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4194U -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4194U
CN219034194U CN202221656796.2U CN202221656796U CN219034194U CN 219034194 U CN219034194 U CN 219034194U CN 202221656796 U CN202221656796 U CN 202221656796U CN 219034194 U CN219034194 U CN 219034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ol
water
heating cover
ground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67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way Inflatables and Mate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stway Inflatables and Mate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way Inflatables and Mate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Bestway Inflatables and Mate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6567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4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4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4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所述水池加热盖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至少一条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由层叠设置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部分相连而构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加热部设置并适于与所述池壁连接;以及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中的每个配置成与所述注水腔的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水池加热盖能够通过吸收太阳光照热量对水池中的水进行加热,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便于储存。

Description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上水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包括这种水池加热盖的地上水池。
背景技术
地上水池由于携带及安装方便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当环境温度降低会导致水池内热量的流失,而当地上水池用于游泳或按摩时,需将水温保持在人体舒适的范围。
常规的地上水池通常由加热组件通过电能将水温加热,而单纯的电能加热,不仅增加了用户的用电成本,也耗费了更多的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水池加热盖,以及包括这种加热盖的地上水池。该水池加热盖能够通过吸收太阳光照热量对水池中的水进行加热,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且便于收纳储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至少一条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由层叠设置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部分相连而构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加热部设置并适于与所述池壁连接;以及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中的每个配置成与所述注水腔的流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流通道为S型通道或回型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由柔性且吸热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通过焊接彼此部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二材料层远离所述注水腔侧,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连接部由一整片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缝纫、拉链、焊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彼此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池加热盖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池加热盖包括:所述加热部和所述连接部形成的水池加热盖主体;以及充气内胆,所述充气内胆与所述水池加热盖主体分离设置或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水池加热盖大小相匹配以适于支撑所述水池加热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池加热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扣;并且所述池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以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水池加热盖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上水池,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地上水池还包括:穿过所述池壁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其中,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水池加热盖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地上水池还包括:泵系统,所述泵系统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二进水口经由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注水腔的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经由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水池加热盖的流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照射在水池加热盖上的太阳能转化为水的热能,进而提高水温以适于用户使用,节能环保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上水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地上水池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地上水池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其中放大部分示出了该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的加热部的边缘构造;
图4a是图1中的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4b是图1中的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的另一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地上水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水池加热盖中的水流流向。
应当理解,附图不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和说明,必要时还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借助于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包括这种加热盖的地上水池的实施方式。注意到,根据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该地上水池为充气水池。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池加热盖的应用范围不限于充气水池,其也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地上水池,例如支架水池。
该水池主要包括池体1、水池加热盖2以及泵系统3。池体1中的水在泵系统3作用下进入水池加热盖2,在水池加热盖2内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再回到池体1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池体1包括池底11和环绕池底的池壁12,所述池底11和所述池壁12界限出注水腔。池底11例如由PVC片材形成。如需增加池底11的保温效果,可优选地将池底11设计为双层片材结构,并且在两层片材之间填充任意种类的保温材料,例如泡棉、铝箔、海绵、丝绵中的至少一种。池壁12包括例如由PVC片材形成的内壁13、外壁14。
池体1还包括于穿过池壁12的进水通道15和位于进水通道15下方的出水通道16。例如,进水通道15和出水通道16也可以以一定间距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还例如,进水通道15和出水通道16也可以分别设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如图2所示,水池加热盖2包括水池加热盖主体20,该水池加热盖主体20包括加热部21。加热部21设置为圆形。根据实施变形,加热部21也可以为椭圆形或方形或其他形状。
如图3至图4b所示,加热部2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材料层211和位于第一材料层211下方的第二材料层212,第一材料层211和第二材料层212沿指定路径相连以限定出至少一条水流通道。例如,第一材料层211和第二材料层212先沿第一路径2131彼此连接以形成水流通道214,然后再沿第二路径2132相连以将水流通道214分隔为第一水流通道2141和第二水流通道214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增设与第二路径2132并列的多条连接路径,以增加水流通道214分割的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流通道可以为S型水流通道或“回”型水流通道。当采用S型水流通道时,可以增加受热面积且水流阻力较小,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根据实施变形,水流通道也可以采用其他直线型或曲线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径2131与加热部21的边缘线215具有至少一个接触点211a。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层211和第二材料层212可以通过热焊接、高周波熔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材料层211和第二材料层212由柔性且吸热的材料构成。例如,第一材料层211和第二材料层212可采用深色PVC材料片。再例如,第一材料层211和第二材料层212可以由包括聚乙烯的聚合物形成以使其具有耐火、防腐蚀等特性。材料层的柔性特性可以使水流通道在有水流通过时随水流大小进行相应的形状变化,并使得水池加热盖在使用后便于折叠收纳。另外,第一材料层上还可以设置太阳能吸热涂层,如黑镍涂层、黑铬涂层、铝阳极氧化图层、钢的氧化图层或真空镀膜涂层等,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如图2和图4b所示,水池加热盖主体20还包括连接部22,连接部22围绕加热部21设置,并与所述加热部21连接。连接部22与池体1的开口形状和大小相匹配以适于使该水池加热盖主体20罩住池体1的开口。例如,水池加热盖主体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连接部22与加热部21的第一材料层211为一整片材料切割制成,即第一材料层211向外周延伸形成连接部22,或者连接部22与水池加热盖主体20的加热部21通过缝纫、拉链、焊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彼此连接。
水池加热盖主体20包括使水池加热盖的水流通道与池体1的注水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5、第一出水口26、进水管251和出水管261。第一进水口25和第一出水口26设置在第二材料层212上,位于水池加热盖主体20靠近池体1的注水腔侧。进水管251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进水口25相连,出水管261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出水口26相连。例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为塑料水管接头。此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设置阀门。例如,在第一进水口25处设置换向阀以控制水流有选择性的进入指定的水流通道;还例如,在第一出水口26处设置止回阀以避免水倒流。
本实用新型的水池加热盖2还包括充气内胆23,充气内胆23与水池加热盖主体20分离设置或可拆卸连接。充气内胆23与水池加热盖主体20大小相匹配以适于支撑水池加热盖主体20。同时,充气内胆23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水池的保温效果。例如,充气内胆23可设置为充气结构,漂浮于水池上。还例如,充气内胆23可设置填充层并添加任意种类的保温材料。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池加热盖2还包括设置在连接部22的外围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扣41;池壁12的外壁14上设置至少一个与第一卡扣41配合的第二卡扣42;水池加热盖2与池壁12通过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卡扣41和第二卡扣42的数量均为周向均匀分布的六个。
如图3和图5所示,泵系统3包括水泵组件和加热器。水泵组件适于为水池的水循环提供水流动力。加热器适于对循环的水进行加热,比如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加热器。加热器可以与水池加热盖2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泵系统3还包括第二进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32;其中,第二进水口31与池体1的出水通道16相连,第二出水口32与池体1的进水通道15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太阳辐射充足时可以关闭加热器仅通过水池加热盖2对池体1中的水进行加热,此时泵系统3中的水泵组件运行而加热器关闭。池体1中的水先通过出水通道16进入泵系统3,被泵系统3的水泵组件加压,然后通过池体1的进水通道15以及水池加热盖2的进水管251流入水流通道中吸收太阳的热量从而温度升高,最后从水池加热盖2的出水管261回到注水腔中,如此形成水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阴天或太阳辐射量较小时可以在使用水池加热盖2的同时开启加热器对池体1内水的进行加热,此时泵系统3中的水泵组件运行且加热器打开。水从注水腔进入泵系统3后,先经过水泵组件加压和加热器加热,然后通过池体1的进水管道15以及水池加热盖2的进水管251流入水流通道,最后从水池加热盖2的第一出水口26回到注水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不使用水池加热盖时,水池加热盖2可以取下并折叠存放,便于收纳。
图5示出了水池加热盖2中水流的流动方向,水流从第一进水口25进入后分别进入第一水流通道2141和第二水流通道2142,在水流通道中加热后汇聚至第一出水口26,再经由第一出水口26返回到注水腔中。
此外,泵系统3还可以配备过滤装置。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池利用泵系统的水泵组件使水流在水池加热盖的水流通道中流动;水池加热盖通过设置由柔性吸热材料构成的水流通道实现了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池水的温度升高,在提高使用舒适度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和成本。
以上已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然而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上述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所述地上水池包括池底和环绕所述池底的池壁,所述池底和所述池壁限界出注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加热盖包括: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至少一条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由层叠设置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部分相连而构成;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加热部设置并适于与所述池壁连接;以及
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中的每个配置成与所述注水腔的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为S型通道或回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由柔性且吸热的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通过焊接彼此部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二材料层远离所述注水腔侧,所述第一材料层与所述连接部由一整片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与所述连接部通过缝纫、拉链、焊接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加热盖还包括: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池加热盖包括:
所述加热部和所述连接部形成的水池加热盖主体;以及
充气内胆,所述充气内胆与所述水池加热盖主体分离设置或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水池加热盖大小相匹配以适于支撑所述水池加热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加热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扣;
并且所述池壁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以通过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水池加热盖可拆卸连接。
10.一种地上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水池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上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水池还包括:
穿过所述池壁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
其中,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水池加热盖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上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水池还包括:泵系统,所述泵系统包括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其中,所述第二进水口经由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注水腔的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经由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水池加热盖的流体连通。
CN202221656796.2U 2022-06-29 2022-06-29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Active CN219034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6796.2U CN219034194U (zh) 2022-06-29 2022-06-29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6796.2U CN219034194U (zh) 2022-06-29 2022-06-29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4194U true CN219034194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6796.2U Active CN219034194U (zh) 2022-06-29 2022-06-29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41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27528A1 (en) Self-contained solar heater and storage device with check valve
CN206016342U (zh) 一种水池保温罩、保温柱塞以及保温外盖
CN219034194U (zh) 用于地上水池的水池加热盖以及地上水池
US4127104A (en) Solar heater for water and the like
CN214220760U (zh) 用于地上水池的保温外罩以及地上水池
CN2934241Y (zh) 利用太阳能加热的沼气罐
CN111412647A (zh) 一种集成热水器水箱壳结构
CN2166384Y (zh) 塑料薄膜太阳能集热器
KR101218692B1 (ko) 태양열 축적식 급탕보급시스템
CN216080395U (zh) 一种双胆热水器
CN2423547Y (zh) 异形金属集热管太阳能电热水器
CN215883451U (zh) 一种用于房车的节能型组合水箱
CN215253173U (zh) 一种自来水防冻泄压装置
CN212842281U (zh) 一种承压型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243630Y (zh) 隔板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CN204987520U (zh) 一种单胆双腔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CN220229578U (zh) 水箱及热水器
CN212511847U (zh) 一种充气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9978364U (zh) 一种便携式可伸缩移动洗澡设备
CN212006207U (zh) 一种集成热水器水箱壳结构
CN220037805U (zh) 三通组件及热水器
CN201555375U (zh) 高效集热阳台太阳能
CN212580637U (zh) 一种立式不锈钢保温水箱
CN211261333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供水系统的保温水箱
CN2525409Y (zh) 多功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