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0729U - 桡骨假体 - Google Patents

桡骨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0729U
CN219000729U CN202222930054.0U CN202222930054U CN219000729U CN 219000729 U CN219000729 U CN 219000729U CN 202222930054 U CN202222930054 U CN 202222930054U CN 219000729 U CN219000729 U CN 219000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us
groove
rod
ball hea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005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yue Xi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yue Xi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yue Xi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anyue Xin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005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0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0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0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桡骨假体,包括桡骨头以及桡骨组件。桡骨头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为弧形凹槽,桡骨头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桡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的球头,以及与球头相连的连杆,球头与第二凹槽球面配合连杆延伸至第二凹槽外。该桡骨假体能够适应肘关节的多角度活动,延长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桡骨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桡骨假体。
背景技术
桡骨头三部分及以上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难度大,术后恢复效果差,远期容易出现骨坏死关节炎,内固定物切除等并发症,桡骨近端骨肿瘤目前以瘤体扩大切除加刮除植骨为主,当存在病变累积关节面或恶性病变时常规需要进行瘤体扩大切除和关节置换术。
而目前的桡骨假体为一体件,桡骨头与桡骨组件之间固定连接,因而桡骨假体本身不能够很好地匹配肘关节的多角度活动,使得患者在关节置换术后,长期的肘关节运动会导致桡骨假体与桡骨之间发生磨损,长久以往桡骨假体会将桡骨磨透并穿洞,破坏桡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桡骨假体,该桡骨假体能够适应肘关节的多角度活动,延长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桡骨假体,包括:
桡骨头,所述桡骨头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凹槽,所述桡骨头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以及
桡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球头,以及与所述球头相连的连杆;所述球头与所述第二凹槽球面配合,所述连杆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外。
进行桡骨关节置换术时,在桡骨上开设孔洞,将连杆部分插入至该孔洞内,而后将桡骨头顶部的第一凹槽抵持于肱骨,将该桡骨假体安装于患者体内后,在肘关节屈伸以及旋转运动时,桡骨头绕肱骨旋转,而桡骨组件随着肱骨的运动而运动,但肘关节的运动中肱骨与桡骨之间是多角度活动的,故而在肘关节运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桡骨假体中桡骨头与桡骨组件会随着肱骨与桡骨之间的多角度活动而呈多角度的活动,具体地,因为桡骨组件包括了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球头,球头本身为球形,与第二凹槽球面配合,让球头本身可与桡骨头之间呈360°的全方位的转动,能够满足桡骨头与桡骨假体为了适应肱骨与桡骨之间的多角度活动而多角度运动的需求不会造成肘关节脱位、松弛以及前臂退变性损伤,降低了前臂功能性退变的概率。故而桡骨关节置换术完成后,患者长期进行肘关节运动,与球头相连的连杆并不会与桡骨之间产生角度偏移而与桡骨之间发生磨损,避免了将桡骨磨透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桡骨头包括设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主体部,以及设有所述第二凹槽的衬垫;所述球头与所述衬垫可转动连接;
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衬垫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并与所述主体部相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具有与所述球头固定相连的第一杆体,以及由所述第一杆体背离所述球头的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杆体;
所述第一杆体可操作地被所述球头带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桡骨头接触;所述第一杆体转动的角度范围位于50°至70°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具有与所述球头相连的过渡杆部,以及与所述过渡杆部相连的中间筒体,且所述中间筒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杆部的外轮廓位于所述中间筒体的外轮廓内,所述中间筒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筒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筒体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桡骨假体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可操作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上并与所述中间筒体抵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凹槽贯穿所述中间筒体的底部,所述垫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操作地嵌入所述第四凹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桡骨头的顶部至所述中间筒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位于4cm至5cm之间,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位于4cm至10cm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筒体的外表面上至少部分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上沿其延伸方向至少设有一条棱边,且所述第二杆体背离所述球头的一端为弧形倒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桡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桡骨假体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球头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桡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装垫片的桡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桡骨假体;100、桡骨头;110、第一凹槽;120、主体部;130、衬垫;200、桡骨组件;210、球头;220、连杆;221、第一杆体;2211、过渡杆部;2212、中间筒体;2213、第四凹槽;2214、通孔;222、第二杆体;300、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桡骨假体10,该桡骨假体10包括桡骨头100以及桡骨组件200。桡骨头10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10,第一凹槽110为弧形凹槽,桡骨头10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桡骨组件200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的球头210,以及与球头210相连的连杆220。球头210与第二凹槽球面配合连杆220延伸至第二凹槽外,球面配合即球头210的面为球面,第二凹槽内的形状也为与球头相匹配的球面状。
进行桡骨关节置换术时,在桡骨上开设孔洞,将连杆220部分插入至该孔洞内,而后将桡骨头100顶部的第一凹槽110抵持于肱骨,将该桡骨假体10安装于患者体内后,在肘关节的屈伸以及旋转运动时,桡骨头100绕肱骨旋转,而桡骨组件200随着肱骨的运动而运动,但肘关节的运动中肱骨与桡骨之间是多角度活动的,故而在肘关节运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桡骨假体10中桡骨头100与桡骨组件200会随着肱骨与桡骨之间的多角度活动而呈多角度的活动,具体地,因为桡骨组件200包括了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凹槽内的球头210,球头210本身为球形,与第二凹槽球面配合,让球头210本身可与桡骨头100之间呈360°的全方位的转动,能够满足桡骨头100与桡骨假体10为了适应肱骨与桡骨之间的多角度活动而多角度运动的需求,不会造成肘关节脱位、松弛以及前臂退变性损伤,降低了前臂功能性退变的概率。故而桡骨关节置换术完成后,患者长期进行肘关节运动,与球头210相连的连杆220并不会与桡骨之间产生角度偏移而与桡骨之间发生磨损,避免了将桡骨磨透的风险。
优选地,如图2所示,桡骨头100包括设有第一凹槽110的主体部120,以及设有第二凹槽的衬垫130,球头210与衬垫130可转动连接。主体部120背离第一凹槽110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衬垫130设置在第三凹槽内,并与主体部120相固定。在主体部120与球头210之间设置衬垫130,是为了增加该桡骨假体10的耐磨性,具体地,增加该桡骨头100与桡骨组件200之间的耐磨性,也就是说增加桡骨头100与球头210之间的耐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衬垫130可采用高交联聚乙烯材料,或者其他耐磨性好的材质。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连杆220具有与球头210固定相连的第一杆体221,以及由第一杆体221背离球头210的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杆体222,第一杆体221可操作地被球头210带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杆体221与桡骨头100接触,第一杆体221转动的角度范围位于50°至70°之间。第一位置可理解为图3中第一杆体221的右侧与桡骨头100接触时,第一杆体221与桡骨头100接触的位置。当第一杆体221的左侧与桡骨头100接触,也可理解为第一位置。也就是说,在一个平面上,第一杆体221的一侧与桡骨头100接触运动至第一杆体221的另一侧与桡骨头100接触,即如图3中,第一杆体221的右侧与桡骨头100可接触,转动球头带动第一杆体221的左侧与桡骨头100可接触,此时第一杆体221转动的角度范围位于50°至70°之间。例如,可以将第一杆体221转动的角度设置为50°、60°、65°或者70°。这种设置能够满足肘关节的屈伸以及旋转运动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进行桡骨关节置换术时,在桡骨上开设孔洞,将第二杆体222部分插入至该孔洞内,而后将桡骨头100顶部的第一凹槽110抵持于肱骨,该桡骨假体10即可安装于患者体内。
进一步地,第一杆体221与桡骨头100接触,可以是与主体部120接触,也可以是与衬垫130接触。
优选地,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杆体221具有与球头210相连的过渡杆部2211,以及与过渡杆部2211相连的中间筒体2212,且中间筒体2212与所述第二杆体222连接。其中,过渡杆部2211的外轮廓位于中间筒体2212的外轮廓内,中间筒体2212上开设有通孔2214,通孔2214的延伸方向与中间筒体2212的延伸方向垂直。本实施例中的桡骨假体10植入患者体内后,桡骨与中间筒体2212抵持,而该通孔2214可作为肱二头肌肌腱止点,用于桡骨关节置换术的术后肱二头肌肌腱止点的重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衬垫130的第三凹槽的轮廓位于过渡杆部2211的外侧,使得衬垫130与过渡杆部2211的外侧抵持时,桡骨头100停止转动。而过渡杆部2211的长度应至少大于球头210的表面至桡骨头100的外侧面的桡骨头100的厚度,使得桡骨头100可以绕着球头210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中间筒体2212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第四凹槽2213,第四凹槽2213与通孔2214相对设置。设置该第四凹槽2213,可以在进行桡骨关节置换术时,通过观察第四凹槽2213的位置来确定作为肱二头肌肌腱止点的通孔2214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应理解,虽然本实施例中在中间筒体2212的外侧壁上开设第四凹槽2213,但还可以在中间筒体2212的外侧壁上设置凸起或者标识物,均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也可以不将第四凹槽2213设置在通孔2214的相对位置而有所偏移,或者设置在中间筒体2212的外侧壁的其他位置,仅需实现通过第四凹槽2213可以确定通孔2214的位置即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优选地,如图2以及图4所示,桡骨假体10还包括垫片300,垫片300可操作地套设于第二杆体222上并与中间筒体2212抵持。对于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而言,在进行桡骨关节置换术时,需要切除较长的桡骨,而后将桡骨假体10植入患者体内,故而需要延长中间筒体2212的长度,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可以选用不同厚度的一个或多个垫片300,将垫片300套设于第二杆体222上并与中间筒体2212抵持,故而可以满足不同病况的患者的手术需求,不至于中间筒体2212与桡骨相距过远而导致该桡骨假体10无法与桡骨稳定地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以及图4所示,第四凹槽2213贯穿中间筒体2212的底部,垫片300设有凸起,该凸起可操作地嵌入第四凹槽2213内。通过将垫片300上的凸起嵌入至第四凹槽2213内,可以将垫片300与中间筒体2212相对固定,故而当桡骨假体10植入患者体内后,垫片300不会随意移动。而垫片300上还可以设置凹陷区,且该凹陷区与凸起相对设置,故而多个垫片300可以相互叠置,即一个垫片300的凸起可以嵌入至相邻的垫片300的凹陷区内,并将多个垫片300套设于第二杆体222上,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选取合适数量的垫片300,在累积桡骨颈及桡骨干病变患者体内能够有效的稳定支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此外,桡骨头100的顶部至中间筒体2212与第二杆体222连接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位于4cm至5cm之间,第二杆体222的长度位于4cm至10cm之间。桡骨头100的顶部至中间筒体2212与第二杆体222连接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4cm、4.5cm、5cm或其它位于4cm至5cm之间的长度,而第二杆体222的长度可以设置为4cm、6cm、8cm、10cm或其它位于4cm至10cm之间长度。桡骨头100的顶部至中间筒体2212与第二杆体222连接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大于4cm,使得该桡骨假体10的结构能够满足桡骨头100的一侧与肱骨抵持,而桡骨头100的另一侧可以与球头210相对转动,并且能够带动桡骨相对肱骨转动,而桡骨头100的顶部至中间筒体2212与第二杆体222连接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小于5cm,使得桡骨头100与桡骨组件200之间的转动不至于干涉尺骨的活动。而第二杆体222的长度位于4cm至10cm之间,可以满足桡骨关节置换术的不同情况的患者的需求,满足较大范围的桡骨近端切除,预防患者书中和术后会出现的关节松弛和匹配不良,使得远期效果更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另外,中间筒体2212的外表面上至少部分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能够有效促进桡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患处的软组织长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桡骨假体10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3所示,第二杆体222的外表面上沿其延伸方向至少设有一条棱边,且第二杆体222背离球头210的一端为弧形倒角。在第二杆体222的外表面上沿其延伸方向至少设有一条棱边,可以使得第二杆体222能够稳定地设于桡骨上开设的孔洞内,而不至于随意转动,增加了桡骨假体10的稳定性。另外,将第二杆体222背离球头210的一端为弧形倒角,是为了防止第二杆体222背离球头210的一端与桡骨多次磨损后将桡骨磨透穿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另外,第二杆体222的外壁上可以为抛光面,并进行骨水泥固定,骨水泥适合高龄老年人,尤其是骨量较差,例如严重骨质疏松的人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设置。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桡骨头,所述桡骨头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弧形凹槽,所述桡骨头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以及
桡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球头,以及与所述球头相连的连杆;所述球头与所述第二凹槽球面配合,所述连杆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桡骨头包括设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主体部,以及设有所述第二凹槽的衬垫;所述球头与所述衬垫可转动连接;
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衬垫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并与所述主体部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具有与所述球头固定相连的第一杆体,以及由所述第一杆体背离所述球头的一端延伸出的第二杆体;
所述第一杆体可操作地被所述球头带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桡骨头接触;所述第一杆体转动的角度范围位于50°至7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具有与所述球头相连的过渡杆部,以及与所述过渡杆部相连的中间筒体,且所述中间筒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
其中,所述过渡杆部的外轮廓位于所述中间筒体的外轮廓内,所述中间筒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间筒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桡骨假体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可操作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上并与所述中间筒体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凹槽贯穿所述中间筒体的底部,所述垫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可操作地嵌入所述第四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桡骨头的顶部至所述中间筒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的一侧之间的距离位于4cm至5cm之间,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位于4cm至10c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的外表面上至少部分设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桡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上沿其延伸方向至少设有一条棱边,且所述第二杆体背离所述球头的一端为弧形倒角。
CN202222930054.0U 2022-11-03 2022-11-03 桡骨假体 Active CN219000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0054.0U CN219000729U (zh) 2022-11-03 2022-11-03 桡骨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0054.0U CN219000729U (zh) 2022-11-03 2022-11-03 桡骨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0729U true CN21900072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6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0054.0U Active CN219000729U (zh) 2022-11-03 2022-11-03 桡骨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07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9390B2 (en) Method using a combination reamer/drill bit for shoulder arthroplasty
US11298141B2 (en) Method of using a combination driver/anti-rotation handle for shoulder arthroplasty
US7828853B2 (en) Articular surface implant and delivery system
US9642710B2 (en) Humeral implant having a floating bearing
US20060069445A1 (en) Extended articulation prosthesis adaptor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2008531127A (ja) 関節面インプラント
AU2012253444B2 (en) Wrist implant for carpal hemiarthroplasty
US11406507B2 (en) Total wrist prosthesi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16532534A (ja) 肩補綴組立体
CA2327199C (en) Metatarsophalangeal resurfacing joint
AU2012253444A1 (en) Wrist implant for carpal hemiarthroplasty
WO2012051552A2 (en) Modular humeral prosthesis with spherocentric feature
CN219000729U (zh) 桡骨假体
AU2018217341A1 (en) Combination driver/anti-rotation handle for shoulder arthroplasty
CN113633441A (zh) 一种保留下尺桡关节功能的全反式腕关节假体
CN100418494C (zh) 双球型人工肩关节
CN215688798U (zh) 保留下尺桡关节功能的全反式腕关节假体
CN217186596U (zh) 一种双动髋关节假体
CN112137772B (zh) 一种粘合型球窝关节式人工舟骨
CN211213700U (zh) 腕关节假体
CN117426907A (zh) 一种个性化第一掌骨假体
KR100474415B1 (ko) 내마모성 양극성 인공 고관절 골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