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086U -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086U
CN219021086U CN202223042024.2U CN202223042024U CN219021086U CN 219021086 U CN219021086 U CN 219021086U CN 202223042024 U CN202223042024 U CN 202223042024U CN 219021086 U CN219021086 U CN 219021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insertion portion
endoscope
adapter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20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20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包括管体,管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管体和穿过通道的插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固定,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置入管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由适配连接件来实现插入部和置入管之间稳定连接,让一个插入部能够为多个不同长度的置入管,在置入过程提供持续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实现一个插入部对多种长度置入管的适配,有效提高插入部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其插入部的前端设置有摄像模组,因此其具有可视化功能。置管镜属于内窥镜的另一种用途,其目的在于将一根需置入到人体内的置入管快速插入至目标的位置。
现有技术中,置入管为具有一定挠度的管体,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一端置入到人体的目标位置,另一端置于体外,方便医护人员直接从位于置入管外侧的端口往人体内注入流体,或者通过连接负压设备对人体内部的目标位置进行抽吸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然而,对于复杂的人体内部环境,尤其是经人体的自然腔道进入到人体内较深入的目标位置过程中,由于置入管本身不具备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一方面需要依托操作者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需要在患者周围配备相应的成像设备,比如CT机,来辅助操作者进行置入管的置入操作,直至将置入管插入至目标位置。
对于不同的置入目标位置,需要采用规格尺寸相适应的置入管才能完成置入工作,但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置管镜能够提供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对于不同规格尺寸的置入管,就需要适配不同尺寸的置管镜,才能使得置入管实现顺利置入;因此,医院需要购买多种规格的置管镜。对于使用频次较低的置入管规格,导致与之匹配的置管镜使用频率低,而造成闲置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包括管体,管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管体和穿过通道的插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固定,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置入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近端上设置有阻力件,所述阻力件用于与插入部配合,阻碍管体沿插入部朝近端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阻力件为聚合物材料,阻力件的一端与管体的端部连接,阻力件的另一端与插入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近端端部设置有空腔和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管体的端面上,通孔与空腔之间相邻且连通,空腔内设置有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外径大于通孔的内径,环形件的外径小于空腔的内径,所述通孔的内壁和环形件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件的内壁截面为弧形,和/或,环形件的外壁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环形结构的弹性材料,限位件的内径小于插入部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内径大于插入部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在管体外壁上的卡件,沿管体轴向方向,相邻卡件之间设置设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卡件为环形结构,沿管体轴向方向,从远端到近端,卡件的直径依次逐渐增大。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插入部、置入管和上述的适配连接件,所述插入部穿过适配连接件的通道,适配连接件的连接部与置入管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适配连接件来实现插入部和置入管之间稳定连接,让一个插入部能够为多个不同长度的置入管,在置入过程提供持续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实现一个插入部对多种长度置入管的适配,有效提高插入部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配连接件的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适配连接件与插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置入管与插入部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插入部穿入置入管、未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O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窥镜(插入部、适配连接件和置入管之间稳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Q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适配连接件与插入部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插入部;200、置入管;300、适配连接件;310、管体;320、通道;330、卡件;331、间隙;340、限位件;350、阻力件;360、环形件;370、空腔;380、通孔;391、支撑件;392、紧固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实用新型,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近端”和“远端”是本结构在使用环境下,相对于人体操作的远近位置,以方便对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同时方便理解;针对同一部件而言,“近端”和“远端”是该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绝对的;因此,应当按照实现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而不能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300,如图1~3所示,包括管体310,管体310内设置有通道320,所述通道320内设置有限位件340,所述限位件340用于对管体310和穿过通道320的插入部10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固定,管体310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置入管200可拆卸连接。
不同的人体腔道对应的腔道长度不同,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置管镜能够提供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对于置入目标位置的腔道长度较长的情况,可采用大规格长度尺寸的置入管,对于置入目标位置的腔道长度较短的情况,就只能采用小规格长度尺寸的置入管;为满足诊疗需求,因此医院需采购多种规格的置管镜,而对于使用频次较低的置入管规格,导致与之匹配的置管镜使用频率低,而造成闲置浪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适配连接件300对内窥镜的置入管200和插入部100进行适配连接,即使置入管200和插入部100之间长度尺寸不匹配,也可以通过适配连接件300对置入管200和插入部100进行稳定配合连接,为置入管200的置入过程提供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示例行的,对于置入目标位置对应的腔道长度为100单位长度时,可以采用100单位腔道长度对应的I型置入管200和I型插入部100直接连接,然后由I型插入部100为I型置入管200的置入过程提供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而在置入目标位置对应的腔道长度为80单位长度时,则只需将80单位腔道长度对应的II型置入管200、适配连接件300和I型插入部100配合,将I型插入部100穿过适配连接件300的通道,然后将I型插入部100穿过II型置入管200,并让I型插入部100的端部处于工作位置,保证I型插入部100的位置能够为II型置入管200的置入过程提供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然后再调节适配连接件300在I型插入部100上的位置,使得适配连接件300能够与II型置入管200连接,然后通过限位件340对适配连接件300和I型插入部100之间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保证I型插入部100和II型置入管200在插入过程中,由适配连接件300提供阻力保持I型插入部100和II型置入管200之间相对稳定,让I型插入部100能够为II型置入管200的置入过程提供持续稳定的主动弯曲和可视化功能,实现一个插入部100对多种长度置入管200的适配,有效提高插入部100的利用效率。
具体地,所述管体310的近端上设置有阻力件350,所述阻力件350用于与插入部100配合,增大管体310沿插入部100向远离置入管200方向移动的阻力,阻碍管体310沿插入部100朝近端方向移动。为保障置入过程中,插入部100和置入管200之间相对稳定,通过在管体310的近端上设置阻力件350,在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有发生相对位移的趋势时,利用阻力件350与插入部100配合,产生阻力,阻止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避免管体310沿插入部100向远离置入管200方向移动。
具体地,所述阻力件350为聚合物材料,阻力件350的一端与管体310的端部连接,阻力件350的另一端与插入部100抵接;由于阻力件350与插入部100抵接,在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有发生相对位移的趋势时,除了限位件340对插入部100的阻力,阻力件350与插入部100之间还会产生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能够增大阻力,阻止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避免管体310沿插入部100向远离置入管200方向移动,优选地,管体310的端部上可以设置多个阻力件35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四个阻力件3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阻力件350也可以采用弹性材料的紧固环392,所述紧固环392套在插入部100上,紧固环392通过支撑件391与管体310的端部连接,利用紧固环392与插入部100之间的紧固连接,为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进一步提供锚定支撑点,增大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阻力;在需要对适配连接件300在插入部100上位置进行调节时,可以撑开弹性紧固环392,让紧固环392增大至大于插入部100外径,就能够避免紧固环392对适配连接件300的位置调节造成阻碍,提高设备使用便捷性。
具体地,所述管体310的近端端部设置有空腔370和通孔380,所述通孔380位于管体310的端面上,通孔380与空腔370之间相邻且连通,空腔370内设置有环形件360。在置入过程中,若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在相对位移过程中,受阻力件350和插入部100之间的摩擦力影响,该摩擦力会阻止树脂材料的阻力件350抵接端部与插入部100之间发生位移,而适配连接件300则沿插入部100向近端方向移动,此时,相对地,阻力件350的抵接端部与通孔380之间相对距离就会缩短,直至阻力件350的抵接端部进入到通孔380内,受通孔380内壁挤压,将阻力件350的抵接端部向插入部100挤压,进而进一步增大阻力件350和插入部100之间的摩擦阻力,阻止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之间进一步发生相对位移,为保证插入部100和置入管200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提供救济措施,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在置入完成后,可以先将适配连接件300与置入管200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解除,然后拉动环形件360,将环形件360依次从空腔370、通孔380中拉出,在拉出环形件360的过程中,环形件360同时将阻力件350从通孔380中推出,就能够减少阻力件350对拆下适配连接件300的阻力,提高设备使用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件360的外径大于通孔380的内径,环形件360的外径小于空腔370的内径,所述通孔380的内壁和环形件360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材料。常态下,环形件360可以安放在空腔370内,受通孔380约束,不易从空腔370中脱落,以保证环形件360能够稳定将阻力件350从通孔380中推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件360的内径大于插入部100的直径,环形件360的外径小于通孔380的内径,通孔380的内径小于空腔370的内径。通过限定环形件360的外径和内径,使得环形件360能够沿插入部100自由穿过通孔,进而减少驱动环形件360时的驱动阻力,提高设备使用便捷性。
具体地,所述环形件360的内壁截面为弧形,减小环形件360和插入部1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将环形件360从空腔370中拉出的阻力。
具体地,环形件360的外壁截面为弧形,减小环形件360和通孔380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将环形件360从空腔370中拉出的阻力。另外,由于通孔380的内壁和环形件360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材料,在将环形件360从空腔中拉出时,采用弹性材料的通孔380内壁和/或采用弹性材料的环形件360就会在拉出过程中发生形变,形变后,环形件360就能够通过通孔380被拉出。
具体地,所述环形件360上设置有承力件,在将环形件360从空腔370中拉出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抓住承力件,或者通过拉钩与承力件连接,以此便于使用者施加拉力将环形件360拉出。
具体地,所述限位件340为环形结构的弹性材料,限位件340的内径小于插入部100的外径。由于限位件340的内径小于插入部100的外径,因此,常态下,插入部100与限位件340之间处于胀接状态,使得适配连接件300和插入部100之间相对位置固定,在需要调节适配连接件300在插入部100上的位置时,只需要对适配连接件300施加轴向上的作用力,在作用力大于预定值时,弹性材料的限位件340就发生形变,打破插入部100与限位件340之间的胀接约束,使得适配连接件300沿插入部100轴向移动,待移动到预定位置后,停止施加作用力,限位件340恢复初始状态,受插入部100与限位件340之间的胀接约束,又实现了对适配连接件300和插入部100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
具体地,所述通道320的内径大于插入部100的外径,让插入部100能够自由穿过通道320,减少调节适配连接件300与插入部100相对位置时的阻力。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在管体310外壁上的卡件330,沿管体310轴向方向,相邻卡件330设置设有间隙331。现有的内窥镜,为便于置入完成后,将置入管200预留在目标位置,置入管200上均设置有卡接结构,而通过在适配连接件300上设置连接部,让连接部与置入管200上现有的卡接结构实现卡接配合,使得置入管200的拆装连接方式与现有的内窥镜连接方式相同,提高设备使用便捷性;优选地,所述卡件330可以设置为环形结构,卡件330和管体310可以一体化设置,提高适配连接件300和置入管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管体310轴向方向,从远端到近端,环形结构的卡件330直径依次逐渐增大,以对不同内径的置入管200进行适配连接,提高适配连接件300对置入管200的适配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件330采用块状结构,在管体310的同一圆周上,设置至少两个卡件330,优选同一圆周上均匀设置三个卡件330,且沿管体310轴向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卡件330,即,管体310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的管体310圆周上设置有卡件330。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如图4~图9所示,包括插入部100、置入管200和实施例1中的适配连接件300,所述插入部100穿过适配连接件300的通道320,适配连接件300的连接部与置入管200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管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管体和穿过通道的插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固定,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置入管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近端上设置有阻力件,所述阻力件用于与插入部配合,阻碍管体沿插入部朝近端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件为聚合物材料,阻力件的一端与管体的端部连接,阻力件的另一端与插入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近端端部设置有空腔和通孔,所述通孔位于管体的端面上,通孔与空腔之间相邻且连通,空腔内设置有环形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件的内壁截面为弧形,和/或,环形件的外壁截面为弧形。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环形结构的弹性材料,限位件的内径小于插入部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内径大于插入部的外径。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呈阵列设置在管体外壁上的卡件,沿管体轴向方向,相邻卡件之间设置设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为环形结构,沿管体轴向方向,从远端到近端,卡件的直径依次逐渐增大。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部、置入管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适配连接件,所述插入部穿过适配连接件的通道,适配连接件的连接部与置入管可拆卸连接。
CN202223042024.2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Active CN219021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2024.2U CN219021086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2024.2U CN219021086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086U true CN219021086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2024.2U Active CN219021086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69875A (en) Drainage device for medical use
JP2002542902A (ja) 尿管アクセスシース
JP2013013592A (ja) 脳室穿刺用ダイレータ装置
CN219021086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适配连接件及内窥镜
CN217187179U (zh) 腹腔手术引流装置
CN101454042B (zh) 前列腺支架
US9364641B2 (en) Elongate medical instruments with removable core guide wire extenders, guide wire extenders,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0698464U (zh) 带鞘的导尿管
EP0259429A1 (en) Tubular devices for introduction into body orifices
CN216258673U (zh) 一种导尿管辅助置入装置
CN208911223U (zh) 防牵拉导管固定装置
US9895256B1 (en)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retention apparatus
CN215135558U (zh) 一种管路连接卡扣
CN211797888U (zh) 一种泌尿外科用导尿器
CN215349318U (zh) 一种腹腔镜带延长管的胆总管造影穿刺针
CN218129555U (zh) 一种矫直管及具有该矫直管的猪尾型导管
CN220175836U (zh) 一种用于泌尿系统的可抽离式可视化导管
CN216855506U (zh) 一种输尿管导管连接器
CN219021094U (zh) 一种应用于内窥镜的中间适配件和内窥镜
CN211934215U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穿刺引流装置
TWI322695B (en) Drainage catheter
CN219071721U (zh) 一种抗反流引流管
CN215135520U (zh) 一种负压引流管
CN220256939U (zh) 一种介入导管装置
CN216755087U (zh) 一种导尿管置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