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6717U -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6717U
CN219006717U CN202222860996.6U CN202222860996U CN219006717U CN 219006717 U CN219006717 U CN 219006717U CN 202222860996 U CN202222860996 U CN 202222860996U CN 219006717 U CN219006717 U CN 219006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film
cooling
refrigeration
refrigerating chamber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09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淮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eid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eid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eid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Meidi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09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6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6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6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间膜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穿过的通口,所述通口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稳固的定位辊,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内部的制冷室,所述制冷室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所述冷却箱的上部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输出端与制冷室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远离出气管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其能够在冷却箱的内部对中间膜进行冷却,却当空气与制冷盘管接触时,能够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去除,保证中间膜冷却的过程中不会粘附水分。

Description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间膜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117629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EVA中间膜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输送组件,所述冷却输送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循环冷却机箱,所述循环冷却机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多功能支架,所述循环冷却机箱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多功能支架,且第一多功能支架和第二多功能支架与循环冷却机箱组合连接,所述第一多功能支架和第二多功能支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箱体冷却液口,所述箱体冷却液口的上方设置有轴端冷却液口,且箱体冷却液口与轴端冷却液口通过弧形循环管连接,所述第一多功能支架和第二多功能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冷却输送轴,所述冷却输送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旋转轴承,且冷却输送轴与第一多功能支架和第二多功能支架通过旋转轴承连接,所述旋转轴承的内侧设置有转接管道。上述方案主要通过的冷却输送轴是由外金属轴筒和内冷却管两部分组成,且内冷却管与外金属轴筒之间可以进行转动,这样在外部的金属轴筒转动时,内部的冷却管可以保持相对的静止不动,工作时底部的循环冷却机箱通过箱体冷却液口将冷却液从冷却输送轴的一端输入到内部的冷却管中,在流动的过程中冷气会传导给外部的金属轴筒,从而对膜体进行冷却,该操作过程可以在完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无需外部的应力的介入,避免一些杂质留在膜体的表面,该制冷方式通过中间膜直接与外金属轴筒接触对中间膜进行冷却,但是由于外部的环境与外金属轴筒之间存在温差,会产生水雾粘附在中间膜上,虽然上述方案采用了感温元件,用于检测金属轴筒的温度,从而对冷却液的温度进行调节,避免金属表面与外部环境温差较大形成水雾,但是仍然会有水雾的存在。急需现有技术的缺陷,急需设计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其能够在冷却箱的内部对中间膜进行冷却,却当空气与制冷盘管接触时,能够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去除,保证中间膜冷却的过程中不会粘附水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穿过的通口,所述通口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稳固的定位辊,所述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内部的制冷室,所述制冷室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所述冷却箱的上部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输出端与制冷室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远离出气管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中间膜通过定位辊进行输送时,中间膜处于冷却箱的内部进行冷却,气泵抽取外部的空气与制冷盘管接触,制冷盘管将空气中的水进行液化,保证了空气的干燥同时空气的温度降低,当制冷室内部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时与中间膜进行接触,使得中间膜得到冷却。
为了使得制冷盘管能够进行制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输出端设置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输出端与制冷盘管连通。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压缩机对冷却液进行压缩,将冷却液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传递到冷凝管的内部进行散热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随后经过毛细管的降压,传递到制冷盘管的内部,制冷剂由于压力的变化形成气态进行吸热,使得制冷盘管进行制冷。
为了使得冷凝管的散热效果更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箱的侧壁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冷凝管进行散热的风机。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在冷却箱的侧壁安装有风机,能够使得冷凝管的散热效果更好。
为了使得空气与制冷盘管接触的更加充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室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自制冷室的内顶壁向下延伸且不与制冷室的内底壁抵触,所述第二挡板自制冷室的底壁向上延伸且不与制冷室的内顶壁抵触,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间隔均匀的交错设置。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交错设置,能够使得空气在制冷室的内部形成S形的路线行走,充分的与制冷盘管进行接触。
为了避免空气中的灰尘粘附在中间膜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管的中部设置有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内部还设置有静电除尘板。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使用防尘网和静电除尘板能够对灰尘进行吸附。
为了使得中间膜的冷却效果更好,能够上下同步的进行冷却,避免中间膜受热不均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制冷组件对称分布在中间膜的上下两侧。
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制冷组件分布在中间膜的上下两侧能够对中间膜进行上下同步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冷却箱;2、通口;3、定位辊;4、制冷盘管;5、制冷室;6、气泵;7、出气管;8、出气口;9、中间膜;10、压缩机;11、冷凝管;12、毛细管;13、风机;14、第一挡板;15、第二挡板;16、除尘箱;17、防尘网;18、静电除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所述冷却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9穿过的通口2,所述通口2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9稳固的定位辊3,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1内部的制冷室5,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4,所述冷却箱1的上部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5远离出气管7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8。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所述冷却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9穿过的通口2,所述通口2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9稳固的定位辊3,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1内部的制冷室5,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4,所述冷却箱1的上部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5远离出气管7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8,所述冷却箱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凝管11,所述冷凝管11的输出端设置有毛细管12,所述毛细管12的输出端与制冷盘管4连通。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所述冷却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9穿过的通口2,所述通口2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9稳固的定位辊3,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1内部的制冷室5,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4,所述冷却箱1的上部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5远离出气管7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8,所述冷却箱1的侧壁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冷凝管11进行散热的风机13。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所述冷却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9穿过的通口2,所述通口2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9稳固的定位辊3,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1内部的制冷室5,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4,所述冷却箱1的上部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5远离出气管7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8,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所述第一挡板14的底部自制冷室5的内顶壁向下延伸且不与制冷室5的内底壁抵触,所述第二挡板15自制冷室5的底壁向上延伸且不与制冷室5的内顶壁抵触,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间隔均匀的交错设置。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所述冷却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9穿过的通口2,所述通口2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9稳固的定位辊3,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1内部的制冷室5,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4,所述冷却箱1的上部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5远离出气管7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8,所述出气管7的中部设置有除尘箱16,所述除尘箱1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7,所述防尘网17的内部还设置有静电除尘板18。
实施例6:
如图1至图4,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所述冷却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9穿过的通口2,所述通口2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9稳固的定位辊3,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1内部的制冷室5,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4,所述冷却箱1的上部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5远离出气管7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8,所述出气管7的中部设置有除尘箱16,所述除尘箱1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7,所述防尘网17的内部还设置有静电除尘板18,所述制冷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制冷组件对称分布在中间膜9的上下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制冷盘管4通过压缩机10、冷凝管11和毛细管12进行冷却液的循环制冷,与现有的冰箱制冷原理相同,再次不做过多阐述,冷却时通过定位辊3能够将中间膜9在冷却箱1的内部进行输送,气泵6抽取外部的气体至除尘箱16的内部,经过防尘网17和静电除尘板18的除尘后进入到制冷室5的内部,随后与制冷盘管4进行接触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受冷液化,同时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在制冷室5的内部行走时经过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的导向进行充分的制冷,随后通过出气口8对中间膜9进行冷却,冷空气充满冷却箱1后从通口2处排出,对即将进入冷却箱1内部的中间膜9进行吹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所述冷却箱(1)的两侧均开设有便于中间膜(9)穿过的通口(2),所述通口(2)的外部设置有用于对中间膜(9)稳固的定位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固定在冷却箱(1)内部的制冷室(5),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盘管(4),所述冷却箱(1)的上部设置有气泵(6),所述气泵(6)的输出端设置有出气管(7),所述出气管(7)的输出端与制冷室(5)的一侧连通,所述制冷室(5)远离出气管(7)输出端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气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设置有冷凝管(11),所述冷凝管(11)的输出端设置有毛细管(12),所述毛细管(12)的输出端与制冷盘管(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侧壁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冷凝管(11)进行散热的风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室(5)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所述第一挡板(14)的底部自制冷室(5)的内顶壁向下延伸且不与制冷室(5)的内底壁抵触,所述第二挡板(15)自制冷室(5)的底壁向上延伸且不与制冷室(5)的内顶壁抵触,所述多个所述第一挡板(14)和第二挡板(15)间隔均匀的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7)的中部设置有除尘箱(16),所述除尘箱(1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7),所述防尘网(17)的内部还设置有静电除尘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制冷组件对称分布在中间膜(9)的上下两侧。
CN202222860996.6U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Active CN219006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0996.6U CN219006717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0996.6U CN219006717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6717U true CN219006717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6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0996.6U Active CN219006717U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6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65234U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上色装置
CN104976838B (zh) 双模式复合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10458B (zh) 三维高效蒸发换热系统
CN102573427A (zh) 水冷模块化数据中心冷却装置
CN219006717U (zh) 一种中间膜冷却装置
CN202171370U (zh) 一种带填料的盘管蒸发式冷凝器
JP2863109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CN101676642A (zh) 一种水冷式除湿机
CN208011270U (zh) 一种大型主体设备稀油站冷却系统
CN204994205U (zh) 智能恒温服务器机柜
CN208205299U (zh) 一种空调
CN216639972U (zh) 基于半导体制冷的无纺布用高效冷却装置
CN106440504A (zh) 一种蒸发冷凝无油冷热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84692U (zh) 三维高效蒸发换热系统
CN201621795U (zh) 一种半导体致冷的小型空调器
CN215041370U (zh) 一种应用于印刷包装的新型低温鼓风机
KR100447100B1 (ko) 예냉기 부착형 냉각탑
CN212512068U (zh) 一种高效的制冷设备的吸热装置
CN219757040U (zh) 一种风冷冷水机冷凝水回收降耗装置
CN215446939U (zh) 一种新型风冷冷水机
CN212842314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节能循环制冷机组
CN213631663U (zh) 冷却塔和制冷系统
CN209022720U (zh) 电动巴士中的电器组件的冷却装置
CN21953140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卧式冷干机
CN210399655U (zh) 一种一体式移动周转冷藏冷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