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859U -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859U
CN219021859U CN202222623736.7U CN202222623736U CN219021859U CN 219021859 U CN219021859 U CN 219021859U CN 202222623736 U CN202222623736 U CN 202222623736U CN 219021859 U CN219021859 U CN 219021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bow joint
patient
support plate
layer structur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37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月菊
冯寸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2226237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包括用于承载患者手臂的承托板,患者手臂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承托板限定的容纳空间中,第一方向为患者手臂的远心端指向近心端的方向,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开口的承托板在开口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设置于承托板的外层结构上,相对于外层结构更靠近患者手臂的内层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区域上设置有气囊部件,其中,在承托板靠近开口的位置沿第一方向配置有能够容纳留置导管的限位槽。

Description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肱动脉穿刺是比较常见的治疗疾病方法,例如身体出现休克现象,通过静脉输液无法改善,那么就可通过肱动脉穿刺,让有效血容量增加,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无其它穿刺入路时,既往行外科切开肱动脉前壁作为介入诊疗入路,最后缝合肱动脉前壁及皮肤切口,以免减少肱动脉穿刺术拔管后出现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及上肢严重缺血、坏死等并发症。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还会增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基于肱动脉穿刺部位解剖的特殊性及操作者短时间反复多次穿刺等原因会导致术后穿刺处局部出血现象的发生,即使术后及时地压迫包扎,但由于前臂缺乏固定导致压迫点窜动,致使肱动脉周围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经常发生,若处理不及时、恰当,可导致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因此,为减少局部血肿的发生,在提高操作者的穿刺水平、术后穿刺部位的准确按压的同时,减少前臂屈曲运动对于局部血肿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5131217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肱动脉穿刺术后肘关节制动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术后患者肘关节角度调节不便的问题;其包括T型的连接盘,连接盘右侧固定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支撑杆,连接盘上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支撑杆前方的第二支撑杆,连接盘前侧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且垂直于其轴线的定位槽,第二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其与长度方向一致的定位杆,定位杆下端可插入对应的定位槽内,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后侧分别拆卸连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托板;该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患者可自行调整肘关节的弯曲角度,进而提高康复效果。
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05031404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临床应用型肱动脉压迫肘关节制动装置,其包括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固定板,在固定板前后两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由固定板端部两侧的固定孔和连接于固定孔上的固定带构成。该装置用于固定前臂,以限制肘关节运动,从而减少穿刺处出血发生。
但现有技术中的关节制动装置所采用的整体式设置的固定板不能适应于不同体型的患者,即使通过固定带完成固定操作,但在患者手臂和固定板之间还是会存在可满足患者手臂移动的间隙,从而不能很好地实现对肘关节运动的限制作用,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关节制动装置所采用的固定板为硬质板,患者在佩戴时体感不佳,容易造成关节僵直,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现有技术通常只关注对患者关节的限制,而实际上很多患者在术后仍会保留留置导管一段时间以进行溶栓治疗,现有技术中的关节制动装置并不能为留置导管提供较好的收纳功能,以使得留置导管很有可能在关节制动装置对关节的限制过程中被挤压而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包括用于承载患者手臂的承托板。患者手臂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承托板限定的容纳空间中,第一方向为患者手臂的远心端指向近心端的方向。
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开口的承托板在开口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固定部件,固定部件设置于承托板的外层结构上,相对于外层结构更靠近患者手臂的内层结构中的至少部分区域上设置有气囊部件,其中,在承托板靠近开口的位置沿第一方向配置有能够容纳留置导管的限位槽。
优选地,气囊部件包括贴靠于患者手臂的第一气囊层和连接于内层结构的第二气囊层,其中,第一气囊层和第二气囊层所限定的空腔通过导气管与充放气部件连通。
优选地,充放气部件配置为带阀门的橡皮球或气囊启停器,其中,导气管通过阀门与橡皮球连通,和/或导气管直接与气囊启停器连通。
优选地,充放气部件通过导气管向气囊部件输送气体,气囊部件的第一气囊层以相比于第二气囊层具有更大膨胀程度的方式向患者手臂贴靠。
优选地,承托板的宽度沿第一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承托板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弧形或类弧形。
优选地,承托板由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第三承托件可拆卸地连接而成,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和第三承托件分别配置有对应的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其中,第一承托件和第二承托件各自的外层结构能够分别与第三承托件的外层结构以卡合的方式连接,以构成完整的承托板结构。
优选地,固定部件能够以固定地和/或可拆卸地方式设置于承托板的外层结构上,且在设置有多个固定部件时,不同的固定部件连接在承托板的外层结构上沿第一方向的不同位置。
优选地,固定部件配置为两条分别带有毛面和勾面的固定带,或配置为一条能够穿过固定孔的具有自锁结构的固定带,其中,固定孔配置于承托板开口的一侧。
优选地,承托板在内层结构未设置有气囊部件的区域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第一孔隙,并在外层结构对应的区域上相应地开设有第二孔隙,以使得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连通构成透气孔。
优选地,内层结构配置为凝胶层,外层结构配置为硬质层。进一步地,外层结构可采用塑料或有机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在承托板上配置的气囊部件可以通过充气操作实现对上述间隙的填补,以此在增加患者体感舒适度的同时,也能适应部分患者肘关节弯曲伸不直的状况,轻度膨胀的气囊还可环节患者关节僵直的状况;此外,为气囊部件提供充气气流的充放气部件可配置有带阀门的橡皮球,以使得患者通过挤压橡皮球来完成充气的操作可以锻炼自身的握力,从而避免长时间的躺卧而影响或丧失部分正常生活能力;
2、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通过固定部件调节承托板的开口大小,以使得承托板在可调范围内能够更贴合于患者的手臂,并且固定部件在承托波外层结构上的安装位置可调,以适应于不同患者的固定需求;
3、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在承托板未设置有气囊部件的区域可设置有透气孔,并且呈弧形或类弧形的承托板可沿第一方向具有开口,以通过透气孔和开口使得承托板限定的容纳空间可以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实现内外空间气体的流通,以提高患者的使用体感;
4、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在承托板靠近开口的位置配置的限位槽可以用于容纳留置导管,以实现对留置导管的固定,从而避免留置导管在偏移被固定部件挤压而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将承托板配置为由多个承托件以可拆卸的方式组合得到,以便于在不使用时能够以较小的占用空间被收纳,同时,多个承托件以防呆设计的形式组装形成的承托板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在组装承托板时不需要集中过多的注意力或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就可快速地完成组装,并且也不会造成安装方向错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工作出错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肘关节制动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承托板;2:固定部件;3:气囊部件;4:导气管;5:充放气部件;6:橡皮球;7:阀门;8:气囊启停器;9:外层结构;10:内层结构;11:第一承托件;12:第二承托件;13:第三承托件;1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肘关节制动装置的简化整体结构示意俯视图。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至少包括用于承载患者手臂的承托板1和设置于承托板1上的气囊部件3,其中,承托板1可包括相互连接的外层结构9和内层结构10。优选地,患者手臂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承托板1限定的容纳空间中,其中,第一方向为患者手臂的远心端指向近心端的方向。优选地,气囊部件3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或分为多个小的气囊间隔设置。
优选地,承托板1的宽度沿第一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例如当患者将手臂放置于承托板1上时,承托板1在小臂处的宽度相对于其在大臂处的宽度更小,以使得承托板1可以更加贴合于患者的手臂结构,从而减少承托板1与患者手臂之间的间隙,以更好地实现对患者肘关节的限制。
优选地,承托板1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可呈弧形或类弧形,即承托板1的尺寸结构基于手臂的常规形状进行设计,以限定出更贴合患者手臂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截面呈弧形或类弧形的承托板1为非闭合结构,其至少具有沿第一方向开设的开口,以使得患者手臂在放置于承托板1限定的容纳空间时,手臂内侧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可以通过开口直接地观察到,其中,手臂内侧面为手臂上与手心同侧且相连的一面。
优选地,承托板1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可设计为25~30cm;承托板1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平均宽度可设计为8~15cm,以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可配置有多种尺寸组合的制动装置,以适用于多种不同体型的患者。
优选地,外层结构9可配置为硬质层,其中,外层结构9可采用塑料或有机玻璃板。
优选地,内层结构10可配置为凝胶层,以便于擦拭消毒的同时,防止患者手臂长时间且直接地接触外层结构9而引起压疮。
优选地,承托板1可由均具有内层结构10和外层结构9的第一承托件11、第二承托件12、第三承托件13可拆卸地连接而成,通过如上设置,使得肘关节制动装置可以在不使用时被拆开存放,以减小占用空间。
优选地,第三承托件13放置于平台上,以实现对第一承托件11和第二承托件12的支撑,其中,第一承托件11和第二承托件12分别连接于第三承托件13的两侧。
优选地,第一承托件11、第二承托件12和第三承托件13结构配合,其中,该结构配合是指上述三个承托件在组装呈承托板1时各自的内层结构10和外层结构9均可以平整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承托件11和第二承托件12各自的外层结构9可分别与第三承托件13的外层结构9以卡合的方式连接,以构成完整的承托板1结构,其中,第一承托件11和/或第二承托件12在第三承托件1313的卡合位置可调,即承托板1的结构可以基于卡合位置的调节而改变,以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肘关节制动装置时可以基于患者手臂的粗细而适应性地调节承托板1的结构,以使得肘关节制动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患者。
进一步地,第三承托件13在外层结构9上可配置有两个滑槽,其中,两个滑槽互不干扰且开口方向相反设置,以使得第一承托件11和第二承托件12在其各自的外层结构9上设置有与滑槽结构匹配的滑块。
优选地,第一承托件11和第二承托件12上设置的滑块结构不同,相应地,在第三承托件13上开设的两个滑槽结构也不相同,上述防呆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医护人员在组装承托板1时不需要集中过多的注意力或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就可快速地完成组装,并且也不会造成安装方向错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工作出错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气囊部件3可设置在承托板1内层结构10的至少部分区域上,而承托板1内层结构10上剩余的部分区域可以开设有若干第一孔隙,并在承托板1的外层结构9对应的区域上相应地开设有第二孔隙,以使得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连通构成透气孔,从而令承托板1限定的容纳空间可以通过透气孔与外部环境进行换气。
进一步地,在承托板1内层结构10未设置气囊部件3的至少部分区域还可以与设置于外层结构9上的观察窗口相对应,以使得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窗口直接看到放置于承托板1限定的容纳空间中的患者手臂的状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为了能够对患者手臂进行固定,以避免手臂的弯曲,并未设置两个以铰接方式连接的承托板1,而是设置为单独一块的承托板1,以避免复杂的机械结构及可灵活调节的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磨损等因素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肘关节制动装置的使用受命及重复使用次数。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对患者手臂的固定,肘关节制动装置还在承托板1的外层结构9上配置有若干固定部件2,其中,固定部件2能够以固定地和/或可拆卸地方式设置。
优选地,在设置有多个固定部件2时,不同的固定部件2连接在承托板1的外层结构9上沿第一方向的不同位置,以使得固定部件2可以基于医护人员和/或患者的实际需求而调整安装位置,从而至少可避免固定部件2在患者的穿刺部位的相邻区域完成固定操作。
优选地,固定部件2可配置为带状结构的固定带,以两条固定带相互配合或一条固定带独立自锁的方式实现在承托板1开口处的固定。进一步地,固定部件2可设置在承托板1开口的相对两侧,其中,固定部件2包括两条相互配合的固定带时,带有毛面的固定带和带有勾面的固定带可分别设置在开口的相对两侧,以使得在固定部件2进行固定操作时,可通过毛面与勾面的相互粘连,从而实现固定部件2的固定作用;固定部件2包括一条独立自锁的固定带时,安装在开口一侧的该固定带的一个侧面上可设置有毛面,而在该固定带的另一个侧面上与毛面非对称的区域可设置有勾面,该固定带在穿过设置于开口相对另一侧的固定孔后以毛面与勾面相互粘连的方式实现固定部件2的固定作用。
优选地,固定带可以为魔术贴。
优选地,固定部件2可至少部分地调整承托板1开口的大小,以使得截面大致呈弧形或类弧形的承托板1可以被调整曲率,从而使得承托板1可以更贴合于患者手臂形状,其中,固定部件2在执行固定操作时可减小开口大小并增大曲率;反之,固定部件2在执行解除固定操作时可增大开口大小并减少曲率。进一步地,承托板1开口大小的调节幅度及曲率的调节幅度至少与承托板1的材质相关,至少在承托板1可控形变的范围内调节。
优选地,为使得肘关节制动装置可以更好地对患者手臂进行贴合,以减少手臂与承托板1之间的间隙,承托板1上的气囊部件3可以通过充气操作实现对上述间隙的填补,以此在增加患者体感舒适度的同时,也能适应部分患者肘关节弯曲伸不直的状况。
进一步地,气囊部件3可包括贴靠于患者手臂的第一气囊层和连接于内层结构10的第二气囊层,在第一气囊层和第二气囊层之前限定出的空腔可通过导气管4与充放气部件5连通。
优选地,充放气部件5配置为带阀门7的橡皮球6或气囊启停器8,其中,带阀门7的橡皮球6为手动控制气囊的充放气过程,气囊启停器8为电动控制气囊的充放气过程。进一步地,带阀门7的橡皮球6可以由医护人员、患者自身和/或陪护人员遵照治疗要求和实际需求进行手动操作,其中,患者通过挤压橡皮球6来完成充气的操作可以锻炼自身的握力,以避免长时间的躺卧而影响或丧失部分正常生活能力。
优选地,气囊启停器8可以选用本领域常规的小型空压机。
优选地,导气管4可通过阀门7与橡皮球6连通,和/或导气管4可直接与气囊启停器8连通。
优选地,在充放气部件5同时设置有带阀门7的橡皮球6和气囊启停器8时,导气管4可通过三通管分别与橡皮球6和导气管4连通。
优选地,充放气部件5可通过导气管4向气囊部件3输送气体,气囊部件3的第一气囊层以相比于第二气囊层具有更大膨胀程度的方式向患者手臂贴靠。
优选地,承托板1靠近开口的位置配置有能够容纳留置导管的限位槽14,由于部分患者在术后仍会保留留置导管一段时间以进行溶栓治疗,因此,通过限位槽14可以对留置导管进行固定,以避免留置导管的偏移,其中,留置导管的保留时间通常为下台后的几天。
进一步地,限位槽14可沿第一方向设置,以符合留置导管的布设方向,其中,限位槽14可具有一条可调大小的开口缝隙,以便于留置导管的放入和取出。优选地,开口缝隙大小的调节是基于限位槽14的柔性材料二实现的,即,限位槽14至少在开口缝隙两侧的部分所用材料可一定程度的伸缩,以便于对开口缝隙大小进行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Claims (10)

1.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包括:
承托板(1),用于承载患者手臂,患者手臂能够沿第一方向放置于所述承托板(1)限定的容纳空间中,第一方向为患者手臂的远心端指向近心端的方向,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板(1)由第一承托件(11)、第二承托件(12)、第三承托件(13)可拆卸地连接而成,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开口的所述承托板(1)在开口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固定部件(2),所述固定部件(2)设置于所述承托板(1)的外层结构(9)上,相对于所述外层结构(9)更靠近患者手臂的内层结构(10)中的至少部分区域上设置有气囊部件(3),其中,在所述承托板(1)靠近开口的位置沿第一方向配置有能够容纳留置导管的限位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件(3)包括贴靠于患者手臂的第一气囊层和连接于所述内层结构(10)的第二气囊层,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层和第二气囊层所限定的空腔通过导气管(4)与充放气部件(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部件(5)配置为带阀门(7)的橡皮球(6)或气囊启停器(8),其中,所述导气管(4)通过所述阀门(7)与所述橡皮球(6)连通,和/或所述导气管(4)直接与气囊启停器(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部件(5)通过所述导气管(4)向所述气囊部件(3)输送气体,所述气囊部件(3)的第一气囊层以相比于第二气囊层具有更大膨胀程度的方式向患者手臂贴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的宽度沿第一方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所述承托板(1)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呈弧形或类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托件(11)、所述第二承托件(12)和所述第三承托件(13)分别配置有对应的内层结构(10)和外层结构(9),其中,所述第一承托件(11)和所述第二承托件(12)各自的外层结构(9)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三承托件(13)的外层结构(9)以卡合的方式连接,以构成完整的所述承托板(1)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能够以固定地和/或可拆卸地方式设置于所述承托板(1)的外层结构(9)上,且在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部件(2)时,不同的所述固定部件(2)连接在所述承托板(1)的外层结构(9)上沿第一方向的不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2)配置为两条分别带有毛面和勾面的固定带,或配置为一条能够穿过固定孔的具有自锁结构的固定带,其中,固定孔配置于所述承托板(1)开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在内层结构(10)未设置有所述气囊部件(3)的区域上间隔地开设有若干第一孔隙,并在外层结构(9)对应的区域上相应地开设有第二孔隙,以使得第一孔隙与第二孔隙连通构成透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结构(10)配置为凝胶层,所述外层结构(9)配置为硬质层。
CN202222623736.7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Active CN219021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3736.7U CN21902185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3736.7U CN21902185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859U true CN219021859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4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3736.7U Active CN21902185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8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9572A (zh) * 2024-02-02 2024-03-1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一种用于肾内科的腹膜透析定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79572A (zh) * 2024-02-02 2024-03-12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一种用于肾内科的腹膜透析定位装置
CN117679572B (zh) * 2024-02-02 2024-04-09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一种用于肾内科的腹膜透析定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63670B2 (en) Compression unit and a radial artery compression system
US596807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d compression treatment of wounds
CA2828910C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manual radial artery compression device
US20120221041A1 (en) Artery compressor
EP2170445B1 (en) Medico-surgical tube assemblies
US20090281565A1 (en) Radial artery compression device
US20140230827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CN219021859U (zh) 一种带气囊的肘关节制动装置
US10213211B2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s for blood vessel compression
WO2014037960A1 (en) Vascular puncture site closure device
AU2010333067B8 (en) Dorsal forearm plate
CA3124036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able and simultaneous multiple vessel compression
CN211834748U (zh) 一种穿刺固定装置
JPH0553651U (ja) 医療用具装着用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JP2596518Y2 (ja) 装着型止血用具
JP5124472B2 (ja) 患者の出血を防ぐための腹腔用バルーン
CN219354056U (zh) 一种用于普外科手术的止血装置
RU19936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мостаза после интервенционных вмешательств
CN213156846U (zh) 腹部带蒂皮瓣术后的肢体固定保护装置
CN221060985U (zh) 一种关节外科固定装置
CN209032662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固定手托
CN219629941U (zh) 一种固定敷贴
WO2019217528A1 (en) Patient hemostasis device
CN220213345U (zh) 一种神经外科侧卧位支撑保护上肢手臂袖状支架
RU18541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мостаза после трансрадиа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