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4952U -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 Google Patents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4952U
CN219034952U CN202223449484.7U CN202223449484U CN219034952U CN 219034952 U CN219034952 U CN 219034952U CN 202223449484 U CN202223449484 U CN 202223449484U CN 219034952 U CN219034952 U CN 219034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unit
line
compression
air inlet
process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948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初文博
戴英良
赵令杨
于秀鑫
宋秀强
董龙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Jere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44948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4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4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4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涉及气体增压技术领域。该气体压缩设备包括第一进气管线、第二进气管线、第一压缩单元和第二压缩单元,所述第一压缩单元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线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进气管线向所述第一压缩单元通入第一工艺介质,所述第二压缩单元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线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二进气管线向所述第二压缩单元通入第二工艺介质,且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线和所述第二进气管线均设有稳压阀、止回阀和开关阀中的至少一者。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气体增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背景技术
在气田开采过程中通常会伴生多股低压工艺介质,如:TEG(ThreeGlycolDehydration ofnatural gas,天然气三甘醇脱水)脱水装置的重沸器产生的再生气,其压力约0.03Mpag,简称工艺介质1;气田水气提装置产生的闪蒸汽,其压力约0.16Mpag,简称工艺介质2;TEG脱水装置产生的闪蒸气,其压力约0.5Mpag,简称工艺介质3,这三种工艺介质需要通过气体压缩设备增压至预设压力,(如1.5Mpag),然后再输送到下游工艺设备进行应用。
然而,受目前气体压缩设备的进排气压力的压缩比的限制,工艺介质1、工艺介质2和工艺介质3分别需要通过不同压缩次数才能达到预设压力。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两种压缩方式:一种是针对三种不同压力的工艺介质分别采用三台独立设置的气体压缩设备进行压缩,该方式中各工艺介质的流通量均较小,但与气体压缩设备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导致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较大;另一种是采用将三种工艺介质先减压至同一压力,混合后再通过气体压缩设备进行增压的方式将其增压至所需的压力值,但该方式将造成重复做功,同样导致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能够解决目前的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压缩设备,包括第一进气管线、第二进气管线、第一压缩单元和第二压缩单元,所述第一压缩单元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线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进气管线向所述第一压缩单元通入第一工艺介质,所述第二压缩单元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线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二进气管线向所述第二压缩单元通入第二工艺介质,且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线和所述第二进气管线均设有稳压阀、止回阀和开关阀中的至少一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包括上述的气体压缩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工艺介质通过第一进气管线通入第一压缩单元的第一进气口,经过第一压缩单元压缩后其压力升高,第二工艺介质通过第二进气管线通入第二压缩单元的第二进气口,此时第一压缩单元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与第二工艺介质一起通入第二压缩单元的第二进气口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工艺介质由第二压缩单元进行压缩,从而避免采用多台气体压缩设备分别针对不同压力的工艺介质单独进行压缩,同时也可以避免对第二工艺介质进行降压至与第一工艺介质的压力相等后,再逐级升压,可见,本申请将不同压力的第一工艺介质和第二工艺介质分别通入不同的压缩单元进行压缩,从而减小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因此,本申请能够解决目前的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气体压缩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气体压缩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进气管线、120-第二进气管线、130-第一压缩单元、131-第一压缩缸、132-第一回流管线、133-第一调节阀、134-第一支管线、135-第一压差传感器、136-第一过滤器、137-第一散热件、140-第二压缩单元、141-第二压缩缸、142-第二回流管线、143-第二调节阀、144-压力传感器、145-第二过滤器、146-第二散热件、150-第三进气管线、160-第三压缩单元、170-稳压阀、180-止回阀、190-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压缩设备,包括第一进气管线110、第二进气管线120、第一压缩单元130和第二压缩单元140,第一压缩单元130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管线110的一端相连通,以使第一进气管线110向第一压缩单元130通入第一工艺介质,可选地,第一工艺介质可以为TEG(ThreeGlycolDehydration ofnatural gas,天然气三甘醇脱水)脱水装置的重沸器产生的再生气或气田水气提装置产生的闪蒸汽,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工艺介质,这里不作具体限制。第一进气管线110的另一端与第一工艺介质的气源相连。第二压缩单元140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管线120的一端相连通,以使第二进气管线120向第二压缩单元140通入第二工艺介质,可选地,第二工艺介质可以为TEG脱水装置产生的闪蒸气,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工艺介质,这里不作具体限制。第二进气管线120的另一端与第二工艺介质的气源相连。第一排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通,以便于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第二压缩单元140内,并且,该工艺介质与第二进气管线120通入的第二工艺介质在第二进气口处混合。第一进气管线110、第二进气管线120和第三进气管线150上均设有稳压阀170、止回阀180和开关阀190中的至少一者,其中稳压阀170用于稳定各进气管线内通入的工艺介质的压力,止回阀180用于防止各压缩单元的进气口处的混合工艺介质回流至进气管线内,开关阀190用于控制各进气管线内的工艺介质的通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工艺介质通过第一进气管线110通入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进气口,经过第一压缩单元130压缩后其压力升高,第二工艺介质通过第二进气管线120通入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此时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与第二工艺介质一起通入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工艺介质由第二压缩单元140进行压缩,从而避免采用多台气体压缩设备分别针对不同压力的工艺介质单独进行压缩,同时也可以避免对第二工艺介质进行降压至与第一工艺介质的压力相等后,再逐级升压,可见,本申请将不同压力的第一工艺介质和第二工艺介质分别通入不同的压缩单元进行压缩,从而减小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因此,本申请能够解决目前的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较大的问题。另外,本申请中仅需一台气体压缩设备即可实现多级压缩,其占据场地较小,且投入的成本较低。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压缩单元130包括第一压缩缸131、第一回流管线132和第一调节阀133,第一压缩缸131设置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之间,即第一压缩缸131的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可以通过第一回流管线132再次进入第一压缩缸131内,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通,且位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之间,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第一调节阀133设置于第一回流管线132,在第一排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小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调节阀133开启,以使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相连通。当然,第一压缩单元130也可以不包括第一回流管线132和第一调节阀133,此时,经第一压缩单元130压缩的工艺介质全部进入第二压缩单元140。
自第一进气口通入的工艺介质经第一压缩缸131压缩后其压力升高,该工艺介质通过第一排气口排出第一压缩单元130,由于受气体压缩设备的余隙容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的压力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调节阀133开启,此时混合后的工艺介质中的一部分直接进入第二压缩单元140内,另一部分通过第一回流管线132再次进入第一压缩单元130内以提升其压力,降低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的波动,经压缩升压后的工艺介质进入第二压缩单元140内,有利于提升气体压缩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另外,各压缩单元之间采用混流工艺分别通过独立的回流控制系统实现逐级加载和逐级卸载控制,有利于提高气体压缩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当然,如果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的压力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调节阀133关闭,此时混合后的工艺介质将全部进入第二压缩单元140内。
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处设置第一压力检测件,在第二进气管线120设置第二压力检测件,通过人工读取第二压力检测件的检测值和第一压力检测件的检测值后,计算二者之间的差值,从而确定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的压力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压缩单元130还包括第一支管线134和第一压差传感器135,第一支管线134的一端与第一排气口相连通,且位于稳压阀170、止回阀180和开关阀190的下游,第一支管线134的另一端与第二进气管线120相连通,第一压差传感器135设置于第一支管线134,第一压差传感器135与第一调节阀133通信连接。第一压差传感器135用于检测第一排气口的工艺介质的压力和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之间的差值,从而提高该气体压缩设备的自动控制性能,以省时省力;另外,第一压差传感器135的设置可以避免人工计算出现误差,从而提高第一调节阀133的控制精准性。
可选地,第一压缩单元还包括第一过滤器136和第一散热件137,第一过滤器136和第一散热件137分别与第一压缩缸131相连通,第一压缩缸131设置于第一过滤器136与第一散热件137之间,第一进气管线110的一端与第一过滤器136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一过滤器136的进气口为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进气口,第一散热件137的排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一散热件137的排气口为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第一过滤器136用于过滤通入第一进气口内的工艺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第一压缩缸131。由于工艺介质经过第一压缩缸131压缩后其温度将上升,故第一散热件137用于给第一压缩缸131压缩后的工艺介质进行降温,以便于通入下一压缩单元。
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压缩单元140包括第二压缩缸141、第二回流管线142和第二调节阀143,第二压缩缸141位于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第二回流管线142的排气口之间,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第二排气口相连通,第二回流管线142的排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通,第二调节阀143设置于第二回流管线142,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加载工况或卸载工况的情况下,第一调节阀133和第二调节阀143均开启,以使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相连通;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运行工况,且第二进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小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二调节阀143开启,以使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第二回流管线142的排气口相连通。当然,第二压缩单元140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回流管线142和第二调节阀143,此时,经第二压缩单元140压缩的工艺介质全部进入下一压缩单元或其他下游设备。
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加载工况的情况下,仅第一进气管线110通入第一工艺介质,而第二进气管线120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工艺介质将依次通过第一压缩单元130和第二压缩单元140进行逐级压缩,并且,在加载工况下,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处的压力较低,此时第一调节阀133和第二调节阀143均开启,以使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相连通,从而使第二压缩单元140的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回流至第一压缩单元130内进行再次压缩,直至第一工艺介质的压力升高至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预设压力。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卸载工况的情况下,第一进气管线110和第二进气管线120均关闭,此时第一调节阀133和第二调节阀143均开启,以使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相连通,从而逐级排出气体压缩设备内的工艺介质。
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运行工况的情况下,且第二进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小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二调节阀143开启,以使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第二回流管线142的排气口相连通,从而使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回流管线142通入第二压缩单元140内再次压缩,以使第二进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等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进而提升气体压缩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运行工况,且第二进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等于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的情况下,第一调节阀133和第二调节阀143均关闭。
可选地,第二压缩缸141的第二进气口的工艺介质的压力可以通过人工检测。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压缩单元14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44,压力传感器144设置于第二压缩缸141的进气口处,压力传感器144分别与第一调节阀133和第二调节阀143通信连接。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加载工况或卸载工况的情况下,第一调节阀133和第二调节阀143根据压力传感器144的检测值而开启或关断;在气体压缩设备处于运行工况的情况下,第二调节阀143根据压力传感器144的检测值而开启或关断,从而提升第一调节阀133和第二调节阀143的控制精准性。
可选地,第二压缩单元还包括第二过滤器145和第二散热件146,第二过滤器145和第二散热件146分别与第二压缩缸141相连通,第二压缩缸141设置于第二过滤器145和第二散热件146之间,第二进气管线120的一端与第二过滤器145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过滤器145的进气口为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第二散热件146的排气口与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二散热件146的排气口为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排气口。第二过滤器145用于过滤通入第二进气口内的工艺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第二压缩缸141和下游设备。由于工艺介质经过第二压缩缸141压缩后其温度升高,故第二散热件146用于给第二压缩缸141压缩后的工艺介质进行降温,以便于通入下游设备。
再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气体压缩设备还包括第三进气管线150和第三压缩单元160,第三压缩单元160具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排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三进气管线150相连通,以使第三进气管线150向第三压缩单元160通入第三工艺介质,可选地,第三压缩单元160可以设置于第一压缩单元130的上游,第三排气口与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此时第三进气管线150通入的第三工艺介质的压力小于第一进气管线110通入的第一工艺介质的压力,而第三压缩单元160的第三排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接近第一工艺介质的压力。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压缩单元160设置于第一压缩单元130与第二压缩单元140之间,第三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相连通,第三排气口与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此时第三进气管线150通入的第三工艺介质的压力大于第一进气管线110通入的第一工艺介质的压力,且小于第二进气管线120通入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而第三压缩单元160的第三排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接近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因此,该方案中通过第三压缩单元160,可以适用更多种不同压力的工艺介质的混合,从而满足下游设备的使用需求。
可选的实施例中,气体压缩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压缩单元130、第二压缩单元140、稳压阀170、止回阀180和开关阀190均电连接,以便于集中控制第一压缩单元130、第二压缩单元140的各结构以及设置于第一进气管线110和第二进气管线120上的稳压阀170、止回阀180和开关阀190中的至少一者,从而方便用户操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气体压缩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
如图2所示,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气体压缩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体压缩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该控制方法包括:
S100、通过压缩机的第一进气管线110向一级压缩单元130的第一进气口通入第一工艺介质,且通过第一压缩单元130压缩第一进气口通入的工艺介质至第一预设压力。
该步骤中的第一进气口通入的工艺介质可以为第一进气管线110通入的第一工艺介质,也可以为第一工艺介质与其他工艺介质混合后的工艺介质,这里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另外,这里的第一预设压力可以为某一个数值范围,也可以为某一个具体的数值,如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S200、混合一级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与压缩机的第二进气管线120通入的第二工艺介质。
S300、通过第二压缩单元140压缩二级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通入的工艺介质至第二预设压力。
这里的第二预设压力可以为某一个数值范围,也可以为某一个具体的数值,如下游设备所需的工艺介质的压力,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工艺介质通过第一进气管线110通入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进气口,经过第一压缩单元130压缩后其压力升高,第二工艺介质通过第二进气管线120通入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此时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与第二工艺介质一起通入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进行混合,混合后的工艺介质由第二压缩单元140进行压缩,从而避免采用多台气体压缩设备分别针对不同压力的工艺介质单独进行压缩,同时也可以避免对第二工艺介质进行降压至与第一工艺介质的压力相等后,再逐级升压,可见,本申请将不同压力的第一工艺介质和第二工艺介质分别通入不同的压缩单元进行压缩,以减小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因此,本申请能够解决目前的工艺介质的能耗损失较大的问题。另外,本申请中仅需一台气体压缩设备即可实现多级压缩,其占据场地较小,且投入的成本较低。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压缩单元130包括第一压缩缸131、第一回流管线132和第一调节阀133,第一压缩缸131设置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之间,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第二压缩单元140的第二进气口相连通,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与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第一调节阀133设置于第一回流管线132,此时步骤S200之前,还包括:
S400、检测第一排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第一压力。
可以在第一排气口处设置第一压力检测件以检测第一压力。
S500、检测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第二工艺介质的第二压力。
可以在第二进气管线120上设置第二压力检测件以检测第二压力。
S600、当第二压力与第一压力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开启一级压缩单元130的第一回流管线132上设置的第一调节阀133,以使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相连通,且第一回流管线132内的工艺介质自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通入一级压缩单元130的第一压缩缸131。
由于受气体压缩设备的余隙容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将导致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时,第一调节阀133开启,此时混合后的工艺介质中的一部分直接进入第二压缩单元140内,另一部分通过第一回流管线132进入第一压缩单元130内再次进行压缩,经压缩升压后的工艺介质进入第二压缩单元140内,从而更好地满足第二压缩单元140的运行工况,进而提升气体压缩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S700、当第二压力与第一压力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气体压缩设备的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
该方案中当气体压缩设备的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则表明第一压缩单元130受第一散热件137和气体压缩设备的余隙容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第一压缩单元130的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工艺介质与第二工艺介质无法混流,此时提醒用户及时检查气体压缩设备的状况和工艺介质的气源的状况,从而保护气体压缩设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气管线(110)、第二进气管线(120)、第一压缩单元(130)和第二压缩单元(140),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线(110)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一进气管线(110)向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通入第一工艺介质,所述第二压缩单元(140)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线(120)的一端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二进气管线(120)向所述第二压缩单元(140)通入第二工艺介质,且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线(110)和所述第二进气管线(120)均设有稳压阀(170)、止回阀(180)和开关阀(190)中的至少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包括第一压缩缸(131)、第一回流管线(132)和第一调节阀(133),所述第一压缩缸(131)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之间,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133)设置于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
在所述第一排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所述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阀(133)开启,以使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还包括第一支管线(134)和第一压差传感器(135),所述第一支管线(1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线(1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线(120)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稳压阀(170)、所述止回阀(180)和所述开关阀(190)的下游,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13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管线(134),所述第一压差传感器(135)与所述第一调节阀(133)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还包括第一过滤器(136)和第一散热件(137),所述第一过滤器(136)和所述第一散热件(137)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缩缸(131)相连通,所述第一压缩缸(131)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136)与所述第一散热件(137)之间,所述第一进气管线(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器(136)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136)的进气口为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散热件(137)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件(137)的排气口为所述第一排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单元(140)包括第二压缩缸(141)、第二回流管线(142)和第二调节阀(143),所述第二压缩缸(141)位于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排气口之间,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调节阀(143)设置于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
在所述气体压缩设备处于加载工况或卸载工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调节阀(133)和所述第二调节阀(143)均开启,以使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线(132)的排气口相连通;在所述气体压缩设备处于运行工况,且所述第二进气口处的工艺介质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进气管线(120)中的所述第二工艺介质的压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调节阀(143)开启,以使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排气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单元(14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44),所述压力传感器(144)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缸(141)的进气口处,所述压力传感器(144)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阀(133)和所述第二调节阀(143)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单元(140)还包括第二过滤器(145)和第二散热件(146),所述第二过滤器(145)和所述第二散热件(146)分别与所述第二压缩缸(141)相连通,所述第二压缩缸(141)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器(145)和所述第二散热件(146)之间,所述第二进气管线(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滤器(145)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145)的进气口为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散热件(146)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线(142)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件(146)的排气口为所述第二排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设备还包括第三进气管线(150)和第三压缩单元(160),所述第三压缩单元(160)具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管线(150)相连通,以使所述第三进气管线(150)向所述第三压缩单元(160)通入第三工艺介质,
所述第三压缩单元(160)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的上游,所述第三排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或,
所述第三压缩单元(160)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与所述第二压缩单元(140)之间,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压缩单元(130)、所述第二压缩单元(140)、所述稳压阀(170)、所述止回阀(180)和所述开关阀(190)均电连接。
10.一种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压缩设备。
CN202223449484.7U 2022-12-12 2022-12-12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Active CN219034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9484.7U CN219034952U (zh) 2022-12-12 2022-12-12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9484.7U CN219034952U (zh) 2022-12-12 2022-12-12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4952U true CN219034952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5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9484.7U Active CN219034952U (zh) 2022-12-12 2022-12-12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4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82339C (en)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intercooler system for a multiple stage compressor and method
US3448916A (en) Unloading system for compressors
US5127386A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upercharger
CN103362813B (zh) 一种两级压缩单螺杆空气压缩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1322265B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1440026B1 (ko) 안티 서지 로직을 갖는 다단 압축 장치
EP2133536B1 (de) Ladeluftkühler-Enteisung
CN219034952U (zh) 气体压缩设备和压缩机组
WO2005050107A3 (en) Tandem compressors with discharge valve on connecting lines
CN102155621A (zh) 压缩天然气供气站的中压调压箱及其调压供气方法
CN203384051U (zh) 一种两级压缩单螺杆空气压缩机
CN210664949U (zh) 气密性和背压测试仪
CN110094188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系统的分级调压系统及其方法
CN111749881A (zh) 一种多管路空气压缩机排气量检测系统
CN117189917A (zh) 一种具有保压检漏功能的控制阀组
CN115898831A (zh)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压缩机和压缩机组
EP1126202A3 (en) Valve assembly for gas cylinder
CN207865038U (zh) 一种天然气降压输送系统
CN205638887U (zh) 罗茨真空泵性能测试系统
CN112582646B (zh) 氢氧燃料电池汽车超高速电动空气压缩机的扩稳控制方法
CN209943067U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系统的分级调压系统
CN112414700A (zh) 一种电磁阀性能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220186551U (zh) 一种高压大流量远控减压阀组
CN111706544A (zh) 一种提高离心压缩机组可靠性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532605B (zh) 用于压缩机系统增压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