性连接,R9和R10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4、电容C7、电阻R13;电感L4的输入端分别与N相电源和C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4的输出端分别与N相-EUT和C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7的输出端与R13的一端电性连接;C8的输出端与R14的一端电性连接,R13和R14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电阻R4、R8、R12、R16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R1、R5、R9、R13均为5欧姆电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R2、R6、R10、R14均为1K欧姆电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R4、R8、R12、R16均为50欧姆电阻。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1、S22、S23、S24、S25、S26均可通过机械手动切换或PLC程控切换。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进行测试时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分别与电源的正电极和负电极电性相连;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还分别与受试设备的正极负极相连。
如下表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交流三相星形供电下进行标准化CE102测试,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传导辐射骚扰的“差模”分量测试和“共模”分量测试,表中,置“上”通即切换开关连通第一输入端,置“下”通即切换开关连通第二输入端,置“1”通即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与其第一输出端相连,
置“2”通即切换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及第二输入端分别与其第二输出端相连: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LISN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第一测试电路、第二测试电路、第三测试电路,第三测试电路使LISN电路能够满足交流交流三相星形供电EUT的标准化测试,同时适用于传导辐射骚扰的“差模”分量测试和“共模”分量测试,。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适用于交流三相星形供电,区分差模和共模辐射的问题,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LISN电路、第二LISN电路、第三LISN电路、第四LISN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第四检测电路;
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包括电容C2和电阻R2,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包括电容C4和电阻R6,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包括电容C6和电阻R10,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包括电容C8和电阻R14,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的第一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S3、S6、S7、S10,切换开关S2、S4、S5、S9、S8、S3,电阻R3、R4,变压器T1;S2、S4、S5、S9均设有2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S3、S8均设有2个输入端,S3、S8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1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二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1、S12、S13、S16,切换开关S14、S15,电阻R7、R8,变压器T2;S14、S15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2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三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17、S19、S18、S22,切换开关S20、S21,电阻R11、R12,变压器T3;S20、S21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
T3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所述的第四检测电路包括开关S23、S24、S25、S27,切换开关S26,电阻R15、R16,变压器T4;S26的2个输入端均分别连有两个输出端,T4设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
S1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1的输出端与S2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2的输出端和S4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4的输出端与S5的第1输入端电性连接;S5的输出端与S9的第一输入端电性相连,S9的输出端与测量端口电性连接;S7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7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一端和S8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与T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8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8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T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一输入端、S3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9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3的第二输入端、T2的第一输出端、S15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3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6的输入端与电容C2的输出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S6的输出端和R4的一端电性连接;R4的另一端和S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0的输出端分别与R3的另一端和S8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1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1的输出端与S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3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一端和S14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2的第一输入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14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14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一输出端与S15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2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出端、S21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S1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5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2的输入端与电容C4的输出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S12的输出端与R8的一端电性连接;R8的另一端与S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16的输出端分别与R7的另一端和S1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17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7的输出端与S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9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一端和S20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3的第一输入端、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0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0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3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一输出端与S21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T3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出端和S21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1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为断路;S18的输入端与电容C6的输出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电性连接;S18的输出端与R12的一端电性连接;R1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2的输出端分别与R11的另一端和S20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S23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3的输出端与S5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5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一端和S26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T4的第一输入端、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S26的第一输入端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S26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输出端和T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T4的第二输出端接地;S24的输入端与电容C8的输出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S24的输出端与R16的一端电性连接;R16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与S2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S27的输出端分别与R15的另一端和S26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1、电容C1、电阻R1;电感L1的输入端分别与L1电源和C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1的输出端分别与L1相-EUT和C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1的输出端与R1的一端电性连接;C2的输出端与R2的一端电性连接,R1和R2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2、电容C3、电阻R5;电感L2的输入端分别与L2相电源和C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2的输出端分别与L2相-EUT和C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3的输出端与R5的一端电性连接;C4的输出端与R6的一端电性连接,R5和R6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3、电容C5、电阻R9;电感L3的输入端分别与L3相电源和C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3的输出端分别与L3相-EUT和C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5的输出端与R9的一端电性连接;C6的输出端与R10的一端电性连接,R9和R10的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LISN电路还包括电感L4、电容C7、电阻R13;电感L4的输入端分别与N相电源和C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L4的输出端分别与N相-EUT和C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C7的输出端与R13的一端电性连接;C8的输出端与R14的一端电性连接,R13和R14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电阻R4、R8、R12、R16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
R1、R5、R9、R13均为5欧姆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
R2、R6、R10、R14均为1K欧姆电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
R4、R8、R12、R16均为50欧姆电阻。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其特征在于:
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1、S22、S23、S24、S25、S26均可通过机械手动切换或PLC程控切换。
CN202222361033.1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Active CN219039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1033.1U CN219039224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1033.1U CN219039224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9224U true CN219039224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1033.1U Active CN219039224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9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6631B (zh) 一种抗磁场干扰的单相计量模块
CN202550866U (zh) 一种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其装置
CN110118885A (zh) 电能计量试验接线盒、目标表计更换方法及电能计量装置
CN219039224U (zh) 一种适用于星形供电的一体化lisn系统
CN207833325U (zh) 柱上开关控制器的测试装置和柱上开关控制器
CN113125839A (zh) 非隔离电压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系统和电量计量装置
CN219039223U (zh) 一种适用于交流三相三角形供电的lisn系统
CN208001158U (zh) 一种低压混合补偿柜
CN209387772U (zh) 电容器组调平衡装置
CN110672984A (zh) 一种便携式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CN111308407A (zh) 一种用于电能计量的错误接线装置
CN203630241U (zh) 高压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与测试接线切换一体化装置
CN116008689A (zh) 组态式低压配电网真型模拟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CN218213237U (zh) 一种适用于交流单相或直流供电的一体化军标lisn系统
CN209460302U (zh) 一种多电压电流回路交流电表
CN209232242U (zh) 模块化配电线路物理仿真实验装置
CN209401205U (zh) 高供高计故障模拟装置
CN207215872U (zh) 一种开关柜测试台控制系统
CN207301784U (zh) 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能质量扰动耐受度测试系统
CN208459526U (zh) 传感器及直流屏监测系统
CN207573251U (zh) 一种用于电磁干扰设备的二次电源电路
CN215990565U (zh) 一种具有电磁干扰防护功能的变压器监测终端装置
CN2886888Y (zh) 单相电流异常时的保护电路
CN202888851U (zh) 用电负荷不平衡智能补偿装置
CN208314086U (zh) 一种高压直流系统快速旁路串补的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